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飘西北的宫河大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758
颗粒名称: 香飘西北的宫河大葱
分类号: F303.4
页数: 3
页码: 163-165
摘要: 宫河大葱的特点可以总结为:茎粗肉厚,辛辣脆香,炒汤飘浮不沉,久煮不烂,久藏不干,是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调味品,因而在各类蔬菜中,备受人们青睐。
关键词: 西北 宫河大葱

内容

香飘西北的宫河大葱
  每到瓜果飘香、丰收在望的秋季,宫河镇乡间的道路上奔驰着满载大葱的大小车辆,熙熙攘攘,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宫河大葱的特点可以总结为:茎粗肉厚,辛辣脆香,炒汤飘浮不沉,久煮不烂,久藏不干,是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调味品,因而在各类蔬菜中,备受人们青睐。
  宫河镇的大葱产地主要在彭姚川村。彭姚川村在四郎河畔,川台地少,山地多,而山地土质好,葱偏偏喜阴湿洼地,所以山地栽葱,两者相宜,占尽天机。彭姚川人们栽葱时,先是平整小畦子,把畦子四周堵高,内面搞得平平整整,上足农家肥,把葱籽稠密而又均匀地撒在里面,然后拿薄塑料拱上,这叫“漫葱娃子”。按时放风、浇水,等小葱长到三四寸时,即行移栽。移栽要扒葱行子,葱行宫河大葱子因地形而定,行距要规则,这样才利于上土,看起来也美观。到了收获季节,葱农整天整晌小心翼翼地挖葱,惟恐把葱挖断,影响产量和销售。挖下的葱搬到房前屋后晾晒,晾晒好后再进行分级绑把。然后整整齐齐地放在阴凉处,待价而卖。有人曾看到彭姚川葱如此青郁茂盛而又耐吃,曾试移他地栽植,抑或技术,抑或水土,滋味总不那么地道。
  其实宫河镇彭姚川的大葱最早开始经营,也只是自发的,且规模较小,仅作为家庭经济生活的一点补充。要说真正作为一个产业来开发,形成“区域化、模式化、商品化”的格局,进行大批量的生产,那还只是近几年来的事情。
  在各级党政部门抓经济、兴产业、富农活商的政策驱动下,彭姚川的群众在长期栽种、总结探索的基础上,创出了 “麦葱套种”的新模式,使一亩山地既可产大葱1200多公斤,收入1000多元,还可产小麦250多公斤,麦葱两不误,效益比常规种植翻了一番。1990年开始在全镇推广 “麦葱套种”,每年种植大葱都在万亩以上。2003年,全镇选用山东“长富”优良品种,栽植大葱1.2万亩,总产量达180万吨,产值140多万元,仅大葱收入人均达400多元。其中彭姚川村的800多户人家,每年都种植大葱在5000亩以上,总产量550万公斤,收入230多万元。有一个5口之家,每年用8亩山地套种麦葱,大葱亩产平均在1500公斤左右,亩收入就可达1000元以上。
  随着大葱种植业的蒸蒸日上,原来的一条贯穿四郎河川7个乡镇的石(石湾子)宫(宫家川)公路,已远远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彭姚川的人们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深体会到“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的重要性来。清乾隆时,正宁知县折遇兰目睹罗川交通闭塞,商贾不活,深以为虑,多次与栒邑县协商,均没有结果,很为抱憾。今天已是天堑变通途。各级先后投资50多万元,修通了3条贯通南北的上山公路,把正宁的经济发展纳入了西北经济的大圈中,圆了古人300年前的梦。交通发展了,正宁的经济腾飞就指日可待。但彭姚川村的人们并不仅仅满足于这些,他们深深感到种植大葱这条致富之路,靠单户单产已经不行了,只有形成规模化、商品化的经营模式,才能实现富县富民的宏伟目标。因此群众投资12万元在彭姚川村建立了大葱批发市场,注册了 “宫河大葱”商标,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大葱销售网络,组建了5个专业经销公司,使宫河的大葱源源不断畅销西北五省。2002年,中央“心连心”艺术团在庆阳老区慰问演出时,喜剧明星句号等演出的小品也把正宁大葱作为地方名优产品大加称赞推介。宫河大葱以彭姚川村为主导,逐渐覆盖全镇,并带动起周边乡村,吸引了外来资金,筹建了大葱精深加工厂,对大葱进行冷藏保鲜、分级包装、脱水干制,并尝试提取大葱素和硫化烯医药制剂,不断提高大葱的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进而把大葱的产业做大做活,使“大葱之乡 ”名副其实,美誉远扬。
  (张志英)

知识出处

正宁史话

《正宁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古人云,东流不作西归水。正宁恰巧相反。境内四条较大的河流,如四郎河、支党河、无日天沟河、嘉峪河,皆潺湲向西;四块较大的塬,如宫河塬、永和塬、三嘉塬、月明塬,都渐次西倾。山河走势和东端的子午岭密不可分,宝藏资源跟自然演化大有渊源。至于地下文物和地面胜迹的相互佐证,历史人物和典籍史册的交替辉映,自在不言之中。这里有中华民族的血脉,千载而下,生生不息;这里有更迭频繁的建置,逐渐臻于成熟和稳定;这里曾有名将能臣甚或帝王的点点事迹,传扬不休(蒙恬、唐玄宗、唐肃宗、于志宁、景清、赵邦清、李自成、巩焴等);这里还有过风卷红旗、血染黄土的人民革命斗争(谢子长、刘志丹、邓小平、习仲勋、何炳正、赵铁娃等);更有过文士贤才、能工巧匠们的人生咏唱及艺术创造(范锡篆、雷和、赵元贞、王修功、曹汉三、王希圣)。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志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