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话正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723
颗粒名称: 追根溯源话正宁
分类号: K294.24
页数: 7
页码: 29-35
摘要: 正宁地属《尚书·禹贡》所说的雍州西戎之地。夏代孔甲年间(约前17世纪),周先祖不窑奔庆阳,建立北豳之邦,正宁属北豳邦国。夏桀(履癸)时,周先祖公刘从北豳迁都公刘邑,正式建立豳国,正宁属豳国之域。 商初,正宁仍属豳国管辖。商末,周族南迁岐山周原,豳地被义渠戎族占领,正宁属义渠戎国之地。
关键词: 正宁县 建置

内容

正宁地属《尚书·禹贡》所说的雍州西戎之地。夏代孔甲年间(约前17世纪),周先祖不窑奔庆阳,建立北豳之邦,正宁属北豳邦国。夏桀(履癸)时,周先祖公刘从北豳迁都公刘邑,正式建立豳国,正宁属豳国之域。
  商初,正宁仍属豳国管辖。商末,周族南迁岐山周原,豳地被义渠戎族占领,正宁属义渠戎国之地。
  春秋战国前期仍袭旧制。公元前400年,魏国占领西河郡和上郡,并在正宁境内修筑魏长城。此后,长城东部(即今正宁永正、山河、湫头、三嘉之东)归魏国上郡管辖,长城西部(即今正宁榆林子、罗川之西)归义渠戎国管辖。公元前352年,秦国出兵攻打魏国,一举占领西河、上郡,从此,正宁东部归秦国上郡管辖,西部仍属义渠戎国管辖。公元前270年,秦灭义渠戎国,在其地置北地郡。
  此后,正宁西部划北地郡,东部仍属上郡。
  秦代(前221一前206),秦王朝在北地郡设郁郅(今庆城县)、泥阳(今宁县)、朝那(今镇原县西北)3县。正宁西部划归泥阳县管辖,东部仍属上郡。
  西汉时先后在正宁境内东南部设三水(属安定郡)、独乐、阳周(属上郡)3县。西部今宫河、周家地区归弋居县(属北地郡,治在今宁县政平)。
  三水县:西汉初年因罗川谷三水汇流而得名,治址罗川。辖今正宁县罗川、永和及陕西省旬邑县、彬县广大地区。数年后,县治迁至今庆阳市镇原县境内。原辖地今正宁县永和、罗川,今彬县永乐、底庙地区划归独乐县管辖。
  独乐县:西汉初年置,治址在今榆林子镇乐兴村,辖今榆林子等地。后又将罗川、永和等地划归上郡管辖。
  阳周县:西汉初年置,治址在今永正乡上官庄附近的秦驰武城,辖今永正、山河、西坡、月明、湫头、五顷塬、三嘉及宁县平子等地,归上郡管辖。
  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30年),阳周、独乐两县皆废,地域划归泥阳管辖。唯宫河、周家地区仍归弋居管辖。东汉末年废弋居,地域并入泥阳。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因庆阳地区北部被匈奴和西凉马超屡次占领,在今正宁县永和塬设西川县,属安定郡。因子午岭水向西流而得名西川。县治具体地址不清。
  三国时,正宁归魏管辖。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匈奴首领刘聪攻破长安,建立汉国,正宁属汉,未置县。319年,汉国更名前赵,正宁属前赵安定郡,未置县。
  东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年),正宁归后赵,属安定郡,未置县,以驻军代政。穆帝永和七年(351年),前秦立国于长安,在今镇原县置雍州,以军代政,正宁归雍州。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后秦在今庆阳市置泥源军,以军代政,正宁属泥源军。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二年(441年),北魏在今宁县城置定安县,兼置赵兴郡;在罗川重置阳周县,辖今正宁东部、南部和宁县平子镇;在榆林子乐兴重置独乐县,辖今榆林子和长乐地区。以上二县均属赵兴郡管辖。今正宁县的宫河和周家地区归定安县辖。献文帝皇兴二年(468年),改赵兴郡为华州,阳周、独乐二县属华州。
  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华州更名班州,阳周、独乐二县属班州。太和十四年(490年),更班州为豳州,阳周、独乐二县均属之。
  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年),在阳周县增设泥阳、惠涉二护军。泥阳军设在今宁县平子境内,惠涉军驻罗川城。此二军均为驻军机构,非政府机构。大统十六年(550年),西魏在阳周县置显州,阳周、独乐二县属之,废泥阳、惠涉二护军。废帝二年(553年),改豳州为宁州。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废显州,阳周、独乐二县改属宁州赵兴郡。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赵兴郡和独乐县,独乐地域划归阳周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阳周县为罗川县。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改宁州为北地郡,罗川县属之。次年,改北地郡为豳州,罗川县属之。大业八年(612年),改豳州为北地郡,罗川县属之。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北地郡为宁州,并从宁州析置豳州(治在今陕西省彬县),罗川县属宁州。次年,从宁州辖定安县析置定平县(治在今宁县政平),属豳州,今正宁宫河、周家地区划归定平县。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宁州为彭原郡;因在罗川发现27躯玉真人像,故改罗川县为真宁县,属彭原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彭原郡为宁州。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定平县划归宁州。宣宗大中三年(849年),设邠宁节度使,真宁县、定平县均属之。
  五代十国时期(907一960),庆阳地区庆、宁、原、衍、环五州并存,真宁县属宁州,定平县属衍州。后周太祖显德五年(958年),废衍州,定平县划归豳州;后周末年又划归宁州。从此,宫河、周家地区久归宁州辖。
  北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宁州归属庆阳府,真宁县为庆阳府宁州所辖。
  元代,真宁仍属宁州。山河、太昌、早社三镇及定平、襄乐二城归宁州直辖。
  明前期仍袭旧制,直至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经邑人赵邦清提请,明朝改真宁县直属庆阳府,宁州不再领真宁县。真宁县辖郭下、长乐、望仙、文乐、乐兴、平子、西峪、路上、香庙、中庙、长城、移丰、山河、新庄、万益、万盈、安夫、要册、勾仁、安兴、烟村21里。
  清代初期沿袭明制。顺治五年(1648年),经真宁知县焦象贤申请,并21里为7里,即:与新、光化、挈炬、和恒、金汤、灵湫、永绥,共编为68甲。康熙八年(1669年),析陕西行省甘肃布政使司置甘肃行省,真宁属甘肃行省庆阳府。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清世宗“胤禛”讳,更真宁县为正宁县。
  民国初,正宁县治仍在罗川,先后属陇东道和泾原行政区。民国18年(1929年),县长李剑泉被饥民所杀,翌年(1930年),县治迁至山河。当时全县辖山河、永和、罗川3区42个行政村。民国22年,改区公所为镇公所。民国25年,国民政府废泾原行政区,设立甘肃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正宁县属之。同年,又改镇公所为区公署,区下为联保,联保下为保,保下为甲。全县共辖3区6联保46保492甲。
  1932年4月,刘志丹、谢子长率领陕甘游击队在正宁县寺村塬建立了陕甘边区的第一个临时革命政权一一寺村塬革命委员会。1934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正宁县成立了陕甘边区南区革命委员会。1935年初因战争原因,南区革命委员会和正宁县办事处暂驻陕西省中部县(今黄陵县)小石崖村。1935年5月,南区革命委员会新正县办事处成立,7月,南区革命委员会和新正县办事处机关迁驻正宁县三嘉塬。9月,成立南区苏维埃政府和新正县革命委员会,又称正(正宁)、栒(栒邑,今陕西旬邑)、邠(邠县,今陕西彬县)革命委员会,两机关移驻五顷塬南邑村。11月,南区苏维埃政府改为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1936年1月,新正县革命委员会更名为新正县苏维埃政府。1937年10月,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改为关中分区督察专员公署,新正县苏维埃政府改为新正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关中分区督察专员公署管辖,两机关合署办公,前后驻南邑村两年零三个月。此后,两机关移驻新正县三区八乡马家堡。当时,新正县共辖6区42乡:一区辖今湫头、五顷塬等9个乡;二区辖今三嘉、关川等6个乡;三区辖长舌头等8个乡(今属陕西省旬邑县);四区辖看花宫等5乡(今属陕西省旬邑县);五区辖今永正、榆林子长乐地区7个乡;六区辖底庙等5个乡(今属陕西省彬县)。同年,解放区新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今正宁县月明乡杨园子成立,西坡、月明等乡归属新宁县一区管辖。
  1937年1月,国民党正宁县政府同新正县抗日民主政府进行谈判,划分临时县界。新正县政府作出让步,将第五区全部划给国民党正宁县政府。从此,新正县辖区由6个区减为5个区,乡政府合并为28个。
  1940年,国民党政府改区为乡镇,取消联保。国民党正宁县政府时有山河、永和、罗川、平子4镇及永正、纪纲2乡,下辖46保496甲。
  1946年,国民党正宁县政府增设三嘉、月明2乡和湫头镇,因地域分属新正县和新宁县,故将月明乡侨置山河镇 (辖今周家地区),将三嘉乡和湫头镇侨置永和镇。
  1948年,国民党正宁县政府仍辖山河、永和、罗川、平子4镇及永正、纪纲2乡,下属56保。
  1949年4月,关中分区更名为三原分区,新正县、新宁县属之。同年5月,国民党正宁县自卫队在雷鸿轩、先子灵率领下宣布武装起义,县长马守礼被押送解放区。6月初,自卫队一部又叛逃到平子镇,国民党第三督察专员公署借机在平子镇恢复了国民党正宁县政府。同年6月,解放区陇东分区和三原分区负责人在陕西三原开会,决定撤销新正和新宁县建置,恢复正宁县和宁县,并将两县归属陇东分区。会议还决定将原宁县管辖的宫河镇及米桥乡两个保划归正宁县,将原正宁县管辖的平子镇划归宁县;原新宁县管辖的西坡、月明地区划归正宁县;原新正县管辖的湫坡头、职田、底庙划归陕西省栒邑县。7月26日,经中共中央西北局批准,陇东分区改称庆阳分区,正宁县属之。
  1949年7月27日,正宁县解放。新成立的正宁县人民政府从原新正县三区驻地阳坡头村迁往永正,在永正讨论商定了对全县新解放区的接收工作。8月8日,县政府机关进驻山河城。从此,山河成为正宁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1949年至1952年,正宁县辖三嘉、湫头、永和、西坡、永正、罗川、宫河7个区、47个乡、165个行政村、439个自然村。
  1953年,增设第八区马槽沟区。年末全县辖8区49乡。
  1955年,撤销永和、西坡、马槽沟3个区,成立于家庄、唐兴、月明、西坡、山河、文乐、任家、纪村8个直属乡。是年底,全县辖5个区、8个直辖乡、30个区辖乡、34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同年10月,庆阳专区并入平凉专区,正宁县属之。
  1956年5月,撤销三嘉、永正、罗川3个区,成立南庄子、关家川、姚家岭、永正、南住、佛堂、罗川、榆林子、彭家川9个直属乡。
  是年底,全县辖2个区(宫河、湫头)、13个直属乡、15个区辖乡、300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3月,撤销宫河、湫头2区和姚家岭、文乐、任家3个直属乡,成立宫河、碾庄子、牛家沟圈、五顷塬、湫头、解家川6个直属乡。4月,又撤销碾庄子直属乡。至此,全县共辖30个直属乡。
  不久,又将30个乡并为18个乡,即月明、西坡、山河、永正、南住、榆林子、任家、纪村、宫河、牛家沟圈、罗川、唐兴、于家庄、解家川、湫头、五顷塬、关家川、南庄。9月,撤乡并社,全县新成立6个人民公社,即红光(宫河)、东风(榆林子)、卫星(山河)、红旗(永和)、跃进(湫头)、红星(三嘉)。12月,正宁县并入宁县。
  1961年5月,宁县将原正宁县并入的6个人民公社划分为月明、西坡、山河、冯柳、永正、长乐、榆林子、宫河、周家、罗川、永和、双佛堂、湫头、五顷塬、解家川、关家川、三嘉17个人民公社。11月,恢复庆阳专员公署。12月,恢复正宁县建置,原正宁县并入宁县的17个人民公社复归正宁,正宁县复属庆阳专员公署管辖。
  1962年,增设纪村、牛家沟圈2个人民公社,并设山河、湫头、宫河3个区工委。是年底,全县辖3个区工委、19个人民公社、390个生产大队、647个生产队。
  1963年3月,撤销区工委。是年11月,双佛堂公社并入永和公社。
  1965年撤销长乐、牛家沟圈、纪村、冯柳、月明、五顷塬、解家川、关家川8个公社,全县并为西坡、山河、永正、榆林子、宫河、周家、罗川、永和、湫头、三嘉10个公社,辖生产大队111个,生产队668个。
  1980年,由西坡公社析置月明公社,湫头公社析置五顷塬公社。至此,正宁县下辖12个公社。
  1983年12月,改公社为乡,改生产大队为行政村,改生产队为自然村。1984年4月,五顷塬乡改称为五顷塬回族乡。1985年3月,山河、榆林子、宫河3乡改为镇。2002年,永和乡改为镇。至2003年12月,全县辖4镇、8乡、111个行政村、695个自然村。

知识出处

正宁史话

《正宁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古人云,东流不作西归水。正宁恰巧相反。境内四条较大的河流,如四郎河、支党河、无日天沟河、嘉峪河,皆潺湲向西;四块较大的塬,如宫河塬、永和塬、三嘉塬、月明塬,都渐次西倾。山河走势和东端的子午岭密不可分,宝藏资源跟自然演化大有渊源。至于地下文物和地面胜迹的相互佐证,历史人物和典籍史册的交替辉映,自在不言之中。这里有中华民族的血脉,千载而下,生生不息;这里有更迭频繁的建置,逐渐臻于成熟和稳定;这里曾有名将能臣甚或帝王的点点事迹,传扬不休(蒙恬、唐玄宗、唐肃宗、于志宁、景清、赵邦清、李自成、巩焴等);这里还有过风卷红旗、血染黄土的人民革命斗争(谢子长、刘志丹、邓小平、习仲勋、何炳正、赵铁娃等);更有过文士贤才、能工巧匠们的人生咏唱及艺术创造(范锡篆、雷和、赵元贞、王修功、曹汉三、王希圣)。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