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1960年,全国开展第一次土壤普查。正宁县当时并入宁县,并于1959年3月形成《甘肃省宁县土壤志》。查出土壤九类二十三种,即黑土、垆土、黄土、胶土、沙土、盐碱土、黑坭土、水稻土、五花土九类,森林黑土、黑草皮土、黑色垆土、灰色垆土、褐色垆土、黄色垆土、黄壤土、黄绵土、黄疝土、白疝土、鸡粪土、红胶土、黄胶土、白胶土、黑胶土、油沙土、黄沙土、红沙土、石子地、黄胶土、硝土、青坭土、青土、杂土二十三种。这次普查从不同侧面总结群众认土、用土、改土的经验和做法,并进行推广,对当时的水土保持、科学种田乃至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1982年11月,正宁县根据国务院国发(1979)111号文件《批转农业部〈关于全国土壤普查会议的报告〉和〈工作方案〉》精神,开展第二次土壤普查,历时3年,于1984年12月完成。整个普查工作是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在西北区、省、地土壤普查办公室及技术顾问组的帮助、指导下进行的。县政府成立县土壤普查领导小组,由副县长王会英任组长,县农牧局副局长杨宏禧任副组长,成员有县农林办公室、农牧局、林业局、水电局、农技站的负责同志彭秉玺、王德福、杨浩儒、顾颂尧、李明昭。并下设办公室,王德福任主任。参与全县土壤普查的主要为县农业局、林业局的干部,计23人,分别是:杨宏禧、王德福、王新长、李明昭、郭治山、张爱全、赵连印、刘建利(刘宗尧)、刘乾、秦西奎、曹培华、郭文昌、刘建洲、王孝儒、杨秉田、马建章、王怀西、宋宝庆、杨军、赵来运、张根生、王国瑞、雷会宁。先后普查1,319.5平方公里,挖土壤剖面2,856个(其中主要剖面1,843个,检查剖面1,022个),采集土壤纸盒标本样1,874个,分析化验农化样292个、剖面样326个、微量元素样55个。通过比土评土,选送庆阳地区分析剖面88个,计326个土样,分别进行 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阳离子代换量、碳酸钙、速效磷、速效钾、机械组成、土壤持水量、总孔隙、容重及微量元素等数10多个项目的化验、测定,最终形成书面总结《甘肃省正宁县土壤志》。
通过全面的土壤调查,基本弄清正宁县域土壤的类型、分布状况、理化性质、养分含量、障碍因素。全县土壤类型可以划分为5个土类、6个亚类、19个土属、28个土种。并作出科学论证,认为黑垆土是全县面积最大、肥力较高、产量稳定的旱作农业土壤,也属于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地带性土壤。全县黑垆土面积374405亩,占土壤总面积的18.9%。主要分布于宫河、永和、月明、三嘉4条的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