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住的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786
颗粒名称: 南住的传说
分类号: I207.73
页数: 2
页码: 257-258
摘要: 正宁县南住村传说。
关键词: 南住村 传说

内容

南住的传说
  正宁县永正乡现在有一个名叫南住的村子。很早以前,它叫杨家庄,庄中修建了一座大寺院,叫兴敬寺。且不说这寺院有多么宏伟壮观和富丽堂皇,单表寺中的一口大钟,真是个稀世的物件。它重过万斤,声扬百里,钟上佛像有千个之多,经文有洋洋万言,善男信女的名字刻得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
  据传,为了铸好这口大钟,当初难坏了杨家庄的人们,费尽了周折,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四处拜高师、求名家,聘请了不知多少能工巧匠,苦苦铸了三年,还是没有铸成。而金银就用去了九九八十一车。钟铸不成,寺院的大门也只好紧紧关闭着。
  一日,从村中路过一个年逾百岁的白发老人,听到庄里人的诉说,就建议说:“这个村子‘难铸’,就搬到另一个村子去铸吧! ”说完转身走了,谁也没有上前向白发老人问明究竟。杨家庄的人本来干什么事就壮心不已,经白发老人这么一说,立即把铸钟地点向东移了5里,搬到另一个村上。这个村子里有一个铁匠,曾参加过凉州钟的铸造,他满有把握地把一个小孩子铸进去了,结果钟上出现了一道大口子,怪吓人的,无奈之下,只得求饶退堂了。杨家庄的人见状,又立即把铸钟地搬到了距庄西5里的一个村庄。这个村子里有一个手艺高超的铜匠,他知道铸造崆峒山上大钟的秘诀,于是胸有成竹地铸进去100个人的头发。可是钟铸成后,任怎么敲打也不鸣响,他羞愧难当,没有告诉任何人,就偷偷地跑了。杨家庄人铸钟一再受挫,花费了不少钱财和人力,个个垂头丧气,决计撤了摊子,永远不作铸钟打算了。可就在撤摊返村经过另一村庄的时候,这个村上的人们问起铸钟经过,纷纷说:“不难! ”杨家庄的人以为他们说大话,苦笑着说,“难铸”呀,“东不铸”,“西不铸”,你们这里恐怕还是铸不了。这个村子里的人再三央求:“让我们试一回吧! ”杨家庄的人见他们诚心诚意,就毫不吝啬地把铸钟的工具、材料留给了他们,但也没有抱多大希望。可是奇迹发生了,这里的人只花了一夜功夫,就把钟铸成了。杨家庄人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心悦诚服地道过谢后,兴冲冲地把钟搬回庄上去了。
  为铸这口大钟,杨家庄人费尽周折。从此以后,杨家庄改名为 “难铸”,东边没铸成的村子改名为“东不铸”,西边没铸成的村子改名“西不铸”,铸成钟的村子改名“不难”。
  日月飞旋,沧桑变迁,渐渐地,这几个村子的名字都被人叫转音了。原来的“难铸”叫成了 “南住”,“东不铸”叫成了 “东堡住”,“西不铸”叫成了 “西堡住”,“不难”叫成了 “堡兰”。
  (王立明燕书权)

知识出处

正宁史话

《正宁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古人云,东流不作西归水。正宁恰巧相反。境内四条较大的河流,如四郎河、支党河、无日天沟河、嘉峪河,皆潺湲向西;四块较大的塬,如宫河塬、永和塬、三嘉塬、月明塬,都渐次西倾。山河走势和东端的子午岭密不可分,宝藏资源跟自然演化大有渊源。至于地下文物和地面胜迹的相互佐证,历史人物和典籍史册的交替辉映,自在不言之中。这里有中华民族的血脉,千载而下,生生不息;这里有更迭频繁的建置,逐渐臻于成熟和稳定;这里曾有名将能臣甚或帝王的点点事迹,传扬不休(蒙恬、唐玄宗、唐肃宗、于志宁、景清、赵邦清、李自成、巩焴等);这里还有过风卷红旗、血染黄土的人民革命斗争(谢子长、刘志丹、邓小平、习仲勋、何炳正、赵铁娃等);更有过文士贤才、能工巧匠们的人生咏唱及艺术创造(范锡篆、雷和、赵元贞、王修功、曹汉三、王希圣)。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立明
责任者
燕书权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