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古文化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国土资源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45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古文化遗址
分类号: K878
页数: 8
页码: 168-175
摘要: 东至原苟仁南队打麦场,西到原北队饲养室,南至村沟畔,北到塬面第二条埂。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150米。文化层厚1米~1.5米。中心区位于原南队饲养室,文化层被当做壮土常年垫圈,对遗址伤损十分严重。暴露的遗迹、遗物较丰富,有灰层、灰坑、住室和灶坑。所见陶片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周代遗存。仰韶文化陶器有:红泥敛口钵、盆、尖底瓶,夹砂绳纹红陶罐,夹砂灰陶单耳罐等。1981年9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苟仁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50万平方米,灰坑、窑址均有暴露。遗址分布范围尚未查清,现仅暴露灰坑两处,距地表1.5米。
关键词: 古文化遗址 正宁县

内容

苟仁遗址:位于湫头乡苟仁村。东至原苟仁南队打麦场,西到原北队饲养室,南至村沟畔,北到塬面第二条埂。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150米。文化层厚1米~1.5米。中心区位于原南队饲养室,文化层被当做壮土常年垫圈,对遗址伤损十分严重。暴露的遗迹、遗物较丰富,有灰层、灰坑、住室和灶坑。灰层厚1米~1.5米,距地表0.1米~0.8米。所见陶片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周代遗存。仰韶文化陶器有:红泥敛口钵、盆、尖底瓶,夹砂绳纹红陶罐,夹砂灰陶单耳罐等。周代有:交错绳纹灰陶罐、夹砂绳纹陶鬲、夹砂篮纹红陶环底罐等。1981年9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苟仁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罗儿沟圈汉子遗址:位于永和镇西南部塬面,西南于陕西省旬邑县底庙乡产场村接壤,东北距县城55公里。遗址分布面积很广,东至汉子村,西部直至陕西的三庄村,东西长约600米;南自大沟,北至屯庄,南北宽约300米。堆积的文化层相当丰富,灰层、灰坑、窖穴、窑址均有暴露,文化层最厚处达3米以上,距地表0.5米~1米。出土有彩陶(钵、瓶、罐、盆、瓮、纺轮)、石斧、石弹丸等。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典型遗存。1981年9月10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宫家川东坪遗址:位于四郎河北岸,属周家乡宫家川村。北距乡政府4公里,东北距县城54公里。遗址遍布于村东侧东坪台地上。东自苍儿沟,西到担水沟,南至四郎河,北靠东山,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20米。遗址因1976年大搞平田整地而遭受严重破坏,大量文化层和墓葬区、窑址被挖坏。出土的大量文物(陶器和石器)多被捣毁。地表散布不少陶片。残存的文化层厚度1~2米,系灰烬的堆积,内含陶片和兽骨。在村民家中征集到各类陶器多件,全系生活用具,出自墓葬和窑址,有钵、碗、盂、瓶、壶、罐、盆、瓮棺等。最为著名的当属人面纹葫芦口瓶,被专家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典型遗存,现存县博物馆。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周家遗址:位于周家乡周家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灰坑、窑址均有暴露。灰层最厚处达4米,距地表0.5米~1米。出土器物有敛口红、灰泥陶钵、尖底瓶、夹砂红泥侈口平沿罐、彩陶盆、带鋬夹砂器等。绳纹多,亦有附加堆纹,口沿多为慢轮修整。保存完好。属仰韶文化遗存。原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家坡遗址:位于周家乡下冯村吴家坡自然村。面积约3.75万平方米,暴露有灰层、灰坑、窑址。出土器物有敛口彩陶钵、红泥敛口平沿盆、重唇口尖底瓶、带鋬红泥盆、敛口平沿灰陶罐、侈口夹砂罐等。素面者打磨光滑,绳纹多在夹砂器上。破坏较大。属仰韶文化遗存。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樊东遗址:位于原罗川乡樊家湾子村四郎河北岸二级台阶上。分布于樊东村及其窑顶台地上,南起村口,北到果园,东自罗家沟,西到桂渠崂,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暴露的文化层厚度12.5米,灰坑、窖穴、住室和墓葬均有遗存。所见陶片,其器型有彩陶钵、盆,泥质红陶钵、盆、缸,线纹双耳尖底瓶,夹砂红陶罐、缸等。就遗物来看,属单纯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车家沟疙瘩地遗址:位于周家乡车家沟村第三组疙瘩地上。遗址突起于较大的台地南部。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50米。已有三分之一的面积因平田整地挖毁,灰坑、灰层暴露于地表。灰层厚1~1.5米,内含不少残陶器、兽骨、鹿角、蚌壳等。陶器全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器型主要有:彩陶多见于盆形器,黑彩饰于口沿和腹部;泥质红陶器多为敛口钵、盆;夹砂红陶,多见于尖底瓶和罐类。纹饰主要有弦纹、绳纹、附加堆纹。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于家庄遗址:于家庄遗址位于永和镇于家庄村,重点区在原第三生产队饲养室和砖瓦制作场。本地居民的窑崖顶上,散布着不少袋形灰坑,距地表1米许。所见一处灰白住室面,残长1.5米,距地表2米。遗址的中心区,为今人居住区,破坏十分严重。地表上散布的陶片,全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物。有红泥敛口钵、细绳纹尖底瓶、红泥葫芦瓶、夹砂绳纹红陶罐等。另外,从群众中收集到红泥葫芦瓶、石斧、石弹丸等多件,藏于县博物馆。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宋家峁遗址:位于原月明乡月南村湫沟自然村北峁梢上。面积约5万平方米,断面可见灰坑多处,距地表1.5~2米。有些灰迹、灶坑则露于峁盖耕地表面。器型有带耳朵口夹砂罐、敞口直壁罐,侈口、敛口折肩器,鼎足、袋足等。有绳纹、竖纹、堆纹。平田中部分破坏。属新石器时代遗存。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侯家山遗址:位于原月明乡柴桥子村侯家山自然村内。遗址分布范围尚未查清,现仅暴露灰坑两处,距地表1.5米。出土器物有侈口平沿罐、红泥敛口钵、夹砂红泥带鋬罐、侈口夹砂罐、敛口折肩器、陶环、羊下颌骨等。有绳纹、网状绳纹、划纹。属仰韶文化遗存。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坡底遗址:位于西坡乡坡底自然村东边。属仰韶文化、汉代遗存。面积约2.5万平方米,灰层2~4米,有两处住室残迹。器物型有尖底瓶、葫芦口瓶、钵、盆、夹砂罐、瓮、陶环等。纹饰有绳纹、斜线纹、彩绘纹。汉代有各种灰陶器片、铁锅等。因修住宅,破坏较大。
  东新庄遗址:位于西坡乡西坡村东新庄自然村二西坡地里。面积约5000平方米,暴露有灰坑、白灰住室面。灰坑距地表约1.5米,住室面有达6层的。器物有敛口平沿罐、侈口罐、敛口罐等。有绳纹、篮纹。绳纹很细。因平地破坏较大。属新石器时代遗存。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蔡家峪遗址:位于山河镇蔡家峪村内。面积约5千平方米,分布在村庄道路东侧,断面上暴露有灰坑、住室、灶坑等。灰迹厚1~2米,距地表1米左右。器物有敛口方唇罐、带耳敛口罐、侈口罐、斜沿盆、侈口鬲等。红陶略呈黄色,绳纹多,有粗有细,细者纹印深而清晰,排成竖或曲纹状。属新石器时代遗存。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东龙头遗址:位于永正乡东龙头村内。面积2.5万平方米,暴露有灰层、灰坑、五花土层。灰层厚1~2米,五花土厚4米以上,内含陶片和零星完整器物。距地表1米左右。器物有彩陶盆、尖底瓶、绳纹夹砂红陶罐等。素面器物打磨光滑。因居民修庄基,破坏严重。属新石器时代遗存。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仵家堡遗址:位于榆林子镇马家村仵家堡自然村北塬梢。面积约1万平方米,灰迹暴露于龟盖状耕地表面,内含器物有小口尖底瓶、宽沿浅腹平底盆、敛口钵、敛口厚唇夹砂罐、敛口夹砂罐、石铲等。陶色红多灰少,还有白陶。纹饰有黑彩纹、绳纹、素面、三角棱弦纹。保存完好。属仰韶文化遗存。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范洼遗址:位于五顷塬乡西头村范洼自然村沟东塬梢。面积约1.95万平方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住室、陶窑。灰坑距地表1米。器物有大小红陶夹砂瓮,平沿短唇红、灰陶盆、罐,侈口平沿厚唇绳纹夹砂罐,鼎,夹砂平底带鋬器,石器,猪骨等。平地中破坏严重。属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遗存。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西渠遗址:位于五顷塬乡西渠村坡底自然村西边台地上。面积约12万平方米,暴露有灰层、灰坑及含陶片的五花土层。灰层距地表0.5~1米。所见器物有红泥彩陶盆、彩陶钵、重唇尖底瓶、红泥盘、红灰夹砂侈口和敛口罐、夹砂带鋬罐等。纹饰有鱼纹、黑带纹、划纹、网纹、绳纹等。保存较好。属仰韶文化遗存。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岘子南峁遗址:位于五顷塬乡南邑村岘子自然村南边峁盖上。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零散灰坑,距地表约2.5米左右。陶片器型有红泥盆、豆,敞口平底夹砂瓮,侈口红、灰泥陶罐,带鋬和耳绳纹折肩器、袋足器,石纺轮等。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破坏较大。属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遗存。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疙瘩遗址:位于湫头乡王郎坡村新庄子自然村南稍坡地上。面积约3万平方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住室等,距地表约1~2米。所见器物有敛口折肩加砂罐、侈口带鋬灰陶罐、敞口直壁加砂罐、鬲、豆、石刀等。以绳纹、篮纹为主,剔刺纹、窝纹、附加堆纹亦有。灰陶和夹砂器多。破坏较大。属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遗存。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年庄子遗址:位于湫头乡苟仁村年庄子自然村内。面积约3万平方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住室、陶窑等,距地表约1米~2米。器物有尖底瓶、彩陶钵、红泥钵、鬲、红陶夹砂罐、带鋬罐、敞口夹砂罐、折肩罐、宽耳夹砂罐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都有。破坏较大。属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遗存。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云寂寺遗址:位于永和镇安兴村堡子自然村北小山包上。面积约3万平方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住室、陶窑等,距地表约3~4米。器物有尖底瓶、宽沿浅腹平底盆、钵、鼎、敞口夹砂瓮、带耳夹砂罐、折肩带鋬罐、纺轮、石球等。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保存较好。属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遗存。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核桃峪遗址:位于周家乡核桃峪村第二、三组。其分布范围较大,东至第一组,西到第三组,南至沟畔,北至学校。东西长450米,南北宽150米。重点区在二组沟畔。暴露的灰层厚1~2米,距地表0.4~1.2米。窖穴、住室和墓葬都有发现。地表散布的陶片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和周代遗存。仰韶文化陶器有:红泥陶钵、盆、线纹尖底瓶、夹砂绳纹红陶罐、缸等。齐家文化陶器有:红泥篮纹樽、三耳或单耳腹施划纹小罐、夹砂绳纹罐、陶鬲等。周代陶器有: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盆、罐、樽、鬲、甑等。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梨树山遗址:位于宫河镇佐城村。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堆积较零散,主要遗迹有火烧草泥硬面住室、灰坑。器物有高领红、灰陶篮纹瓮、侈口盆、夹砂绳纹红陶罐、平唇口尖底瓶等。破坏较大。属新石器时代遗址。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西城遗址(亦称戴家遗址):位于湫头乡新庄子西城村戴家组,重点区在该组原饲养室一带。暴露的只有两处灰坑和一个窑址。灰坑高1米,宽2.5米;窑址高1.5米,宽0.6米,窑壁火烧硬面厚6厘米。所见陶片的器型有泥质红陶篮纹罐、夹砂绳纹红陶鬲。属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遗址。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岭上遗址:位于永正乡友好村岭上组及东西沟畔。面积约1.04万平方米。距地表约1~2米。这里不见文化层,但灰坑分散较多,住室面也有暴露。地表散布的陶片有代表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的泥质红陶篮纹折肩罐、盆,夹砂绳纹红陶鬲,罐,蜂窝纹罐等。有的罐腹两侧有鋬,器壁较厚。周代有泥质鋬灰陶簋、盆,夹砂绳纹灰陶鬲,绳纹罐等。汉代有灰陶盆、甑、罐、粗绳纹大瓦、云纹瓦当等。从当地群众中收集到周代陶鬲、汉代陶仓各1件,存县博物馆。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榆田峁遗址:位于原月明乡杨园子村内。面积约8.7万平方米。暴露有灰层、灰坑、白灰面住室。距地表无规整度数,有些灰迹就在耕地表面。器物有鬲、鼎、带耳带鋬罐、直壁罐、折肩罐、小平底钵、圆足盘、石器等。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等。平田中大都被毁。属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遗址。
  秋树梁遗址:位于西坡乡高家渠村瓦窑沟圈自然村东北山梁西侧。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地断面发现灰坑、白灰面住室、陶窑等。距地表1~2米。陶片器物有带鋬圆底盆、高领罐、侈口带耳罐、小圆足盘、侈口壶、侈口夹砂罐等。有绳纹、篮纹、菱状纹等。平种地破坏严重。属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遗址。
  东五畔遗址:位于西坡乡东五畔村北峁盖上。面积约3万平方米。所见有灰坑、白灰面住室等。距地表1.5~2米。陶片器物有侈口带鋬罐、敞口直壁罐、敛口夹砂罐等。
  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交叉纹等。整地破坏严重。属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遗址。
  碾子山遗址:位于山河镇蔡家峪村宋家崖腰自然村东峁头坡地上。面积约1.5万平方米。所见有灰坑、灶坑、白灰面住室等。灰坑距地表1.5米。出土器物有单耳绳纹鬲、绳纹大口夹砂瓮、鸡冠鋬罐、侈口卷唇罐、红陶盆等。纹饰有篮纹、绳纹、附加堆纹。平田中破坏严重。属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遗址。
  寨子遗址:位于山河镇松树村寨子自然村内沟边。面积约1.5万平方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住室等。器物有侈口夹砂绳纹罐、侈口带鋬罐、大口夹砂瓮、敛口平沿直壁罐等。纹饰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蜂窝纹。平田中破坏严重。属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遗址。
  董庄遗址:位于山河镇董庄村北头城堡内。面积约0.8万平方米。分布于三面临沟南有城墙的馒头形耕地上。有灰坑,距地表2~2.5米。还有白灰面住室、灶坑等。器物有带鋬灰陶夹砂罐、红陶夹砂直壁罐、鼎、敛口小罐、高领罐等。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破坏严重。属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遗址。
  西王阁遗址:位于山河镇王阁村砖瓦厂。面积约1万平方米。暴露有灰层、灰坑。灰层厚约2米左右,距地表2.5米。器物有带耳带鋬红、灰陶罐、直壁夹砂罐等。有绳纹、篮纹、网纹、附加堆纹等。办砖瓦厂破坏严重。属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遗址。
  冉峪遗址:位于永正乡友好村南梢山包上。面积约1.5万平方米。分布于蜗牛状的山包上。有白灰面住室、灰坑和零散灰迹,距地表2米以上。器物有红泥篮纹罐、夹砂红陶附加堆纹罐、红泥折肩罐、鬲、豆等。现已建成苹果园,毁坏严重。属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遗址。
  红崖咀遗址:位于永和镇琴宅村丰集自然村北梢山梁上。面积约6万平方米。有灰坑、零散灰迹、白灰面住室和洞穴住室等。器物有带耳带鋬夹砂罐、折肩罐、红泥质陶盆、红泥高领罐、敛口红、灰夹砂罐等。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蜂窝纹等。破坏较大。属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遗址。
  邓家川遗址:位于宫河镇姚家川村四郎河北岸邓家川村半山腰间。不见文化层,只有零散的灰坑。山腰间的灰坑内含陶片有泥质灰陶罐、甑、夹砂绳纹灰陶鬲等为周代遗物。川底第一阶地的灰坑,为汉代遗存,内含陶片,有素面灰陶盆、罐、绳纹灰陶罐等。
  杨家台遗址:位于原月明乡芦子坪村杨家台自然村内。面积约1.2万平方米。有零散灰坑。出土器物有铜鼎、铜簋、灰陶鬲、侈口方唇罐、卷唇罐、圆唇罐等。有绳纹、网纹、菱纹。陶色为灰、黑色,也有少量红色。保存一般。属周代遗址。
  寺底遗址:位于宫河镇西李村寺底自然村沟洼地里。面积约10万平方米。所见有灰迹、陶窑,距地表0.5米。出土器物有夹砂灰陶鬲、侈口夹砂灰陶罐、高领红陶罐、敛口带鋬灰陶罐等。多为细绳纹,余则素面。保存一般。属周代遗址。
  古长城遗址:位于三嘉乡索洛村北沟坡上,呈东南 ——西北向,顺坡势成阶梯状,每阶长约6米余,厚约1.5米,高约4米,系黄土夯筑而成。现存阶总长近40米。初步确定为战国时魏国所筑长城。2001年11月在普查中发现。
  秦一号兵站遗址:位于陕甘交界处正宁县林区雕岭关南侧的大古山梁上。1986年9月,由陕西省文物工作者发现。遗址北窄南宽,形似葫芦,总面积700多平方米,东、西、南三面环沟,北面只有30米宽的出口紧贴直道,形成天然屯兵营地。秦代砖瓦遍地皆是。探坑发现用姜石铺成的院落地面和夯土墙基、素面方砖、几何纹路与绳纹方砖等14种建筑材料。据推断可屯兵数千。遗址两侧的直道附近还发现存有13处精美壁画的石窟寺群和瓦棺秦墓。壁画至今栩栩如生,令人叫绝。遗址被命名为秦一号兵站。
  秦直道遗址:位于正宁县东林区子午岭分水岭上。秦始皇帝三十五年(前212年),为抵御匈奴南侵,加强咸阳和河套地区的联系,秦始皇命大将蒙恬修筑直道。三十七年(前210年),道粗成。至二世皇帝三年(前207年),方最后竣工。直道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枸邑,由石门关沿子午岭进入正宁境内,经刘家店、蔡头湾、黑马湾、雕岭关、石窑、高庄、车皮湾、艾蒿店,过烧锅梁出正宁县境。直道宽约8米,在正宁境内长约70公里。后继续沿子午岭北上,经宁县、合水、华池,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全长900公里。今艾蒿店南200米处有一段长约40米的直道,两侧以红砂岩石镶砌,内垫50厘米~100厘米红粉土,仍保持当年的原状。20世纪90年代,中共正宁县委曾在中湾林场山梁处立 “秦直道”碑一座。现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阳周县城遗址:位于永正乡王家庄村。为秦、汉阳周县县城。秦始皇时,曾在此驻军,又称驰武城。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矫诏赐大将蒙恬死,蒙恬不肯死,使者系蒙恬于阳周县城,后,蒙恬被逼自杀于此。
  艾蒿店烽墩:位于正宁林场艾蒿店林区。有北五里墩、南五里墩两座,相距约六七里。北五里墩位于一大山峁顶部,周长约60米,残高6米,原形不清,现呈冢状。南五里墩位于一小山峁上,四周密布林木,周长约30米,残高5米,呈圆冢状。墩的基部以砾石为基础,基下约20米处,有残破窑洞和大量灰烬。似为秦汉时期烽墩遗址。
  前马塬烽:位于三嘉乡狼牙洼村。1975年调查,为圆锥形,高约3米,底部周长约10米。系夯土所筑,版层清晰可见,厚薄不一。系汉代建筑。疑为三国时魏国所建,待考。现为正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丁家山遗址:位于秦家梁林场丁家山山头地上。面积约4.5万平方米。这里乔、灌木丛生,地表遍布陶器残片,水冲处有灰迹。出土器物有侈口方唇罐、侈口圆唇罐、侈口卷唇罐、鼓腹带耳罐等。有绳纹、篦齿纹、弦纹、交叉纹等。制作精美,多为轮制。保存一般。属汉代遗址。
  调令关遗址:位于正宁子午岭林区,在一个比较平缓的崾岘南端山峁间。坐东向西,现有残窑洞二层,直道从第二层窑洞前的宽阔地边通过,崾岘南侧发现一段早期墙址,长约30米,残高3~7米,基宽约5米,夯土层厚6~7厘米,夯窝不明显,为五花土质,内含大量炭块,地表布满瓦片,断面所见文化层厚达3米,有粗绳纹板瓦和筒瓦以及宋以后的陶、瓷器残片。较完整的汉瓦长31厘米,宽19厘米,厚2厘米,凸面光平,凹面为布纹。从实物可以看出这处遗址一直沿用至清。这里原有一条通往陕西黄陵的道路,位处关隘要道。
  高庄遗址:在正宁子午岭林区调令关北约20公里处。遗址位于南北长约百米,宽约40米的崾岘之中,范围约为70米30米。此处布满粗绳纹板瓦残片,筒瓦凸面多饰细绳纹,头部11厘米为光面,凹面饰芝麻窝纹,直径13厘米。这处遗址不大,从瓦片分布可以看出,建筑物坐东向西,南北呈“一”字形,直道从门前经过。崾岘两边为深谷,地势十分险要,是一处要塞。
  艾蒿店遗址:位于子午岭林区正宁县和陕西黄陵县接界处,属正宁县辖。遗址在直道大转弯的崾岘之东峁西侧,面积为200米100米,断面所见文化层厚为1米~3米,内含相当丰富,有大量粗、细绳纹板、筒瓦残片。汉代布纹瓦片及明、清庙宇的脊兽、瓦当之类,遍地皆是。据闻,民国初年这里有集市、庙宇,今废弃,现留残窑洞两层。
  (真宁、正宁)县城古城遗址:位于原罗川乡街道。现存古城墙、明石坊、文庙、赵氏祠堂、清铁旗杆等。

知识出处

正宁县国土资源志

《正宁县国土资源志》

正宁县国土资源志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