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忠烈”公景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765
颗粒名称: 明“忠烈”公景清
分类号: K825.4
页数: 4
页码: 188-191
摘要: 景清,据说本是耿姓,讹传为景,系明代真宁县辛庄里寨子村(今山河镇寨子村)人。景清善属文,多已散佚,今天能够见到的有《乞旌母褚氏贞节疏》《褚太安人旌节建坊赠诗》《题正宁县境》等3篇(首)。
关键词: 忠烈公 景清

内容

明“忠烈 ”公景清
  景清,据说本是耿姓,讹传为景,系明代真宁县辛庄里寨子村(今山河镇寨子村)人。自小家贫如洗,但却聪颖好学,文思敏捷,读书过目成诵。就读国子监时,因家贫买不起书,经常向人借书读。有一次,他向一位姓巩的同学借书,但这位同学不肯借他。景清多次恳求,对方以 “家传秘书”为由,答应只能借读一晚,第二天凌晨就要归还。第二天,这位同学催他还书,他谎称书是自己的,并非借阅。为此双方争论不休。后来去找先生打“官司 ”,景清抢先说此书是他家的“家传秘书”,已经传了几辈人,他可熟背如流。先生让景清当面背书,景清不慌不忙,口齿清晰,声情并茂,通篇背诵,只字不遗。先生再让那位姓巩的同学背书,但其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张口结舌。见此情景,先生把书判给了景清,把那位同学严厉地批评了一通。谁知景清当即把书还给了那位同学,并以实言相告:“以子过珍秘,聊特相戏尔! ”先生惊叹景清少年才华不凡,日后必成大器。由于景清酷爱读书,经常废寝忘食,每至饭时,家人几叫不归,因此,当时村子里人都戏称他为 “吃书娃”。至今,在景清的故里寨子村还留有“景公讲书台 ”和景公读过书的窑洞“景爷窑”的遗迹。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景清高中榜眼(进士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旋改御史。洪武三十年(1397年)春,明太祖朱元璋召见了他,命署为左佥都御史。有一次,因“奏疏字误,怀印更改 ”,被给事中弹劾进了监狱,时隔不久就被释,奉诏去川、陕一带巡察私茶,后升为金华知府。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任北平参议。驻北平的燕王朱棣与其过从甚密,言谈之中,因言论明晰,受到赏识。建文二年(1400年),晋升为御史大夫。此间,惠帝朱允炆推行削藩政策,燕王朱棣公开反对,以“清君侧”的名义,率军南下,号称“靖难”。景清表面追随燕王,暗地里联络齐泰、练子宁、黄子澄、方孝孺等人,起誓结盟,谋划讨伐叛逆,力保惠帝。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渡过长江,攻陷应天(南京)城,惠帝朱允炆被火烧死,朝臣死者甚多。齐泰、练子宁、方孝孺等人同殉国难,惟有景清幸免。朱棣登基,即明成祖,改元永乐。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复命景清为御史大夫。
  景清复任御史大夫后,不但受命不辞,还委蛇朝右。当时有人暗地里讥笑他,说景清“言不顾行,贪生怕死”,但景清丝毫不在乎别人的议论,仍以伪装面貌出现,委曲求全,等待机会,图谋刺杀明成祖,为故主报仇雪耻。有一天,景清上朝,面见明成祖,因步履反常引起了怀疑,加之事先钦天监急奏“异星告变,光芒甚赤,急犯帝座”,因此明成祖早有提防。朝毕,景清奋扑上前,将要犯驾,明成祖命左右拿下搜身,果然发现景清外披朝服,内着绯衣,腰藏短剑。明成祖责问他要干什么。景清见谋刺败露,慨然喝斥:“吾为故主报仇耳,可惜不能成事! ”并且破口大骂:“叔夺侄位,如父奸子妻。尔背叛太祖遗命,真乃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明成祖听言勃然大怒,命令左右打掉了景清的牙齿,割去了景清的舌头。景清以血口喷龙颜、龙案、龙袍。成祖命令以 “磔刑”处死景清,将其肢体分裂,并剥了皮,在腹中装进茅草,悬挂在长安门示众。接着又实行惨无人道的“瓜蔓抄”,下令“诛景清:《题正宁县境》灭九族”,并“转相攀染”,凡景姓的族人几乎被斩尽杀绝,还杀了景清的老师、亲戚、朋友、学生,直杀得尸体遍野,血流成河。景清的外甥刘固、刘国随舅舅在京,闻知舅舅遇难,明知自己在劫难逃,极度悲愤,自刎而死。这次非人的 “瓜蔓抄”共株连了数百人,其状惨不忍睹,被称为“天下奇冤”。景清的故居也被付之一炬,村庄成了瓦砾遍地、满目疮痍的废墟。真宁县官见此惨状,暗示景姓人隐姓埋名,流亡异地,逃一条活命。经县官这么一提醒,据说景姓人在高处一站就姓高,在石头上一坐便姓石,才幸存下几户人。据考证,今寨子村的高姓及石姓人家确系景族人的后裔。
  明宣德年间(1426—1435),宣宗朱瞻基诏天下编纂实录。根据建文帝是合法皇帝而明成祖朱棣是纂权谋位的事实,下令为方孝孺、练子宁平反昭雪,称其为大明忠臣。真宁县教谕王正考证景清的忠烈事迹,上疏奏请皇上祭祀景清。朝廷下诏追封,谥号“忠烈”。并在各地儒学为方孝孺、景清建祠纪念。《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所言“方、景诸公的祠甚是巍峨”中的 “景公”,指的就是景清。在景清故里真宁县城罗川修建“景公祠”、“榜眼坊”、“景爷庙”。在山河城东建有“明都御史景清墓”,真宁人称“景爷坟”。明清两代拜谒景清的人很多,有本地为官者,亦有慕名而来的远方官吏和文人墨客,写了不少祭奠景清的诗词,有的因年久已失传,有的在史志书中还有记载。
  景清善属文,多已散佚,今天能够见到的有《乞旌母褚氏贞节疏》《褚太安人旌节建坊赠诗》《题正宁县境》等3篇(首)。(文正廉)

知识出处

正宁史话

《正宁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古人云,东流不作西归水。正宁恰巧相反。境内四条较大的河流,如四郎河、支党河、无日天沟河、嘉峪河,皆潺湲向西;四块较大的塬,如宫河塬、永和塬、三嘉塬、月明塬,都渐次西倾。山河走势和东端的子午岭密不可分,宝藏资源跟自然演化大有渊源。至于地下文物和地面胜迹的相互佐证,历史人物和典籍史册的交替辉映,自在不言之中。这里有中华民族的血脉,千载而下,生生不息;这里有更迭频繁的建置,逐渐臻于成熟和稳定;这里曾有名将能臣甚或帝王的点点事迹,传扬不休(蒙恬、唐玄宗、唐肃宗、于志宁、景清、赵邦清、李自成、巩焴等);这里还有过风卷红旗、血染黄土的人民革命斗争(谢子长、刘志丹、邓小平、习仲勋、何炳正、赵铁娃等);更有过文士贤才、能工巧匠们的人生咏唱及艺术创造(范锡篆、雷和、赵元贞、王修功、曹汉三、王希圣)。

阅读

相关地名

景清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