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农田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国土资源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631
颗粒名称: 二 农田建设
分类号: F303.1
页数: 2
页码: 334-335
摘要: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经济基础脆弱,群众生活困难,温饱得不到解决。为了根本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从1952年开始,县内开始农田基本建设。治坡措施是修水平梯田,栽植山地果园,种植护坡林、苜蓿坡等。1965年10月,本县成立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当时庆阳地区将正宁、宁县、合水列为一个农田基建会战区,派出负责干部进行指导。正宁县根据区域和小流域,又划分若干中小会战区,派县委常委、委员坐镇指挥。县、社抽调干部,深入农村,蹲点抓面,参加和领导农田基本建设。全县抽调50%的精干劳力参加农田基本建设,从而掀起农田基本建设的高潮。全县共平田整地29.3万亩,占集体耕地面积的70%。
关键词: 正宁县 土地资源利用 农田建设

内容

正宁县境内山、川、塬兼有,长期以来,农耕地大部分是跑水、跑土、跑肥的 “三跑田”。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经济基础脆弱,群众生活困难,温饱得不到解决。为了根本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从1952年开始,县内开始农田基本建设。当时是以修建地边埂、水簸箕、挖涝池、打水窖、蓄水堰、沟头防护、堵水壕为主的简易工程。1956年,提出设三道防线保塬固沟。第一道是深耕土地,种苜蓿,修水簸箕,修地边埂,形成拦泥蓄水的农田保水防线;第二道是打水窖,修土堰,形成村庄、道路的拦蓄洪水防线;第三道是筑地埂,挖涝池,建立防止塬面下切的沟头防护线。治坡措施是修水平梯田,栽植山地果园,种植护坡林、苜蓿坡等。沟底则采取柳谷坊、土谷坊、沟底防冲林淤地坝和小水库等措施。总的原则是从实际出发,因害设防。1963年开始,县上开始抓点,修水平梯田、水平条田。1965年10月,本县成立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当时庆阳地区将正宁、宁县、合水列为一个农田基建会战区,派出负责干部进行指导。正宁县根据区域和小流域,又划分若干中小会战区,派县委常委、委员坐镇指挥。县、社抽调干部,深入农村,蹲点抓面,参加和领导农田基本建设。全县抽调50%的精干劳力参加农田基本建设,从而掀起农田基本建设的高潮。1966年7月,县上根据地委和专署 “要大力开展夏季以深翻、平整土地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运动 ”的要求,在完成麦地伏耕的同时,抽调了全县50%的劳力、畜力,大力组织机耕、劳畜混耕和人力深翻。当年机耕要求,必须保证达到七、八、九、十寸。至8月底,全县完成秋翻地151,066亩,占应翻地面积184,000亩的82.1%。深翻地78,950亩,其中:机耕70,803亩,人力深翻733亩,人畜套翻7,414亩。至年底统计,全县机耕面积达249,115亩,占粮田总面积的53.8%,深耕、套耕面积达14,686亩。完成治理面积69平方公里,新修地埂4,341条,长13,002,300米,新修面条田11.4万亩,平田整地6,540亩,新修水平梯田1,714亩,引洪漫地164亩。深翻地显示了蓄水保墒、抗旱和增产的三重效果。据当年调查,机耕地大秋作物比畜耕地亩增产40斤,小麦亩增产30斤。1970年10月底,传达贯彻 “北方农业会议 ”精神,全县广泛开展 “农业学大寨 ”运动。平田整地以大队为单位,统一规划,集中劳力,连片治理,每个工地都设有指挥部,由县、社干部负责。70年代以后,农田基本建设以塬面修条田、川区修水地、山地修水平梯田为中心,多在夏收、秋收后农闲季节集中劳力修,又组织专业队,常年坚持不懈修。在农田基本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出 “死土深翻,活土还原,土层不乱,增施肥料,当年增产 ”的经验。截止1971年底,全县梯田、条田面积达到5.25万亩。经过多年建设,至1975年底,全县在塬面、川台修成条田19.6万亩,累计达到26.8万亩。在水土不保的山坡地修成水平梯田1.5万亩,累计达到2.5万亩。全县共平田整地29.3万亩,占集体耕地面积的70%。兴修小型水利工程566眼(处),发展水浇地33,550亩。全县梯田、条田面积达到29.3万亩,是1971年底面积的5.6倍,每年平均净增5.2万亩,这是全县平田整地规模最大、进展最快的时期。到1985年底,全县实有梯田、条田面积26.09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51.71万亩的50.45%,农业户户均6.99亩,人均1.51亩。
  在基本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过平整的塬面水平条田较未平整的田地亩增产20公斤~50公斤,山地梯田比坡耕地亩增产22公斤~72公斤。据1993年出版的《庆阳地区志》载,处于高原沟壑区的永正乡,从1958年以来,共修成塬面条田28,457亩,占塬面耕地的77%;水平梯田5,004亩,占山坡耕地的47%;打坝淤地887亩,全乡人均占有基本农田2亩。1970年,全乡粮食总产863万公斤,平均亩产90.5公斤,人均产粮271.5公斤。1984年,全乡粮食总产达到1,519.5万公斤,平均亩产183公斤,人均产粮389.6公斤,分别比1970年增长76.1%、102%和43.5%进入90年代后,农田基本建设转移到以小流域治理的重点上来,而且改变过去的 “人海战术 ,”推广机械平田,县上给各乡镇配备推土机,使农田基本建设步入现代化、科学化、正规化轨道。2000年,山河镇在全县率先实现梯田化。至2007年底,全县共有梯田、条田42.9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43.69万亩的94.3%。
  附:2007年正宁县分乡(镇)梯田建设及流域治理完成情况统计表(表7—12,见本章末)

知识出处

正宁县国土资源志

《正宁县国土资源志》

正宁县国土资源志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