范锡篆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唯一号: 290730020220000010
人物姓名: 范锡篆
人物异名: 字:金章
文件路径: 2907/01/object/PDF/2907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566.pdf
出生年: 1662年
卒年: 1722年
籍贯: 永和丰集

传略

范锡篆字金章,清康熙年间(1662—1722)生,永和丰集人。幼时聪敏好学,德学兼长。雍正二年(1724)中举。八年(1730)赴京赶考,途宿于口镇,丢失所骑毛驴,四处张贴寻驴启示,其文曰:“本人姓范兮锡篆,家住正宁兮小县。上京应试兮赶站,用膳口镇兮小店。丢失毛驴兮不见,分嘴分眼兮好看。非白非黑兮青蛋,非草非叫兮老骟。有缰有辔兮麻辫,有鞍有镫兮无鞯。四处寻找兮问遍,一连数日兮不见。有人送信兮一串,有人送驴兮串半。”由于寻驴误了考期,但因寻驴启示写得妙趣横生,文采横溢,被御史大夫谢保发现,荐于京师,考列明通(学衔与进士同级),任国子监学正。锡篆在国子监任教,尽职尽责,成绩卓著,乾隆二年(1737)三月,皇帝敕授范锡篆为文林郎,国子监助教加一级,赞颂其 “学通儒行,身范士林 ”,并封其妻为孺人。乾隆皇帝第十五子颙琰被立为太子(即位后称嘉庆皇帝)后,入国子监就学,锡篆为太子专师。他坚持师道,严教不怠,除在监导读外,还领其深入民间,了解民间疾苦。此间,颙琰曾见到被辞退的老师有的生活拮据,境况窘迫;有的绘画书墨糊口;有的流落街头,设摊叫卖。这对颙琰教育极深。乾隆皇帝和颙琰对锡篆十分看重,在朝堂设宴谢师。席间,菜中有一杂物,锡篆习以为常地拨出,不料皇帝下令杀了两个厨师,以人头谢罪,这使锡篆痛悔不已。为酬答师教,皇帝还当宴授锡篆为宛平县令,锡篆坚辞不受,谢职归里。成行之日,皇上亲自派人护送,并赐给宫灯,以便使沿途以宾相迎,以礼相待。范锡篆不干扰地方和乡民,一直将宫灯置于箱中。一日旅居邠县,起初在上等房,后来一位新任县官住宿,将锡篆挤在一个草窑里。随从愤愤不平,待锡篆熟睡后,将宫灯悬挂在草窑外。县官一见宫灯,知锡篆非同常人,便跪在窑外捧银赎罪。锡篆婉言谢绝。为使县官免遭横祸,锡篆即刻收起宫灯,带领随从,连夜起程,离开邠县。 锡篆居家时,常为人承写诉状,有时同一案官司,原、被告状词均出自他的手笔,虽都有理有据,言词确切,但结果为和平官司,多起到教育和调解作用。如有一年冬天,一家的羊吃了邻居的麦子,麦主为原告,锡篆写的状词是:“一九一阳生,阳气往上升。羊蹄如铁钉,吃叶又刨根。前蹄子刨,后蹄子蹬,十几亩麦子蹬了光光净。”羊主为被告,他给写的状词是:“三九寒气盛,地冻如铁硬。镢头斧头挖不下,羊蹄子劲有多大?羊嘴是蘖蘖,只吃了几个干叶叶。”县官看了双方状词,未判输赢,训斥调解了事。还有一次,一辆大车在崾岘坡头(罗川坡头)压死一条狗,主人告到县衙,要求赔偿。赶车人找范锡篆写的辩词是:“崾岘坡头,坡滑路陡。大车下来,如同雷吼。明明死狗赖活狗,活狗为何不逃走。”由于状词辩解有力,也打了一场没输没赢的官司。锡篆老病去世,嘉庆皇帝为其亲笔题写了碑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