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体育游戏拾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752
颗粒名称: 民间体育游戏拾趣
分类号: K892.24
页数: 5
页码: 141-149
摘要: 正宁县民间体、民间游戏事项介绍。
关键词: 民间体育 民间游戏

内容

民间体育游戏拾趣
  打肽,肽,古义即胜利。打“肽”源于原始先民的狩猎活动,从古代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
  游戏分单人一对一或多人参加,按次序打“肽”。开始前,每人手执一根粗细、长短不限的木柴,各方议定以一定距离和范围作为 “纲”(即画出起、终线),再分出头家、第二家、第三家..投掷的顺序。游戏时,各方排在起线后,由头家站在起线上先掷木柴打第二家押(竖立)在终线上的木柴,然后由第二家打第三家押在终线上的木柴..依此类推。谁若用自己的木柴将下家押在终线上的木柴打出 “纲”外,即判为胜家,并赢走木柴。如此往来反复,赢得木柴多者为胜,反之为败。
  打垓瓦打垓瓦源远流长,几乎每个村镇都老少参与,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会。
  游戏方法各地大同小异。游戏用具为石头、瓦块、砖块等,可采取单人对单人,双人对双人,或多人对多人分组等多种形式的玩法。游戏时,参加者各自选一块垓瓦(质料大小不限),首先议定一定距离的“纲”,再开始打头。按所掷距离与“纲”的远近,分出次序,由后者栽(竖立)垓,前者击打,打倒为成功。打垓动作有头垓、二垓、担水、担土、夹脚、闪羊、刈草、单眼、双眼、研墨、钉钉子等十多种,大多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先完成所议定项目者算胜,落到最后者为败。
  打毛蛋打毛蛋的用具多以牛羊毛、驼毛、驴毛加热水揉制而成,有时也用棉线、各色毛线缠绕而成,直径约5厘米~10厘米不等。有的人为了美观,还在毛蛋外边用各色花布细细裹缝一周。
  游戏一般采取单人、双人或多人分组拍打的办法。开始先“拼”头家、二家,再按议定内容50双或100双为满贯而依次拍打。打满后,按双方言定的项目打“跨腿”、“转儿”等较难动作,最后按完成的先后次序决定胜负。此游戏男女皆宜,不需要较大场地,庄院崖背、房前屋后皆可进行。正宁童谣曰:“打毛蛋,费袖子,他(她)妈生下精溜子;会跑啦,会走啦,他(她)妈肚子可(又)有啦! ”极为风趣幽默。今天,虽然早已经无人自制毛蛋,也无人玩毛蛋了,但由玩毛蛋演化而来的玩橡皮球、塑料球,仍有人乐而不疲。
  踢毽子毽子是用山羊毛、狗尾巴毛或雄鸡毛栽扎而成的。它用铜钱、铁板制成底座,将毛插于钱孔之中,再用木楔或骨签楔紧。或以鸡翎毛筒栽扎,上插雄鸡彩色颈毛数根。毽子的大小不等,一般高约两三寸,底座重,羽毛轻。踢毽子时,毽子在游戏者的踢击下,在空中起落升降,受空气浮力和自身的惯性作用,能充分展示高、飘、稳性能及游戏者的技巧。
  游戏分单人踢、双人踢或多人分组踢等形式。游戏时,先“晓”(一种单腿悬空独立的姿势)头,排出次序后,按议定内容单腿踢满50双~200双,然后再做“套”“套”的形式有单腿踢、双脚踢、侧蹬踢、身后踢、蒙眼踢等较高难度的动作,踢的同时,还要口念对应的“顶、溅、连、里、外、一踢、一别(蹦跳)”口诀。
  击斗游戏方法与“(qiān)仗”(鸡斗)相似,起源于清末民初。不需要固定场地,不受时间、人数限制,随时随地都可进行。
  游戏前,在地上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画出四条“纲”线,线内为击斗区。游戏时,甲、乙双方(人数不限)各出一人,分别用手将一条腿掰起屈曲于裆前(也有把一只腿提于身后的),用另一只腿单独支撑,跳跃着“迎战”。游戏中不能用手,只能用大腿和膝盖头互相击打,哪一方参赛者腿若落地,即判为被“杀”死,宣告第一局失败。随后败方另出一人,与胜者继续击斗。如此轮番上阵,直至一方人员全部落马,再不能选出 “参战”人员而告终。有时,双方人员一齐出阵,互相击斗“厮杀”,最终以落败最多者为输家。
  黄鼬叼鸡黄鼬叼鸡,又名狼吃羊、老鹰抓鸡,多在少年儿童中流行。游戏前先画好一个大圆圈,由一人扮黄鼬,其他人扮小鸡,领头者为 “老鸡”,每个“小鸡”依次住拉前者后衣襟连成一长串。游戏开始后,“黄鼬”进入圈内,窥测袭击方向和“鸡”队的薄弱部位,然后直扑“小鸡”,“老鸡”左拦右挡保护“小鸡”不被“黄鼬”叼走。凡掉队脱节而被“黄鼬”叼出圆圈者,再不能进入“小鸡”之列,直至“黄鼬”将“小鸡”叼完为止。若“老鸡”将“黄鼬”推出圈外,则视“黄鼬”被斗败,然后交换角色,再行下一场游戏。
  长虫过套(道)长虫过套(道)是一项集体游戏。要求年龄稍大一点的儿童参加,而且人数要多。参加者分两排,面对面站立,相互拉手,自然形成一条过道。再由两人扮演“长虫”,从后到前趴在人手搭起的过道中,两边人均手拉手,将“长虫”高抬,向前抛送,送到尽头。扮 “长虫”者接着手拉手,改由最后两人扮“长虫”过道。这样,每对手拉手者均有充当 “长虫”之机会,主要比谁抬得高、过得快。
  抓五子抓五子(或抓七子)是选择5块或7块光滑别致、大小相同的石子或磨成的约指头蛋大的小砖块来进行活动的一种游戏。一般单人、双人、多人均可参加。游戏时,先用“五子”或“七子”抓头,把 “五子”、“七子”抛至空中,再用手背接住,停留片刻,抛空一抓,按抓到多少排出头家、二家、三家、四家..玩的方法是先顺手一泼,按“五子”或“七子”落地后形成的自然距离,先摘出“母子”,再分一、二、三来抓。即先抓1个,次抓2个,再抓3个。抓时将“母子”抛空,利用未落下来的一刹那,把撒在地上的一、二、三“子”拾起来,连同坠落的 “母子”一同接住。如果中间有跌子、撞子的情况,都不算成功。每次抓完,将5个或7个“子”由手心过到手背,再抛空一“挖”,“挖”住1个称“1斤”。双方按言定的“斤”数(100斤~500斤不等)抓满后,再做较为高难的动作,如“一把抓”、“灌黄鼠”、“点壮丁 ”、“鸡上架”、“兔遗屎”等等,不一而足。
  顶方 “方”是由画在地上或纸上的横竖各四条相接的线所组成的九个小方格,为双方争夺的阵地。用具极其简单,双方任选土块、柴棒、瓦片、纸屑等一物做“子”,只要能相互区别即可。
  游戏者分甲乙两方,各在方格线上选择恰当位置顶上一“子”,每人每次限定一个位置,待所有交叉点顶满后,采取“先顶先掐后走”的办法各掐掉对方一子,然后按方格线位置上下左右走“子”,进行“厮杀”。按照规定,一方两“子”相连即可顶掉对方一“子”,也有双顶双吃的规程。最后哪方“子”先被吃完,即算输。此游戏用具简单,场地、人数均不受限制,两个人相向蹲坐就可进行“战斗”。与“顶方”类似的体育游戏还有“狼吃娃娃”(即简易围棋)、“补裤裆”、“跟集”、“吊驴蛋”等。
  打沙包沙包是用各色花布缝制,内装沙子、小石头、黄豆或玉米豆,直径约5厘米~10厘米的圆球。
  游戏分单人、双人或多人编组进行。参加者先划定一定范围的区域,由甲方站在“线纲”两端,乙方出一人进入区内来往跑动躲闪,甲方两边的人掷沙包击打进入区内之人。若沙包击中身体的任何部位,都称为“杀死”;待乙方人员全被“杀”完之后,再交换攻守,依次轮流往返。以输赢多少与被“杀”死人数决定胜负。
  翻绞绞此游戏用具仅是一根长短不等、粗细皆宜的细麻绳、线绳、布带等。因携带方便,信手可拈,随时随地都可进行。玩时两个人面对面而坐,将细绳的两头接上,成为一个线圈,然后由一方起头,一方来翻。你来我往,通过十个手指,用“勾”、“挑”、“分”等方法,变化成各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形象索套,如单单桃、花花裹肚子、马槽、铁笊篱、扫帚把、乳牛尻子等。
  (杨忠诚张志英)

知识出处

正宁史话

《正宁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古人云,东流不作西归水。正宁恰巧相反。境内四条较大的河流,如四郎河、支党河、无日天沟河、嘉峪河,皆潺湲向西;四块较大的塬,如宫河塬、永和塬、三嘉塬、月明塬,都渐次西倾。山河走势和东端的子午岭密不可分,宝藏资源跟自然演化大有渊源。至于地下文物和地面胜迹的相互佐证,历史人物和典籍史册的交替辉映,自在不言之中。这里有中华民族的血脉,千载而下,生生不息;这里有更迭频繁的建置,逐渐臻于成熟和稳定;这里曾有名将能臣甚或帝王的点点事迹,传扬不休(蒙恬、唐玄宗、唐肃宗、于志宁、景清、赵邦清、李自成、巩焴等);这里还有过风卷红旗、血染黄土的人民革命斗争(谢子长、刘志丹、邓小平、习仲勋、何炳正、赵铁娃等);更有过文士贤才、能工巧匠们的人生咏唱及艺术创造(范锡篆、雷和、赵元贞、王修功、曹汉三、王希圣)。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