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鏖战湫头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728
颗粒名称: 李自成鏖战湫头塬
分类号: K248.301
页数: 4
页码: 44-47
摘要: 1635年,高迎祥、李自成率部西走宁州,与活跃在庆阳一带的过天星、蝎子块、乱世王等合兵,筹划了围歼曹文诏的伏击战。
关键词: 李自成 湫头塬

内容

明思宗崇祯初年,陕西(今甘肃省大部分时属陕西省管辖)饥馑连年,百姓备受熬煎,草根树皮剥食殆尽,更有甚者吞食泥土和青苔,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然而官府的赋税有增无减,催租逼饷,急如星火。广大农民不堪重负,纷纷揭竿起义,很快遍及陕西全境。
  1628年,白水的王二,府谷的王嘉胤,宜川的王左桂、飞山虎、大红狼等率先起义。继而安塞的高迎祥(系李自成的舅舅)与饥民王大梁随声而起,神一元、不沾泥、可天飞、郝临庵、红军友、点灯子、李老柴、混天猴、独行狼(以上皆为起义领袖的外号,编者注)等人纷纷响应。延安的张献忠也占据了18寨,号称八大王。接着李自成也率领驿卒起义,饥民争相投奔,遂成一队,攻城略地,时在陕西,时在山西,或北上,或南下,神出鬼没,声势浩大。当时农民起义军共推王自用为举首,联合老回回、曹操、八金刚、扫地王、射塌天、阎正虎、满天星、破甲锥、邢红狼、上天龙、蝎子块、过天星、混世王(以上皆为起义领袖的外号,编者注)等和高迎祥及张献忠为36营,约20万人。李自成归高迎祥部,号称闯将。高迎祥、王自用相继被明军剿杀而亡,李自成被推为农民起义军领袖。
  当时,义军经常出没于陇东一带,与明军战事频仍。1634年,李自成率领义军攻陷真宁县城(今罗川)。明总督洪承畴兵至,农民军弃金帛为诱饵,明军贪图财物,无意追剿,农民军退驻乾州。
  十月间,明总兵左光斗与李自成战于高陵和富平,农民军伤亡了四百余人。李自成率军北进,到了真宁县城,假称向明军监军刘三顾投降。真宁知县王家永出城招谕,丢失县印,自顾不及。刘三顾急忙入城自守,闭门不出。农民军进入泾源。
  面对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明王朝加大追剿力度。自从三边总督杨鹤剿抚失败,被捕下狱后,又起用参政洪承畴为延绥巡抚,继而迁为三边总督,对农民起义进行血腥镇压。明军中最为强悍的要算曹文诏。曹系山西大同人,勇毅有智谋,在辽左从军,先后跟随熊廷弼、孙承宗打仗,因战功卓著被封为游击将军,后封为参将,又加封都督佥事。陕西农民起义成燎原之势后,被擢升为延绥东路副总兵;又因追剿王嘉胤有功擢为临洮总兵官,先后追剿农民起义军于陕西、山西、河北等省,追杀了点灯子、张飞、红军友、李督司、可天飞等农民起义领袖,与农民军有不共戴天之仇。《明史》载:“文诏忠勇冠时,称明季良将第一。”1635年,高迎祥、李自成率部西走宁州,与活跃在庆阳一带的过天星、蝎子块、乱世王等合兵,筹划了围歼曹文诏的伏击战。义军先于宁州湘乐镇巴家寨(巴家塬)伏击了明副总兵刘成功、艾万年,游击王锡命带领的3000人马。明军大败,艾万年及副将柳国镇被杀,刘成功、王锡命负重伤脱逃。当时驻邠州(今陕西省彬县)的洪承畴闻讯后,忧虑万状,手足无措,惟有寄希望于爱将曹文诏。
  曹文诏带领3000人马前往征讨,农民军在湫头一带埋下伏兵。六月二十七日,曹文诏之侄曹变蛟统率锐师在前打先锋,文诏率步兵殿后,行至湫头岘子,义军伏兵突起,把明军截为两段,分兵围杀。
  曹变蛟抢先为战,斩杀义军500余人。义军佯装溃败,向东面的林区撤退,明军紧追30里,到达雕翎关。眼看明军进入埋伏圈,义军四面杀出,与曹文诏大战于湫头趟子坳。明军兵力分散,首尾难顾,死伤惨重。次日,义军由乱世王当先锋,李自成居中,过天星断后,重又包围了明军。曹文诏左追右挡,且战且退,行至娑罗寨,义军埋伏万骑,四起合围,矢飞猬集。曹文诏疲于奔命,击杀农民军数十人,转斗数里,身受重伤十余处,经烟村堡子沟的红泥城,逃至姬家山,眼见内无战将,外无援兵,突围无望,乃拔刀自刎。
  后来,曹变蛟在曹文诏自刎地一一罗川的姬家山碑子渠立碑一块,碑高7尺2寸,宽2尺5寸,厚8寸,上有二龙戏珠碑额,下为龟趺碑座。其碑文右上方纵书“崇祯拾壹年拾贰月”,中间纵书大字“大明曹大将军平贼大战尽节处”,左下方署名“临洮总兵都督侄男曹变蛟谨立”。因曹文诏自刎后被抬至罗川北坡胡同沟口方气绝,故又在此立了“绝气碑”。古代人们称诸侯或大官之死为薨,曹文诏官至总兵,亦为高官,所以人们把停尸的村庄叫“曹薨”,后讹传为“曹洪”。埋葬曹文诏的村庄人们称为冢巷村。明朝廷追赠曹文诏太子太保、左都督,赐祭葬,世荫指挥佥事,令有司建祠,春秋祭奠。墓地大约10亩,从外观看,墓冢从中凹陷,形似两个相连的墓顶。墓冢保存完好,现为正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正宁史话

《正宁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古人云,东流不作西归水。正宁恰巧相反。境内四条较大的河流,如四郎河、支党河、无日天沟河、嘉峪河,皆潺湲向西;四块较大的塬,如宫河塬、永和塬、三嘉塬、月明塬,都渐次西倾。山河走势和东端的子午岭密不可分,宝藏资源跟自然演化大有渊源。至于地下文物和地面胜迹的相互佐证,历史人物和典籍史册的交替辉映,自在不言之中。这里有中华民族的血脉,千载而下,生生不息;这里有更迭频繁的建置,逐渐臻于成熟和稳定;这里曾有名将能臣甚或帝王的点点事迹,传扬不休(蒙恬、唐玄宗、唐肃宗、于志宁、景清、赵邦清、李自成、巩焴等);这里还有过风卷红旗、血染黄土的人民革命斗争(谢子长、刘志丹、邓小平、习仲勋、何炳正、赵铁娃等);更有过文士贤才、能工巧匠们的人生咏唱及艺术创造(范锡篆、雷和、赵元贞、王修功、曹汉三、王希圣)。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志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自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