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质灾害的调查与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国土资源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68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地质灾害的调查与防治
分类号: P694
页数: 4
页码: 411-414
摘要: 本县共发生滑坡灾害8起、地面塌陷灾害6起,县地质矿产资源管理局制定出《正宁县地质灾害防治预案》,明确本县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5种,分布在山河、宫河、周家、罗川、永和、湫头、五顷塬7乡(镇),并按区域将正宁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月明塬、三嘉塬、永和塬、宫河塬、罗川川区5大块。县政府向市地震局呈报《正宁县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又向市国土资源局呈报《正宁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山河镇后庄子村发生黄土滑坡地质灾害。
关键词: 正宁县 地质灾害

内容

正宁县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兼有塬、沟、峁、山地形,植被稀松,岩土质软,结构松散,易于分解,加之秋季多雨,所以,历史上、现当代均发生过不少地质灾害。最早的山体滑坡记载是在唐代。据《新唐书》记载推测,约在唐代初期,罗川县湫头发生山体滑坡,壅滞积雨,形成“要册湫”(又称龙湫)。最早的崩塌记载是在元代。《元史 ·五行志》载:“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五月甲子,宁州(含今正宁县)山崩数十处。”经不完全统计,1965~2002年,本县共发生滑坡灾害8起、地面塌陷灾害6起,死亡1人。而2003年即发生滑坡灾害3起、死亡3人;8月25日晚至26日下午,连降特大暴雨,宫河镇彭姚川村六组彭小平因窑洞滑塌致死;9月2日,五顷回族自治乡马河村马河组马德玉因崖背滑塌被压埋致死;9月26日至10月6日,阴雨连绵,罗川乡代店村代东组赵治财因窑洞滑塌致死。2003年6月,县地质矿产资源管理局制定出《正宁县地质灾害防治预案》,明确本县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5种,分为渐变性、突变性2类,分布在山河、宫河、周家、罗川、永和、湫头、五顷塬7乡(镇)。并按区域将正宁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月明塬、三嘉塬、永和塬、宫河塬、罗川川区5大块。据此,提出《正宁县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及防治建议》。2003年后,正式建立在每年汛期前,由县政府向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发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预案》的工作制度。2004年5月27日,县政府向市地震局呈报《正宁县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6月3日,又向市国土资源局呈报《正宁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2006年2月15日晚,山河镇后庄子村发生黄土滑坡地质灾害,虽未造成人畜伤亡,但灾体达460万立方米,造成经济损失高达835.17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625.69万元。潜在经济损失预计达209.48万元。灾害共毁地460亩,毁林87,777株,毁坏村庄道路一条,长约500米,威胁后庄子村26户村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该村520亩基本农田耕作,导致乡村道路中断,严重影响李家川273户村民正常生产生活。
  附:1.正宁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及防治建议表(表9—2,1张,见本章末)
  2.正宁县历代地震情况记载正宁县历代地震情况记载周幽王二年(前780),、渭、洛三川皆震,水竭,岐山崩。
  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秦地地动,坏城。
  秦王嬴政十七年(前230),秦地动。
  西汉绥和二年(前7)九月丙,辰(11月13日),自京师至北边郡国30余处地震,坏城郭庐舍,死伤415人。
  东汉永平三年(60)二月乙亥,北地(郡)地震。
  元初七年(120)北地郡地震,后震动无常。十二月,复震。郡国凡33处受震。
  汉安二年(143),,北地等处从上年九月乙未至是年春正月辛丑,地震180多次,山谷坼裂,败坏城、寺,房屋多毁,人、畜死亡甚多。西晋元康八年(298)正月丙辰,雍州地震。诏发仓廪,赈雍州饥人。东晋兴宁二年(364),雍州地震,地裂水出。建元二年(366)秦、雍二州地震,裂,水泉涌出。
  北魏皇始二年(39,7)长安、秦、雍等州地震一百五十六次。
  元嘉六年(429)十二月,,秦地震,野草皆自反。
  太和七年(483)六月甲子,雍州地震有声。
  隋开皇二十年(600)冬十一月戊子,秦、陇大震(6.5级),罗川等地俱震。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二月壬寅,秦州地连震,坏公私物殆尽,吏民压死者四千余人;命左丞相萧嵩赈恤。宋元祐四年(1089)春,陕西地震。元祐七年(1092)九月己酉,永兴军(含真宁县)等地地震。崇宁七年(1108)六月,环庆路地震10余日,关堡城壁、官私庐舍皆被摧塌,居民覆压死伤甚众。
  乾道二年(1166)九月丙午,地震自西北方。
  政和七年(1117)七月壬辰,环庆路(含真宁县)等处地震,经旬不止,城寨关堡、官私庐舍皆塌,居民死伤甚多。有司匿不上闻,诏遣官按视。宣和六年(1124)闰三月,泾原地震,环、庆、宁、泾邠各路灾民大批流亡,各处赈恤。金正隆五年(1160)二月辛未,陕西地震。兴定三年(1219)四月癸未,陕右黑风昼起,有声如雷,顷之地大震,平凉、镇戎、德顺尤甚,庐舍倾,压死者以万计,杂畜倍之。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陕西地震。十月辛巳,陕西地又震。
  明洪武四年(1371)正月己,丑,地震。
  洪武十一年(1378)四月初三,宁、庆等处地震(5.75级)。
  成化十四年(1478)正月朔,真宁等处地震。
  弘治十四年(1501)正月初一,陕西朝邑地震波及宁州,其声如雷,地裂水出,余震断续至于月终。嘉靖二年(1523)正月,陕西地震。嘉靖三年(1524)正月丙寅朔,陕西地震。嘉靖十八年(1539)二月十八日,庆阳府地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二月十二日,陕西华县8级地震,延及千里,真宁等县大震。有声如雷,大地作西北 ——东南摇动,城楼尽倾,土窑塌陷,死人无算。十二月二十一日复震。其后小震年余而止。嘉靖三十七年(1558)正月庚申,陕西地震。隆庆二年(1568)三月初四,平(凉)、庆(阳)大风,遂地震。隆庆四年(1570)十一月,宁州地震,声如雷鸣。万历二十三年(1595)十二月癸亥,陕西地震,声如雷。万历三十四年(1606)六月丙辰,陕西地震。天启二年(1622)九月甲寅(《明史》载为:十一月癸卯,陕西地震,声如雷。)真宁等县地震,城垣摧毁。天启四年(1624)八月己酉,陕西地震。崇祯二年(1629)十一月,真宁等县地震,死人甚多。崇祯四年(1631)夏六月乙丑夜,宁州地震,震级5,烈度6,民有被压死者。崇祯六年(1633)七月戊戌,陕西地震。崇祯七年(1634)十一月,灵台发生5.5级地震,真宁等地塌屋伤人无数。清顺治十一年(1654)六月初八,天水南发生8级地震,真宁等县闻声如雷鸣,俯仰动摇,崩塌城垣房舍,死人甚多。四十余日乃息。
  顺治十二年(1655)平凉、庆阳、巩昌地震,免兵丁田赋。
  康熙四十三年(1704),八月十三日,陇县6级地震,真宁等地波及,有震。
  康熙四十八年(1709)九月十二日,宁夏中卫南7.5级地震,真宁等地亦震。其声始北而南,继南而北,返复两次,墙垣多倒而人无伤亡,余震微弱,断续至次年正月。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月十四日,真宁地震。
  康熙五十七年(1718)五月二十一日,地震伤人畜。
  雍正五年(1727)六月初九,安西、通渭地震,波及正宁等县。
  雍正八年(1730)正宁等县地震。
  乾隆三年(1738)十,一月二十四日,宁夏平罗、银川之间发生8级地震,波及正宁等地,为有感地震。
  乾隆六年(1741)十一月,正宁地震有声,大饥。
  光绪五年(1879)五月十二日(《清史稿》载为五月初十)武都南8级地震。正宁等县同日黎明树木摇摆不定,人若轻舟在巨浪中,约半个时辰乃至。
  民国九年(1920)十一月七日(阳历12月16日)20时5分53秒,宁夏海原8.5级地震,波及12省区58县。同时庆阳各地早晨日色昏黄,中午风霾晦暗,晚上不见月光,21时许,忽有声如雷,旋即屋宇动摇,器物撞击,人坐立不稳,反复跌扑。继而震撼大作,房屋崩毁,鸡飞犬吠,妇孺号哭,强震10多分钟,微止。不久,地复震,家人互相拥抱,露坐待旦,不知冬夜寒冷。当夜共震10多次。次日,大风黑雾,后余震频发,天天小震三四次,数日一大震,历数月之久,翌年夏乃止。震后“城郭化为平坦,房舍皆为废墟”,山崩滑坡数百处。黑水泛滥,瘟疫流行。此次地震全县死亡97人,震毙牲畜约300头,损失房、窑700余间。1976年8月16日22时6分,四川松潘、平武7.2级地震,波及正宁等地,悬挂物体摆动明显,人行坐俱感摇晃,局部地方门窗作响,桌上器皿 .震倒,有人惊逃户外。8月22日5时49分,松潘6.7级地震,全区各地有震感。同日11时30分,松潘复震(7.2级),庆阳地区震感强烈,部分人惊逃出户。1979年8月25日零时,有感地震,有人在沉睡中被摇醒。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8级地震,波及正宁,房屋倒塌死1人,学校放假20余天防震,余震发生数次,迁延至8月。

知识出处

正宁县国土资源志

《正宁县国土资源志》

正宁县国土资源志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