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书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332
颗粒名称: 第六节 书笺
分类号: I207.6
页数: 4
页码: 341-344
摘要: 《正宁县志》下卷中详细记录的书笺。
关键词: 书信 书笺

内容

与赵乾所(明)达观禅师
  一祸福莫烈乎死生,故至贫贱之人,闻得生则喜若登天,闻得死则悲若入渊,然皆情也。如能率性观死生荣辱之境,不惟死生荣辱之境,不得夺我之志,且彼境,密为我不请友也。故大丈夫,平居无大苦迫楚之时,理不可不穷,性不可不尽耳。如此一着子,忽略放过,于平居时,猛涉不可意事,交错在前,则我之志,管取全被境夺矣。即李卓吾虽不能从容脱去,而以速死为快,举刀自刎,权应怒者之忿,亦奇矣。终不至丧身失命,极处不过放归田里而已。又造物以逆境成就我,为可知也。由是而观,则竭计苦谋,排陷我之辈。恐造物使之然。此等意思,若以众人之心领会,便错过矣。直以佛祖圣贤之心,虚怀平气,勉强领会。一有肯首处,则无我而灵者。头面露焉,如此际不信圣贤,而信众人,则我终莫闻道也。人添物灵,道不闻可乎。愿熟思之。
  适得手示,读之亦不觉伤心。然立意摆布人者,第恐气力不猛、计谋不深,一味欲直心,生无隙地,死有余波。此自古至今,众人之常态如是。故君子舍此境界,倘感激心生,弗堪受之,痛当自讼者,以君子见过之生于自心,故讼极得力时,方见过不生于人心,再乞痛思之。
  二古今祸福,皆初无常,直以天理与人情,折断臧否,无不验者。若以天理折断人情,则公道明。设以人情折断天理,则私忿重。方私忿重时,则中外防闲布置,彼之用心未必不周密。于私忿周密之中,而忿者且众,决死生之机何如。此非人力可以阴挽也。然直心必无伤命之理。自然老苍亦不忍,事后或征耳。
  三凡祸福入我之根,根于已发,若以未发照察之,则祸福入我之根,本无有地也。已发情也,未发性也。故以情观祸福入我之事,则有我而昧者,愈重矣,重则厚,厚则深,深则畜,畜则决难轻泄。故报复入我,百千万劫卒不能了。此必然之事。而愚人不晓此理,于入我祸福之根,不但不能拔,反着力栽种之,恨未能深,殊可痛也。故佛祖圣贤,要人闻道见性,别无他意,不过要拔断众人之情根而已。情根一拔,则向之祸福入我之事,皆渐渐化为妙用矣。以妙用慧眼,观众人祸福入我争竞,殊不足怪也。直心于今日入我场中,若不能开心洞肺,受野朽之教,则汝坠堕,但可流涕也。思之思之。又功名富贵根于身,此身极寿长不过百年。而百年中,享富贵快乐,又被愁多喜少,占大半去了。故百年中,享富贵快乐,亦不多时,何苦为不多时,祸福入我之情,便甘把本性昧却。至人以本性观是非荣辱,不异太虚中微云散聚耳。奚暇介怀哉。汝于今日多故之际,野朽不惜口业,种种开解,直心情抱,如于野朽口业中,错过这些慈悲热肠,则直心受苦时劫,正方长在。咄出大丈夫情性关头,若认得真了,则今日与直心争竞。害直心者,皆我善知识也。苟有此见,何妨恶衣恶食,了我生死大事去,岂弗乐乎?汝名法复,正为今日耳。
  四天力、地力、佛力、法力、僧力,皆外力也。惟自心之力,乃内力。外力是助,内力是正,如正力不猛,助力虽多,终不能化凶为吉。故曰:先天而不违。又曰:自心之力,可以颠倒天地。设信此不过,别寻外助,断无是处。野朽凡遇祸害,更无他术,但直信自心之外,安有祸害。一涉祸害,皆自心所造,还须自心受毒。此理甚平,法复思之思之。
  五别来甚久,思念甚深,不知近来一切境界,或有意,或无心,种种交冲,能以观音大士,大悲大智,铸逆顺为自受用三昧否。此三昧,初贵知得透,次贵行得坚,再次必期证而后己。又再次证而能忘,忘而用始全矣。大丈夫何暇论儒论释论老,是皆古人已用过了。不殊已陈刍狗耳,岂有闲精神理会他。虽然,若自家本有无生之心,倘未知得透,则儒释老白文要紧经书,又不可不痛神会之。贫道每于好山水行坐时,未始不触胜,思广虚也。又思初与南皋、勺原、寸虚、聚首石头光景,邈不可得。比赵乾所亦尝披晤,但渠气胜于理,则不免逆顺境风摇荡。亦可悯然。忠直不缄古人也。
  六持忠而遭黜,命也。惟知命故恬黜而无闷。如黜而怀闷,则向之所谓忠者,果忠乎?若人之不忠,我必知之,此智也,非明也。惟我之不忠,我必知之,此智也,非明也。惟我之不忠,于自心了了不昧,此明也,非智也。今直心之忠与不忠,惟天知之,亦惟直心自知之耳。且人将欲置直心于死地,幸得为白衣郎,此莫大之福也。又何闷之有?大丈夫屡遭黜辱,不必为介,愿直心以大丈夫自任,终必相间有期。去年有书寄海若,书中已言直心终遭黜,倘晤海若,取书征之。由是而观,为白衣郎,不在今日也。直心直心,休再沉吟,万缘歇却,乐最甚深,以此送行,大地黄金。
  七自正月二十日得手书,摇心顿歇。未得手书前,以传溢纷然,虽有定见,亦不觉稍受摇眩。此人情之常也。但直心向后于笔札,不必与人极力辩清浊是非。辩则失其大,大失,则局量变小了。且清浊是非,自直心离长安后,未尝不渐皎然明白也。比来亦有人为直心扼脘者,惟直心置身心于无何有之乡。饥来吃饭困来眠便了。倘豪逸习病发作,一味看得自大了,则我相不异乎无何有乡矣。且道这个时节,豪逸习病,置之何地,幸无忽此。此是奇男子家常茶饭,外此别求,皆即外道。直心果能见此透彻,触境用得,则向之与直心为怨府者,皆直心入道之资也。何怨府之有哉?汤若士近有音耗否?渠比来亦有思之者。老子曰:宠辱若惊,以老子之意观宠辱,惊则等也。然此等字,非隳体黜聪者,断未易知也。直心如知之,再出头来,于世出世法中,方许横冲竖撞,做得去也。西风正高,空林落叶,更深夜静,故人之思何如哉。
  莫憎人海风波恶,心外何曾有浪头,豪习登时消不去,禅书饭饱细钻求。
  八大都人情时事,于可意不可意之间,必有业使之然。业即命也,倘信情而不信命,则感激百出矣。故至人知人情时事变幻,夺人之志,所以必先于穷理,理穷则见定,见定则人情时事之变幻,不能夺其志矣。志既有定,所谓生死荣辱交错于前,虽未能无心应之,而持吾志,顺理制情,力用不怯,则情自消而理日开。理日开,性必彻,彻尽也。故曰:穷理尽性,此一路话头,向曾数提直心,直心以为别有口诀不传将此澹话塞人。公置之而弗究,及触不可意事,即不堪人作贱便欲弃命,与人决个雌雄,岂大君子之所为哉!故曰:有我我在天地中,无我天地在我中。直心若不能谛信无我而灵之理,力制有我而味者,则味终不旦矣。思之至此际,野朽犹提此谵话,恐澹中有不澹者存焉。
  注:直心系紫柏老人(释真可)为赵邦清所起的道号。若士、海若为汤显祖号。——选自(明)释真可撰、德清阅订,故宫博物院编,海南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的《紫柏老人集》(故宫真本丛刊第518册)第二十三卷、第二十四卷(王立明标点)复滕侯赵仲一(明)遂昌知县汤显祖读册,知极苦心,度越偷吏百一。第吾属真人,为世道出,即多奇伟,并属寻常。所望三秦豪杰,故当有万此者。
  答真宁赵仲一(明)汤显祖初闻兄已愤懑为神,能杀谗者,虽疑之而亦壮之。后稍知有某公之啧言。公岂为债者哉。丧欲速贫,贫亦士之常。前弟附贻哲书中劝兄无悔,但当加餐,一意经世出世之事。何得如来书不平满楮!兄与弟俱有二尊人,官根断续何论,但勿断命根尔。——以上二笺选自徐朔方笺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7月出版的《汤显祖集》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正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