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群众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35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群众体育
分类号: G812.16
页数: 3
页码: 453-455
摘要: 《正宁县志》中对群众体育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群众体育 体育组织

内容

学校体育中小学体育清末,县域各小学开设体操课,进行步伐操练。民国27年(1938),国统区永和、山河、永正、罗川、宫河等几个中心国民小学设体育课,每周2至3节。运动项目有篮球、排球、铅球、铁饼、单双杠等。各村初小未设体育课,均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以跳绳、踢毽子、打毛弹等为主的体育运动。32年(1943),小学低年级学生以跳绳、拔河、踢毽子和捉迷藏为主,罗川小学等大一些的学校除上述游戏外,以篮球、田径为主。37年(1948),全县学校均无操场,正宁县初级中学成立后,借用山河北大操场上体育课。革命根据地时期,民国24年(1935)后,新正县的少年儿童,经常开展队列练习、投弹、跑步、跳沙坑、单杠、双杠(用圆木自制)、传统游戏,并在斗争实践中创新有骑马打仗、抬飞机、捉汉奸、捉特务等游戏项目。
  新中国建立后,体育课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完中配有专职体育教师,小学体育课由其他科任教师兼任。1951至1952年,中小学体育课每周2节,普遍推广第一套广播体操。1953年,各中学和重点小学普遍开展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活动。1954年11月,全县小学始推行全国第一套广播体操。1955年后,各中学实行《中学、师范体育教学大纲》,1958年,各中学施行《国家劳卫制管理标准》,标准分一、二、三级,考核达标后发劳卫制证章。1960年,增设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和课外活动。1965年,中小学实施《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一、二、三中举行春季田径运动会,项目有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标枪、手榴弹、赛跑等。1966年 “文革 ”开始后,体育课改称军体课,以队列操练、行军拉练、军事演习、挖防空地道等为主。1972年起,全县中小学先后试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全县中小学开展每天早操课间操、每周两节体育课、每星期两次课外活动、每年举办春季田径和秋季球类运动会以及小排球、小篮球、小足球活动。冬季开展长跑、工间操、投弹、拔河等活动。1978年,全县各学校恢复学生体格检查制度。同年,县四中被全省树立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应邀派代表观摩甘肃省第五届运动会。次年,全县开展 “新长征 ”象征性长跑活动和每个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活动。列为重点项目的有县业余体校的田径、篮球、排球、武术、射击;县二中的田径,县三中的篮球,县四中的排球,县五中的田径、足球,宫河小学的乒乓球。1980年底,全县有370名高、初中应届毕业生达到体育锻炼标准。1980至1993年,按照《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和《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县一中被省体委、教育厅命名为篮球传统项目学校。此间,经省体委、省教育厅、省卫生厅检查验收,县二中、山河小学达到落实两个 “暂行规定 ”优秀标准,县三中、县四中、宫河小学、罗川小学达到合格标准。1990年,成立县专业训练队,县一中被地区体委设为传统项目训练点。1993年,各中小学开展 “争办奥运迎七运 ”全民健身活动,项目有体操、武术、篮球、排球、田径、羽毛球等。1994至2006年,中小学普遍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到2005年,实施学校189个,施标率100%,学生数52626人,应测龄学生40132人,达标学生36841人,达标率91.8%。
  幼儿体育县域民间幼儿游戏中最早流行的体育项目有拍小皮球、弹杏核、抓五子、翻绞绞、打沙包、“补裤裆 ”、“狼吃羊 ”、“野狐子拉鸡 ”等。1950年代至70年代,幼儿体育增加体操、眼保健操、模仿操等。1985年,县城幼儿园设有大型滑梯、转椅、秋千等器具,增添项目小班有滚大皮球、揪尾巴、抱皮球接力赛、套圈接力赛;大中班有滚轮胎、投沙包、穿大拖鞋接力赛、踩石头过河接力赛;各班均有 “家园同乐 ”项目,如找娃娃、穿大拖鞋、抢椅子等。1991年起,每年在 “五一 ”、“六一 ”、“国庆 ”时,举行幼儿体育运动会,主要有25米往返跑、运球等。
  职工体育县域职工体育发展较迟。1951至1952年,以篮球运动为主,业余时间打乒乓球、做广播体操、下象棋。1952年,成立县职工体育分会。1959至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职工体育活动停滞。1963年后恢复,除坚持前述项目外,增加跑步、气功、太极拳等。1965至1993年,每逢 “元旦 ”、“五一 ”、“六一 ”、“国庆 ”等节日,举行全县职工体育运动会,参加的有各公社(乡镇)的代表队和县直机关代表队,项目有篮球、拔河、羽毛球、乒乓球等。县直机关和各公社(乡镇)也召开小型运动会。1999年,成立县老年秧歌队、武术队、老年体育协会。每日早晚,一些老年人自发开展太极拳、气功、太极剑、健美操等活动。2000年起,县体育场扩建,每天早晚锻炼者日趋增多。2003年,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均开展球类、健身操、长跑、越野等活动。同年7月,县国税局举办国税系统职工运动会,比赛项目有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2004年5月,县总工会举办县直单位职工象棋比赛,有210人参加;9月,举办县直职工男子篮球、拔河运动会。2003年起,县政府机关先后两次举办职工运动会,县电力局连续3年3次被省、市评为全民健身先进单位。2004年10月县人民广场竣工后,东社区、西社区、体育场、人民广场被确定为晨练点,南北环路、南北沟也成为职工早晚锻炼的最佳去处。2005年9月,举行全县篮球运动会,有6个乡镇和9个县直单位196人参赛,湫头乡、县国土资源局分获乡镇组、县直组冠军。2006年8月,县政府办公室获 “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赵戊锁获 “全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 ”。
  农民体育新中国建立后,农民体育活动有组织地进行,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日益增多,运动项目逐年增加,水平也不断提高。1959年,举行首届全县农民运动会,11个农民代表队193名队员参加比赛,项目有篮球、拔河等。1965年,宫河、周家、山河3公社各大队先后组织起农民业余篮球队。1975年,县体委在全县17个点进行农民体育比赛。次年,周家公社农民业余篮球队被县体委列为农村体育活动重点单位。1979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农民体育竞赛46次,其中社级16次、村级30次,参赛8000多人。1984年5月,正宁县男女代表队参加庆阳地区农民篮球运动会比赛。1993年,各乡(镇)共举办不同规模的运动会9次,参赛2690人。1995年,正宁县被甘肃省体委、省农民体协评为全省第一阶段百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县。2003年起,各乡镇利用全民健身周、健身月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2005年元月,永和镇组织农民开展拔河、象棋比赛,罗川村委根据四面环山的特点,组织农民开展爬山比赛;周家乡组织篮球、自行车比赛;榆林子镇举行秧歌、拔河等表演赛。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正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