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河名称的由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792
颗粒名称: 四郎河名称的由来
分类号: I207.73
页数: 3
页码: 271-273
摘要: 在子午岭西麓,陕甘交界的正宁县境内有一条河,人们都亲切地叫它“四郎河”。说起“四郎河”的由来,还有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
关键词: 四郎河 名称由来

内容

四郎河名称的由来
  在子午岭西麓,陕甘交界的正宁县境内有一条河,人们都亲切地叫它“四郎河”。说起“四郎河”的由来,还有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
  传说在很早以前,人们把“四郎河”叫“害河”,也就是说是给人们带来灾害的河。这条河发源于子午岭,东西流向,直入泾河水系。由于年深久远,河床失修,年年洪水泛滥,特别是在夏季雨水多的时节,经常冲毁岸边的房屋,淹没了不少人家,淹死了不少牲畜。可怜那农民东山日头背西山,面朝黄土背朝天,披星戴月,用血汗浇灌的庄稼眼睁睁地看着被洪水吞没,年年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苦难生活,有的被迫卖儿卖女,沿门乞讨,有的拖儿带女,迁徙到外地谋生。
  迷信的人们把“害河”泛滥成灾归于“龙神”作怪,巫神们也大加渲染,说“河中有两条龙,下雷雨时张牙舞爪,兴风作浪,如不敬龙神,人们必然遭难,今后还不知招啥大祸哩”!官府和这些巫神勾结起来,把这件事渲染得更加神乎其神。为了表示对“龙神”的虔诚,免去年年遭受的洪涝之苦,官府、巫神利用人们的迷信思想,动员人们捐款祭祀“龙神”。捐来的好多好多的钱,除少部分用于祭祀“龙神”外,大部分被官府、巫神们装进腰包。可是“神龙”不但没有停止对人们的侵害,反而更加肆虐。这里洪水年年都泛滥,房子被水冲走了,人被水冲走了,地被水冲走了..在“害河”岸边住着一户姓王的穷苦人家,父母早年去世,兄弟四人以农为生,相依为命。他们个个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聪明能干,乐于助人,与邻里相处得很和睦,这个村的人都习惯称他们为大郎、二郎、三郎、四郎。兄弟四人中,虽然四郎年龄最小,但他最聪明、最勇敢,人缘最好,在村里和弟兄们中也最有威信。凡是有什么事,几个哥哥都听他的,村子里人有事也请他拿主意。他对 “害河”泛滥是“龙神作怪”之说早有看法,压根就不信这个邪。
  有一年夏天,起初阴雨连绵,多日不止,接着连降暴雨,沟满壕平,遍地是水。“害河”泛滥,山洪暴发,大树被连根冲到河里,可怜的人们还未来得及躲避就被冲走,“害河”的河面上漂满了人、牲畜、牛车,还有刚堆起的麦垛..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呆了,坐在岸边嚎啕大哭。有的老年人给“龙神”焚烧香表,磕头如捣蒜,口中念念有词,祈求“龙神”怜悯。不知烧了多少香,磕了多少头,许了多少愿,但“龙神”丝毫没有同情心,震耳欲聋的雷照样打,瓢泼般的大雨照样下,灾难深重的人们照样在痛苦中挣扎呻吟。
  正当人们为无法摆脱这场灾难而极度忧伤、焦躁不安时,“害河”畔住的四郎挺身而出了。他把三个兄长叫在一块商量说:“河水泛滥,是河床失修,山上无树无草,泥土流失造成的,哪有什么龙神作怪?分明是巫神官府编造鬼话糊弄人哩!要不遭受涝灾,就要治害河为利河,还要栽上树种上草,防止泥土被水冲刷。”他提议兄弟四人带头治水,带头在荒山荒坡上栽满树、种满草。他的提议得到了三位兄长的赞同。他又把这些想法一遍又一遍地说给乡亲们听,还一遍又一遍地给乡亲们讲述大禹治水、西门豹治邺的故事。长期受尽官府巫神欺诈的人们在灾难中也有所觉醒,都觉得他说得有理,纷纷表示拥护。就这样,在四郎的带领下,一场治水的恶仗打响了。人们踊跃参加,老小上阵,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主意出主意,连外出逃荒的人听说要治理害河,也急忙赶回来参加。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奋战,人们惊喜地看到光秃秃的山变绿了,浑浊的 “害河”水变清了,昔日宛若脱缰野马般狂奔不羁的 “害河”水按照人们的意愿乖乖地流入地里,滋润着万亩饥渴的禾苗。“害河”变成了 “利河”,四郎兄弟信心更足,也更加鼓舞了人们。从此以后,他们年年都治水,要从根本上抵御灾害的侵袭。有一年,他们筑了一座新坝,谁知那年雨水太多,一天半夜里突然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新筑的坝上出现了塌方。险情危急,迫在眉睫!当夜四郎兄弟就在坝上守候,四郎让他的三个哥哥去村里唤人,自己一个在坝上观察险情。熟睡的人们被唤醒后急忙赶往坝上,大家七手八脚尽力排险。就在险情快要排除的时候,突然“哗啦”一声,一块大石塌了下来,眼看就要砸伤不少人,四郎见势不妙,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奋力用双手推开周围的人。众人得救了,四郎这位年轻的治水英雄却和与他朝夕相处、奋力治水的乡亲们,以及生死相依的同胞兄长永别了。
  人们含泪把四郎埋在河边的一片柳林里。据说埋葬四郎的那一天,远远近近的人都来了,哭声连成一片。这天天出奇地昏暗,在下葬四郎的那会儿,突然下起了雨,风呼呼地响,河水呜咽起来,像人在哭泣,四郎家的牛也泪流满面,不吃不喝,“哞哞”惨叫,仿佛在和四郎依依诀别。
  四郎去了以后,大郎、二郎、三郎不负众望,一如既往地率领大家修河治水,直到年老辞世。后来人们为了缅怀四郎及其兄长治水的功绩,在“害河”畔为四郎兄弟修了一座“四郎庙”,并为四郎兄弟塑了像。逢年过节,远近十里八村的人都来这里烧香磕头,祈福祈安,还将“害河”改名为 “四郎河”。
  (文正廉)

知识出处

正宁史话

《正宁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古人云,东流不作西归水。正宁恰巧相反。境内四条较大的河流,如四郎河、支党河、无日天沟河、嘉峪河,皆潺湲向西;四块较大的塬,如宫河塬、永和塬、三嘉塬、月明塬,都渐次西倾。山河走势和东端的子午岭密不可分,宝藏资源跟自然演化大有渊源。至于地下文物和地面胜迹的相互佐证,历史人物和典籍史册的交替辉映,自在不言之中。这里有中华民族的血脉,千载而下,生生不息;这里有更迭频繁的建置,逐渐臻于成熟和稳定;这里曾有名将能臣甚或帝王的点点事迹,传扬不休(蒙恬、唐玄宗、唐肃宗、于志宁、景清、赵邦清、李自成、巩焴等);这里还有过风卷红旗、血染黄土的人民革命斗争(谢子长、刘志丹、邓小平、习仲勋、何炳正、赵铁娃等);更有过文士贤才、能工巧匠们的人生咏唱及艺术创造(范锡篆、雷和、赵元贞、王修功、曹汉三、王希圣)。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