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岭探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747
颗粒名称: 子午岭探幽
分类号: K928.3
页数: 5
页码: 123-127
摘要: 子午岭的美,不只是外表,几乎每棵树都生长着故事,每道山岭都埋藏着美妙的传说,每条小河都流淌着歌谣。
关键词: 子午岭 山景

内容

子午岭探幽
  子午岭有一部分在正宁县的辖区。东至子午岭南北古道,与陕西黄陵县接界,南接陕西旬邑县,北邻宁县,西至刘家店子的蔡头湾,经土桥子、埋马疙瘩、梁子塬、榆树坪沟口、二道湾、三道湾、赵家畔崾岘、五顷塬庄畔、细梁子、赵家疙瘩、党家塬、乔家塬、庄阁梁、苇店子、园树烤、南桥拐沟沟口、北五顷塬崾岘、黑风疙瘩,直到玉田河滩为止,全长80余里。
  子午岭的美,不只是外表,几乎每棵树都生长着故事,每道山岭都埋藏着美妙的传说,每条小河都流淌着歌谣。碾盘山的传说就颇为引人入胜。相传在烟雾缭绕的子午岭上有座山头,很早以前,山坡下住着母子俩,儿子王小牛年已成人尚未婚娶。一日,王小牛放着牛躺在山坡上想心事,朦胧中听到山中有轰隆轰隆的碾子声,子午岭碾盘山舒缓的马蹄声,还有姑娘吆马碾米的声音。他原以为是在做梦,但屏气细听,仍清晰在耳。回家告诉母亲,母亲不相信。夜阑时分,又分明听见姑娘的歌吟和牵马下山的声音。一天,王小牛又在山坡上放牛,遇见一喇嘛在山中探宝,他对小牛说:“此山有金马金碾子,还有仙女碾金子。开山钥匙若找到,娶来仙女当妻子,荣华富贵一辈子。钥匙就在药王山,要想取来难上难。”王小牛回家告诉母亲后,便不畏艰险,跋山涉水,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在药王山找到了开山的钥匙。小牛母子俩拿着开山钥匙找到喇嘛,喇嘛说:“开山口我已找到,但要开山,须在落日一刹那,出山必须赶到五更前,否则山一合缝会把你夹死。”小牛母亲对喇嘛说:“我们什么都不要,就要那个好姑娘。”当小牛一打开山门,只见金光耀眼,果如喇嘛所言。王小牛走近正在簸金子的姑娘身边,很有礼貌地说:“大姐,请你随我到山外居住吧,别在这里受寂寞了。”姑娘会意地一笑,点了点头,取下包巾包了三捧金子,跟着小牛出了山。喇嘛进山后,既想抢金子,又想背金碾子,还想拿金簸箕、金笤帚,还要揽金子,怎么也拿不完,怎么也背不动。结果到了五更时,山一合缝,被活活夹死在深山中。后来,当地百姓便把子午岭中这座白云遮盖的形似碾盘的山叫做“碾盘山 ”。
  子午岭腹地雕翎关,是陕甘分界的“0公里”,海拔1775米,是子午岭的制高点。山峦叠嶂,森林茂密,鸟语花香。此地的得名,说法不一。其一,相传古时此地一守将征战有功,被冠加雕翎,加以褒奖;其二,秦始皇修筑秦直道后曾在这里调动兵马。
  关前有一隐没在萋萋草丛中的路,猛一看似刚修成,但少有车辆的碾压。细一辨析,原来却是一条古道。它时而与现今林场修筑的林中道路交叉重合,时而又从旁分出,奔向远方。这就是秦始皇当年下令修筑的战略“高速公路” ——秦直道。当年,秦国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统一六国后,39岁的秦始皇雄心勃勃,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征,把匈奴驱逐到阴山以北。为了加强对东方和南北方的控制,于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修筑了两条驰道,一条东通燕齐,一条南通吴楚。“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又于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前212年—前210年)下令修筑了直道。从咸阳以北的云阳(今陕西省淳化县西北)起,堑山湮谷,直达九原郡(治所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全长1800里(约今1400里)。这条直道《史记》早有记载,但途经的具体地方不详。近年经史学家多次实地考察,在《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记载“秦故道在庆州华池县西四十五里子午山上,自九原至云阳,千八百里”的基础上,考证出了秦直道在正宁县乃至庆阳市内的具体走向。它横越子午岭,跨越正宁、宁县、合水、华池诸县,途经庆阳市,全程295公里。在正宁境内的走向是:入刘家店,经雕翎关,再上到烧锅梁,在海拔1600米~1775米的山脊上行进,长约80公里。
  雕翎关南侧秦直道前有正宁县人民政府所立标志碑 ——“一号兵站”,当地群众叫 “四十亩台 ”。此台三面临沟,一面依山,地域宽阔,地势平坦,由南向北倾斜,南北长450米,东西宽150米,总面积6700平方米,曾发现秦代倒塌的建筑堆积层。出土有空心砖、几何纹方砖、板瓦、筒瓦(板瓦外面、筒瓦内面拓有“好”、“上”等戳记),还有秦代的大瓦和保存完整的瓦当。瓦当直径为17厘米,中秦直道心为夔纹,图边为云纹图案。出土文物的繁多、精美,反映了兵站规模之宏大,建筑用料之考究,也反映出其建筑构件进行过严格的筛选,以及工程管理的精密性,进一步揭示了秦直道的驻兵情况。《甘肃建置志》载:“雕岭砦在县(真宁县,即今正宁县)东百里雕岭上,明初置巡司,万历中裁。”据考证,明初所置的巡司就在兵站遗址上。秦直道边的刘家店西侧5里处有“两女砦”遗迹。据史料载,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去上郡蒙恬屯军处监军时,途中两个女儿因故身亡,葬于此。此处还散存不少有绳纹、麻点纹的秦代断砖残瓦,可能当时还有过什么建筑呢。
  沿着子午岭山脊的刘家店北行至黑马湾,这里的秦直道遗迹较多、较好,平均路基宽度都在30米左右,并且有的地方明显可见筑土的夯层。由于黑马湾一段子午岭的走势偏向东北、西南方向,所以人称“斜梁”。艾蒿店、五里墩、沮源关间均能看到直道的遗迹,山梁上完好地矗立着烽火墩(烽燧)。秦直道在两边临山或一面临山、一面临沟的路段,路基都在30米或40米间。现在的公路多处路面与秦直道重叠,是进岭出山、拉运木材的通道。可见,这条路不但在当时发挥过重大作用,就是在200多年以后的今天也仍然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清折遇兰修纂的《正宁县志》载:“此路一往康庄,修整之,则可通车辙。明时以其直抵银夏,故商贾经行,百物踵至..今则塘汛废弛,商旅裹足不前,通衢化为榛莽 ..”秦代的种种政令也通过直道达于秦长城沿边郡县,同时,也加强了南北方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在南北朝、晚唐、五代、北宋时期,作为“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一段因政治、经济原因受阻时,中西使者、商旅也多绕道至贺兰山下,经宁夏沿直道到长安。所以,子午岭上的道路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利用。
  (曹焕荣)迷人的琴山和乐洞正宁古县治罗川城南有座高耸的大山,山形酷似一架平置古琴,人们便把这座山叫琴山。山腰有一窟幽深莫测的山洞,人称乐洞。说起这琴山和乐洞来,还有一个美妙的传说。
  琴山原名南峁山,西揖苍翠的泰山(位于罗川故城西南一里处,非东岳泰山),北临滔滔的罗河水,花红柳绿,桃李芬芳,烟岚呈异,景色宜人,真是参禅修道的最佳去处。
  相传有一天,七仙女云游天下,遍寻名山佳景,嬉戏歌唱,缥缈行走间,突然来至罗川上空。见南峁山好似窈窕淑女,亭亭玉立,婀娜妩媚,七仙女立即按落云头,游山赏景。到了一空旷之处,她们坐下来歇息,各自拿出乐器来,轻弹慢捻,如痴如醉。正玩得高兴,一阵风儿过后,大雨倾盆而下,众仙女本想移驾回宫,但南峁山的这块福天吉壤,令仙女们兴犹未尽。情急之中,大姐姐拔下头上的金簪在山腰上一钻,便钻出一洞窟来。仙女们一拥而入,继续作歌游乐,直到夜幕降临,才驾云回宫去了。不料,回宫时因为忙乱,仙女们把一架琴遗忘在洞里了。于是,南峁山每当清风徐来之

知识出处

正宁史话

《正宁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古人云,东流不作西归水。正宁恰巧相反。境内四条较大的河流,如四郎河、支党河、无日天沟河、嘉峪河,皆潺湲向西;四块较大的塬,如宫河塬、永和塬、三嘉塬、月明塬,都渐次西倾。山河走势和东端的子午岭密不可分,宝藏资源跟自然演化大有渊源。至于地下文物和地面胜迹的相互佐证,历史人物和典籍史册的交替辉映,自在不言之中。这里有中华民族的血脉,千载而下,生生不息;这里有更迭频繁的建置,逐渐臻于成熟和稳定;这里曾有名将能臣甚或帝王的点点事迹,传扬不休(蒙恬、唐玄宗、唐肃宗、于志宁、景清、赵邦清、李自成、巩焴等);这里还有过风卷红旗、血染黄土的人民革命斗争(谢子长、刘志丹、邓小平、习仲勋、何炳正、赵铁娃等);更有过文士贤才、能工巧匠们的人生咏唱及艺术创造(范锡篆、雷和、赵元贞、王修功、曹汉三、王希圣)。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