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 ”的发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23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 ”的发生
分类号: K273
页数: 5
页码: 57-61
摘要: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为 “文化大革命 ”规定了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关键词: 现代史 文化大革命

内容

贯彻《五 ·一六通知》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为 “文化大革命 ”规定了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当天,中共正宁县委召开声讨 “三家村 ”、批判 “资产阶级文艺黑线 ”、开展 “文革 ”大会。会后,全县各级单位传达动员,联系实际,“上挂下联 ”,揪挖 “黑帮 ”分子。5月29日晚,县委常委会议决定,分两批批斗县直及基层学校负责人、干部15人。6月6日,县委成立 “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县委书记兼主任。次日,县委抽调干部45人,分编成5个工作组,进驻4所中学和中小学教师整训会及县医院、县邮电局,收查职工日记、笔记,对职工进行排队,发动对 “封、资、修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和 “反动学术权威 ”的批判,并揪 “黑帮 ”分子。中旬,运动在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和各群众团体中开展起来,尤以文教界的斗争最为激烈。在县一中即揪出 “走资派 ”、“黑帮 ”、“保皇派 ”等6人,在县二中即揪出 “黑帮 ”8人。6月24日,县委委员(扩大)会议将县一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余安民定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开除党籍,撤销职务,责令其继续检查交代问题,要求发动群众开展批判斗争。7月初,在县一中批斗余安民和教师周某某。其他工作组都相继批斗 “黑帮 ”分子。期间发生打人、戴高帽子等错误行为。上旬,以新正县革命斗争史为题材的电影《红河激浪》(主人公张铁娃的原型为永和公社党委原副书记赵德荣)、小说《红浪》(又名《子午春秋》,草稿,作者为县委副书记杨宗万)被批为甘肃省 “四大毒草 ”之二(至1969年1月,连同1964年4月县委组织编写的《正宁革命简史》,并称正宁县 “三株大毒草 ”)。7月16日至8月9日,县委连续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县委委员(扩大)会议,公开批判所谓以杨宗万为首的 “黑帮集团的 “”《红”三反 (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罪行,称 “浪》为右倾机会主义反党分子和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脸上贴金,为他们制造东山再起的反革命舆论 ”。13名干部被当作 “黑帮 ”分子批判;高奠巍(县二中副校长)、赵德荣被点名批判。会议决定 “县完全中学为文化大革命的重点,其他各机关、农村人民公社为面。高中不放暑假,师生以半年时间集中精力把文化大革命与教学改革、‘四清 ’运动一气搞成。三中、四中和一中、二中的初中部开学后正式上课,利用课余时间批判资产阶级。小学教师参加县上集训,以暑假40天左右的时间,采取面上 ‘四清 ’的办法发动群众揭发批判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黑线,打尖子。开学后把揪出来的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和问题多的、一时搞不清的留下来继续整训,查实问题,按 ‘23条 ’精神,进行组织处理 ”,“县级机关单位每天以半天时间开展文化大革命 ”。7月17日,杨宗万跳下山河北城壕群众窑崖背自杀,当场摔坏坐骨神经,经抢救无效,于20日亡故;7月25日,赵德荣跳入县委围墙后涝池自杀。8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次日晚,高殿巍自缢于罗川泰山庙。9月7日晚,县委常委会决定8日斗争杨宗万,9日斗争余安民,10日斗争李治安(县商业局局长);要求县一中全体学生和县机关单位全体职工、家属参加,完小派代表参加。9月18日,县委撤回派驻的工作组,对被批斗的学生销毁记录、材料,停止批判。县一中工作组撤出时,工作组长张志荣(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遭到一中 “红岩兵团 ”群众组织成员的殴打。之后,县委为4所中学配备代理党支部书记,继续指导运动。10月,县委集中干部、职工中的 “黑帮 ”分子、“三反 ”分子70余人在永正公社进行劳动改造。
  “整训 ”教师1966年7月,县委集中全县中小学教师385人,在县城举办暑假教师 “整训会 ”,查 “黑线 ”,挖 “黑帮 ”,找 “资产阶级代理人 ”,历时40天。7月27日,山河小学部分教师贴出《鬼在哪里》的大字报,斗争矛头指向县委。县委负责人指示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把写大字报的老师的政治身份由原一类降为三类,进行批斗,逼迫他们检查认错。整训中,有92名教师被错误批判、斗争,31名被划为 “黑帮 ”分子或 “三反 ”分子。
  学生 “造反 ”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指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 ”。此后,全县运动的矛头逐步转向县、社各级领导。9月7日,县委决定各中学成立 “红卫兵 ”(青少年学生响应毛泽东 “造修正主义的反”的号召,自动组织起来,做保卫红色政权的战士,自命为 “红卫兵 ”)组织,各机关成立 “赤卫军 ”。其时,全县4所中学有教职工110名、学生1267名,除家庭出身是地、富、反、坏、右及家长有 “历史问题 ”的学生外,贫下中农及革命干部子女,都可参加 “红卫兵 ”。名称有 “红岩兵团 ”、“八一纵队 ”、“立新功兵团 ”“红色纵队 ”、“捍卫毛泽东思想战斗队 ”等名目。职工除地、富、反、坏、右家庭出身的人外,均可参加 “赤卫军 ”,并称此为 “创举 ”。“红卫兵 ”“赤卫军 ”成立后,全面进行斗 “黑帮 ”、破 “四旧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的活动。9月20日,全县各中学停课 “闹革命 ”。11月,县一中、二中 “红卫兵 ”及 “革命师生 ”以 “大字报 ”形式 “炮轰 ”县委,召开 “批判正宁县委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誓师大会 ”,县委书记李安滋、县一中校长余安民等4人遭批斗。
  破 “四旧 ”1966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在北京 “庆祝文化大革命大会 ”上号召 “红卫兵 ”要 “大破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9月下旬,全县开展破 “四旧 ”运动。县域绝大多数庙宇、古建筑、墓碑被捣毁、拆除,县四中 “立新功兵团 ”捣毁湫头滩显圣庙神像,县二中 “红卫兵 ”焚毁罗川泰山庙;群众家里的古典书籍、古字画被强交销毁,街道、商店、地名被改换,个人名字也多冠以 “革命 ”字眼,传统剧目停演,图书馆一律封闭,展览馆等停止开放。机关、学校及社、队用红漆描绘毛泽东画像,书写毛泽东语录及政治口号,时称 “红色海洋 ”。“红卫兵 ”大串联1966年9月20日,全县学校停课,组织红卫兵 “革命大串联 ”。25日,全县 “革命师生”173人、工作人员3人,头戴黄军帽,臂佩红袖章,由县委组织部部长张志荣带队,首次启程赴京。10月26日抵京,11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检阅。11月4日,由县一中、二中师生组成 “正宁县第一长征队 ”共计34人,由县二中党支部书记李定远和县一中学生代表张志勤带队,赴京参加串联。次年1月20日返回正宁。全县先后3次组织 “红卫兵 ”代表130人赴京 “长征 ”步行串联,接受毛泽东的检阅。首次赴京代表11月返县后,即贴出大字报,“炮轰 ”县委,“火烧 ”县委书记。
  县域 “红卫兵 ”赴全国各地大串联,先后外出1352人。外地的一些学生也来县串联。11月12日,县委研究在县城、湫头、永和、宫河、榆林子建 “红卫兵 ”串联接待站5处(后增至48处),接待过往串联的 “红卫兵 ”。“红卫兵 ”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接待,特殊关照,坐车免费,提供食宿,还可向接待站借钱、借粮票、借衣服。1967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串联活动方停止。“造反派 ”组织夺权1966年11月,县一中教师陈良云(四川省成都市人)带领 “革命群众 ”围攻县委,造县委书记的反。12月15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要求运动从文教部门和党政机关扩大到农村。此后,全县农村各大队也开展造反夺权斗争。是年底,全县各级党政组织普遍遭到 “红卫兵 ”的冲击,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被当作 “走资派 ”受到批判,党的组织生活暂停。1967年初,全县部分学生、干部、工人、农民先后组织 “战斗队 ”,冠以 “东方红 ”、“大无畏 ”、“换新天 ”、“缚苍龙 ”等队名,臂戴红袖章,手擎红旗,敲锣打鼓,张贴大字报,揪批各级领导干部,人称 “造反派 ”。1月28日,县城街道出现《看李安滋是什么货色》、《李安滋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反动嘴脸》的大字报。此后,大字报满天飞,对任何人都可进行人身诬陷和攻击。2月12日,全县 “红色革命造反派 ”召开会议,有22个 “红色革命造反派 ”组织参加会议。21日,县人民委员会 “红卫兵 ”、县一中 “红卫兵 ”举行批判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霍诚大会。3月4日,各 “造反派 ”组织达成 “革命大联合 ”,统称 “正宁县革命造反派联合总部 ”(简称 “联总 ”)。10日,“联总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宁县人民武装部(简称 “县人武部 ”)的支持下,夺取中共正宁县委、正宁县人民委员会及所属机构的权力,成立 “正宁县革命造反派联合夺权总部 ”(简称 “夺总 ”),并宣布对县委、县人民委员会领导干部的处置决定:杨廷寿、牛维汉、张世杰、崔汝斌被 “结合 ”;县委副书记杨宗万(先前已亡故)被暂挂;张培信(当晚因心脏病猝发去世)、副县长孙富德被 “靠边站 ”;李安滋被 “打倒 ”。夺权后,李安滋被软禁于县一中30多天,后被押到各公社、中学,批斗多次。之后又派往县建筑社学木工、在县城街道打扫卫生,接受 “改造 ”。同时,打破公、法、检组织机构,成立 “正宁县无产阶级专政委员会 ”,代行公、法、检机关职权。此后,县直各单位、各人民公社及部分生产大队、生产队相继开展夺权,组成有领导干部、群众代表和 “支左 ”(支持 “左派 ”)的军队代表(或民兵)参加的 “三结合 ”领导班子。1967年3月至次年初,全县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权均被 “造反派 ”夺去,各项工作被迫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1968年8月,城乡各处搞 “百丑图 ”,以漫画或泥塑的形式竭力丑化国家主席刘少奇,原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陶铸,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及中共甘肃省委书记汪锋、中共庆阳地委书记刘文正、中共正宁县委书记李安滋等。“三支”、“两军”1967年1月29日,县人武部奉命介入 “文革 ”,进行 “支左、支工、支农、军训、军管”工作(“三支 ”、“两军 ”),公开表态支持 “造反派 ”组织,在学校开展军事训练。8月10日,以县人武部领导为主,吸收原县委、县人民委员会部分领导组成 “正宁县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 ”,下设办公室,代替县委、县人委管理全县工农业生产及各项工作。1968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毛泽东思想宣传工作队进驻正宁,开展 “支左 ”工作。次年2月,县人武部奉命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宁县公法检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县公、法、检实行全面军事管制。同时,为保证通讯畅通,对邮电局实行军管。1972年8月,全县撤销 “三支 ”、“两军 ”机构和人员。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正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