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807
颗粒名称: 文物古迹
分类号: K85;K928.7
页数: 46
页码: 21-66
摘要: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我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前去游览几十年前正宁县治所在地,距今约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 ——罗川。
关键词: 文物 古迹

内容

罗川访古。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我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前去游览几十年前正宁县治所在地,距今约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 ——罗川。
  罗川,位于罗河之滨,是陕甘两省的一个交通要道。隋开皇十八年(598年)这里设置罗川县;至唐代天宝(742—756年)初年,又将罗川县更名真宁县,提起这个县名,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夜梦群仙现于 “箩底 ”大臣们都认为这是吉祥之兆。玄宗很高兴,派人四处寻仙,,察访 “箩底 ”所在。使者为此爬山涉水,历尽了千辛万苦。有一天,一位使者在子午岭支脉罗山附近,遇到了一位手持藜杖、鹤发童颜的老人。这位使者便与老人同行。走不多远,忽然遇见一只兔子,老人尾随而去,一同钻进了兔穴之中,此后好久不见出来。使者觉得很奇怪,就派人挖掘,结果从中完整地得到了27尊真人像。这些像 “奇伟异状,各各不同 ”。那位老者也是仙人,与真人像合起来,正应二十八宿之数。玄宗认为这是天神下凡辅佐自己,天下从此就会太平安宁。于是,在罗川建真宁观,改罗川县为真宁县。以后沿用到清代,因避雍正皇帝讳,才将县名改为正宁。“罗川兔穴 ”遂成为古代 “正宁八景 ”之一。当然,玄宗的这个希望并没有实现,天下也没有因此真正太平,开元盛世只昙花一现,随之就是 “安史之乱 ”。
  走近罗川,一条不大的川道豁然展现在眼前。沃土平畴,阡陌纵横,古城如同坐落在一条绿色的地毯之上。城池约有200亩大,高大宽厚的城墙上覆盖着荒草,尤其是北面和东面的城墙完好无损,呈直角弯折围绕。数百年来,古城作为正宁历史的见证者,虽经风雨剥蚀,但雄风犹在,巍然挺立于罗河北岸。这里,“原阜环拥,涧沟萦绕”,南北叠起土岗,互相掩映。琴山、泰山、药王山、北华山“四大名山 ”耸立四周,罗川河从南山脚下绕城而过。罗川城自古以来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处所,相传秦朝大将蒙恬和太子扶苏抗击匈奴时曾在此戍守驻扎。
  古城西门原名承化门,现已不存。我们从这里进去,首先扑入眼帘的是一对清道光年间铸造的铁旗杆,约有16米高,傲然挺立,直刺蓝天。这里原来有一座城隍庙(现为罗川小学),旗杆就树在城隍庙前。旗杆的顶端各有一铁鹤,背负 “日”、“月”2字,凌空展翅,大有腾飞之势。铁鹤之下有一小匾额,呈梯形,一面上书 “七国保卫 ”,一面上书 “万代屏藩 ”。其下有两个方斗,相距约1米,方斗的四角各竖小旗,旗中有 “卐”字饰,作飘扬状。方斗底角下系有小铃,微风吹来,铃声动人心魄。在旗杆的中下部悬有一副铁铸对联 “社荐鸡豚留永日,旗翻熊虎待灵风 ”。旗杆通身,双龙缠绕,下端插在一对铁狮的背部,浑然一体。两尊铁狮,咬牙切齿,二目圆瞪,好不威风,象两个忠实的哨兵守卫着古城大门。绕过铁旗杆,我们都被耸立在整个街中的3座石牌坊吸引住了。牌坊总名 “赵氏牌坊”,皆建于明万历年间,高约10多米,象3道森严的宫廷大门,把持着东西城街。西面和中间分立的是 “清官坊 ”、“天官坊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立。其上有 “盛世清臣”、“天官大夫 ”等字样,系明代百姓为吏部稽勋司郎中赵邦清所立。赵邦清,正宁永和人,进士出身,为官多有善政,被举为清廉第一,时人为之立坊,表达了对这位清官的崇敬。朝廷为表彰他的廉正,赠封其父赵应魁为奉政大夫,其母刘氏高氏为诰命夫人。万历四十五年,赵邦清为其母刘氏高氏建立牌坊,这就是位于东门附近的 “恩宠坊 ”。“恩宠坊 ”是赵氏牌坊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全以红砂岩石凿磨镶砌而成,通体雕作,饰有飞禽、走兽、山水、树木、花卉、庭舍等浮雕图案,色彩依然鲜明,造型生动逼真。牌坊上面书有 “恩荣两母 ”、“萱日重辉 ”几个大字,10多步外仍清晰可见。1963年,“恩宠坊 ”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恩宠坊 ”左,现在是正宁县第二中学所在地。在这里,有一座5间多大的文庙大成殿,也称孔庙。大殿建于元代,坐北面南,数百年来,不倾不斜。屋檐斗拱,饰有彩画,“檐牙高啄,勾心斗角 ”,格外雄伟壮观。殿前有一棵古柏,相传为东汉末年栽植,高约16米,树冠蔽日,望之苍劲古朴。虽然距今约有1700年的历史,但仍枝叶繁茂,气势威武,使人赞叹不已。文庙左侧,过去曾是县衙所在地,不过,现在已成为学校的操场。昔日的 “老爷 ”大堂、衙役、奴婢已不复存在了,而被单杠、双杠、排球网、篮球杆等体育设施所代替,为 “四个现代化 ”造就着一代新人。操场的西面有一 “景公祠 ”,是明宣德(1426—1435年)年间为左佥都御史景清所建。景清,正宁县山河人,明洪武进士,官至御史大夫。永乐(1403—1424年)年间,因给旧主惠帝报仇,刺杀明成祖未遂,被灭九族。后来平反追封,建有 “景公祠 ”。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清光绪正宁知县常孝义重修的 “景公祠 ”。祠堂雕梁画栋,造型古朴典雅,里面的陈设荡然无存,仅有一石碑,为明万历(1573—1620年)年间知县刘衢所立。碑文字迹苍劲有力,潇洒自如。漫步这里,我们不仅想起了明代诗人昝穆思的《祭景公》:“山下孤城水抱流,依然呜咽未曾休。几回欲问中丞事,直恐伤神一段愁。”看今朝盛景,叹流光飞逝,我们浮想联翩。尽管一代英杰,化作尘土,但历史的潮流仍在滚滚向前,社会正在向新的目标飞跃!从东门出来,我们绕城向南行走不远,即到罗河。只见一座石拱桥橫跨两岸,沟通了正宁至陕西的交通,这就是罗川桥。过了桥,就到了琴山脚下。
  琴山又名抚琴山。相传古代此山非常险峻,每当吹风时节,便有琴声发出,若奏 “高山流水 ”之曲,当地人觉得神奇,便叫作琴山。后来,这里有一个经常敲榨勒索,鱼肉百姓的县官,很想得到长生不老之药。他认为琴山是座仙山,上面必有奇花异草。于是,便派了两名衙役,上山寻找。结果这两位衙役空手而还,被县官重打了20大板,并限他们3天之内找到奇花异草。2人又上山寻找,一连两天没有找到。眨眼到了第三天,又找了半晌,还是一无所获。这时,人跑累了,他们就到山腰一座破烂不堪的古庙里休息。刚刚睡着,一阵风过,古庙里发出了清脆悦耳的琴声。2人惊起,四下寻找,终于在神像前的香炉里发现两个特大的 “芦子草 ”叶子,叶宽约2寸余,边缘有刺,互相摩擦,便发出琴声。县官听了大喜,连忙将这“芦子草 ”吃了。是夜,只听一声震天巨响,琴山崩塌滑落,山涧沟梁峁自然构成了 “八宝山 ”3个大字,因此有人也称琴山为八宝山。从此以后,人们再也听不到琴声了。那位贪官也因吃了 “镇山之宝 ”,当天晚上就死去了。尽管这只是一个神奇的传说,但琴山有它迷人的风貌。“晓日霞分红映碧,春天雨过翠还青。山花开处屏围设,野鸟飞吋图画 。”明代大诗人李梦阳《黉宫望琴山作》中的这两联,就是描绘琴山景色的。后来,当地群众在山上修了一座古庙,雕塑了一尊神像,名曰 “文昌公 ”一手托着砚台,一手拿着斗笔,脚踏鳌头。传说他读了很,多的书,识字无数,当地私塾里的学生经常来这里向 “文昌公 ”叩头烧香,希望自己学业长进,有所作为。这座庙直到 “文革 ”期间才被毁坏。如今,琴山上修筑了盘山公路,行人往来,络绎不绝,传说中的琴音听不见了,但这并不令人遗憾。你听,那一辆辆满载着农副产品、各类物资飞驰而过的汽车马达声,不就是新时代琴山上的 “高山流水 ”之曲吗?如果说琴山以它动人的传说令人神往的话,那么泰山的灵秀神姿更能让你流连忘返。泰山(因其高峻,当地人袭用五岳之一取名)毗邻琴山西侧,巍峨峻峭,灌木丛生,望之蔚然深秀,“风摇老桧苍龙舞,花放疏林织锦明 ”(清巩尔盘《泰山拱翠》)。据说冬季,山色依然青青。《庆阳府志》状其景曰:“古桧数本,舞风蟠螭,杂树盈庭,披霞张锦。而水声潺湲,横流短约,行人潜迹,悦目赏心。”昔日泰山上庙宇林立,尤其是 “娘娘庙 ”最为有名。每年古历3月28日这里举行盛大庙会,云集陕甘两省的过往行人,许多人纷纷,前来烧香求子。于是,泰山庙名声大振。相传 “安史之乱 ”后,唐肃宗自灵武还长安,路过这里,曾和妃子张良娣到泰山求子,并在泰山脚下的平台上祷祀过,后来群众管这块平地叫 “唐台 ”。因此地有唐王遗留的烟火,便大量种植烟草,果然成功。以后,罗河发了一次大水,将唐台和泰山冲断,河道也因此由北改南。经过河水长时期的冲刷和人工挖掘,如今的唐台只有10多亩大,上面植有苹果树,成为一户办小果园。虽然唐台冲毁将尽,但烟草却久种不衰,越种越好。烟叶之好源于皇帝所留烟火固然荒诞,但这里适宜烟草生长却是事实。所种的烟草枝杆高大,叶宽肥厚,色黄味香,以它独特的风味而饮誉西北。在这里,家家户户都挂满了烟串,少者几十,多者数百,罗川烟已成为当地群众经济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今年罗川乡烟草面积达2500多亩,户均一亩多,最高年产量3万8千多斤。时值烟草收获季节,我们遇见了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农,他是烟草专业户,种植了大半生烟草,说起烟来,眉飞色舞,兴致很浓,话题也格外多。听说他去年仅烟叶一项就收入2000多元哩!告别了老人,我们信步城郊,放眼远眺。东西川道烟草遍植,一片青绿。群山连绵,鸿蒙缥缈,唐台、泰山、罗河、古城 ..尽在诗情画意之中。“无穷树影横河渚,不尽岚光停岱巅 ”,这恬静优美的小山川,不就是镶嵌在陇东黄土高原上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
  一个晴和的早晨,我们怀着依恋的心情离开了这里。朝阳东升,炊烟袅袅,站在北山巅,俯瞰罗川,古城风光,尽收眼底。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田畴碧绿,房屋栉比,罗河宛若飘带,绕城侧流而过。抚今追昔,我们深有感触。尽管正宁人民 “人敦忠义,俗勤稼穑 ”,然而在旧时代里,“真宁 ”不宁,这里只是一座穷邑冷墟,“土窟三冬火作衣,红虫暖日似人非。儿童裸赤都犹可,少女怜无一寸纬 ”(雷和《正宁〈竹枝词〉十首》之十)。只有在社会主义时代里,罗川古城才能显出青春的活力。你看,那南北两山改修加宽盘山公路的劳动大军的气魂,不就是新时代罗川人民的精神风貌吗?我们坚信,随着 “四个现代化 ”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这座古城必将焕发出新的风采!子午岭上秦直道刘生涛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对东方和南方的控制,于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修了两条大道,史称驰道:一条东通燕齐;一条南通吴楚。“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 ”。于三十二年派大将蒙恬统率30万大军北逐匈奴,收复河套以南被匈奴侵占的地方。沿黄河设置了44个县,统属九原郡,谪发罪犯前往戍守。又于三十五年下令蒙恬修了一条南北大道,史称直道。直道从咸阳以北的云阳(今陕西淳化县西北)起,直达九原郡(治所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全长1800里(约合今1400华里)。为从咸阳至九原最捷近的道路,可谓古之高速公路也。《中国历史地图集 ·秦 ·关中诸郡》一图上,秦直道有明显的标记;《史记》载:“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即指此道。与此同时,蒙恬又把战国时期秦、赵、燕3国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以御防匈奴奴隶主的南侵。
  古人称北曰子,称南曰午,子午岭者,南北岭也。秦直道从刘家店子入正宁境,沿子午岭脊,跨越重峦叠嶂,穿过茂草密林,蜿蜒起伏北上,正宁境内全长约120华里,宽约2丈1尺左右。古人修筑此道披荆斩棘,堑山堙谷,拓宽取直,实筑路基,所向无阻。巍巍子午岭,南北一线穿,付出的血汗和牺牲,至今令人钦佩,不愧为彪炳千秋的历史壮举。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战略眼光和聪明才智。直道从修筑至今已2200多年,虽经沧海桑田,风剥雨蚀,地舆变迁,兵灾匪祸,路基塌陷,原貌已失,但当年的遗迹仍然依稀可辨。
  子午岭上直道修成之后,成为历代的关隘要道,兵家常争之地。从现已出土的砖、瓦、石等文物考据,秦汉以降,各朝均在此道上布兵设防,建驿传讯,运载粮秣。三十七年10月,秦始皇外出巡游,行至山东平原津而病,翌年7月崩于沙丘平台,尸车途经直道至咸阳发丧。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北巡边陲,从咸阳出发,经云阳沿直道,途经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18万骑,旌旗千余里,威镇匈奴,名扬海内。汉武帝派兵北击匈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就是沿秦直道进军的。子午岭巅直道上雕翎关一地,相传明初置巡司一员,因有一将守战有功,冠加雕翎以褒奖,因此,此地名曰雕翎关。
  秦直道的修筑,对于防御外敌入侵,促进南北经济贸易、民族文化交流,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承天观碑(1)文〔(宋)李维(2)撰〕考释李有运姚自昌编者按:此文系李有运(正宁县周家乡人)遗作,原稿题为《承天观碑文校注》。姚自昌(正宁县西坡乡人)曾受作者生前嘱托,参阅庆阳方志史料作了补证和释疑,并续写了译文,命题为《承天观碑文考释》。现一并刊发,供文史研究工作者参考。
  原文:臣闻无象之象,生乎二仪之先(3),强名之名,居乎四大之一(4)。杳冥忽恍(5),固不见而不闻;陶甄孕育(6),遂成形而成器。三才以之资始(7),万物由其统纷。王者得之,而垂拱之化光(8),百姓用之,而厚生之理遂(9)。寻之无际,其体也,孰揆其高深(10);感而必通,其用也,曷穷其神变(11)。非夫圣人之至 ,一切之极尊,其孰能与于此乎(12)?及夫醇醨朴散(13),先德后仁,户有孝慈,家兴礼让,真风荡而不返(14),至治 而莫敷(15)。玄珠既遗,非象罔而孰得(16)?沌斯凿,谅倏忽之可尤(17)。然而文籍本结绳而生,大辂由椎轮而作。无欲之源既窒(18),有为之迹渐萌(19)。於是轩辕师广成于前(20),夏禹尊子高于后(21)尹喜望气,伯阳演非常之言(22);曹参相齐,盖公著清净之说(23)。述宣教父,聿假于言诠(24);启迪真宗,渐崇于象物(25)。若夫稽玉晨之秘篆(26),考玄圃之隐书(27)。绛阙琳房,虚皇之攸馆(28);蓬莱方丈,列真之密都(29),盖阴骘于含生(30),实顾怀于明德。故历代而下,继天之君莫不结念于冲虚(31),宅心于汗漫(32);或陈甲乙之怅(33),望绛节之来(34);或崇文之坛(35),俟灵符之应。自兹厥后(36),祠宇相望。
  宁州真宁县承天观者,本唐开元中所建也。按舆地之图(37),究经始之自(38),盖玄宗尝于中夕梦彼群仙(39)俨冰雪之容,疑来于姑射(40)飚欻之驾(41),若会于武夷(42)。惟至诚之所通,非有道而不至。且指乐土,是为殊庭。既寤而命使访之。遂於其地得石像二十七躯,乃梦中之所睹也。即命营构真宇,仍以通圣为名。兹县据罗川之上游,实彭原之属邑(43)。气象葱蔚,原隰隐辚(44)。
  人敦忠义之风,俗勤稼穑之事。轩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乡(45);豳土画疆,本公刘积德之地(46)。真灵之所翔集,祯祺之所保绥(47)。洎世运屯夷(48),年祀寝远(49)。萧条桧井,但渫于寒泉(50)迤芝田,仅成于茂草(51)。谅随时而升降(52),爰与道而污隆(53)。将复灵基(54),允属休运(55)崇文广武,圣明仁孝皇帝之御大宝也。应千年之嘉会,嗣
  二圣之洪基(56)。宅纯粹之精(57),执神明之度(58)。端委岩廊之上(59),游心象系之表(60)。神不测,用其道而设教;惟天为大,体其仁而育物(61)。三升泰田,罄昭事之诚(62);再驾寅车,扬不杀之武(63)。举按历上陵之典,以慰时思(64);遵省方展义之文,载均庆赐(65)。屡下宽大之诏,聿开疏阔之纲(66)。德洋恩溥,仁洽道丰(67)。远无不怀,迩无不肃(68)。动植咸遂,人神以和(69)。故得协气旁达以氲(70),灵心昭答于肸(71)。乾符荐委(72),地宝毕臻(73),巍乎治平(74),谅不可得而名也(75),方且栖心妙键(76),玩志玄津(77),守慈俭之格言,味希夷之奥旨(78)。永惟民极(79),斯实教先(80)。
  眷是灵场(81)独荐遗址。修弊起废,深轸于天心(82)。即旧谋新冀(83),崇其云构(84)。即日降纶 之命,遣轩墀之臣(85),授以成谋,俾蒇厥事(86)。其始也,观乎天象,当定星之中(87);察彼民时,乃衣务之隙(88)。既灼龟以练日,复置臬而度地(89)。规易之大壮,取诗之勿亟(90)。子来之民斯集,艺成之匠毕臻(91)。采陇坻之材,是扑是 (92);辇他山之石,以磨以砻(93)。或施王尔之绳(94),或用傅岩之版筑(95)。竟致功而程巧,毕献力以忘劳。尔其缭以周垣,树之峣阙(96)。秘殿翚飞而中起(97),修廊绳直而四注(98)。雕栾镂楶,灿文绿以交辉(99);曼宇踈楹,畜云霞而平暎(100)。桂柱晔其电,梅梁亘以虹申(101)。藻井扬芳纷,敷乎菡萏(102);银 绚彩照,耀乎列钱(103)砌坦其砥平(104),瑶坛莹其冰静(105)。清虚肃穆,杳隔于昏(106);重深,殆殊其气候(107)。若乃金床玉几,俨若三尊之御(108);玄冠翠绶,穆然众圣之容(109)。
  既从以灵官,复位其列宿(110),等威斯辨,若朝元之会(111);仗卫载列,疑驭气之游(112)。真玄圣之下都,而坤灵之绝境也(113)。
  逮兹集事,亟用上言(114)。繇是锡以华题,俾辉於栋宇(115)。延诸上士,式谨其修崇(116)。征三元八会之文(117),探十善四极之旨(118)。椒浆兰藉,严其奠馈之仪(119);空歌洞章,间以虚徐之 (120)。宜乎云 羽盖(121)徘徊而下临;紫气素烟,纷郁而相属。既而齿鲐背,戴白之叟相与叹曰(122)“至哉,吾君之德!俟其祎而作为灵宫(123),焜乎百里(124);延集丕祉,保祐乎群黎(125)。诞扬玄默之风,坐跻仁寿之域(126)。何力于我,允叶尧民之歌(127);惟几成务,更符羲易之象(128)。是宜求典故,乘时龙,升中于天(129)。追九八之迹,无为而治(130);茂三五之规,福禄万年(131)。子孙百世,如斯而已矣(132)”。恭惟帝皇之作,所以扬鸿辉(133);金石之刻,所以传不朽。兹事体大,属乎英才,而臣识昧研几,学非足用(134)。掌仙曹之辞令,莫著发挥(135);述大道之指归,尤阔略(136)。祗膺诏旨,避让靡遑(137)。拜手斋心(138),谨为铭曰:邈矣至道,包乎混元(139)。惟恍惟忽,匪亡匪存(140)。寻之无迹,用之不烦。万物之母,众妙之门(141)。一生乎二,权舆天地(142)。惟民 灵,惟君司契(143)。塞兑闭聪,抱朴弃智(144)。神而化之,事乎无事。上德既衰,醇源益醨(145)。步骤殊致,质文异宜(146)。遗珠赤水(147),访道具茨(148)。玄言著矣,青牛远而(149)。清微之天,虚皇攸治(150)。珠闼重深,紫房丰丽(151)。财成元化,阴骘群类(152)。在感斯通,无远不至。后圣缅慕,发于清衷。帐开兰殿,盖设濯龙(153)。以徼繁祉,以畅玄风(154)。踵事增华,坛馆斯崇(155)。惟唐之兴,仙李钟庆。惟教之设,开元尤盛。精意潜感,殊休屡应(156)。懿哉列真,聿彰元圣(157)。集灵之地,实曰罗川。风俗淳厚,原隰连延。灵宇斯启,彤彩相鲜。年祀寝远,余基岿然。帝宋膺期,惟天所授(158)。瑞叶赤书,功凝紫宙(159)。鬼神致恭,蒸黎在宥(160)。薰然大和,洽于仁寿(161)。穆穆我皇,三叶重光(162)。席图握纪,御辩当阳(163)。凝神妙键,精思灵场。修弊起废,爰申旧日章(164)。翘翘使车,言董其役(165)。民以子来,时惟衣隙(166)。定星方中,灵台勿亟(167)。林麓效材,闾阎献力(168)。彤彤邃宇,蔼蔼殊庭(169)。穹崇 ? ,黼黻丹青(170)。云垂萌,瑞日扬明(171)。始疑神运,终谓天咸(172)。旌盖纷披,坛场敻寂(173)。云璈发音,飙驾来格(174)。福被苍黔,庆流宗祏(175)。翠琰垂芳,永永无极(176)。
  注释:(1)承天观建于唐开元(713—741年)年间,地址在甘肃省正宁县罗川乡。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重修,并立承天观石碑。石碑曾置罗川乡大门外,现移置正宁县文化馆内。碑高2.72米,宽0.89米,厚0.22米。尚书兵部员外郎李维奉敕撰文,翰林待诏尹熙古奉敕书写并篆额。碑额书 “大宋宁州真宁县承天观之碑 ”,碑文楷行相兼,由右至左,通行竖写。1981年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李维,字仲方,河北人,第进士。为保信军节度推官。真宗初献圣德诗,擢直集贤院。仁宗朝任官陈州观察使。李维博学,少时即以文章知名。至老,手不废书。景德以后,巡幸四方,典章名物,多所参定。尝预定七经正义,修续通典《册府元龟》。好作诗,承天观碑文是他早年的作品。校勘文以原碑为蓝本,因原碑文字有漫灭缺损,同时参考了《嘉庆重修一统志》、《甘肃省金石录》及《庆阳地区文物概况》等书。(3)无象之象:指太一,谓天地未分时混混沌沌的元气。二仪:天地。《吕氏春秋 ·大乐篇》云:“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 (4)強名之名:指道教。四大:道家以道、天、地、王为四大。(5)杳冥:幽暗。忽恍:恍惚,隐约不清。杳冥忽恍:指太极未分时天地、阴阳幽暗混沌、隐约不清的景况。(6)陶甄:犹言陶钧,亦有造就、治理之意。(7)三才:天、地、人。资:凭借,依托。(8)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无所事事,不费气力。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化:教化。光:光大。此句是说,君王得到它,则无为而治的教化得以光大。(9)厚生:使人民生活充裕。指薄徭役、轻赋税,不违农时,令民生计温厚,衣食丰足。遂:顺,成功。此句是说,百姓用它,则衣食丰足的义理取得成功。(10)孰:谁。揆:揆测。(11)曷:怎,怎能。(12)至赜:幽深之极。与:参与。(13)醇醨:酒味厚者曰 “醇”,薄者曰 “醨 ”。此用来比喻风俗的厚薄。(14)真风:真,本原,本性。真风谓道家所说的原本之风。(15):同“缺”。莫敷:犹言 “不能足 ”。(16)玄珠:黑色的明珠。道家佛教皆以玄珠喻道的本体。象罔:《庄子 ·天地》载“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 ”。象罔:虚拟人物,意为似有象而实无,盖无心之谓,因无心,故能独得玄珠。
  (17)混沌:天地未分时的元气状态。凿:开辟击穿。谅:诚,确实。倏忽:速度极快,忽然。尤:怨。(18)既窒:已经阻塞。(19)渐萌:逐渐萌发。(20)轩辕:黄帝名轩辕。广成:即广成子。黄帝时人,居崆峒山(今平凉崆峒山)中。《庄子 ·在宥》:“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 (21)夏禹:名文命,鲧的儿子,夏代帝王。子高:不详。(22)尹喜:字公度,周时关令。相传老子西游至函谷关,喜望见紫气,知有真人过,强留。老子授《道德经》五千言而去。伯阳:老子字。(23)曹参:《隋书 ·经籍志三》载“汉吋,曹参始荐盖公能言黄老,文帝宗之。自是相传,道学众矣 ”。(24)教父:教主。尹:句首语气词,无义。假:借。言诠:解释。(25)启迪:开启、昭示。象物:谓麟、凤、龟、龙四灵物。(26)若夫:至于。玉晨:道家仙号。稽:考究。秘篆:指道家经书。(27)玄圃:相传昆仑山顶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称玄圃,为神仙所居。(28)虚皇:道教太虚之神。攸馆:居住的宫殿。攸:住所。(29)蓬莱、方丈:传说中东海仙山。列真:道家称得道的人为真人。列真,犹言众仙人。(30)阴骘:阴德。含生:指有生命的东西。(31)冲虚:冲淡虚静,无所拘系。(32)宅心:留心。汗漫:此指无边无际的宇宙。(33)怅:失意。(34)绛节:使者所持的红色符节。(35)文罽:不详。(36)自兹厥后:从此以后。(37)舆地:地图。(38)自:理由,原因。(39)中夕:半夜。(40)姑射:山名。《庄子 ·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后世诗文或作姑射,或称藐姑。(41)飚(biāo):同“飙”,暴风。欻(xū):忽然。全句是说,驾着象风一样疾速的车子。(42)武夷:山名。在福建崇安县西南。道书称为第十六洞天。(43)彭原:郡名。唐天宝初置,治定安。乾元初改为宁州,即今甘肃宁县。(44)隰:低湿的地方。辚:车声。由于气象葱蔚,所以只闻车声而不见车形。故曰隐辚。(45)轩丘:黄帝墓。黄帝墓相传在陕西黄陵县。“轩丘在望 ”是极言真宁县距黄帝墓之近。有熊:古国名,相传黄帝轩辕氏本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故号有熊。(46)豳:古国名,同“ ”、“彬 ”,在今陕西省旬邑县、彬县一带,周代公刘始迁於幽。公刘:周朝先祖。后稷生不窋,不窋生鞠,鞠生公刘。
  (47)保绥:安定。此两句是说,真宁是真灵会集,祯祺安定的地方。
  (48)洎:及,到。世运:世事命运。屯:艰难。夷:平安。(49)年祀:犹言年纪。寝:逐渐。全句说:年纪逐渐久远了。(50)桧井:桧,木名。桧井指口井与辘轳均由桧木做成,言其华贵。渫(xié):浃渫,水波连续貌。
  (51)沵尔迤(mǐyí):地势平远绵延貌。芝田:仙人种芝草的地方。此极言真宁土地肥沃。(52)谅:诚,确实。(53)爰:句首语气词。污隆:盛衰。(54)复:复修,恢复。灵基:此指承天观。(55)允:用以,以。休:美善,好。休运:好运。(56)嘉会:此指国运昌盛的际会。嗣:继承。二圣:太祖赵匡胤、太宗赵炅(jiōng)。洪基:大基。(57)宅:安定,顺适。(58)执:执掌。度:法度。(59)端委:端,玄端,黑赤色的礼服。委,委貌,礼帽。端委指祭祀时所穿的礼服礼帽。岩廊,高峻的庙堂。(60)游心:注意,留心。象系:《周易》象传和系辞的合称。(61)体:设身处地。(62)升:登。畤(zhí):古代祭天地五帝之处。罄:尽。(63)再:两次。寅车:古兵车名。夏称钩车,殷称寅车,周称元戎。(64)按历:按照时令。上陵:帝王祭祀自己的祖先陵墓。典:制度,法则。时思:经常的思念。(65)省方:视察四方。展义:申示礼义。文:礼乐制度。载:语气词。均:皆,同。(66)聿:句首语气词。疏阔:空疏、简咯。纲:法制。(67)洋:盛大,丰富。溥(pǔ):广大,普遍。洽:相互协调一致。(68)怀:思念。迩:近,此指近处的臣民。(69)植:静。咸:都。遂:成功,如愿。(70)协气:和气。旁达:四处散布。氤氲:形容协气很盛。(71)灵心:善心。昭答:昭示显达。肸蚃(xíxìang):散布、弥漫。
  (72)乾符:符瑞。旧时迷信指帝王受命于天的吉祥征兆,荐委:屡之积聚。(73)毕臻:全部到达。(74)巍乎:高大貌。治平:国治平安。(75)谅:见(52)。名:铭记。此句是说,国治平安的各种迹象诚不可一一铭记下来。(76)方且:况且。栖心:留心。妙键:深妙的机关。(77)玩志:犹言立志。玄津:玄妙的津途。(78)希夷:无声曰希,无色曰夷。形容虚寂微妙。《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奥旨:深奥的道理。(79)惟:为,是。民极:万民的法则。(80)斯实教先:这个实为教化之首。(81)眷:回头看。灵场:神灵的场地。此指承天观。(82)轸:痛心,怀念。(83)冀:期望。(84)崇:尊高。云构:高大壮丽的屋宇。(85)纶之命:此指圣旨。纶:制令。轩墀之臣:朝廷大臣。轩:一种曲辕有幡的车,为卿大夫及诸侯夫人所乘。墀:阶前地。轩墀总言朝廷。(86)俾:使。蒇(chàn):解决,完成。厥事:其事,这个事。全句犹言,使完成这件事。(87)定星之中:《诗 ·庸 ·风·定之方中》云“定之方中,作于楚宫”定星一名营室星,此星黄昏时位于正中,则是夏正十月。这时可以营,制宫室,故名营室星。
  (88)隙:空隙,空闲。
  (89)灼龟:古人占卜先烧烤龟版,根据龟版的裂纹判断吉凶。灼:烧。练日:择日,臬(nìe):标杆。这两句是说,既烧烤龟择期。,版占卜选择了吉日,又安置标杆度量了地盘。
  (90)规:谋求。易:易经。大壮:易卦名,阳刚盛长之象。诗:诗经。勿亟:不要急。详见(91)注。(91)子来:《诗 ·大雅 ·灵台》云“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言文王以民力筑灵台,心恐烦民,戒令勿亟,而民心乐之,如子趋父事,不召自来。斯集:会集。艺成之匠:手艺高强的工匠。毕臻:全部到达。(92)陇坻:陇山,六盘山南段的别称。此言修承天观所用木材采自陇山,属夸张,不一定是真事。扑:敲打。(zhuo):同“斫 ”,砍。(93)辇:用车运来。他山同它山。《诗 ·小雅 ·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砻(lòng):磨舂。(94)王尔:古巧匠名。(95)傅岩:古地名,在今陕西耀县,相传殷丞相傅说曾筑於傅岩之野,武丁访得,举以为相,出现殷中兴的局面。(96)尔其:犹言如此。缭:缠绕。垣:城墙。峣阙:高峻的殿宇。此两句犹言,在四周筑起围墙,中间修起殿堂。(97)秘:神奇。翚(huí):一种有五彩羽毛的野鸡。此句言神奇的殿宇四角翘起如野鸡之奋飞。(98)修廊:长廊。四注:四伸。此句言长廊象绳一样平直而四面伸展。(99)栾(luàn):栾树,树木名。瓷(jié):柱头斗拱。(100)曼:长。宇:屋檐。踈:稀疏。楹:堂宇前部的柱子。畜:蓄。平暎:同“映”,平照。此句犹言,长长的殿檐及稀疏的柱子,积蓄照耀着云霞。(101)晔(yé):光华。电烻:电光。烻(yàn):光。亘(gèn):延续不继。申:伸。此句说,桂柱的光象电光一样闪耀,梅梁延续不断象彩虹一样伸展。(102)藻井:绘有文彩状如井于形的天花板,有荷菱等图案形。敷:散布。菡萏(hàndàn):荷花。此句是说,绘有文彩的天花板芳香四溢,香气是从绘的荷花里散发出来的。(103)(gāng):灯。列钱:宫殿墙上的装饰物,金环里面镶着玉石,排列在一条横木上,像一贯钱似的。《后汉书 ·班固传 ·两都赋》:“金 衔壁,是为列钱。” (104)砌:以玉饰物。坦:平展。砥平:象磨石一样平。砥:磨石。此句说,用玉装饰的墙壁地板等平整得象磨石一样。(105)瑶坛:美玉砌成的台。莹:光亮。(106)清虚:清净虚无。杳:遥远貌。氛昏:喧嚣昏暗的尘俗之气。此句言,(新修的承天观)清静肃穆,与喧嚣昏暗的尘俗混气远远隔开。(107)(yǎotiào):深远貌。殆:几乎。殊:不同。(108)几:小桌子。三尊:君、父、师。(109)玄冠:朝服冠名。绶:丝带,用来系帷幕或印环。古代常用不同颜色的丝带,标识官吏身份和等级。穆然:和穆的样子。(110)灵官:仙宫。列宿:众星宿,此指众神仙。此句大意是说,仙官随从着众圣,众神仙都按尊卑排列。(111)等威:与不同身份相等的威仪。朝元:道教徒礼拜神仙。(112)仗卫:仪仗侍卫。驭:驾。(113)玄圣:泛指有道而无位的仙人。下都:神话中称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坤灵:地神。(114)此句是说,等到殿宇修好后,急忙把情况上告皇帝。(115)繇:由。锡:赐。华题:此指圣旨。(116)延:请。上士:高名之士。式:发语词。谨:恭敬。修崇:高大。(117)征:征求。三元: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宫,一百八十年一周始。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三元。八会:中医称人体内八个气血会合的穴位。
  (118)十善:佛教称不犯杀生等十事为十善,与十恶相对而言。四极:四方极远之地,泛指四方。(119)椒浆:以椒浸制的酒浆,用以祭神。兰藉:好供品。奠馈:进贡。仪:仪礼。(120)虚徐:轻柔,舒缓。(121)云 羽盖:指神仙所驾的车子。(122)齿、鲐背:谓高寿。齿:大齿落尽更生细者如小儿齿。鲐背:谓背如鲐鱼。戴白:头戴白发,形容人老。(123)俟:等待。祎(yī):美好。(124)焜耀:光采闪耀。焜(hún):明亮。燿:同“耀”。(125)延集丕祉:延,引进。丕祉:大福。群黎:众百姓。(126)诞扬:大力发扬。诞:大。玄默:沉静无为。坐跻:坐登。跻:登。(127)何力于我,允叶尧民之歌: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人击壤而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后成为歌颂盛世太平的典故。叶(xiè):协和。(128)羲易:系辞下云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包牺即伏羲。古人认为八卦是伏羲创造的。(129)是宜:是应。典故:典制、掌故。乘时龙,升中于天:《易 ·乾》云“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后因以吋乘指帝王即位。此句大意是说,是应该立典章制度,即位,当天子的。
  (130)九八之迹:不详。盖指七十二候(九八相乘得七十二,如古人说年方二八,指十六岁),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一年分二十四个节气,共七十二候。物候是根据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变化的征候,说明节气变化,作为农事活动的依据。道家主张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因此全句说“追九八之迹,无为而治”。
  (131)茂:丰盛。三五:三皇五帝。屈原《九章·抽思》云“望三五以成像兮”,即指三皇五帝。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132)如斯而已矣:如此罢了。(133)鸿:大。(134)识昧研几:学识浅少。昧:不明意理。几:少。(135)仙曹:指唐代尚书省属下各部曹。(136)指归:宗旨,意向。:同“惭”。阔略:粗疏。(137)祗(zhí):恰好。膺:受。靡遑:来不及。此句说,恰好受诏,来不及躲避推让。(138)拜手:跪拜礼的一种。跪后两手相拱至地,俯首至手。斋心:清心寡欲。(139)邈:遥远。(140)惟:语气词。匪:非。(141)众妙:万物的玄理。《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42)权舆:起始。
  (143):同“最”。司契:主持政令。(144)兑:孔穴。《老子》:“塞其兑,吃其门。”指与外界隔绝,不相往来。(145)醇、醨:参见(13)。(146)殊致:不一致。异宜:不相宜。(147)遗珠赤水:见(14)。(148)访道具茨:具茨,山名,《庄子·徐无鬼》:“黄帝将见大隗(神仙名)乎具茨之山。” (149)玄言:道家玄妙的义理。清牛:指代老子。《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150)攸:所。(151)闼:小门。紫房:道家谓仙人所居。(152)元化:造化,大自然的发展变化。(153)濯龙:汉代园林名。(154)徼(jiào):求。繁祉:多福。玄风:谈玄的风气。指论道家义理之言。(155)踵:追随。因袭。踵事犹言历代帝王都因袭着信奉道教。斯:乃,于是。(156)休:美善,喜庆。应:应验。(157)懿:美。聿:语气词。彰:彰明。(158)帝宋:大宋帝国。膺期:犹言承运。(159)紫宙:天,高空。(160)蒸黎:众百性。宥:宽恕。(161)薰然:温和貌。大和:即“太和 ”,古代指阴阳会和的元气。洽:相互谐调一致。(162)穆穆:庄严肃穆。三叶:三代,此指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炅,宋真宗赵恒。(163)席图:古人布席治事。握纪:执掌纲纪。当阳:天子面南向明而治。(164)爱:语气词。(165)翘翘:远貌,《左传 ·庄公二二年》引逸诗:“翘翘车乘,招我以弓。”言:语气词。董:主,从事。(166)见(91)。(167)见(87)。(168)效:献。闾阎:此指众乡邻。(169)邃:幽深。蔼蔼:通霭霭,香气浓烈貌。(170)黼黻(fúfǔ):古人礼服上绘绣的花纹。丹青:绘画,此指殿堂内的绘画装饰。(171)矞(yù)云:彩色瑞云。(172)天成:天然成就,不假人工。(173)旌盖:旌旗车盖。敻(xiòng):远。(174)璈(ào):乐器。格:至。(175)被:披。苍黔:百性。庆:喜庆。祏石(shī):宗庙藏神主的石匣。(176)琰:琰圭,圭名。《周礼 ·考工记 ·玉人》:“琰圭九寸,判规,以除匿,以易行。”永永:永远。译文:臣李维我听说,宇宙天体中洪荒、混沌的真气元神,是在天地两仪的派生之前就存在的。而仙家所倡导的道,也是位居在道、天、地、王的 “四大 ”之首的。由于道的神秘高玄和幽暗恍惚,因而很难亲眼看见,或者亲耳听见。然而,正是由于它的存在和创塑,方才逐步形成了物质的体形框架,以及世间的万事万物。于是,天、地、人三才(亦称为三元),凭借它而生存滋生;世事万物,也由它来统纷率导。王者得到它,施行统治教化就象垂衣拱手那样容易;百姓运用它,那衣食丰足、生活富裕的义理,就能通达成功。但是,你如要追寻它,却也无边无际,茫茫然看不到形体;也难窥测和把握到它那高妙的玄机。倘若你能感觉到它,那事实上你也就在使用它了,又怎么能够穷尽其中的玄妙变化和天机奥秘呢?除非你有圣人的敏睿、幽深和尊极。否则,是难以参与和介入其中的。以至于象酒味醇醨一样民风的浓烈厚薄,乡里重德厚仁,门户长存孝义慈爱,家庭大兴礼让孝悌的本元真风,长久地荡溢而不失散,整治尚缺而不能使人满足啊!请看,道家本体象征的玄珠遗失后,除非是有象而无实的象罔其人,在无心无意中才能获取,又有谁能够得到它呢?石破天开,击穿了洪荒、混沌的真神元气,确实忽之而来的大约也有某种积怨和愤懑。然而,文学艺术却是从结绳记事而渐渐产生的,古代的大车,也是由敲击卯凿轮辏轴辕而慢慢做成的。这样以来,无欲之源就开始阻塞,有为之迹便随之萌生。于是,人文始祖轩辕黃帝首先谒拜广成子,问道于崆峒山;接着,夏禹便尊崇子高的高深道义;进而,一个叫尹喜的人望见了仙圣的祥云紫气,老子在函谷关传授了《道德经》的真言妙语;汉时的曹参相齐后,便开始推荐盖公演著清静无为的黃老政治学说的。历史上,宣传述说教主教规教仪,往往借助于言诠的释义和解释。宋真宗皇帝得其开启昭示,便逐渐崇尚于道家的麟、凤、龟、龙四种象物。以至于稽察道家的玉晨仙号和它的秘篆经书,考究道仙所居玄圃中的密宗秘旨。绛阕琳房呵,那是道教太虚之神的幽馆住所;蓬莱方丈,则是众仙列真云集的密都。世间大凡有生命的东西,都应该积其阴德明功,这实在是怀顾于明德的壮举。所以,历朝历代的继天之君主,莫不把集结的志念又冲淡虚静,让其无所拘系;并且,留心于无边无际的宇宙。但有的人还是不断陈述自己甲乙丙丁之类的惆怅,盼望红色的符节前来慰藉;有的人则崇尚坛文奠祭,等待着灵符的如偿应验。从此以后,世间便有了道观祠宇相望于野的奇异景观。
  宁州真宁县(治今甘肃正宁县罗川,唐宋时属宁州辖治,清时因避雍正讳,遂改为正宁县)的承天观,是李唐开元盛世修建的。按照《舆地图》考究,它兴建的原由是这样的:当时,唐玄宗曾于半夜梦会群仙,众仙真一个个冰肌玉肤,尊容威严,而又仁慈宽厚,他们从神人居住的姑射山出发,驾着象风一样疾速驰行的车子,要去道家的第十六洞天聚会议事,而且参与者只有至诚至信的人方能通达前往,而没有道规道仪和信仰的是不能赴会的。群仙们还遥指乐土,立即变成了一个个风格不同的庭院。玄宗梦醒后,即刻选派使臣,四处寻访,遂于当地获得了二十七躯真人之像,且全部都是玄宗梦中见到的列仙。于是,便颁发皇命,在当地营造和构建了真人宇殿,乃以通圣为名之曰 “承天观 ”。承天观宇址在真宁县治罗川,地居罗水(今正宁县四郎河,古曰罗水)上游。事实上是唐彭原郡的一个属邑小县。当地气象葱蔚,柏桧参天,林荫蔽地;原隰润泽,道崎九曲。因而行人只能听见车马的铃声叮 ,而看不见车体车形。这里的百姓笃敬忠义孝廉之风,崇尚稼穑五谷之俗。在这里,抬头就能看到轩辕黃帝的墓丘(《史记正义》云 “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的子午山 ”),原本就是有熊故国得道和发迹的故土。在周朝的祖先,立国于豳(今彬县、旬邑、正宁、宁县一带),划疆而治之时,这里又是公刘积德行善的乐园。因此,真宁本来就是钟灵毓秀、祯祥安定的宝地。但由于饱经世事的运转和人事的沧桑,承天观的祭祀活动虽然年代久远,香烟却显得不很茂盛。如今,华贵珍奇的桧木井口与楠木辘轳,虽然略显衰老陈朽,但仍然可以汲取晶莹、素亮的甘露泉水;当年仙人耕种芝草的沃田,有的也长出了茂密的蒿草。咳!宇观也是随着时闻的推移,有着它的时荣时枯;道家所追求玄妙的自我完善和顺乎自然,同样有盛有衰。因此,重修神灵基地承天观,用以完善好景时运,实在是崇文广武圣明仁孝皇帝的御恩宏德啊!承应千余年的国运昌盛,继袭宋太祖、宋太宗的宏基大业,顺应道家纯粹之精华,弘扬仙圣神明的法度,好让人们穿戴着祭奠时的礼服礼帽,去礼拜高峻的庙堂,注意留心《象传》、《系辞》中的玄机。大凡是只有其神无法卜测,便用他的道来施行教化。只有我朝天王父皇,才能设身处地地用其仁义,培育万物。为此,曾三登祭祀天地、五帝的泰畤,尽其昭德事道的诚意;两次御驾古代的兵车,扬耀他怜惜生灵的武功;按照时令,祭奠自己祖宗陵墓的制度,寄托着经常的思念;循章视察四方,申示礼义礼乐的典章制度,全都进行了褒奖和赏赐;还多次下发宽大赦免的诏书,开启空疏简略的纲纪法常,真是恩德盛大,福泽广深,仁洽道丰。以致远处的臣民无不怀念,近地的百性莫不臣服。从而使动静相益,文治武功都获得了如愿成功;人和神全都祥和安然,天下大治;世间祥和,紫气弥漫,长久地兴盛不衰;众生善行,昭然显达,遍布了所有的空间。于是,吉祥圣命,屡屡积聚;地宝神灵,皆尽到来;国事长治久安,巍然高大;万民乐业,远近肃然;各种盛况,诚然是不可一一铭记下来的。况且,寄心玄妙的机关,立志高深的津途,遵守慈悲勤俭的格言,咀嚼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深奥道理,这永远是教化万民的重要法则。
  回头再看,承天观这一神灵的场所吧。只残存着昔日的遗址,就是老天也是很痛心和惋惜的。理应尽快恢复原貌,并融寄新的期望,重新修复和构建尊崇、高大和壮丽的屋宇。于是,我皇喜降龙旨制令。选派朝廷使臣,依照王命成谋和既定方针,专门承担和完成这件大事。破土动工前,人们观看天象,当营屋星 “定之方中 ”时,正值当地百性农闲之季。于是采取烘烤龟板的占卜办法,选择了吉日,插制了标杆,度量了地盘;并谋取了《易经》上讲的阳刚盛长的 “大壮 ”之象,借鉴了《诗经》所载的 “经始勿亟 ”之诫。接着,子趋父事,不召而来的臣民,云集灵场;技艺高强的工匠,川流观地。采伐六盘山珍奇的木材,聚精会神地敲击雕凿;车辆运载他山的稀石,一丝不苟地裁镂砺磨。有的地方取法古代能工巧匠王尔的钩绳规矩,有的采用殷相傅岩的版筑之术。观地人众,全都施展出浑身的解数、毕生的技艺、全能的功力,投入了忘我的劳作。就这样,在道观的四周修筑了环绕的坚固观墙,中间的殿堂,高峻突兀。神奇的秘殿,坐落在天圆地中;殿宇四角翘起的檐雕如同五彩雉鸡而跃跃奋飞。宇廊犹如绳墨方斗,平直地向四面射注延伸。栾木雕凿的柱头斗拱,与灿烂的文绿交映生辉;长长的殿檐与稀疏的立柱,蓄积着日月,烘映着云霞。桂柱的光耀,象雷电一样闪烁;梅梁横拱,似彩虹一般耀眼。绘制着文彩的天花顶板,色彩斑烂,芳香四溢;噢,你闻,香气原来是从那朵含苞待放的荷花中喷射出来的。银灯绚丽彩照,映衬着镶玉嵌金的殿墙横木,如银钱罗列,闪亮夺目。用玉装饰的宫壁和木制地板平整得如同磨石冰晶一般透亮整洁。整个承天观,清静肃穆,与喧嚣昏沉的尘俗混气远远隔离。高峻的殿堂和深幽的观院,几乎使人置身于世外的九天仙境。你看那金床玉几的小桌旁,是供奉君、父、师的御座;那玄冠翠绶式的天色天衣,烘托出众圣庄严肃穆的音容笑貌。群仙簇拥着众圣,并按其执掌座次依序而列。堂堂济济,同等威仪者相伍一起,简直是朝拜仙圣的大会堂,仪仗队、侍卫者依行排列,似乎也要驾驭元神真气,云游他方。确实是有道而无位的众仙人的 “天帝都邑 ”,皇天地神坤灵们的世外绝境。
  殿堂修好后,使臣急忙把详情奏明圣上。我皇即刻龙笔赐旨,更使得殿堂道观的栋宇增辉。又恭请高名上士者,谨其修崇,征求上中下三元、人体气血八穴位的文章,探索道家十善、四级之论旨。还凭借用椒浸制的祭祀酒浆和上等的供品,聚集和统一了道观进供和祭奠的仪规仪理;凭借高亢的颂歌和洞天的文章,配制成了轻柔、舒缓的韵律。看到和听到这一切,似乎神仙所乘的车子到此也会停步不前,亲临其境。道家的紫气素烟,也都纷纷扬扬,接踵涌汇到了这里。你看,当地那些大牙掉尽的老寿星,头鬓斑白的乡间父老,也都相拱互稽着感叹:“咳呀!绝了!这都是吾皇的恩德。我等算是等着了浩荡的皇恩泽润,重修了承天观灵宫,光彩照耀着附近百余里之地。香烟请来众仙大福,保祐右着咱四方庶民的安康。弘扬道家的玄默之风,足登仙圣的仁寿之域,我等是得到了什么力量和福泽啊!这又怎么不使人象《诗经》中说的 “允叶尧民 ”那样,击壤而歌这太平盛景呵!我等众生只有经纪好先祖先皇的成务之业,才能祥符伏羲《易经 ·系辞》中的 “观象于天 ”。赶快设立一些典章制度,马上乘坐时世飞龙,升中于青天白云之上吧!让我等成圣成仙,去追寻那九八之迹,施行无为而治,重振三皇五帝的典章礼乐盛世,好让人间的鸿福恩泽万年长存。咱们的子孙后代,都要这样一代接一代地做下去啊。”今天,臣李维我受皇命而撰碑文,目的是颂扬浩大的鸿泽皇恩;现又以金石镂刻,也是为了永久地留传于世。此等大事,本是那些英才墨雄才能承担得起的。今承蒙尚书部曹的辞令,又不得不凑事发挥。所述的道理及要旨,还显得阔略粗疏。恰好受诏,也来不及躲避推诿。只好稽首礼拜,斋心而作,谨为碑铭志曰:..(译者:384字铭文,因文体殊异,译则失味,释则逊色;加上所述多为玄道虚说,多处只可意会、顿悟、领略、品味和咀嚼,很难用白话语体穷其所有,故只好一略了事,恳求见谅。)冯玉祥题字碑张志英正宁县旧治罗川城东门口左侧台上,原立有一通 “仁人之言 ”碑,碑高1.57米,宽0.63米,厚0.13米。此碑系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撰文,正宁县长杨楚材立石。现存正宁县博物馆,此碑碑额书 “仁人之言 ”,碑文曰:我们一定要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扫除净尽;我们誓为人民建设极清廉的政府;我们为人民除水患,兴水利,修道路,种树木及种种有益的事;我们要使人人均有受教育、读书识字的机会;我们训练军队的标准是为人民谋利益;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武力。
  中华民国十六年冯玉祥甘肃正宁县长杨楚材敬立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因受时代限制,前半生也有不少疵点,但他在保持平民本色,贴近人民群众,不欺压老百姓,反对官吏贪污腐败,倡导为人民谋利益,与士兵同甘苦,严肃军纪,主张抗日,反对内战等方面的苦心和志向,还是很受后人赞许的。据说,以此文为内容的题字碑在河南、陕西、甘肃等地都有,这说明冯玉祥将军不但喜欢立言,而且喜欢立 “不朽之言 ”。现在读此碑文,人们可以洞察作者的政品和人品。为政者也应以此为鉴,造福人民。
  古今 “湫头滩 ” 康茂萱樊效仁彭秉邦正宁县城南30里,雕翎关西麓40里处,有一地名叫湫头。湫头南沟 有一个滩,俗称 “湫头滩 ”。“湫头滩 ”有湫,历史久远。早在千年以前,因水土流失,山坡塌陷,聚水成湫。水面约百亩之大,数丈之深,回水延伸沟渠,清澈浮动,其状如龙,故称 “龙湫 ”。旁设龙祠,为古时祈雨之所,历代各朝均有封谥。《方舆胜览》记载“桥山之尾有水曰龙湫是也 ”。“龙湫 ”出现,声名远扬,周围群众信其神灵,求神要药,取水祈雨,烧香还愿者络绎不绝。特别是每年农历4月8日庙会,大戏登台,鼓乐喧天,巫神导游,马角开路,善男信女头戴柳圈,肩挑供物,人流喧哗,观者如堵,祭祀 “龙湫 ,”祈求风调雨顺。有时因巧合降雨,致使 “龙湫 ”的神话越传越多,其影响愈来愈大,引动陕西、宁夏、山西、河南等地的仕宦僧道也来此求神取水。“湫头滩 ”原有松树3棵,高接原畔,远方朝 “龙湫 ”者,取水返回时,必带松枝为验证。特别是唐代,或京师悯雨,或甸服告灾,朝廷常派钦差飞骑前来祭湫祈雨,并取回 “龙湫圣水 ”,供奉内殿,为民请福,天雨应时而降,圣上大喜,于此特建 “祷祈祠 ”。僖宗乾符三年(876年)始封“应圣侯 ”,昭宗光化二年(899年)晋封 “普济王 ”。
  岁月流失,水满则溢,唐后有年,湫水决口,冲出一条渠道(即今柳树渠),积水走失,湫池遂之千涸,仅留百亩干滩,即今 “湫头滩 ”。自然湫已不复存在,僧道、村民又在东山下挖了一个人工湫,湫池9亩之大,其圆若镜,深有丈余。因东沟无水源,修暗道引西沟垴水入池,“龙湫 ”再次形成。
  宋初,赵匡义登基称帝时,朝臣多有不服,匡义忧虑不安。此时,有一媚上钻营之臣,慌称夜宿湫头,湫神向他托梦曰 “天赐匡义登基为帝 ”,此臣回京,殿告圣上,匡义闻言,如获至宝,借此大肆宣称:朕乃真龙天子,湫神显灵授意称帝,此乃天意,非人所论。于是便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诏令工部采石,翰林院学土扈蒙撰文,朝野大夫何瀚笔书,敕立 “显圣碑 ”,并大兴土木,在湫西北畔兴建“显圣庙 ”,与戏台相对;南畔建修 “应祠宇 ”;西畔建修 “浮泽殿 ”,有明柱、走廊,设平台观湫;东北畔建 “圣水庙”庙内修水池,池底置缸,从暗道引水入池,缸水常满,貌似室,内天然水泉,名曰 “圣水泉 ”。至明代,“龙湫 ”盛况仍然不衰,邑人左佥都御史景清曾赋诗赞曰 “桥山惟有龙湫在,历代穹碑焕典章 ”。明末,“龙湫 ”又干涸无水,僧人又设法挖暗道,找水源,引水入湫,名曰 “圣水湫 ”,并乘黑夜,举灯在湫中游泳,迷惑人心。原面沟边村民,时有目睹者,便奔走相告,误为 “龙湫显圣 ”、“闹龙宫 ”。据清人赵本植所编《庆阳府志》记载:“至正元年,指挥曹伦上酒一瓶、银牌一面;天顺六年,通判陈英祷雨谒湫,潮出酒牌上镌字‘赐与通判陈英,其至正年号、曹伦姓氏如新镌焉。”清初,重修“浮泽殿”、“显圣庙”,新建“菩萨庙”、“无量庙”并于二郎山巅建造“奎星楼”。当年的“湫头滩”,建筑宏伟,,林草茂盛,古树参天,风景宜人,被誉为庆阳府八景之一。曾有游人赋诗赞曰:“千年碧洞号灵湫,夜月空明景倍幽,半宙如开昆玉鉴,重潭倒映水晶球,光幽冤魄波心静,凉入蛟宫雨意浮,地处天香曾散彩,昔人何必广寒游。”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湫头滩”的形成只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当时科学不发达,封建统治者借机愚弄百姓,仕宦僧道从中渔利,一时“湫头滩”香火燎绕,万众朝拜,传说颇多。历史发展到今天,许多“难解之谜”都真相大白。物换星移,时过境迁,“湫头滩”今已夷为平地,干涸的湫池,栽种上了芦苇,滩池已建成苹果园。今日的 “湫头滩”已成为林茂粮丰、为民造福之地。
  蒙恬系于阳周县姚自昌秦末,始皇出巡,沙丘毙命后,中车府令赵高密谋利诱丞相李斯,伪造遗诏,拥立始皇次子胡亥称帝。胡亥即位后,即派使臣赴陇东、陕北,剪除政敌,残杀长兄扶苏和大将蒙恬。
  当时,匈奴強大起来,不时南下入侵北地(北地郡辖今庆阳地区)、上郡等地。为北御匈奴,公子扶苏数十年在北地、上郡一带监军戍边,同大将蒙恬一起指挥30万秦军同匈奴作战。扶苏在边关接到使臣带来的赐死诏书,悲痛欲绝,“人内舍,欲自杀(1)”。大将蒙恬觉得事出有因,劝他复请朝廷,弄清事实真相,便对扶苏说:“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兵三十万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2)。”公子扶苏为人忠厚,听不进蒙恬进言,说:“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3)”言罢自刎身亡。今宁县城西15公里的巩吕村有 “扶苏墓 ”后人为公子在此立有“扶苏赐死于此(4)”的石碑,至今尚存,。传说扶苏屈死后,其墓地每临日暮黄昏,夕阳西下,阴风瑟瑟,流水哭泣,劲草折腰,群鸦哀鸣,构成一副 “太子荒丘噪暮鸦 ”的奇异景观。大将军蒙恬,忠勇刚直,不肯自杀,被使臣当场拘拿,“系于阳周(今正宁县境)(5)”。使臣欲诛蒙恬,蒙恬说:“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6)”然后吞药自杀。《史记 ·蒙恬列传》载,使臣数罪于蒙恬时,蒙恬徐徐而言,我是罪该当死的,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掘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蒙恬之罪也(7),。由此可见,蒙恬 “竟斩阳周(8)”其罪是不能成立的。
  传说蒙恬遇难阳周时,一,起罹难的有其2子及妻马氏。当时,正宁永正原是秦军屯兵习武的大校场,也是北御匈奴的前哨基地和军需供给站。蒙恬长子被斩后,首级悬挂校场南门城楼示众,次子首级悬挂东门,其妻马氏不忍溅血,投井身亡。今正宁县永正乡南龙头、东龙头的村名就由此而得名;永正的马后子村,也因马氏死而名传至今。蒙恬死后,葬于 “真宁县(县治罗川)北三十五里的阳周故城 ”。今正宁县永正乡蒙家洼有 “蒙恬墓 ”。《正宁县志》云:“蒙家洼因葬蒙恬而得名。”明代邑人左佥都御史景清,在《题正宁境》中亦有 “果老升仙遗墓古,蒙恬赐死故城荒(9)”的诗句。
  注释:(1)《史记 ·李斯列传》。
  (2)同上。
  (3)同上。(4)《宁县县志》。(5)《史记 ·李斯列传》。阳周,今正宁县。《史记 ·正义》曰:“阳周,宁州罗川县之邑也。”《一统志》云:“阳周故城在正宁县北。”(6)《资治通鉴 ·秦纪》。(7)《史记 ·蒙恬列传》。(8)《资治通鉴 ·秦纪》(9)《正宁县志》云:县东五里有洞,相传为张果老昔日隐居练丹处。又云,蒙家洼因葬蒙恬而得名。
  杨维乔遗文杨维乔我的历史余生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正月25日亥时。6岁时,先严设塾于家,课徒诵经,我循声而和之,渐以口歌至第4篇。先严见曰 “此子当令读书 ”。二十六年余已10岁,是年饥馑,塾中学徒各图生活,庭命赶牛一头,化作牧童。至二十七年,先严应秋闱试,母收秋禾,不肖守门,贪与邻童戏,小偷乘隙席卷一空。二十八年11岁,先严举贡负债20余金,家益悬罄,冬暖号寒,年丰啼饥者数载。三十三年15岁,吾县初立高等小学堂,庭命肄业,同学不上20名,多系纨绔子弟,惟余敝衣结鹑,先生雷亨堂见而怜之。至宣统三年余19岁,经省视学乔世臣、训导周迁善、县知事王秉勋,扃门监试3场,余俱名列第一。是秋,清命鼎革。民国元年(1912年)任本村初小教职至三年,庆阳成立中学,余往肄业,适裁知府,主办无人,候至4月之久,校未成立,负笈旋里,帮庭业农。本年聘贡生彭昕之孙女为妻,明年舂考入省立第二中学校,道尹王公学伊亲临试验,题是 “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17县共投考学生90名,取录30名,得第一,道尹深嘉奖之。至4月间,豫省巨匪白狼经陕犯甘,局势紧张,学校停办,余因返里。秋季开学,道尹专文催余入校,盖以与彭氏正式结婚,遂失去宝贵光阴,而唯任地方初小教员。至民国七年,任职永和,胞弟及妻相继而逝,除六旬双亲而外,唯龆龄弱妹可供盘飨。是年26岁矣,明年即民国八年,聘王氏栋巧为继室。春间,甘肃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招插班生,余应而往,17县投考者60余名,取10名,余列第一。腊月回家和王氏结婚,至十年5月间毕业,值年而立,7月间任山河初小教员。十一年任县高小(罗川)校长。十五年因办学出力,得部奖一等金色章。十六年任劝学所所长。十七年归田。二十三年任山河女子初小校长兼完小教员。二十六年任陕西乾县临平初小校长。二十七年至三十年任庙前头初小教职。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业农。三十五年当选县参议员。三十六年任山河女子完小校长,是年当选乡镇民代表。三十七年居家。(1958年10月病逝,享年67岁——一编者)记游西京余幼读外国地理,见柏林、纽约、伦敦、巴黎诸都之繁盛,不禁慨然有向慕之心。后为环境所限,未获振翮游历以阔眼界。转慕西京,此乃周、秦、汉、唐之故都,尤中国文化发源之地。其山川之开合布置,地势之淑气灵光,必有出类拔萃之概,心向往之,未能至。辛巳(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以故而往,路出于彬,民俗厚朴,桑麻满地,盖周太王之遗风,犹有存焉。至乾邑已达秦川,而五峰嵯峨之秀丽,俨然在望。过咸阳谒周文王之灵寝,望秦皇之故都,慨然想见其德化之盛与武功之远也。已而乘陇海绿钢皮火车晋省,觉身若凌空,但见窗外地面旋转,连续不断;道旁之树忽然而来,倏然而往,实则地非旋转,树非往来,盖驶之疾而目之印象甚速,即成往来旋转之感。其速度乃如是,而身则不动不摇,安若泰山,非科学发明之效欤?移时已达西安东站,甫下车,而警报忽发,军民各界,争先恐后,竟若赛跑,各路蜂拥而逃。余亦迤逦向北而奔数里之外,喘息力尽而止,不禁慨然默叹曰:“昔周、秦、汉、唐都此之时,德绥威服,四夷来宾,日辟国百里。今西京犹是,独不见夫文武成康之德化与秦皇汉武、唐贞观之威武,而西京之人民畏空敌,尤甚于猛虎。”兴念及此,凄然酸心。转念所幸者,犹有蒋总裁与朱、毛两司令以持久抗战之国策,领导我民众于将死未死之际以求生,将亡未亡之时以争存,我民族若能万众一心,抗击敌人,则前途光明,救星何远!将见抗战胜利而建国成,以中华而领导东亚或未易量。于是而觉周、秦、汉、唐之开疆犹其小焉。正设思间,而警报解除,逃空者皆归,余始就旅舍而憩焉。
  翌日,天色晴明,举目眺瞩,骊山峙于东,秦岭屏于南,嵯峨拱于北,太白障于西,唯终南呈奇列秀,有若覆钟,有若华盖,有若冕旒,有若紫金,且忽尔而锐峰插露,忽尔而丹风衔环。又有如竹笋、如花菡、如旗、如鼓,争献萃以效灵,令人睹此失彼,目不暇给。他若华岳岐山,出没隐见,虽未能尽览其奇状,而围绕拱翠,隐若大环。渭水横贯,萦回如带,长安宛处大盂之中,尽纳其山川灵淑之气。于是而知文化之所以发源者,人杰盖本乎地灵也。早餐毕,由中正门入,参观市场之宏阔,建筑之美丽,陈设之整齐,市价之不二,深感移俗甚深。正踌躇间,警报又发,直奔南门外空旷之地,喘息未定,但见敌机9架,列雁翅形,由东飞来。我高射炮迎之而发,敌机转绕而西,复折而北,回环而南,已至城内天空之上。旋闻敌机扫射声,高射炮迎击声,轰炸震地声,燃弹爆发声,一时并起,俄尔烟尘障天。敌机至余顶天空中,手榴弹连掷余前而未爆发。虽命悬顷刻,第恨不能插翎直上,而与敌拼命以周旋。已而敌机返,戒严除,南垣门、湘子庙等街多成灰烬,切齿返寓,饮恨而寝。翌朝昧爽,警报紧急,顷刻之间,敌机15架,列铧角式又在城北云霄之中。须臾,汉奸号枪与城上高射炮,连珠并发,火球继续上射,敌机缘目标而入城,震天动地之声,不绝于耳。移时,敌机返还,而北大街二府及梁家巷诸街,多为丘墟。自此留省旬余,无日不闻警报,无日不逃敌空袭,甲申(1944年)恼丧而归。西京之游,遂更增加余忧国之慨,记之以志国耻之不忘矣!堡住村名考尝考史记,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上被李斯、赵高所惑,于咸阳焚书坑儒,太子扶苏谏曰:“诸生诵法孔子,德足化民,才足治国,今焚书坑儒,难免后世唾骂。”上怒,谪太子北监蒙恬。其监军故城者北村沟北,俗名胡帐里。而蒙恬将兵30万,屯驻阳周(即今苇店子城,已半废)。余过于此,见其址甚宏阔,警而询诸父老,始得其详。盖胡帐里即当年驻军后帐之转音。孟家城原名前帐里,即当年驻军之前帐,后因孟姓居此,另筑小城,遂呼孟家城。而居民于城中掘土,得磨钱及五铢、半两等古钱,想乃太子当年铸钱之遗具也。余始恍然悟曰,若然,则东西堡住确系蒙恬筑堡屯军之地,南住亦即南面驻军,而为犄军之势。蒙家洼,乃蒙恬之葬所。胡子狱,乃囚单于王子之监狱地。于是感而吟曰:“太子故城半废残,东南西各临壑边,北面高仓屯粮所,沟南三堡练征缮。”今观堡住当壑之中有古堡一座,疑即蒙恬驻军之所。问诸父老,据言,同治回民起义时先有此堡。历代递传,李自成起义时亦早有此堡,其为蒙恬驻军之堡无疑矣。今考之于史册,质之于地形,询之于故老所传,并证之以名称,其为蒙恬驻军、扶苏监军之地又彰彰明矣。
  记过庆阳公元1955年乙未8月9日,因四子宗武服务环县,将往视之,路出于庆阳,先经斩山之下,但见其山如堵,而中则豁然,上土下石,其为凿斩明矣。相传,赧王恐干气钟于他人,遂颁一通令,凡山带灵毓之气者,即公毁之。此山从东远来,绕于西山之下,泰峰由西遥来,先绕于风城之南,而山环庆阳,如人两臂掺抱胸状,庆城在北,约半里之遥。步至其下,东西两河,夹城而流,汇于南门之外,屈曲回环,转折而出,洵美观也。其城高约四五丈,人由东、南、西三门入之,均上陡坡,约百步之遥。余由南门而入,见雉堞尽置于平地,城非不高,而不见其所筑,池非不深,无不见其所凿,盖乃斩山为城,池则两河也。其景物之快人有如此!余素慕其地为周祖不窋之化疆,宋代二范之守土。而历史景色,均有引人入胜之兴趣,因此就邸未待憩息,即绕城一周而游览。先由南门内出发,地势较下,西面忽尔一嘴凸出,忽尔一曲折入,状若锯齿。唯北门将近,筑起城墙,高若丈余,长数十步。北门外用石砌桥,长40步,又一城仅抱,名曰皇城,盖因周祖不窋,当夏启时,因违农时,遂失后稷之世秩,惭而自窜于戎狄,教以稼穑,化行俗美,遂复原职。其后武王克商而有天下,追念其教穑化民之功,筑起此城,建起宫殿,春秋祀之,因有皇名。又北一城,仅相接连,俗号田家城,盖以城内居民,田姓多耳,实乃宋仁宗之时,范文正公与其子纯仁,继守此邦时所建,用之以防西夏。由北折东,绕鹅池胜景之上,复转东南,距余出发之点未及百步,见一斑白老翁,席地而坐,年约古稀,止余休息,自言许姓,即顾余曰:“先生方始循城绕览时,某即注目遥送,见尔左顾右盼,仰观俯察,甚为仔细。”余漫应之,彼又曰:“吾亦业此有年,最爱此地龙脉之旺盛,与金汤之险固,第恨其被人破毁也。”余曰:“愿闻其说。”许云:“城之南北开翔,凤展翅也;西门凸出,凤摆尾也;东门略下,凤点头也。其正东之山,如人打坐之状,当巅丰圆秀丽之处,乃不窋之墓宅,反复审视有王者升殿垂拱平章之势;庆城当前,有龙案壮威之象,合而观之,又有龙飞风舞之形;环城诸山,纳首来朝,有虎拜稽首之状斩山未坏之前,两水合弦绕而出之际,遂流而上,团聚城下,其深丈余,城之险固如此,虽有坚甲利兵,环而攻之,则执梃可守,投石可退,虽方城之险,汉水之雄,莫能过也。窋墓凤城万世永赖,盲目赧王,掘土凿石,放水直流,未几秦遂灭周,凤城亦失其险,岂不深可痛哉!”余曰:“先生之言率由旧章,而不知推陈出新,促进文明。果以先生之言,设当日赧王不凿此山,而周室至今犹可存乎?况今日机械战争,无坚不破,无险不克,虽古之泥封函关,未可恃也,铁城钢碉,未可守也,况此城乎!”许老嘿然。余亦游倦,始返旅舍而憩息。记之,以志风景之怡人而历史地理斑斑可考。
  随吟七言一首:两水交流环庆阳,临城四望气轩昂;南川日暖多田稼,西谷风寒少栽桑。
  一代皇祖东岗墓,二范遗爱城北方;我今过此徘徊眺,闲步踌躇意彷徨。

知识出处

正宁文史资料选辑

《正宁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设置文物古迹、峥嵘岁月、人物春秋、经济追踪、梨园掌故、风情民俗、轶闻趣事等栏目,收录“罗川访古”、“辛亥革命在正宁”、“红一军团在正宁”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正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