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区的形成及历史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812
颗粒名称: 一、林区的形成及历史沿革
分类号: K205
页数: 2
页码: 277-278
摘要: 林区的形成及历史沿革子午岭古为原始森林。秦代,为北征匈奴,自咸阳经云阳沿子午岭修直道至九原,子午岭成为军事要地,森林破坏比较严重。正宁林区,南自刘家店,经雕翎关,至艾蒿店,秦直道遗迹至今尚存。尤其唐、宋两代,为林区开发鼎盛时期。唐朝建都西安,建筑豪华殿堂,木料多采伐于子午岭。今日 “处处瓦砾层层田,残塌窑洞遍山间 ”,多属汉、唐、宋遗迹。明末清初,林区人口稠密,遍地开垦,成为半农半牧状态。明代,雕翎关设巡检司,统管林区政治、军事和赋税。今林区的地名多见于乾隆、道光年间方志,且多与树木有关。在此期间,人们造屋制器,烧炭燃料,悉取于是。
关键词: 历史沿革 林区形成

内容

林区的形成及历史沿革子午岭古为原始森林。《方舆胜览》记载 “子午岭南连耀州,北抵葭县,东连延安,松木槎牙,兽群潜没,绵亘八百余里 ”。远自周代,公刘率部迁豳,就近伐本营造新居,开始对林木砍伐利用。秦代,为北征匈奴,自咸阳经云阳沿子午岭修直道至九原,子午岭成为军事要地,森林破坏比较严重。正宁林区,南自刘家店,经雕翎关,至艾蒿店,秦直道遗迹至今尚存。尤其唐、宋两代,为林区开发鼎盛时期。唐朝建都西安,建筑豪华殿堂,木料多采伐于子午岭。今日 “处处瓦砾层层田,残塌窑洞遍山间 ”,多属汉、唐、宋遗迹。明末清初,林区人口稠密,遍地开垦,成为半农半牧状态。明代,雕翎关设巡检司,统管林区政治、军事和赋税。清朝前期,子午岭林区十分繁华,刘家店子、皮坊店、艾蒿店均有集场。道光元年(1821年),店子镇(即艾蒿店)重修五圣宝殿,立碑记载林区仅商号就有“茂盛 ”号、“长盛 ”号、“世兴 ”号、“复盛 ”号、“兴顺 ”号、“义盛 ”号、“悦盛 ”号、“天义 ”号等9家,店铺门面10多家。今林区的地名多见于乾隆、道光年间方志,且多与树木有关。如杨园子、禾条铺、白杨树崾岘、桦树湾、榆树庄子、椿树庄子、酸刺溜峁、松山子、杨树台、榆树坪、梁子原、双槐树、槐树院、核桃坪、杏树峁等,足以说明这些地方原为森林,后为村庄。在此期间,人们造屋制器,烧炭燃料,悉取于是。昔日的原始森林早已不复存在,多变为村、镇和农牧区;原来的松柏翠林被阔叶林和杂木林所代替,多为杨、柳、桦、栎。
  清同治(1862—1874年)年间,陇东人口锐减,正宁尤甚,子午岭林区十室九空,“路断人稀无炊烟,牛羊鸡犬不闻声 ”。但是,“人烟虽绝迹,草木却繁盛 ”,植被得以生息,草木得以繁衍,逐步恢复成残败次生林。据考,百年以上的小叶杨大多是原人工栽植的,而且分布较广,山杨、白桦先锋树种为代表种。

知识出处

正宁文史资料选辑

《正宁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设置文物古迹、峥嵘岁月、人物春秋、经济追踪、梨园掌故、风情民俗、轶闻趣事等栏目,收录“罗川访古”、“辛亥革命在正宁”、“红一军团在正宁”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