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试验与示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31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试验与示范
分类号: G301
页数: 4
页码: 230-233
摘要: 1967年7月,在罗川公社城关大队试种烤烟。县一中于满才试验 “光电磁控打铃钟 ”成功,受到全区科技科研成果表彰大会表彰。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科技试验

内容

1951年,开始小麦选种工作。1956年,山河乡团结合作社试种水稻7亩,收获2016斤。永正、榆林子乡冬小麦播种全部使用药剂拌种,良种 “碧玛1号”占播种面积的28.6%,比当地品种亩增产45斤。1958年,开展农机具改革运动。1962年,农田首次施用硝酸铵化肥。1967年7月,在罗川公社城关大队试种烤烟。1970年6月,周家公社曙光大队建起全县第一个队办小水电;10月,召开现场会,推广、普及省柴节煤先进炉灶。1972年,在山河公社同家疙瘩进行改炉节柴试点,新式炉灶节柴率达40%~70%。当年县农具厂试制出饲料粉碎机、水锤泵、小型水轮机。1974年,县农技站开始绿肥育种试验。县一中于满才试验 “光电磁控打铃钟 ”成功,受到全区科技科研成果表彰大会表彰。次年,县农技站进行耕作制改革调查。县农机厂从山西南凡机械厂引进3SB-5/20型三联水泵生产技术,试制水泵。县种子公司开始黄豆选育试验,1976年,选出田选2号黄豆、花粒豆、田选5号黄豆,分别比当地黄豆产量提高6.6倍、5.7倍和4.2倍。县五金厂试制补偿器。次年,县农机局试制粮食烘干机和玉米、高粱畜力点播机;县农技站进行玉米品种对比、低频电流处理玉米种子试验。县制钉厂试制圆钢钉。县防疫站开始研究防治大骨节病。中湾林科所开始研究黄土丘陵地区造林技术。1978年,试验种植庆单37号玉米;开展旱塬小麦丰产技术综合试验示范,试验1033亩,平均亩产194.5千克。县种子公司开始洋芋育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县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感冒。宫河大队进行种子标准化试点,解家川生产队进行蔬菜温室育苗试验、“杂交高粱亲本材料对比试验”。县一中于满才试验 “日光自动控制响铃照明灯 ”。次年,县农技站进行74-1油菜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县科委在正宁一中试制出粟板,后由楦木厂试用;试验塑料棚蔬菜生产栽培技术、芝麻高产栽培技术;试验洋芋育种。县修配厂试制简易过丝机。榆林子公社中巷大队农科站进行高粱、玉米亲本杂交育种繁殖。县防疫站进行 “综合性预防细菌性痢疾的效果观察 ”。县百货公司杨维进行无线电遥控试验。1980年,省农科院粮作所在山河同疙瘩进行覆膜玉米对比试验。次年,县种子公司进行沙打旺种子繁殖试验研究,并建起千亩种子繁殖基地。县科委进行集约化养鸡试验。县畜牧兽医站进行 “绵羊改良和人工诱发母绵羊超数排卵 ”和黄牛改良试验研究。次年,县科委进行奥罗春油菜高产栽培、晋4号大豆高产栽培、黄豆插入轮作、黄花菜丰产栽培试验研究。永正公社进行农作物轮作倒茬技术研究。榆林子公社、永正公社进行油菜引种试验研究。县养兔站进行獭兔良种繁育试验。当年,投资3.72万元,扶持烟农用地膜覆盖种植烤烟30亩,亩产烟叶275千克,比不覆盖地块产量增加3倍,烟叶商品率由上年的90%提高到98%。次年地膜覆盖种植烤烟扩大到750亩,1984年扩大到2000亩,1980年代中后期,此项技术在全区普遍推广。1983年,县科委试验天麻栽培、油菜茬复种黄豆、豆茬种植小麦栽培技术,摸索出油、豆、麦轮作倒茬的经验,1986年全县油菜地复种黄豆7000亩。同年,烤烟地膜覆盖育苗技术试验成功。1984年,从山西清徐县引进葡萄枝条10万节,并试验将地膜覆盖栽种技术用于玉米大田。次年,从山西农科院和陕西果树研究所引进中育6号等高糖量西瓜良种栽植技术。1986年,承担地区下达 “烤烟优质适产栽培 ”、“沙棘开发利用 ”、“食品加工先进技术引进 ”等科研课题。1987年,县农技中心在罗川乡佛堂村进行小麦套种玉米、覆膜花生种植试验。1995年,全县完成试验课题44项。1997年,开展集雨蓄水、山地果园节灌试验,当年共完成试验项目21项。次年11月,县金牛公司与广西柳州蓝天机电公司合作生产的 IDN-4型多功能微耕机在山河遗风村操作试验成功。1999年,县金牛公司开发研制残膜捡拾机、深松机。2001年6月,从河南省西峡县引进香菇栽培技术。2004年,在烤烟栽培研究中,承担使用饼肥对比试验研究,开展新品种对比、覆膜垄间栽培、麦葱套种、杂交制种、使用钾肥对比等试验研究,完成病毒病综合防治试验研究。2005年,县蔬菜站进行辣椒、大葱新品种引进试验。
  示范1984年,县农技站进行玉米撮苗丰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1987年开始,实施万亩旱地玉米高产示范项目,在永正乡堡住、西坡乡高渠、永和乡安兴、榆林子镇中巷村示范种植2050.5亩,平均亩产652.2千克,比当年常规种植亩产270千克增产1.42倍。比撮种未覆膜的亩产540.5千克,增产111.7千克,增产21%。
  1995年,集中建设生产示范村10个,高标准 “双千 ”科技示范户100个,万亩烤烟优质适产栽培示范乡镇4个和四郎河川万亩高效农业开发区,全县完成示范项目58项,推广实用技术70多项。1997年,沿正周、南罗两条公路建设沿线百公里地膜小麦示范带和湫头乡苟仁村千亩地膜小麦示范区,进行地膜小麦及配套栽培技术和地膜小麦与不同作物间套种高产栽培模式两项示范。1996至1997年,县乡共建设地膜小麦示范点36处1.05万亩。1997年,四郎河沿川高效农业开发项目,在石家湾子、秦家店、代店等6个村建立粮粮、粮经立体农业开发示范点2870亩,辐射沿川立体种植2.9万多亩,在姚家川、彭家川、长口子等4个村分别建立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拱棚种菜、麦葱套种示范点20亩、400亩、2000亩,辐射沿川发展日光温室蔬菜50亩,拱棚种菜6000亩,麦葱套种1万亩,引进示范掖辐1号、章丘大葱等优良品种和陇塬P35、长武134等小麦良种。全年全县创办新技术示范点251个,培养科技示范户215户,完成示范项目26项,推广新技术40项。1998年,全县建成科技示范村57个、示范户4715户,主要农作物全部实现良种化,创出小麦 “千斤亩 ”、玉米 “吨粮田 ”、旱地 “双五田 ”、川地 “双千田 ”等新纪录。次年,全县共建成各类示范点68个,启动建办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3个,县乡共建的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以榆林子镇中巷村为中心,辐射到上至榆林子乐兴、乐南坊,下至宫河雷村,示范推广烤烟优质栽培、果树优果栽培、设施农业、基础条件建设及作物结构调整等种植、养殖技术16项,共建设高效节能日光温室60座。2000年8月,正宁县被中国杨凌农科院确定为玉米制种基地。同年,全县建成日光温室700亩。次年,重点建设榆林子万亩高效农业、四郎河川千亩无公害蔬菜等科技示范园区13个及湫头湫东高效农业示范园区。2002年,集中建办榆林子中巷、湫头湫东、永和安兴、罗川城关、山河西关等5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办永和安兴酸枣嫁接梨枣野生资源开发利用、罗川沿川淡水养鱼、榆林子乐安坊烤烟规范化生产基地等科技示范点22个。次年,在宫河镇王录村投资300万元,建成占地1030亩的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内设畜禽繁育、设施农业、苗木花卉、农作物名优特新品种展示、食用菌、烤烟、蔬菜、中药材8个示范小区,建成高效日光温室5座、智能温室1座、钢架大棚40个,引进小尾寒羊100只、小香猪200只、安哥斯种公牛2头、早胜基础母牛20头,种植香菇5万袋、名优林果100亩、烤烟350亩、中药材250亩,试验小麦品种32个。首次确定派14名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骨干人员担任乡镇科技特派员;确定西坡、永正、宫河、周家4乡镇为科技创先乡镇,真粮液酒厂、西龙公司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县引进种植加工型胡萝卜2000亩、加工型甜椒1000亩;以西坡乡为重点,开展玉米、高粱 “两杂 ”制种8000亩,推广冬丰1号优质专用小麦2万亩,引进、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24项;围绕周家、宫河烤烟生产区建办创税小区30个,建办50万袋生产能力的食用菌生产示范园,发展西坡庞红印、宫河王海斌等10个5万袋香菇规模示范点、西坡千头基础母牛养殖场,全县畜禽规模养殖示范村36个,示范户3994户;引进示范白羚菇、茶树菇等食用菌新品种4个,建成年生产能力1000吨的果脯系列深加工生产线和1000吨半成品生产线。2004年,烤烟生产以榆林子乐安坊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在全县示范推广配方施肥、切块育苗、药物抑芽、远红外涂料、三段式烘烤、40级生产等烤烟技术;林果生产以三嘉、湫头、永和等乡镇规范化果园建设为重点,把以苹果为主的单一品种结构向苹果、梨、枣、杏、桃、油桃等多元特色布局发展,推广开沟埋肥、铺设反光膜、果实套袋、疏花疏果、摘叶转果、喷施果型剂、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管理技术;畜禽生产以设施规模养殖为重点,推广品种引进、繁育改良、配合饲料、育肥屠宰、加工销售、疫病防治、暖棚养殖、青贮氨化等实用技术,建办正宁开泰养殖公司、陇原良种牛繁育中心等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养殖开发公司和规模养殖大户;蔬菜生产重点推广塑料拱棚、麦葱套种、地膜洋芋等实用技术,在县城建办占地1000亩的工业示范园区。次年,确定五顷塬乡为科技创先乡镇,引进推广先进农业实用技术20项。2006年,建成以山河秦家店为核心的千亩设施种菜基地,直播移栽1010亩,建成以西坡石湾子、山河解家川、永正佛堂为重点的千亩洋葱示范基地和以宫河彭姚川、长口子、代店为重点的千亩大小拱棚种菜基地。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正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