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革命遗址与革命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353
颗粒名称: 第六节 革命遗址与革命文物
分类号: K878;D922.16
页数: 5
页码: 442-446
摘要: 《正宁县志》中对革命遗址与革命文物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革命遗址 革命文物

内容

革命遗址西北反帝同盟军成立大会遗址民国21年(1932)1月8日,谢子长、刘志丹带领陕北游击队和南梁游击队,在今西坡乡柴桥子村将其改编成西北反帝同盟军。谢子长、刘志丹分别任正、副指挥,杨仲远任参谋长。全军约500人。这是西北地区成立的第一支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旗帜的武装。西北反帝同盟军成立旧址柴桥子村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遗址民国21年(1932)2月12日,谢子长带领西北反帝同盟军,在三嘉乡锦章村召开大会,将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任总指挥,李杰夫任政委,杨仲远任参谋长。全军400余人。1996年,该遗址被中共正宁县委确立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寺村塬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遗址民国21年(1932)3月,谢子长带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寺村塬(南塬)一带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在广泛动员群众的基础上,陕甘游击队于4月上旬的一天,在今湫头乡新庄子村山神庙前的打麦场里,召集寺村塬东起五顷塬,西至上南坡头数十个村庄农民约千人,召开寺村塬农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由15人组成的寺村塬革命委员会(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并宣布推翻国民党政权的公告。寺村塬革命委员会下设土地、肃反、财政、粮食等委员会。这是中共陕甘边历史上成立的第一个临时革命政权,也是中共甘肃历史上成立的第一个临时革命政权。8月下旬,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游击队撤离,寺村塬革命委员会随之解散。
  寺村塬革命委员会驻址民国21年(1932)4月,在湫头新庄子村西洼成立寺村革命委员会,驻张进有家的1个窑洞至同年8月。
  正宁县第一个中共党小组诞生地民国22年(1933)7月下旬,由李尚勤主持,在湫头岘子村郭存信家正式接纳郭存信、郭廷藩、左怀玉、郭自发4人为县域首批中共党员,并成立了党小组。是本县第一个党小组。
  正宁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诞生地民国22年(1933)10月,由张仲良主持,在西头村秦善合家召开党员大会,选举成立本县第一个党支部,郭存信任书记。陕甘回民游击队诞生地民国22年(1933)秋,龙咀子、西渠回民青年王世英、王世平、马彦林等19人在五顷塬龙咀子村组成陕甘回民游击队,王世平任队长,王世英任指导员。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支回民武装。
  五顷塬乡革命委员会民国23年(1934)7月在五顷塬建立,翌年5月,改称南邑乡革命委员会,郭自发任主席。是县域建立的第一个乡级红色政权。
  中共陕甘边南区党委、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驻址民国24年(1935)7月,陕甘边南区(辖新正、新宁、淳耀、赤水、永红5县)党委、革命委员会由陕西省中部县(今黄陵县)双龙乡上川小石崖附近的高窑和灵湾,迁至三嘉塬,南区党委驻后坡巴滩,南区革命委员会驻后坡白沟村。唐洪澄、张邦英分别任南区党委书记、南区革命委员会主席。
  新正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遗址位于湫头湫东村。民国24年(1935)8月,新正县办事处(同年5月成立,郭廷藩任主任)在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的指导下,在此召开工农代表大会,选举成立新正县革命委员会(正栒邠革命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新正县委员会成立大会遗址民国24年(1935)8月,在陕甘边南区党委的指导下,在今五顷塬乡南邑村岘子自然村召开来自正宁、栒邑、邠县3县的党员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中国共产党新正县委员会。
  陕甘边南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遗址位于三嘉乡后坡村白沟自然村。民国24年(1935)10月,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改称陕甘边南区苏维埃政府。在此召开新正、新宁、淳耀、赤水4县工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陕甘边南区苏维埃政府。三嘉乡雇农张月(一说秦善秀)当选为主席,张邦英当选为副主席。陕甘边南区苏维埃政府驻白沟村最下层的庄院窑洞。
  中共关中特区委员会、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驻址民国24年(1935)11月,陕甘边南区苏维埃政府改称关中特区。次年1月,关中特委、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迁今五顷塬乡南邑村。26年(1937)8月,关中特委、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分别改称关中分区党委、关中分区督察专员公署。随后,驻地迁至新正县马家堡(今属陕西省旬邑县)。
  中国共产党新宁县委员会、新宁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遗址位于西坡乡杨园子村。
  民国25年(1936)2月,在此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新宁县委员会、新宁县苏维埃政府。
  中国共产党新正县委员会、新正县政府驻址位于五顷塬乡南邑村。民国25年(1936)11月,新正县革命委员会改称新正县苏维埃政府。次年10月,新正县苏维埃政府改称新正县抗日民主政府。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驻址民国26年(1937)2月4日,红一军团进驻正宁。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副军团长陈光、参谋长孙毅和军团部驻宫河镇宫河村大地窑。政治部驻宫河镇王录村,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住农民王度(王振元)家。后勤部驻周家乡核桃峪村。直属部队警备连(连长曾思玉)、工兵连(连长黄朝天)、通信队七分队及电台驻宫河村新城王宪瑞家、炮兵连(连长赵章成)驻宫河村寺沟王四荣家。随军学校驻宫河镇南庄村。随军医院驻宫河镇东山羊头村。属部第一师师长杨成武、政委邓华、政治部主任罗元发驻罗川春场,一团驻山河镇,二团驻罗川高家台,十三团驻戴家店、五王庄;第二师所辖三团驻宫河镇。邓小平1937年红一军团部分干部在王录村的住地,2003年,庆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在正宁宫河合影文物保护单位、市红色旅游景点。八路军抗日残废军人荣誉学校(简称 “荣校 ”)驻址位于三嘉乡关家川村。民国28年(1939)5月,“荣校 ”由栒邑县土桥迁此,31年(1942)后季迁往延安。
  关中师范旧址位于三嘉乡索洛村。民国29年(1940)3月30日晚,因国民党军队偷袭,关中师范由新正县马家堡迁此。5月24日,迁往宁县傅家山。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甘宁边区关中支会成立大会旧址位于五顷塬乡龙咀子村胡家湾。民国30年(1941)3月16日成立。秦善秀墓位于今五顷塬乡西头村。民国25年(1936)5月葬。保存完整。何炳正墓位于榆林子镇文乐村。民国25年(1936)葬。保存完整。芦永财墓位于今五顷塬乡南邑村。民国25年(1936)5月葬。
  保存完整。
  赵德荣墓位于三嘉乡锦章村。1966年葬。保存完整。
  王德义墓位于永和镇寺村拉儿沟村北坳。1972年葬。保存完整。1985年10月,中共正宁县委立碑。郭廷藩夫妻合葬墓碑郭廷藩墓位于今五顷乡岘子村。1993年葬。保存完整。
  革命文物秦善秀使用过的铁灯1930年代,时任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秦善秀所使用。现存华池县南梁革命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队员使用过的火枪1930年代初使用。现存甘肃省博物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队员使用过的抬枪、刺刀1930年代初使用。现存华池县南梁革命纪念馆。邓小平使用过的脸盆架、衣架民国26年(1937),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邓小平在宫河镇王录村农民王度家居住时使用。现存庆阳市博物馆。新正县善秀区民众抗敌后援会印章民国26年(1937),新正县善秀区(头区改名)民众抗敌后援会成立后使用。现存庆阳市博物馆。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甘宁边区分会关中支会印章民国30年(1941)3月,在新正县湫头区龙咀子村胡家湾成立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甘宁边区分会关中支会后使用。现存甘肃省博物馆,属国家一级文物。“奋勇前进积极支前 ”锦旗民国38年(1949),中国人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甘宁边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十九兵团第三师司令部、政治部赠随军分会关中支会印章支前的新正县民工队。现存甘肃省博物馆,属国家三级文物。
  表47-6-1正宁县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谢子长
相关人物
刘志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