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子专师范锡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768
颗粒名称: 清太子专师范锡篆
分类号: K825.4
页数: 4
页码: 203-206
摘要: 范锡篆,生卒年月不详,字金章,清代正宁县永绥里(今永和镇丰集村)人。幼时聪颖好学,品学兼优。
关键词: 太子专师 范锡篆

内容

清太子专师范锡篆
  范锡篆,生卒年月不详,字金章,清代正宁县永绥里(今永和镇丰集村)人。幼时聪颖好学,品学兼优。雍正二年(1724年)中举,
  八年(1730年)赴京赶考,途中宿于淳化县口镇,丢失所骑毛驴,于是广贴寻驴启事。其文曰:本人姓范兮锡篆,家住正宁兮小县。上京应试兮赶站,用膳口镇兮小店。丢失毛驴兮不见,白嘴白眼兮好看。非黑非麻兮青蛋,非草非叫兮老骟。有缰有辔兮麻辫,有鞍有镫兮无鞯。四处寻找兮问遍,一连数日兮不见。有人送信兮一串,有人送驴兮串半。
  他由于寻驴误了考期,但因寻驴启事写得妙趣横生,被御史大夫谢保发现,荐于京师,考列明通榜(雍正五年,朝廷命各省督抚学政甄别淘汰一部分衰老的学官,并从当年的会试落卷中取文理明顺的举人补授,录取者列榜公布,即为明通榜。以后相沿成例,直至乾隆五十五年方罢),任国子监学正。范锡篆在国子监任教期间,尽职尽责,成绩卓著。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皇帝颁发敕命,授范锡篆为文林郎、国子监助教加一级,赞颂其“学通儒行,身范士林”,并封锡篆之妻为孺人。
  皇太子颙琰(即后来的嘉庆皇帝)稍长时入国子监就学,乾隆曾延师数名为子课读,但颙琰调皮贪玩,不服管束,有数位老师先后被辞退。范锡篆被聘为太子师后,认为今日之学生为将来之皇帝,道德水准关乎国家兴亡和百姓疾苦,所以坚持师道,严教不怠,竟对颙琰进行罚跪。乾隆皇帝发现后训斥道:“吾儿受教是君,不受教也是一国之主。何必如此处罚!”范锡篆并不慑于皇帝的威势,义正辞严地回答:“受吾教为尧舜明君,不受吾教为桀纣昏君! ”乾隆闻言肃然,不但未再责怪,反而更加器重锡篆,令其留教,成为太子专师。
  锡篆除在国子监导读颙琰外,还领其走出深宫,深入民间,体察社会底层和民间疾苦。皇帝和太子敬佩范锡篆的师德和教导,特在朝廷设宴谢师。席间,菜内有一杂物,范锡篆随便用筷子拨出,不料皇帝下令杀了两个厨师,用人头以惩不恭,这使得锡篆痛悔不已。为酬答师劳,皇帝还当宴授予范锡篆为宛平县县令,锡篆坚辞不受,谢职归里。
  锡篆成行之日,皇帝和太子亲自派人护送,并赐给宫中信物宫灯。范锡篆为了不干扰地方和乡民,将宫灯置于箱中。一日旅居邠县,起初被安置在上等房间,后来一位新任县官住宿,就将范锡篆一行挤在了一个草窑里。锡篆不以为意,随从下人忿忿不平,待锡篆熟睡之后,将宫灯悬挂在草窑之外。县官一见宫灯,知锡篆非同常人,便跪倒在草窑外捧银赎罪,被锡篆婉言谢绝。为使县官免遭横祸,锡篆即刻收起宫灯,带领随从,连夜离开了邠县城。
  范锡篆居家时,常为人承写诉状。有时同一案官司,原告、被告的状词均出自他的手笔。锡篆处事有一条原则,即和为贵,免事为上策,凡事力求公平合理,尽量使当事人免得罪,免受罪。所以,虽然原告、被告状词都有理有据,言词确切,但结果都是为了和解官司。有一年冬天,有一家的羊吃了邻居的麦苗,麦主为原告,状词是:
  一九一阳生,阳气往上升,羊蹄如铁钉,吃叶又刨根。前蹄子刨,后蹄子蹬,十几亩麦子蹬了个光光净。
  羊主为被告,他给写的辩词是:
  三九寒气盛,地冻如铁硬,镢头斧头挖不下,羊蹄子劲有多大?羊嘴是蘖蘖,只吃干叶叶。
  县官看了两方的状词,未判输赢,只调解了事。还有一次,一辆胶车在耀县坡头压死了一条狗,狗的主人告到县衙,要求赔偿。赶车人找范锡篆写的辩词是:耀州坡头,坡滑路陡,胶车下来,如同雷吼,明明死狗赖活狗,活狗为何不逃走?!由于状词辩解得力,也打了一场没输没赢的官司。范锡篆在老家去世后,嘉庆皇帝亲笔题写了碑文,以示纪念。范锡篆上京赶考寻驴的趣事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被陇东著名剧作家曹应辰(宁县人)创作成秦腔小戏《驴背缘》,剧情是:霍家母女开一酒食小店为生,那日霍母回娘家,只留女儿碧玉姑娘料理店事。书生范锡篆骑毛驴上京赶考,路经小店歇息。碧玉打水备饭,热情款待,并与范生互通家境、年龄。碧玉年方17,范生时年
  18,都是严父先逝,老母在堂。交谈中两人不觉情投意合,暗生爱恋。范生只顾吃饭、说话,全忘了门外赶考所骑的毛驴,待想起时驴已走失。碧玉慌张起来,锡篆唱道:“一头驴儿算甚事,大姐不必着心急,寻驴告示写一张,你代我贴在外墙壁。”随即草书一寻驴启事。这时,州官带小役私访经过小店,看到了一张文笔活泼、别具一格的诗体寻驴启事(与前略有不同):上京赶考兮站店,道经乾州兮吃饭。
  三杯村醪兮疲倦,酒醒望驴兮不见。
  非草非叫兮老骟,有鞍无镫兮烂缠。
  问我氏兮姓范,问我名兮锡篆。
  家住正宁兮西塬,非州非府兮小县。
  有人报信兮半串,有人送驴兮串半。
  州官称赞启事“雅俗随意,才气十分”,断定此人“今科必中无疑”。碧玉请州官进店与范生相见,并将事由一一道出。此刻霍母回得家来,责怪女儿独自招揽客人,并为自家贫寒、无力赔偿毛驴而犯难。范生却说:“老妈妈不必胆怕,就是驴找不着,我徒步回家又何妨! ”州官见范生品正貌端,仪表堂堂,便有举荐其“扶摇直上”之意;又与霍母商议,欲将碧玉许配范生为婚。这正遂了二人心愿。
  小戏《驴背缘》构思奇巧,真实生动,颇具喜剧特色。一经搬上舞台,即引起轰动,久演不衰,从而使范锡篆在民间的影响越传越广。(王立明)

知识出处

正宁史话

《正宁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古人云,东流不作西归水。正宁恰巧相反。境内四条较大的河流,如四郎河、支党河、无日天沟河、嘉峪河,皆潺湲向西;四块较大的塬,如宫河塬、永和塬、三嘉塬、月明塬,都渐次西倾。山河走势和东端的子午岭密不可分,宝藏资源跟自然演化大有渊源。至于地下文物和地面胜迹的相互佐证,历史人物和典籍史册的交替辉映,自在不言之中。这里有中华民族的血脉,千载而下,生生不息;这里有更迭频繁的建置,逐渐臻于成熟和稳定;这里曾有名将能臣甚或帝王的点点事迹,传扬不休(蒙恬、唐玄宗、唐肃宗、于志宁、景清、赵邦清、李自成、巩焴等);这里还有过风卷红旗、血染黄土的人民革命斗争(谢子长、刘志丹、邓小平、习仲勋、何炳正、赵铁娃等);更有过文士贤才、能工巧匠们的人生咏唱及艺术创造(范锡篆、雷和、赵元贞、王修功、曹汉三、王希圣)。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立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范锡篆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