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县图书馆
正宁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正宁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奇闻轶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870
颗粒名称:
奇闻轶事
分类号:
K206.6
页数:
32
页码:
363-394
摘要:
距正宁县宫河镇古城东面约二里的四条沟壑汇合处,有一圆柱形的大土墩拔地而起,与原面互不相连,其高约十七八丈,周围尽是悬崖峭壁。
关键词:
奇闻轶事
笔记
内容
距正宁县宫河镇古城东面约二里的四条沟壑汇合处,有一圆柱形的大土墩拔地而起,与原面互不相连,其高约十七八丈,周围尽是悬崖峭壁。顶部面积2亩有余,南北高而中间低,呈马鞍形。南端最高处原有一棵松树,形状十分奇特。无论是在朝霞初露之际,还是在暮霭降临之时,无论是在蒙蒙烟雨中,还是在皎洁月光下,远远望去,宛若一位高梳发髻,身着氅服,打坐悟禅的道人。他早迎晨曦,晚送夕照,饱经风雨,历尽沧桑。传说很久以前,有位高僧云游至此,观赏良久,感叹不已,赠一雅号曰“神仙台”。
清咸丰年间,宫河籍乡贤王轩为躲避兵灾匪患独具慧眼,看中了“神仙台”这块险要之地,解囊出资从距台最近的东边架起了一道栈桥,依据自然地形,在台上挖掘数孔窑洞,掘凿一眼水井,配备了石磨、石碾等生活设施。同时还在台的周围筑起了垛墙,只留了一个出入口,“神仙台”从此便成一座天然的城堡。
当时,由于清廷腐败,灾荒频仍,社会动荡不安,战乱连年,匪贼蜂起。王轩为了预防祸患,在躬耕垄亩之余,召集本族健壮青年在台上教习武艺,勤苦操练;同时奔走呼号,倡办义仓,储粮于台,预度饥荒。
清同治初年,陕西大荔等地回民多次起义,战乱此起彼伏,清政府举兵“围剿”。回汉族矛盾日益加剧。灾难殃及宫河,百姓无辜惨遭杀害者不计其数。为避杀身之祸,王轩带领族人潜隐“神仙台”,随之拆掉栈桥,架起吊桥。
一日,一股回军兵临“神仙台”。首领一声令下,兵士展开攻势。王轩指挥族人凭借险峻地形奋力抵抗。回兵攀云梯而上者,皆被石块击退。回兵屡攻不克,伤亡惨重。其首领恼羞成怒,命令兵士砍伐树木,堆积在台的周围。时值晚秋,朔风多有,回兵点燃树木,霎时,烈焰骤起。风助火威,火借风势,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王轩见状,派人快速拆毁吊桥挖地扬土,防止火势蔓延。当时因谷深路窄,火势迅猛,回兵因撤退不及,有数人丧身火海。这场大火一连烧了几天几夜,四条沟壑的树木悉被烧尽。但因“神仙台”地势高峻,陡壁上无树木蒿草,烈火对它无可奈何。
台上的人虽然经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恐慌,但却无一人伤亡。就连那棵古松也未受到任何损伤,依然那么苍劲青翠。
强攻和火攻都未能取胜,回军首领于是决定采取用水攻。原来在“神仙台”的正北方沟渠里聚有一泓碧湫,水面约有三亩之大。他们企图引水漫台。回军和被抓来的民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将渠道挖开,但因地势平缓,流出的水曲曲折折,边淌边渗,待淌到“神仙台”时,只剩下涓涓细流。回军又在“神仙台”的南边筑坝堵水,企图借水力将台淹毁,可是“神仙台”土质坚硬,犹如大海中的礁石,尽管水长时浸蚀,却依旧岿然不动。加之此年天气冷得早,水不久全结成了冰,水攻又不能凑效。即是这样,回军仍不肯善罢甘休,派出游勇在原面昼夜巡逻监视,围而不攻,决意要将台上的人活活困死。
在被回军围困的日日夜夜里,台上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同仇敌忾,誓与“神仙台”共存亡。为了长期拒敌,他们节约用粮,节约用水,节约用柴。台上有井,用水可以说不成问题,义仓储藏的粮也足以维持一年半载。唯一的困难是台上储备的柴禾有限,影响炊饭。不得已,只得由每日两餐减为一餐。后来有人提出从明道不能出去,可以凿一暗道。为图生存,王轩组织精壮劳力,夜以继日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台东挖掘了一眼井洞,井洞在接近地面的地方折了一个直角通向外面。在深夜派出数人从井洞潜出去寻找柴禾,勉强炊饭度日。洞口平时用土块堵塞,伪装起来,即使回军发现有人从井洞出入,也只能望“台”兴叹。
两个多月过去了,台上依旧炊烟袅袅,鸡啼犬吠,台上的人并没有被困死。回军闻讯,无可奈何地感叹道:“神仙台啊,神仙台,果是神仙居住之地!”在后来,“神仙台”一直是族人躲难避乱的藏身之地,使无数生灵免遭荼炭。
回军撤退之后,王轩带领族人由井洞而出,重建家园。为报答“神仙台”救命之恩,王轩率族人持祭物恭敬祭台,以后相沿成习。后嗣之辈每年秋末冬初之际,都要杀猪宰羊,烧香化表祭台。从民国初年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为躲避国民党军阀部队抓丁拉夫,曾有不少村民在此台藏匿。
笔者孩提时曾多次听老爷爷、老奶奶讲述过“神仙台”的故事,特别是本村一位老私塾先生绘声绘色地讲述,使我幼小的心灵对“神仙台”充满无限神奇的遐想。基于好奇,1948年春季,我偕一起牧羊的几个伙伴曾冒险攀登过一次“神仙台”。先由一位身强体壮的伙伴身携绳索沿井壁的脚台攀登而上,然后其他人依次系着绳索再攀登上去。当时台上满目荒凉,蒿草遍地,四处都是断垣残壁,多数窑洞已经塌毁,那口水井早已干涸,我们还向井里投石测量井的深浅;那棵古松也不复存在,只有石磨、石碾尚存。1997年冬季的一天,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重游故地。“神仙台”虽然不复有昔日的险峻雄姿,但依然屹立于沟壑之中。面对这充满传奇色彩的特殊地貌,面对这历史风云的见证者,人们难免会想起那逝去的悠悠岁月。
乌鸦告状王长明这是一个流传在陕甘宁边区的真实故事。
1940年冬季,一场厚雪把子午岭一带的沟沟岔岔,村村落落覆盖得严严实实,只有蜿蜒在村中的小道被行人踩开,弯弯曲曲伸向远方。
农历10月间的一天,关中分区专员兼新正县县长习仲勋由县政府所在地马家堡(今属陕西省旬邑县管辖)出发,去三区检查难民安置工作。他和随行人员到达区政府驻地杨家店不久,见远方飞来一只乌鸦落在院子里的一棵树梢上,不断发出凄厉的嘶叫。不多时,一位头发花白的村妇拖着沉重的步子,从区政府大门里走了进来。当时,因区长不在机关,习专员正和区民政助理员张永祥交谈工作。老村妇见窑洞里有几个人在说话,就快步走上前来,跪在地上连声说:“区长呀,区长,我儿子被人害了,你要为我伸冤。”边说边把一顶沾有血迹的“气死风”帽子高高举起,“是一只乌鸦给我报的讯,是它引我来报官的。”习专员被这突如其来的事闹得莫名其妙,但他很快意识到这位村妇认错了人,急忙上前把她搀扶起来,说:“区长不在,你有什么事,请坐下慢慢地说。”老村妇随即站起来,仔细打量了一下搀扶她的人,急切地说:“我认出来了,你是习专员。那一年我逃难来到边区时见过你,你还给俺们难民讲过话。你是个清官,你要为我作主,你要为我孤老婆子伸冤。”说着气短喉干,一时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在习专员的好言劝慰下,老村妇静了静神,断断续续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一老村妇原籍河南省孟津县,儿子姓梁,名芒种。三年前,因黄河泛滥,家乡被洪水淹没,丈夫、女儿丧身水患,她和儿子死里逃生,爬山涉水,沿路乞讨,历尽千辛万苦来到陕甘宁边区。先被新正县难民接待站收容,后被安置在三区一乡张家峁村落户。这是一个仅有二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庄。由于村上住处紧张,暂住在村子最西边的两只早已闲置着的旧窑洞里,既无左邻,又无右舍。距她家不远是一座依山就势斩掘而成的古城堡,废弃已久,已是乌鸦群居栖身的巢穴。当地人称为“老鸦营”。
逃难到边区的那一年,梁芒种已25岁了。小伙子虽然长得很壮实,人也精明,但由于家贫,迟迟娶不下媳妇,梁母常常为此事焦虑不安。到边区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母子俩开荒种地,纺线织布,勤俭持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手头总算有了点积蓄。梁母在前一年为儿子完了婚,媳妇是邻村杨家胡同杨木匠的女儿杨石榴。
当年入冬以后,芒种趁天还不太冷,地还没有冻结,进山挖药,然后出外销售。按约定时间,早就该回来,谁知他一去十多天,既不见人回,又没有口信到家。梁母整日心慌意乱,什么活也做不成,纺线常断头,织布空投梭,望眼欲穿,不见儿子回来。这天早晨,一只体型健大的乌鸦在门前树梢上“呜哇!”“呜哇!”一直叫个不停。梁母下意识地预感到一种不祥之兆。接着,乌鸦不知从什么地方叼来一顶帽子甩在她的眼前。她一看便昏了过去,因为这是儿子芒种离家时戴的那顶“气死风”帽子,上面的斑斑血迹使她证实了儿子己遭受血光之灾。
横祸飞来,梁母在精神上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欲哭无泪,欲喊无声。当时儿媳不在家,邻居离得又远,梁家死一般的寂静。过了许久,乌鸦的嘶叫声才把梁母唤醒。她神情安静后,跪在地上对乌鸦说:“我儿子的下落你一定知道,不然你怎么会给我报讯呢?你念我老婆子孤单可怜,现在你或领我去找我儿子,或领我去报官。”乌鸦叫唤了两声,展翅起飞,梁母随后追赶。一路上,乌鸦飞飞停停,停停飞飞,有时还叫唤几声。翻过一道道山岭,绕过一道道沟湾,好不容易才来到区政府。于是出现了前面的一幕。二刘区长得知习专员来区上检查工作的消息后,便匆匆赶回区政府。此时梁母正在诉说,在习专员的暗示下,刘区长什么话也没说,坐一旁细听。
听罢梁母的一番诉说,大家无不为她的悲惨遭遇而叹息,同时又为乌鸦报讯和引路报案而感到离奇。习专员不仅听得十分认真,而且还向梁母提问了许多问题。最后明确表态,一定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并叫厨房马上备饭让梁母用餐休息,等候回复。
人命关天,刻不容缓。习专员立即和大家一起讨论分析案情。
间题的关键是梁芒种真的死了还是活着,发案的现场在什么地方?倘若人死了,必须尽快找到尸体;若找不到尸体,有可能人还活着,必须千方百计打听查找其下落。一顶带血的帽子可以作为破案的线索,但难以确定人的死活。
根据情况分析,芒种母子为人厚道,安分守己,在当地落户不久,从来没有什么积冤,仇杀的可能应予以排除;图财害命的因素虽然不能排除,但可能性较小。原因是芒种除种地外,来钱的主要门路是挖药卖药,收入有限,被偷被抢的可能性是有的,但伤害性命的可能性似乎不大。根据梁母提供的线索,习专员把重点放在了奸情谋害上。其理由一是芒种和石榴的婚事纯属父母包办,彼此婚前互不了解,没有牢固的婚姻基础;二是婚后夫妻感情不深,关系一直不睦,经常发生口角。石榴以种种借口常回娘家,隐藏着婚姻变异的迹象;三是芒种进山挖药、出外卖药的情况以及行动路线、回家时间,只有梁母和石榴知道。梁家住地偏僻,平时又很少和人来往,梁母从来也未向任何人透露过,而石榴又是在芒种外出后不几天回娘家的,完全有可能与情夫同谋作案。
问题的质疑点最后集中在乌鸦身上,芒种遇害它是如何知道的?为什么它会向梁母报讯,又为她引路前来报案?这些问题弄不清楚,无形中就会给案情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习专员一眼看透了大家的心思,便及时进行开导,他说:“这个问题并难解释。鸟通人性嘛!过去和现在不是都有过鸟送信、狗送信的事嘛!由于芒种家离老鸦营很近,人鸟为邻,朝夕相处,时间长了,乌鸦也许把他认下了。再说,乌鸦的嗅觉特别灵敏,目光也特别锐利,它凭自己的嗅觉是可以觉察到芒种遇难的。要不然,它怎么会把芒种的帽子叼给他的母亲呢?还有一种可能,乌鸦平时飞得高看得远,哪里有死猪死羊,乌鸦总是最先知道,而且最先到那里。说不定,芒种遇害后,就是那只报讯的乌鸦最先发现的。至于乌鸦为梁母引路报案,这也在情理之中。这说明乌鸦有辨别能力,知道区政府在什么地方。今天所以遇见我,可以说是一个巧合。”为了进一步解除大家思想上的疑虑,习专员还讲了一段确有其事的“人鸟之战”的故事。1936年,东北军“围剿”陕甘苏区。一天,有一支部队在一个山庄露天宿营,正好有一群乌鸦从营地上空飞过,营长感到寂寞无聊,便向部下显示自己的枪法,他持枪连射三发,一只乌鸦果然应声落地。士兵们拍手叫好,营长洋洋自得,乐不自禁。孰不知,就这一枪引起了一场人鸟之战。当天傍晚,部队正要开饭,饭菜己摆放就绪,突然一大群乌鸦铺天盖地而来,拉屎的拉屎,啄食的啄食,扬土的扬土。片刻之间,搞得一塌糊涂。待士兵们反应过来,设法对付时,乌鸦早已飞得不见踪影。后来,这支部队开到哪里,乌鸦就追到哪里,常搞突然袭击,闹得队伍防不胜防。
习专员一番入情入理的讲述和分析,使得大家心服口服。经和区上的领导同志共同商议,最后决定由随习专员出发的县司法助理员董永科和区政府民政助理员张永祥负责侦破此案,并随时向习专员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三当晚,梁母几乎一夜未眠,立等着天亮。当东方天际露出微薄的晨曦时,那乌鸦又在树枝上嘶叫。最早起身出门的是梁母,随后董永科、张永祥也起来了。他们三个人没有顾得上吃早饭,仅带了些干粮,就按照那只乌鸦飞的方向尾随而去。
大约走了将近两个时辰,他们来到了一个名叫葫芦崾岘的地方。这时,那只乌鸦落在崖畔的一棵树上嘶叫,时而又在崖下旋转几圈。董永科很快反应到这就是芒种遇难的地方。这里地处新正县和旬邑县的交界处。谷深林茂,道路崎岖,人烟稀少。东边是山,山坡上有几棵大杨树,一条缠山小路依树而过,路西是悬崖。董永科、张永祥马上进行现场勘察。在崖畔的雪地上明显留有两个人的脚印,经梁母辨认,其中一个人的脚印好象是芒种的。由此分析判断,芒种是从这里被推下悬崖的。看起来作案者是一个人。待来到崖下察看时,雪地上却留下好几个人的脚印。而且在陡坡上留下一串深深的脚窝。到底是一个人作案还是团伙作案?芒种是否有被人相救的可能?董永科苦思良久,一时难以确定。
根据习专员对案情的分析,董永科等人把突破点放在杨石榴身上。
经调查获悉,原来杨石榴并不是杨木匠的亲生女儿,是其母张秋香改嫁时带到杨家的,年龄比杨木匠的儿子广娃大两岁。一个新组合家庭的关系向来难处,一个疼儿,一个爱女,厚此薄彼之争时有发生。好在杨木匠有把好手艺,为摆脱家庭纠纷,他带着儿子当帮手,长期走村串户为人家做木活,家里的事撒手甩给了秋香母女。
石榴天生得细皮嫩肉,长着一副好模样。到了十八九岁,出脱得标致俊俏,十分惹人注目。村上的轻薄后生给她送了两个雅号:一个是“洋石榴”,一个是“石榴花”。石榴从小受父母溺爱,娇惯成性,加之有几分姿色,更是自命不凡,好在人前卖弄。前年其母得病辞世,她无人管束,生活更加放荡。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风声传到杨木匠的耳朵里,他怕事情败露后无脸见人,便多方托人为石榴找婆家。经媒人牵线说合,很快和芒种成了亲。
芒种母子本是穷家出身,又历经磨难,过日子起早贪黑,特别勤苦。而石榴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因此,彼此常有矛盾发生。这次芒种外出后不几天,石榴便以给父亲和弟弟缝衣服为由回了娘家,一直未归。
芒种遇害的消息好象一阵风很快在乡间传开。在外乡做活的杨木匠闻讯急忙赶回家将石榴送回婆家。乌鸦告状的事,被人们渲染得神乎其神。石榴听到后因受强烈刺激神经失常,每当听到乌鸦的叫声,便吓得魂不附体,芒种的身影好象一直在她眼前晃荡。没几天,原来那如花似玉的容貌便被折磨得憔悴不堪。行动疯疯颠颠,从她嘴里什么话也问不出来。
据杨家胡同群众反映:本村初小教师刘进堂是杨石榴的远房表兄。此人约30岁左右,相貌堂堂,衣着讲究,能弹会唱,善于交际,平时有寻花问柳之嫌。村上办冬学时,他教妇女认字、学文化,和石榴相识,为石榴的姿色所迷。于是节外生枝,附会攀亲,说来道去,石榴的母亲还是他的表姨,他理所当然的也就成了石榴的表兄。此后俩人来往频繁,竟达到难分难舍的地步,不正常的关系曾引起人们的议论。石榴婚后和刘进堂的关系仍然藕断丝连,她每次回娘家,三天两头去刘进堂那里,有几次芒种来接她回家都是从学校找到她的。为此事芒种曾和石榴吵闹过多次,一时在村上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这条重要线索引起了侦破人员的重视。况且,那只体型健大的乌鸦常在学校上空盘旋嘶叫,这又说明刘进堂有作案的可能性。于是,董永科、张永祥以查学为名突然来到学校,准备搜查物证。然而,已晚来了一步。嗅觉灵敏的刘进堂,听到风声已逃到与新正县毗邻的国统区旬邑县去了。经认真搜查,在炕洞里挖出了一副未烧完的褡裢子,上面绣有“梁记”的字样,又从院子柴禾堆里找到一根沾有血迹的木棍。同时还在窑洞墙角的垃圾堆里找到一个发卡,经辨认是石榴平时用过的。物证俱在,刘进堂因奸情作案已是确凿无疑了。四刘进堂畏罪潜逃,杨石榴精神失常,梁芒种的下落迟迟不明。习专员明确指示:要尽最大努力,尽快查清案情。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于是董永科等人加紧了办案步伐。
20多天过去了,依然一无所获。连日来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个不停,沟沟洼洼全被雪覆盖,白茫茫的一片。该到哪里去寻,该到哪里去找。
一天,正在村里查访的董永科听人说,新正县马栏区驮盐队曾在运输途中救过一个人。虽然消息未必可靠,但却使他喜出望外,马上和张永祥一起奔赴马栏查访。
然而,驮盐队出外未归。几经周折,终于在三道湾一位姓孟的老中医家里找到了梁芒种。他头部的伤势经精心调治已基本痊愈,双脚由于冻伤严重,恢复得较慢,行走仍然不很方便。
据芒种回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他离家外出后,药材生意确实不错,他一边挖一边卖,接连搞了几趟。因此,比约定的返家时间推迟了几天。出事的那一天,他在途中偶然碰见过刘进堂,他往北走,刘向南去,彼此都没有打招呼。他因急于赶路,根本没有想到会发生意外的事。中午时分,路上行人稀少,当他走到葫芦崾岘时,从树后突然闪出一个人,抡起棍棒向他扑来,他觉得头部被沉重的一击,随之又被蹬了一脚,一下子就失去了知觉。当他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时候,己躺在孟大夫家里好几天了。
董永科等人虽然从孟大夫那里已大体了解到芒种被害和被救的经过。但是为了彻底弄清事情的真实情况,仍打算回头再找驮盐队的何队长。他还未动身,一个人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经孟大夫介绍,来者正是他要去找的何占山。此人约40多岁,身高体壮,浓眉大眼,目光炯炯,面色黑红,络腮胡子,说话声音洪亮,从相貌可以看出,是一位具有侠肝义胆的人。他刚驮盐归来,路过这里,让驮盐队先行,自己又来看芒种。
据何队长讲:芒种出事的当天下午,他们驮盐队途经葫芦崾岘时,见一群乌鸦在悬崖上空盘旋嘶叫,深谷中响起一阵阵回音。俗话说喜鹊报喜,乌鸦报忧,他马上意识到这里可能发生了意外的事。随即让驮盐队停止前进。经仔细观察,发现有人落崖,半崖的枣枝上还挂着一顶黑色的帽子,被风吹得不停地晃荡。细听,崖下好象有人在呻吟。何占山带了几个人很快来到崖下,见一个年轻的庄稼人躺在雪地上,脸上、衣服上血迹斑斑,人处在昏迷之中。他们一齐动手,把受害者从崖下抬上来。由于他负伤过重,无法骑牲口,他们只好砍了几根较粗的树枝绑成担架,把他抬着走。何占山脱下自己的皮袄给他盖上,一路缓缓而行。
孟大夫名远志,河南安阳人,也是逃难来的。他孤身一人,靠挖药、看病为生。先前走乡串村行医,后来定居于
三道湾。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有不少秘方验方,治疗疑难杂症,药到病除,在当地颇有名气。孟远志长何占山十岁,两人素有交往,情深谊重。那天傍晚,何占山等人抬着芒种登门求医,说明缘由后,孟远志大夫慷慨答应,表示要尽最大努力把芒种的伤治好。这些天来,孟大夫一直陪伴在芒种的左右。
当董永科提到乌鸦报讯、告状的事情后,芒种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他从小爱鸟,也喜欢养鸟。在老家时,他曾经养过信鸽、画眉、金丝雀等。他更有一手绝妙的口技,学什么象什么,闻其声如同真的一般。他家在“老鸦营”附近住下来后,人鸟为邻,和睦相处,互不侵犯。闲暇时,他常和乌鸦逗乐,啼叫几声就会招来乌鸦的共鸣。久而久之,乌鸦也就不那么怕人了,经常在芒种家门前自由栖息,有时乌鸦还亲昵地落在芒种肩上。家里的食物不管如何放着,乌鸦从来也不啄食。芒种的一番话终于解开了董永科心底之迷。五石榴和刘进堂通奸杀夫的事情已经败露,梁母和杨石榴的关系水火难容。无奈,杨木匠不得不把石榴接回家。后来又听说芒种还活着,石榴自知罪责难逃,病情越发加重,整日饮食不进,不久就是一命呜呼了。
董永科回县里汇报工作后,又专程去张家峁村向梁母说明情况,好言安慰她安心生活,不要过分操心。梁母对边区政府的关怀感激不尽。
在孟远志大夫的精心治疗下,芒种的身体恢复得很快。孟大夫见他聪明好学,为人本分勤苦,认药挖药又很在行,便收他为徒,要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他,让他将来行医济世,为老百姓诊治疾病。芒种大难不死,本来已感激不尽,又被收为徒弟学医,更是求之不得。眼看就要进入腊月,芒种思母心切,正好驮盐队又要外出,在何占山的护送下,芒种终于回到家里。母子重逢悲喜交集,对救命恩人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
何占山久经世面,见多识广,奇奇怪怪的事也见得不少,但还没有见过人鸟结友的事。这天来到芒种家,要亲眼看个虚实。芒种在门口顺口“呜哇”“呜哇”地叫了几声,紧接着就听见乌鸦回应对答。霎时,院子里的树枝上落下了一大群乌鸦。梁母指着站在最前面的那只体型健大的乌鸦,对何占山说:“你看,就是它给我报信,引我去告状的。”芒种招了招手,那只大乌鸦扑楞扑楞了几下,飞落在他的肩上,并“呜哇”“呜哇”地叫着。芒种说:“何大叔,它向咱们问好哩”,何占山看得真切,沉思了一会儿,说:“芒种,今天你母子重缝,是个大喜的日子,你能不能把喜鹊再叫来?”“能”,芒种随着答道。他拍了几下手,乌鸦纷纷飞去,他又变了一下口形,“唧喳”,“唧喳”叫了数声,果然有几只喜鹊飞来。何占山边看边感叹地说:“奇了,真的奇了!是个不了起的好后生。”再说刘进堂,自从逃到旬邑县职田镇后,整日东藏西躲,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他在那里虽有几家亲戚,但却不好投靠。原因是这里临近边区,国民党封锁得严密,地方上保甲三天两头查户口,都怕招祸,谁家都不肯收留。要回家又怕案发被抓,因为他家就住在新正县政府所在地马家堡附近。案子查明后,县保安科曾向全县发过通缉令,要回家等于自投罗网。刘进堂在走投无路之际,参加了国民党旬邑自卫队,摇身一变当了敌人的爪牙。翌年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刘进堂被外出执行任务的新正县游击队抓获。经审讯,他对自己串通杨石榴谋害梁芒种的罪行供认不讳。本应押解回县查办,但在返回途中,刘见月黑夜深趁机逃跑,被押解战士当场开枪击毙。
县官与贡生冯汉亭沿袭清制,不在本省或出省距原籍不足五百里者,不得出任县官的规定,民国初年,湖南省醴陵人清末进士卜世藩远途跋涉来到甘肃省正宁县出任县官,当地民众称他卜大老爷。卜大老爷赴任前曾查阅了正宁县在西北区域图中的地理位置。又查阅了历代职官表志的记载,以便了解他将任职地的人文历史。还听取了同仁对西北见闻的叙述,使世间流传的:“江南的才子,山东的将,西北冷娃站两行”的俗语在他脑海里深深地扎了根。
卜世藩到正宁上任以后,面对地域荒凉、百姓穷苦、文化落后的景象,更是偏见颇深。于是,在评断一起民事案件时,摆出一副老学究的架势说:“正宁太落后,几乎没有读书人,若有读过四书五经的人,就有知书达理的人用礼(理)对你们作出解释,区区小事何需兴讼?”县衙班头听不过耳,对他说:“老爷要知道明永乐初年,官任御史大夫的景清就是我们正宁人。后来,万历年间的进士任过山东滕县知县、吏部稽勋司郎中的赵邦清和崇祯四年进士任过河南林县知县、升任礼部郎中的巩焴也是正宁人。现今还有几个贡生。”卜老爷不以为然地说:“三清那是历史上的名人,而今的贡生还不如江南的秀才。”人们都觉得这个人迂腐偏执,恃才傲物,遂将情况告知永和湫池沟清末贡生雷致通。雷贡生就写了一篇“黑告示”,张贴于县衙大门外。词曰:“卜大老爷眼朝天,不羞姓氏笔划单。竖看好似蚂蚁爬竹竿,横观如同无星秤一杆。要成‘少’‘小’还得添,成‘卞’盖头压腰弯,成‘占’口在足下边,成‘上’难找立足点。要成‘卡’更难缠,谁敢上到老爷头顶端?要成‘卦’也不该,卜居下位官太贱。世人不必怨卜单,须知卜祖非平凡。春秋卜商有后代,世藩继祖逞能耐。贤字被他抛云外,正宁何日有德泽?”卜老爷见此告示,才知以传言论一方水土,实在大谬不然。正宁虽为荒凉百里小县,却也不乏人才。自己轻信人言,出言不慎。弄丑卖乖了。此人是个清高之士,对自己的愆尤既然省察,即觉为官失体,难以为继,追悔前失,咎由自取,遂递辞呈,弃官归里。
县民得悉卜老爷有如此的明睿,亦甚怜惜。他临行前,众民集于衙前恭送。雷贡生亦杂其中,暗自悔恨自己文笔尖刻无礼之行。县官当众自责曰:不才难负重任,望父老见谅!马王庙奇案王长明松林“邪”事子午岭中部西麓有个弧形的沟湾,南端是桃树庄,北端是梨树湾,两地相距约15里。在距两地等远的地方,倚山有块平坦的草坪,坪上原有一幢座东向西的古庙,名曰“马王庙”。庙后是一大片身粗合围、高参云天、枝叶茂密的松树林,庙门面对一条通往两个村庄的小道,偏僻幽静,行人稀少。抗日战争时期,这个地方归陕甘宁边区新宁县所辖,那时,这里发生过一桩情节十分离奇的故事。话说桃树庄有个贺石匠,为人厚道,手艺出众,长年累月游乡串户,给人家铲石磨子,糊口在外,家里的二亩八分地由老婆经管。老两口年过半百,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海棠,长得苗条俊俏。由于缺儿少女,老两口十分疼爱,平日娇惯成性。海棠18岁那年,由父母包办嫁给了梨树湾张德厚的二儿子有福。结婚未满两年。阳春三月的一天,贺石匠按照约订日期去梨树湾接女儿回娘家。吃过午饭,稍息片刻,贺石匠在女儿的再三督促下告辞了亲家,把海棠扶上驴背,父女俩就踏上了返家的路。
贺海棠身穿一件水红色的薄夹袄,外罩墨绿色领褂,下穿宝兰紫花裤,脚蹬大红绣花鞋,油头发亮,粉面闪光,骑在驴背上忽前忽后地摇晃着,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放眼眺望。驴不停蹄地走着,贺石匠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父女一路无话。
当驴走到马王庙门口时,海棠把驴缰绳往起一提,娇声细语地喊了声:“窝!”驴立即停住了。贺石匠三步并作两步地赶上前来,用手牵住驴笼头问:“停住做啥?”“我要到后头去!”贺石匠知道女儿要解手,二话没说就把她从驴背上扶下来。海棠向庙后走去,他拉着驴坐在庙门口一块石头上吸烟等着。
一锅烟吸完了,不见人回来。又一锅烟吸完了,还是不见人回来。这时贺石匠起了疑心,把驴往旁边一拴,急忙到庙后去找,可是却不见人影。顿时他慌了手足,边喊:“海棠!海棠!”边到松林里去寻。
在松林深处,终于把人找见了。此时,架海棠身穿素服,双目紧闭,背靠着一棵大松树,浑身直打颤,嘴里嘟嘟囔囔,吐字不清。
这突然的变化犹如晴天一声霹雳,贺石匠被吓得六神无主、毛骨悚然、不知所措。稍时,他清醒过来,认定是女儿在庙后小便触犯了马王爷的神灵,于是他连拉带背地把女儿拖到庙前,扶上驴背,急急忙忙地向有福家里赶去。
张德厚老汉比贺石匠年长几岁,为人忠厚老实,一贯吃斋念佛,安分守己。尽管家道并不富裕,但在布施香钱、敬神祭鬼方面却毫不吝啬。
这天,当贺石匠把女儿送回婆家,说明情由之后,张德厚老两口便吓得失魂丧胆,颤作一团。他和贺石匠看法一致,断定是因海棠在庙后小便冲撞了神灵,是马王爷见怪于她。于是当即在家里摆设香案烧香化表、磕头礼拜、祈求神灵消灾禳祸。天黑时,又拉着有福专程去马王庙许愿。谁知在回家的途中,又遇上倾盆大雨,电闪雷鸣,俩人被浇成水鸡似的。使得张德厚老汉越发感到是神灵对自己的惩罚。这一切好像一阵风很快吹遍了全村,人们在谈论中又不免要加枝添叶,大加渲染,整个梨树湾被一片浓厚的迷信气氛笼罩着。
贺海棠疯疯颠颠,哭哭啼啼,整整闹腾了一天多,张德厚一家人个个被折腾的精疲力尽。第二天情况有所好转,晚上他们都及早安歇了。
第三天清早,有福妈一起来就先到儿子窑窗跟前去听动静。里面没有任何声音,她以为儿子和媳妇疲劳过度正在熟睡,所以没有打搅便悄悄走开了。吃早饭时,她又去叫儿子,可是任她怎么叫,里面总没人应声。有福妈着急了,赶快把老伴叫来,两人将门抬开进窑内去看,谁知出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场面:贺海棠披头散发,两眼发呆,口吐白沫,被五花大绑在椅子上;门背后斜贴着一道神符,有福不知去向!刹时,老两口又被吓得魂飞魄散,急忙请人四处寻找。约摸一个时辰之后,民兵排长张满仓终于在马王庙找见了有福的尸首。消息传来,全村哗然。
因为事关重大,非同小可,村长张步荣立即派人保护现场,前往区上报案。
夜析案情区长肖剑锋得知张有福被害的消息,带着通讯员小李急奔马王庙而来。
四个手持红缨枪的民兵站立在庙门口,保护着现场。草坪上站着一群围观的群众。张德厚老两口哭得死去活来,几个老年人正在好言相劝。
肖剑锋听取张步荣关于案情经过的汇报之后,走进庙内仔细勘探现场。
死者张有福低垂着头,面色苍白,双目紧闭,脖子上挂着一条纸绳,跪在神台下面。经验证,死者身上既没有刀伤、绳痕,也没有中毒之状。庙内前后左右检查了几遍也未发现任何可疑之物,最后仅在庙内右墙角捡到一根不足二分长的香烟头。又到松林中察看,因事发当天下过大雨,草丛中足迹已难辨认。回到村上后,又详细查看了死者的住处,一切如张德厚夫妇所述;提审贺海棠,她已昏迷不醒,只言不吐。
开完干部会,夜己很深了。在梨树湾村政府的窑洞里只剩下肖剑锋、张步荣和小李。
肖剑锋约30多岁,中等身材,结实健壮,剑眉朗目,英气照人。此时,他紧锁双眉,沉默不语,背搭着手,在地上不紧不慢地度来度去,不停的思虑着案情:梨树湾的群众本来迷信思想就很严重,此案若不能及时破获,将会进一步助长群众的迷信思想,给革命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应当彻底揭穿谜底。但是,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贺海棠松林易服、张德厚途中着雨、张有福庙内丧命这一连串的问题向群众解释清楚,使群众心悦诚服呢?假设是奸情所杀,杀手可能是一个人,那有福的尸首是如何到马王庙去的呢?假设是政治谋杀,有福被劫走时,海棠为什么不张声?还有门是谁关的?神符是谁贴的?假若关门和贴神符都是贺海棠所为,她又是谁绑在椅子上的?这一连串的问题又如何向群众解释明白呢?
一瞬间,他又想起那根香烟头,顺手从衣兜里掏出来,仔细看一了遍,又在沉思:如今边区经济条件很差,物资短缺,地方上很少有人吸香烟。这里地处敌我犬牙交错地带,经常有人往返边区和敌占区之间,吸烟人莫非来自敌占区?究竟是客商?还是潜入的特务?如果是客商,为什么会偏偏把烟头抛在庙内?如果是潜入特务,可能与此案有关,或者说就是凶手⋯⋯小油灯的光亮慢慢微弱下去,张步荣给灯内添了点油,拨弄了一下灯芯,光亮突然增强了。
随着灯光的增强,肖剑锋心头忽然亮清了许多,眉宇间聚起的皱纹也舒展了。他停住了脚步,自言自语地说:“先试试看!”说着上前把门拉开,然后叫村长和小李用绳子将他绑在椅子上,又叫小李找来一张长纸条,一头斜贴在右门扇背面。这时,他站起身来带着椅子走到门跟前,先用脚将门拨得闭上,又用嘴把门关上,最后用脸抹着将纸条的另一头贴在左门扇背面。做完了这一切,他带着椅子又回到原来的地方,让小李把他解下来。
村长张步荣和小李被肖剑锋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搞得莫名其妙,正要发间时。他却先开了口:“你俩刚才亲眼看到我被绑在椅子上关门、贴纸条,难道海棠被绑在椅子上就不能关门、贴神符吗?明显可以看出贺海棠和凶手同谋。凶手进窟洞时是她开的门,有福由于熟睡未醒被塞住嘴突然劫走了。也就在此同时,或者稍后,同谋者把她绑在椅子上,将早已准备好的神符贴在一页门扇上,又教给她关门、贴神符的方法。也许这些都是以前给她教会的。由此分析判断,作案者绝不是一个人,可能是两个人或三个人;有福也不是一般奸情所害,很大可能是政治谋杀,或者二者兼有。现在必须在贺海棠身上着手,把这个阴谋彻底揭穿。”村长张步荣十分信服肖剑锋的分析判断,边点头边说:“对,对,是这么回事!通讯员小李既同意区长的分析,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区长,我同意你刚才的分析。但是贺海棠在松林一刹之间衣服怎么会变色,我还没弄明白。还有张德厚老大爷在许愿回家的路上突然着雨又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神鬼见怪,有意惩罚?”肖剑锋笑着在小李肩膀上拍了一把说:“提得好,我正要说明这个问题。你俩想一想,凶手敢深夜入户把人劫走,还不能在松林给海棠更换衣服?我认为他们是蓄谋已久、早有策划的。至于张德厚途中着雨问题,那是天气的突变和事情的巧合,与案情没有什么关系。以前我们和敌人作战,常常遇到这样的事儿,有时老天爷专门朝我们阵地上下雨,敌人那边却是睛天,我们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照样把敌人打败了。有时敌人那边是倾盆大雨,而我们阵地上却是红日高照,这更有利于我们歼灭敌人。你说说这是老天爷惩罚谁?气候的变化那是自然现象,根本不是什么神鬼支配的。”“那根纸烟头用处大小?能不能给破案提供些线索?还有你看有福是怎么被弄死的?”张步荣插问了一句。
肖剑锋平时不太吸烟,这时恐怕是为了刺激一下脑子,顺手从村长的手里拿起烟锅,装了一锅烟吸了两口,继续说:“不仅有用处,而且用处很大。那个烟头你是看过的,烟丝细而黄亮,质量相当高。眼下在咱们边区,特别是在咱们这偏僻乡村根本没有见老百姓吃过这种烟。刚才我曾考虑过,吸烟人很大可能是来自敌占区的。究竟是干什么的?一刻还说不准,也许是过往的客商,也许是潜往边区的国民党特务。从烟头上看没有沾染多少灰尘,可能是新近一两天抛下的,有福又是这个时候被害的,我看吸烟人与此案大大有关,或者说就是凶手。如果说凶手作案后已逃往敌占区,那问题就麻烦了!”张步荣插话:“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如果说政治谋杀和奸情谋杀的因素都有,那么奸夫一定是敌人的内线,我估计这个人不在梨树湾,就在桃树庄,要不然对情况不会那么熟悉!”“你说得对,贺海棠娘家在桃树庄,那里的工作也不能忽视,明天马上派人去了解一下情况。”肖剑锋说:“至于有福是怎么被弄死的?我看好象是水淹死的。只要能抓到凶手,问题自然是会弄清楚的。”村上的雄鸡已伸颈报晓了,东方露出鱼肚色的晨曦他们三人才去上炕休息。
早饭后,第二次提审贺海棠,开始她仍然装神弄鬼,装疯卖傻,当肖剑锋当场现身说法,揭露了她和其同谋者的阴谋诡计之后,贺海棠活象猪尿泡扎了一刀子,气放得一干二净,象一滩泥似的软瘫在地上。刹那之间,她又镇定起来,终于招供了同谋犯。
据招供其奸夫不是别人,而是本村民兵排长张满仓。作案经过基本上和肖剑锋原来的分析相同。只是有福当时并未被致死,只仅用棉花将嘴塞住,是由张满仓背出门外的。至于人是怎么被致死的,又是如何到马王庙的情况一概不知。
对贺海棠的供词,肖剑锋将信将疑,捉摸不定。难道张满仓真的是凶手吗?根据群众反映,张满仓有不少值得可疑的地方:一、他到有福家常来常往,难免和海棠有苟且之情;二、海棠回娘家的那天,有人见到他到马王庙后面的山上去过,松树林作案可能与他有关;三、他舅父家在敌占区,前几天他曾到那里去过一次,是否有通敌嫌疑;四、有福的尸首是他最早发现的,是否有意转移视线,嫁祸于人。这些情况不能不引起肖剑锋的怀疑。
为了试探情况,中午时分,肖剑锋带着小李突然来到满仓家里。见面之后,肖剑锋注意察颜观色,可是满仓的面部表情毫无异常,一切依旧。
在满仓出门去提水的时候,肖剑锋的目光忽然注视到放在窗台角上的一根香烟头,经过仔细辩认烟丝质量和口径大小完全和马王庙捡到的那个烟头一样。看完后,他立即放回原处。小李在一旁也看明了意思,忙向肖剑锋递了个眼色,两人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这时,张满仓提着一壶开水从门内走了进来,一边给肖剑锋倒水,一边说:“肖区长,今日早饭后我路过孙广田家门口,在墙角下捡到半截纸烟头,这可能对咱们破案有帮助,我取你看!”说罢,放下水壶,将窗台上那根烟头递到肖剑锋手里。“我正要给你拿来,‘端’的你就来了。”肖剑锋“嗯”了一声,接过烟头,顿时迟疑了起来:是真捡到的?还是假捡到的?是真情实话?还是随机应变继续转移视线?如果他是凶手为什么不潜逃,却要自投罗网呢?张满仓见肖剑锋迟疑不语,以为是两烟头对不上号,他正在思考新的破案线索,根本没有考虑到肖区长在怀疑自己。于是他继续问:“肖区长,你看有福是怎么被弄死的?”“我说不准,你说呐?”肖剑锋很机智地反问了一句。
“我看是用水淹死的。前年我们村上有个娃娃掉在潦池里淹死了,状态和有福一样,因此我看八成是被人家用水淹死后弄到马王庙的。”肖剑锋感到满仓的看法和自己的看法完全一样,因此对他的疑心已减去了大半。
后来经过深入调查获悉:因有福是村上民兵副排长,满仓因工作关系常和他往来,但和贺海棠根本没有什么瓜葛;贺海棠回娘家的那一天下午,满仓确实曾到马王庙背后的山上去砍过柴;前几天去敌占区也属事实,那是去给舅母吊孝;有福被害的那天晚上,满仓在家里打席,一夜未出门。事实证明贺海棠的供词完全是诬陷好人,为其同谋者开脱罪责。
凶手落网凶手尽管十分狡猾,但却留下了蛛丝马迹。两根香烟头,一个在马王庙,一个在孙广田家门前,这说明吸烟人不是过路的客商,很可能就是进村作案的凶手。
吸烟人究竟是谁呢?会不会是孙广田?孙广田,时年28岁,单身汉,小商贩,原籍陕西永乐镇,本是富有之家,因遭变故破产,五年前投靠到桃树庄他舅父刘聚魁家里。其表兄刘云山先在某中学读书,后离家外出,听说在国民党军队某部当侦探队长。孙广田为了避开嫌疑,离开舅父家,在梨树湾落了户。后来,在舅父的帮助下,弄了个货郎担,走村串乡,做小生意,有时也偷越封锁线倒贩货物。莫非他就是吸烟人?他就是凶手!?可是在此案发生的前几天他已出走,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该到哪里去寻?即是寻见了,没有充分的证据又以何论罪?却说“山穷水尽疑无路”,又道“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天下午,肖剑锋无计可施,在村政府的院子里散步解闷,忽然联想起狐狸偷鸡的事儿。偷了鸡的狐狸,你追得越紧,它跑得越快;你若不理睬,它还会复来觅食。想到这里,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立即召集村干部会议商量决定:将计就计,以退为进。经过一番详细安排后,他带着小李和满仓朝着大路返回区上去了。
肖剑锋他们走后不久,村长张步荣就来到张德厚老汉家里,商量第二天出殡埋人的事情。
黄昏时,张德厚家院子里吹起了唢呐,音调凄凉、悲哀,痛哭声伴随着哀乐时起时伏,丧事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
由于破案无结果,人们议论纷纷,自然而然地又把有福的死因归结到神鬼上来。有的说:“是天杀人哩,谁也没办法!”有的说:“神鬼之事不可不信,这回事就是报应。区长亲手调查了几天也没寻下名堂,还不是甩手走了。”这些议论就像长上翅膀一样,不仅传遍全村,而且飞向村外。
夜幕降临了,梨树湾被黑沉沉的雾霭笼罩着。肖剑锋他们三人从山间一条崎岖的小道上又悄悄地返回来了。
月色朦胧,更深人静。早已隐蔽在孙广田家门前大树上的肖剑锋精神抖擞,目不转睛地监视着院内及周围的一切动静。突然,窗户缝里闪了一下光亮,随即又消失了。接着晚风送来了一股香烟味,他立即觉察到窑内有人吸烟。但是院门和窑门这几天一直都紧锁着,人究竟是什么时候进去的呢?如果是被人锁在窑内,肯定是会有人来开门的。肖剑锋没有打草惊蛇,继续观察周围的一切动静。
时间一秒秒、一分分过去了。大约黎明时分,一个中等身材、鬼头鬼脑的影子掠墙根窜到大门前,轻手轻脚地将大门开开,进去又将窑门开开,低声细语地向窑内不知说了几句什么。里面闪了一个瘦高个人,疾速走出大门,猫着腰向前不远地方的一片杨树林中窜去。
“站住!”肖剑锋在树上看到这般情景厉声喝禁,那人听见喊声跑得更快。肖剑锋心急如火,说时迟,那时快,一纵身从树杈上跳了下来,一个箭步追了上去。那人看身后有人追来,慌不择路,加快脚步,一头钻进杨树林,身影顿时消失。肖剑锋眼尖手快,朝着身影窜去的方向射了两枪。这边枪声未落,那人凭借一棵大树作掩护,应声还击两枪。弹头从肖剑锋头顶上空划过。就在这同时,杨树林左右两侧“叭叭”射出两枪,紧接着传来“唉哟”一声。那人左臂中弹,短枪脱手落地。当他正挣扎着要去捡枪的一刹那,肖剑锋、小李和满仓从三个方向几乎同时扑到跟前。肖剑锋铁钳般的大手抓住那人的衣领轻轻地从地上提了起来,满仓迅速从地上拣起了枪,小李按照肖剑锋的指示,疾速向孙广田院里跑去。
听见枪声,孙广田已被吓呆了。当他清醒过来准备逃走时,又被一阵密集的铜锣声和“抓特务!快抓特务”的叫喊声吓得晕头转向。他前脚刚跨出大门,就被村长张步荣和几个民兵以及随后赶来的小李堵在门道里,束手被擒了。
经过搜查,在孙广田家里抄出了贺海棠那件丝绸水红银花衫和那双大红绣花鞋,又从那瘦高个人身上搜出了许多反动传单和几盒“兰凤”牌香烟,地上还留下不少烟头。
那个被抓获的瘦高个不是别人,正是孙广田的表兄、大土豪刘凤魁的独生子刘云山。1940年反霸斗争中,其父母血债累累,民愤极大,被人民政府依法处决。当时,他乘机畏罪潜逃,后来在国民党反动军队四十八旅当上了侦探队长,经常伪装潜伏,刺探我方情报,搞反革命的罪恶勾当。
孙广田名为货郎,实为刘云山安插在边区的密探,彼此勾结密切,狠狈为奸,串通一起,危害革命。他和贺海棠早有私情,杀害有福蓄谋已久,只是没有机会。这次刘云山受遣潜伏边区搞间谍活动,由他密谋策划三人一起制造了这起自以为十分奥妙神密的暗杀事件。
案件揭晓后,事实无情地戳穿了敌人的罪恶阴谋,大大地教育了人民群众。就在民兵押送刘云山、孙广田、贺海棠赴县的这天,张德厚老汉和梨树湾群众一起拆庙搬神,铲平了马王庙。
知识出处
《正宁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设置故土沧桑、文物遗址、峥嵘岁月、人物春秋、古迹史考、遗文摭拾、乡物奇葩、案例写真、乡情民俗、奇闻轶事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正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