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镇工商业的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816
颗粒名称: 山河镇工商业的变迁
分类号: F722.1
页数: 5
页码: 284-288
摘要: 山河镇位于子午岭西麓,西通长武,东至秦晋,北达宁庆,南抵关中。在昔日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虽然山大沟深,道路崎岖,但往彬县、长武的大道畅通,故商贩多取道于此,聚会山河经商。所以河南、山东、山西、陕西难民逃荒至此者,皆挈家入籍,定居从业,以半农半工形式劳动为生,如淀粉、挂面、制香、榨油、纺纱、织布、种茴香。山区农民利用农隙伐木材、烧木炭、摘木耳、打五倍,挖甘草、冬花、秦艽等药材,运销关中、甘凉各地,换取绸缎、针织品等日用杂货,使山河成为商业重镇。其会馆头目称客头,即后来的商务会会长,对商业发展有协调之责,对商人纠纷有裁决之权。
关键词: 商业变迁 商业发展

内容

山河镇位于子午岭西麓,西通长武,东至秦晋,北达宁庆,南抵关中。在昔日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虽然山大沟深,道路崎岖,但往彬县、长武的大道畅通,故商贩多取道于此,聚会山河经商。当地气候温和,霜期较短,雨量充沛,最宜农牧,在多次荒旱年间只不过薄收而已,从未绝料。所以河南、山东、山西、陕西难民逃荒至此者,皆挈家入籍,定居从业,以半农半工形式劳动为生,如淀粉、挂面、制香、榨油、纺纱、织布、种茴香。山区农民利用农隙伐木材、烧木炭、摘木耳、打五倍,挖甘草、冬花、秦艽等药材,运销关中、甘凉各地,换取绸缎、针织品等日用杂货,使山河成为商业重镇。据山、陕会馆碑文载,明万历(1573—1620年)时,山河商业颇为兴盛,商号多达百余家。因经商者多系山西、陕西人,故修建山、陕会馆,供奉关帝,祈求 “对我发财 ”;商人聚会,协理工商事宜。其会馆头目称客头,即后来的商务会会长,对商业发展有协调之责,对商人纠纷有裁决之权。此足以说明,当时山河商业是很发达的。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全县有7531户,112717人,分布基本是山后和前原各半。山区人口稠密,经济繁荣,商业亦随之兴盛。雕翎镇(今雕翎关,明代设巡检司,以兵代政,主持一方之军事、行政及税务)、艾蒿镇、皮坊店、刘家店均立有集市,进行货物交流与贸易。山河镇地处山后和前原之间,杨敬修《续庆阳府志》记 “山河镇,倚南沟,筑土城,龙门川横其北,罗山寨屏其南,子午岭峙其东,高峰深林涧谷,中通小径,极为险要 ”,俗称 “出山口 ”,是山后和前原交通枢纽,亦是山、原之间货物集聚交流重地,工商业鼎盛一时,有 “小泾阳 ”之美誉。每月二、六、九日逢集,各路人群络绎不绝,街道摊贩星罗棋布,尤以山货之多和交流之广为特色。《正宁县地名资料汇编》载,山河就是以出售山货而得名 “山货 ”,后来被人们雅化为山河的。
  清同治(1862—1874年)年间,由于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残酷压迫、剥削和歧视,激起陕甘回民起义。同治二年4月,起义军进入正宁境内,清军随之进剿,战火连绵,互相残杀,长达6年之久。六年冬、八年春,回军两次攻打山河城,因山河城固池深,均未取胜,城内商号安然无恙,但陇东各县城邑堡寨多陷,境内户口调零,田园荒芜,十室九空,商业亦随之疲滞。
  自光绪(1875—1908年)年间至民国(1912—1949年)初年,地方比较安定,人民始渐生息,山河镇工商业日益兴盛,时有商号、店铺七八十家。东关主要有脚骡店和单客小店,约20余家,其中有店号的就有8家,即鼎泰店、春和店、曹喜家店、李得时店、茂盛店、三盛店、三义店,西门外还有德顺店。西关主要有油坊、香坊,约20家。城内商号铺面鳞次栉比,药材、小百货及估衣、银货等店铺共有30多家,主要有:广胜堂:同治二年由陕西华阴人潘养贵开设,资本900银元,雇人经理,从业7人。民国七年(1918年)由陕西合阳人黄光敬接管,取名彭龄堂,资本扩大到270多银元,从业11人。
  新兴和:同治二年由山河人王善荣开设,资本500银元,从业3人,主营小百货兼营药材。光绪五年由陕西合阳人赵育树接管,资本600银元,雇人经理,从业5人。民国五年资本扩大到3600银元,从业20人,增设油坊、香坊、染坊。
  茂盛魁:光绪五年由山西人王虎开设,资本300银元,雇人经理,从业4人,主营百货。光绪十六年由其子王培兰继承。民国五年资本扩大到3000银元,从业18人,分设茂盛积,开油坊,兼营百杂货。
  德顺和:光绪七年由山西人丁永年开设,资本1000银元,雇人经理,从业23人,开酒坊兼营食盐过载。民国六年换为杨德润经理,资本扩大到3000多银元,从业30人。
  正顺堂:光绪十九年由陕西合阳人罗儒生开设,资本2000银元,从业7人,主营日用杂货,兼营药材。
  天顺成:光绪二十三年由柴桥子赵天儒开设,资本600银元,雇人经理,从业4人,主营日用杂货,兼营酿酒。民国二年由张赞臣接管,兼营钱庄。
  光裕东:光绪二十八年由陕西合阳人李务善开设,资本2000银元,雇人经理,从业9人,经营布匹、杂货、皮毛。
  民国六年资本增到3000多银元,从业18人。树盛和:光绪三十三年由山河人李树森开设,资本1000银元,从业3人,经营杂货。民国五年,资本扩大到3000银元,从业4人。
  隆盛衣:民国七年由陕西三原人黄世臣开设,资本300银元,雇人经理,从业4人,开估衣铺,兼营日用杂货。自立和:民国十八年由山西人王天策开设,资本2000银元,从业13人,经营杂货。新盛德:由陕西华阴人段修省开设,经营杂货。春和堂:由陕西合阳人张银宝开设,开药铺。同盛钰:由陕西旬邑杜某开设,开红坊(染布)。聚兴和:由陕西合阳人赵宪章开设,雇合阳人黄荣轩经理,经营杂货。福盛成:由正宁李荣春家开设,经营布匹杂货。洪发永:由陕西华阴人屈某开设,经营杂货。同心成:由陕西合阳人 “王大头 ”开设,经营皮毛过载。宗盛魁:由山东人张学圣开设,主营药材,兼营布匹。协盛魁:由陕西旬邑人郝汝棣开设,经营布匹、杂货,雇合阳人赵凤孝管理。祥意楼:由宫河佐城王发祥开设,经营银货。聚顺生:由陕西旬邑人雷某开设,经营皮货。万盛钰:由陕西彬县人任某开设,开估衣铺。新盛魁:由山河人阎新栋开设,开药铺。
  还有陕西旬邑人马北江开设的染坊、陕西合阳人种习孝开设的布匹店、贾家杂货铺、山河人阎燮陷的药铺、河南人王朝治的银匠楼等。
  民国六年,陕西军阀郭坚率众2000余,围攻山河城,因城头无垛墙,守城士兵三四十人全部牺牲,城遂陷。郭部奸淫烧杀,劫掠财物。据统计,全城农工商损失财物、烟土和金银折合白银达70多万两。后,甘肃军阀黄得贵、韩有禄、陈圭璋等兵匪为祸,他们索贿派款,大肆搜刮,致使山河工商业一蹶不振。民国十九年,正宁县治由罗川迁至山河镇,国民党东北军及胡宗南、马步芳部轮番驻防,摊粮派款,接连不断,稍有迟缓,鞭打绳拴。加之货币日日贬值,使衰败的民间工商业更是雪上加霜。至民国三十八年,大部分商号、客店倒闭,仅剩小摊贩及屈指可数的几家小商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按照中国共产党 “公私兼顾”的有关政策,允许私营工商业存在,这时的私营工商业与刚建立的一些国营工商业并存。1956年,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一部分私营商号走上了合作道路,一部分逐步弃商为农。同时,随着国营商业的发展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私营骡马、客店也随之停业转农。(赵宪章提供资料)

知识出处

正宁文史资料选辑

《正宁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设置文物古迹、峥嵘岁月、人物春秋、经济追踪、梨园掌故、风情民俗、轶闻趣事等栏目,收录“罗川访古”、“辛亥革命在正宁”、“红一军团在正宁”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宪法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