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技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31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科技活动
分类号: G301
页数: 6
页码: 225-230
摘要: 民国32年,新正县即开始宣传推广棉花栽培技术,当年种植1200亩。同时,以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宇宙观为指导,解释自然现象,破除迷信思想和批判唯心主义思想。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科技活动

内容

民国32年(1943),新正县即开始宣传推广棉花栽培技术,当年种植1200亩。1950年代,县域把选用良种、推广先进农机具、改革传统耕作方法、预防疾病、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作为科普宣传的主要内容。同时,以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宇宙观为指导,解释自然现象,破除迷信思想和批判唯心主义思想。1956至1958年,举行专题讲座34次,听众5940人(次);举办图片展览4次,观众6028人(次);放映科教影片和幻灯片35次,观众21000人(次);组织农业、卫生科技人员撰写科技资料24篇,张贴防治传染病宣传资料120张,印发防治传染病单方120多件。自1960年代起,科学种田成为科普宣传的重点。主要形式有办专栏、展览、科技讲座、培训班,放映科教幻灯片、录像和电影,编印散发科普读物、资料,邀请专家授课,宣传车、广播、电视宣传,组织 “送科技下乡 ”、“科普之冬(春)”、科普赶集等。1982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学习班36期,培训1800人(次)。1991年7月,开展乡镇科技达标活动,至1993年,全县实现科技达标。1995年,开展 “科技兴区年 ”活动。1997年,县广播站开办科教兴县专题节目。2002年11月19日至20日,县种子公司 “两杂 ”制种经验被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 “星火科技 ·致富快递 ”栏目予以报道。2006年,集中开展大型活动5场(次),发放各类科技资料21种6000多份(册),推介农作物及蔬菜优良品种21种。
  科技咨询1982、1983年,永正、榆林子公社科普协会成立,面向农村,开展农、林、水、果、牧等方面的科技咨询。到1987年,咨询科技知识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主要咨询西瓜、蔬菜栽培,玉米撮苗、地膜覆盖栽培,黄花切根育苗,农作物病虫防治及养兔、养鱼和加工业等技术。1990年代至2006年,咨询内容涉及瓜、果、蔬菜良种,烤烟栽培、果树栽植、畜禽养殖技术,农作物结构调整,示范园区建设等方面。
  科技培训1958年,全县20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举办临时农业技术业余学校,有知识青年、老农6464人参加,组织农技研究小组38个,传授农作物栽培、肥料使用、良种推广、气象观测等知识。1966年8月,召开全县首次群众性农业科学实验现场会。1978年,县计委、科委、工会联合举办工业技术学习班,培训机械制图等知识。1981年,县科协举办油菜籽大粒化拌种技术训练班3期;县农机局举办农机培训班2期,培训拖拉机驾驶手和收割机手116人;县农技站以会代训农民技术员1218人;县水电局举办水利学习班2期,培训技术员80多人。1993年,以四郎河沿川5个乡镇12个村的种菜农户为对象,以日光温室建造、黄瓜育苗嫁接、移栽管理等为内容,在姚家川、彭家川、罗川乡、秦家店举办培训班21期,培训897人(次)。2005年,县蔬菜站举办大葱春季育苗、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26期,培训2658人(次)。2006年,举办食用菌、蔬菜栽培,果园管理、畜禽规范化养殖、农村沼气池建造等实用技术培训班28期,培训骨干1580人。
  科技交流1966年,组织238人去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学习梯田建设经验。1981年,邀请外地专家举办冷精配改黄牛专题训练班2期。同年,聘请河南省烟草技术员51名,分配到各乡村,培养本地农民烤烟技术员,至1983年,共聘请107人,培养出烤烟生产技术员400多人。1982年,邀请泾川县水保站技术员来县传授泡桐育苗技术。次年,组织县乡领导参观学习陕西省延安地区有机旱作农业先进技术、陕西省淳化县科学造林技术,组织人员参观北京全国科技成果展览,学习山西省煤油灯孵小鸡技术、优良品种培育技术,聘请地区园艺场技术员来县举办果树栽培与修剪技术培训班。1986年12月,邀请山东省招远县技术员来县举办冬季果园管理技术培训班。1993年3月,组织马莲河流域3乡镇10多人学习考察陕西省延安地区果园建设、机修梯田及造林工程等技术。次年8至9月,聘请白银市专家现场讲解日光温室修建技术,培训189人。同年,组织四郎河沿川5个乡镇12个村的领导和重点户,到武山县洛门镇学习冬季蔬菜生产技术,组织3名高级农艺师和1名农艺师到山东省寿光县学习冬暖棚建造和反季节种菜技术。1995年后,本县每年都有800多名种烟能手到平凉、宁夏及陕西等地租地种烟或当种烟技术指导员,人均年收入6000多元。1998年3月,邀请地区2名专家讲解植物动力2003液肥,930果腐灭的增产机理、功效及使用方法,培训科技副乡镇长、农技站长和技术干部100人;4月,聘请山西省临漪县枣业工程集团工程师和庆阳林校高级讲师、工程师3人,举办酸枣接梨枣和果园管理技术培训班,培训酸枣接梨枣示范村支书、重点户、农民技术员和专业干部110多人,当年酸枣嫁接梨枣15万株;10月12日,以色列专家马高林考察湫头乡公路集雨果园渗灌工程。次年11月11日,世界银行专家史密斯来县考察马莲河流域治理项目落实情况。同年,农民高级园艺师、果树专家任高印、郭南平,受聘到镇原县办培训班9期,培训1150人(次),使该县1500亩示范果园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各项技术措施落实率达95%以上。2000年3月,邀请法国果树专家瑞拉尔来湫头、永和两乡传授果园管理新技术;9月,邀请北京 G实验室教授来县举办现代农业暨生物技术讲座;10月3日,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6人来县实地考察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次年,聘请庆阳农校、庆阳师专教授和县上种菜能手举办为期1周的日光温室栽培技术培训班,培训100多人。2002年,聘请庆阳师专蔬菜专家在山河、榆林子、罗川等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现场指导,实地培训;聘请杨凌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专家、河南西峡县食用菌栽培工程师2人,组织县西龙公司技术人员在各乡镇举办香菇生产技术培训班;聘请国家级高级农艺师、研究员4人担任本县科技顾问,指导县农业科技开发工作。2003年4月15日,4名县聘科技顾问来本县进行为期2天的农业调研。次年5月15日,县蔬菜生产工作站副站长高占祥赴尼日利亚执行为期3年的 “南南合作 ”项目工作;6月5日,以色列水利专家爱探 ·伊松来县考察节灌工程;8月,邀请白银市蔬菜专家在湫头、山河、榆林子等乡镇举办蔬菜生产专题培训班3场,培训1100多人(次)。2005年3月19日至20日,3名国家级、省级专家来县对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技术进行指导和培训。次年,聘请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陇东学院5名专家在三嘉乡东庄村举办果园管理、瓜果套种等培训班3期,培训果农540人,散发科普资料500多册,邀请兰州正大集团畜牧兽医师孙天鹏在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举办标准化养猪技术培训班。
  青少年科技活动1961至1963年,全县青少年以办小农场、丰产方、试验田、指挥田、百花园、土化肥厂、气象站等形式,进行农业科技研究试验。结合生产劳动开展技术革新及新工艺、红外线、蒸汽化、煤气化、运筹学等新技术的应用。进行无线电试验,半导体、石膏像、航模制作及照相等科技活动。编写青少年科技读物,利用校刊、电影、广播、幻灯等宣传科技知识,培训积极分子,提高科技水平。1964年,正宁一中被庆阳专区科协选为青少年科技活动重点单位,组织青少年 “米丘林 ”小组实验园地、气象哨和无线电、摄影、数学、生物、化学、物理、天文爱好等课外活动小组,开展活动。1988年,县三中教师南永刚在农业科技推广中成绩突出,获全区 “星火优秀青年奖 ”。次年,永和镇青年农民樊金龙获全区 “星火优秀青年奖 ”,南永刚获全省 “星火优秀青年奖 ”。1992年,榆林子中巷村青年农民刘自礼被国家科委、共青团中央授予 “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 ”。1994年,成立县科协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领导小组,设置12个乡镇科技文化站,为每个学校确定专兼职科技辅导员2至3人,发展科技活动小组197个,科技辅导协会215个,参加483人,开展科技教育活动。1995年2月,山河镇西关村农民杨焕娥(女)被团中央、国家科委授予 “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 ”。次年,本县参加全省 “科技兴农杯 ”知识大赛的6名选手全部获奖。湫头湫东村农民王新峰获全省第1名,奖天水 —15型拖拉机1台;宫河南庄村农民曹鹏华获三等奖,奖14英寸彩电1台;永正东龙头村农民门永涛、宫河佐城村农民苏治平、湫头湫西村农民魏恩选获四等奖,各奖洗衣机1台;周家梁家村农民米凌燕获五等奖,奖收录机1台。同年,中共庆阳地委、行署授予刘志哲 “全区青年科技明星 ”。2003年,王一秀的科学幻想画《上天人》获全省第1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奖。2005年,甘肃省科协 “科普大篷车 ”宣传队,来县举办青少年科普展览观摩、试验操作活动。在 “庆阳市第2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 ”大赛中,山河小学选送的《会飞的房子》、《翅》,获优秀科学幻想奖;在 “庆阳市第一届智力七巧板科普竞赛活动 ”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优秀组织奖1项。2006年2月,投资220万元,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的县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对外开放;至年底,共接待5万多人(次)。“五一 ”期间,由县科技、教育部门牵头,举办有500余人参加的 “正宁县首届青少年才艺大赛 ”。
  气象服务预报服务民国23年(1934),县内开始气象观测,主要观测雨、雪、阴、晴情况,供省级气象部门发布。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1月起,山河气候站开始地面气象观测,提供气象预报服务。观测项目有天气现象、云量、云状、风向、风速、气温、湿度、降水、蒸发、日照、地面温度。4月,开展补充订正天气预报业务。贯彻 “图、资、群(即天气图、气象资料、群众经验)相结合,以群众经验为基础 ”的天气预报技术原则,收集群众中流传的气象谚语,学习老农看天经验,综合分析后进行预报。1962年8月21日,县气候站开始编发农业气象旬报。当年晴、雨补充订正预报准确率在60%左右;灾害性天气补充订正预报准确率为27.4%,准确率居全区各县站之首。1965年,县气候站提供灾情调查服务2次。1968至1977年,气象观测员丁盘华连续10年848个班观测、报表无错情、无事故,创造全国同行业最高纪录,获 “全国三八红旗手 ”和 “全国劳动模范 ”。1977年,县气象站长期降水预报准确率46%,长期气温预报准确率48%。1984至1985年,县气象站为当地烤烟适时移栽的晚霜冻结束时间预报,连年准确,保障了烤烟的高产稳产。1985年,县气象站进行晴、雨天气预报373次,准确率84%;灾害性天气预报32次,准确率37%。提供农作物生育期间灾情鉴定服务7次。同年,县气象站向第一砖瓦厂提供预报服务40余次,使其砖瓦雨损率由上年的15%降至0.2%。1997年8月,正宁县 “9210”工程微机远程终端与全国联网暨 “121”天气预报自动答询电话开通。1999年起,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平均年增雨、消雹9次。2002年6月,安装卫星地面接收系统;12月配置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次年初,开设电视天气预报专题栏目;11月建成自动气象站,实现24小时不间断观测和观测数据每小时自动传输。2004年,开展人体舒适度、感冒指数和穿衣指数等生活指数预报服务,并开通12121电话天气预报自动答询系统和手机短信气象服务系统。2006年,进行晴、雨天气预报365次,准确率85.7%;灾害性天气预报16次,准确率50%。
  资料服务自1959年起,为有关单位提供温度、湿度、气压、降水、日照、蒸发、风、地温、冻土、雪深(压)以及相关天气现象持续时间、日数和初终期等气象资料。截止1972年,县气象站资料服务98人(次)。1973年,县气象站为《军事气候志》提供多项资料。1980年,为《正宁县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分析与农业气候区划》编写统计四季气候资料,并对光热、水等资料进行加工统计。1981年后,气象资料服务面不断扩大,先后为编写统计年报、编纂志书、编制各类规划、地质勘探等提供服务。
  专题分析服务1962年开始,县气候站应用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在冬小麦返青期和春、秋播种时期,进行农田土壤湿度专题分析,并根据天气预报,估计未来关键时段的土壤水分贮存量。1964年,先后制定出四季《农业气象服务方案》,以一年中冬小麦、玉米和糜、谷等主要农作物播种、拔节、抽穗和收获等关键时期和干旱阶段,进行气象条件及其对农作物生长、农事活动影响程度的专题分析服务,并增加相应的农业生产措施建议。到1965年底,县气象站共进行专题分析服务6次。1978年,将原墒情、农情和灾情,以重要季节、时段和重大灾害性天气等项,归入专题分析服务。至1985年底,县气象站共进行农业气象专题分析服务65次,墒情、农情服务216次。此后,增加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业务,年均服务8至9次。2006年,进行农业气象专题分析服务9次,墒情、农情服务50次。
  沼气应用1970年代,曾在农村试搞过一次,但因建设质量不过关,技术落后,气密水密性不好,漏水漏气,未成功。2003年4月,成立县农村能源建设办公室。次年,总投资350万元,在罗川、宫河两乡镇7个村43个村民小组建成沼气使用户1000户。2005年在湫头、五顷塬两乡6个村建成1350户。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正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