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重要兵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224
颗粒名称: 第六节 重要兵事
分类号: E289
页数: 8
页码: 29-36
摘要: 季历伐义渠商武乙三十年,古公亶父之子季历伐义渠,获其君而归。文王伐密须商纣西伯时,文王西进 “伐密须”。此役后,今正宁之地归属汉王刘邦。
关键词: 地方军事 重要兵事

内容

季历伐义渠商武乙三十年,古公亶父之子季历伐义渠,获其君而归。
  文王伐密须商纣西伯时,文王西进 “伐密须(故城在泾州鹑觚县西,辖今县域)”。
  虢公攻太原戎周夷王七年(前881),公率六师攻太原(董志)戎,经桥山,至于俞泉,获马千匹。周宣王出兵太原周宣王元年(前827),猃狁入侵,周大将军尹吉甫修筑战车道路,经本县,逐猃狁于太原(董志塬)。秦灭义渠之战周贞定王八年(前461),秦国始伐义渠戎,至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终灭义渠戎国。西汉陇西都尉郦商败秦军汉高祖二年(前205)八月,刘邦部将陇西都尉郦商军在泥阳城大败秦章邯部将周类、苏驵军。此役后,今正宁之地归属汉王刘邦。东汉冯异伐隗嚣东汉建武六年(30),光武帝遣征西将军冯异讨伐隗嚣。冯异军沿直道进军,在县境追击大败隗嚣将王元军。
  汉大司马刘曜败西晋大都督麹允晋建兴四年(316),汉大司马刘曜围北地郡,西晋大都督麹允将步骑三万援救,刘曜绕城纵火,烟起蔽天,并使信反间麹允曰:“郡城已失,往无及也!”麹允部惊惧而溃。刘曜纵兵直追,败西晋军于磻石谷(今正宁东南)。麹允经县域逃往灵武。汉兵覆关中,氐、羌兵掠陇右晋建兴四年至建武元年(316—317),汉兵覆关中,氐、羌兵掠陇右,雍、秦之民,死者十之八九。
  后秦姚苌攻新平东晋太元九年(384)十月,后秦姚苌攻新平(今彬县、正宁县、宁县一带),太守苟辅凭城固守,击射后秦将士万余人。次年春,姚苌攻克新平,“坑杀男女五千余口 ”。
  明真宁贫民起事明嘉靖年间(1522—1566),真宁贫民起事,围困县城,声势颇盛,庆阳府卫廖庠率军镇压,被贫民杀死。
  明李自成起义军转战真宁明崇祯七年(1634)八月,李自成起义军攻陷真宁县城罗川,杀知县赵跻昌。明总督洪承畴兵至,义军西去。十月,李自成军复至真宁,佯求抚于监道刘三顾,真宁知县王家永轻信,出城招谕,丢失官印。刘三顾疑其诈,即入堡自守,李自成军转走泾原。八年(1635)六月十四日,明副总兵刘成功、艾万年,游击王锡命以3000人与李自成起义军战于宁州湘乐镇,明军大败。之后,“明季良将第一 ”、总兵曹文诏以3000人马自宁州、真宁往讨。义军伏险以诱,在东至湫头岘子,西至底庙产场布下口袋阵。二十七日,曹文诏之侄曹变蛟统锐师在前,文诏率步兵继后,在湫头岘子两军相遇,义军埋伏突起,截明军为二。变蛟先登,“斩首五百,追三十里 ”。义军诱其东向林区,明军紧追30里,到达雕翎关。文诏与义军大战于湫头趟子坳,明军兵力分散,顾此失彼,死伤惨重。二十八日,义军四面合围,明军大败,曹文诏左堵右挡,且战且退,义军折转诱其西向,又大战于娑罗寨。义军埋伏万骑,四起合围,飞矢猬集。曹文诏受伤10余处,力不能支,转战数里,经烟村堡子沟的红泥城,跑到姬家山,外无援兵,突围无望,拔刀自刎。是役,文诏部折军大半,游击将军及材官殁者20余人。此战,中国军事史称为 “明军与李自成义军真宁之战 ”。
  清回民反清武装活动于正宁清同治二年(1863)四月,陕西回民反清武装从陕西邠县北极镇进入县境。宫河廪生王桂林率团丁在周家细岭子一带抗阻,因遇大雾,民团腹背受敌,全团覆没,王桂林战死。回民军占领宫河、山河后,许多村堡被攻陷,焚杀惨重。清廷派雷正绾入关,镇压回民军。雷部40余营,兵勇杂乱,粮饷匮乏,旋集旋溃,旋散旋招,“遇回军辄便惊溃,缺粮饷即哗散作乱 ”,四处抢掠,给正宁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三年(1864),外省协饷不能接济,官府即派绅士入乡串村,四处劝捐。殷富大户倾囊输纳,穷家小户升斗之积也搜刮无遗。粮款催逼,烧杀掳掠,清兵、回民军轮番争夺,群众纷纷逃亡。五年(1866)十月,回民军自华亭东移,在董志踏勘地形,准备安营扎寨。其前锋直逼正宁,欲继续东进。到达平子镇,清提督谭玉龙率部三营截击,回军战败,遗弃财物甚多。清兵贪财行劫,无心恋战,更不及营垒,回民军反扑,清兵大败,谭玉龙弟被擒,裂尸而亡,弁勇死伤殆尽,惟谭玉龙单身遁免,祸及群众,死伤甚多。从此,东路遂通,回民军携眷长驱直入,占据董志塬,号称十八大营,对陇东诸县反复袭杀,村屯堡寨多被攻陷,群众逃亡,十室九空。六年(1867),回民军、捻军合势,占据正宁及周边地区,山河塬成为回民军运粮要道。乡民多数逃亡,少数困守孤堡,因粮食缺乏,遂将所剩耕畜杀食殆尽,且胆怯畏惧,不敢出外播种春禾,遂无籽粒滴地。夏,安化(今庆城县)土匪何大帅,归顺回民军,率众攻陷正宁县城(罗川),大肆烧杀抢掠。时值小麦成熟,尽由回民军抢收,群众只在回民军撤走后,收拾残穗。秋后,粮价飞涨,升米千钱,饿殍遍野,惨不忍睹。十月,回民军复陷罗川城,知县黄绍薪逃跑,训导李莲峰、团首于腾辉战死,典史彭觉全家殉难,杀士民三四千人。冬,土匪何大帅就抚于雷正绾,入罗川城大肆抢掠,被群众诛杀。土匪之漏网者多藏匿险隘,杀人越货,掳人以食。十二月,从三水进入湫头、寺村、香庙塬的回民军侵犯于家庄,遇到抵抗。回民军报复,围庄搜掠,找到一地窨出口,用火熏烧,致躲入窨中60余口男女老幼全部罹难;百余年后,窨子出口的沟渠仍有秽水渗出。七年(1868)四月,罗川城又被回民军攻陷,山河塬成为回民军集聚地。闰四月,罗川城再次被回民军攻破,官吏、兵勇逃避,百姓遭杀,全城尽成废墟。冬,左宗棠与副帅刘松山派提督高连升率部进驻山河镇,刘倬云部进兵永和一带。从此,正宁成为清军镇压回民军的主要战场,百姓深受兵灾之苦。刘倬云所部各营,与回民军战于湫头、永和。回民军白彦虎部万余众大败,给养不足,潜伏要路险隘,杀人夺粮。十一月,回民军袭陷罗川城,知县黄绍薪 “率团巷战 ”,回民军无所掠,旋去。同年,回民军夜袭山河镇,架云梯登占城垣一角。山河镇人多善鸟枪,持刀枪抗击,击毙回民军甚多。又短兵相接,回民军进退势窘,登城者多坠城而亡,尸体未搬走者,被饥民割食。八年(1869)三月,小部回民军潜入市镇,夜间纵火重袭山河城,遭受重挫,死伤更甚,镇民伤亡20余人。陕西兴汉道台黄鼎在牛堡(今周家乡境内)设伏,斩杀回民军首领胡麻子,又在高丽坊刺死余得彦,“回军全营惊恐 ”。清军镇压回民反清武装的战火,在正宁延续8年,至此基本平息。永和镇于家庄清代《赵氏家谱》、周家乡宫家川清代《宫氏家谱》等对清军镇压回民反清武装的战火在县域造成的灾难,多有记述。
  清末哥老会起事清宣统三年(1911)九月十六日,宁县早胜镇哥老会首领彭泗海,带领会党打开县治罗川城,知县王炳勋未遭伤害,继续就任。十月初,榆林子南头任政义等哥老会头领响应辛亥革命,同彭泗海一起攻打庆阳府失败。
  民国兵事靖国军掠山河5年(1916)3月24日,郭坚(陕西省蒲城人)、高进娃率 “陕北靖国军”2000余众攻破山河城,摊粮派款,大肆掳掠。次年3月,“陕西靖国军第二路司令 ”樊钟秀(绰号樊老二,洛川人)率众千余人,攻入山河城,杀死40多人,并摊粮派款,大肆掠夺。7年(1918)9月初,樊钟秀又率众千余人,劫掠山河城。
  滇军劫永和9年(1920)3月,滇军卢占奎、叶荃率部到永和寺村、于家庄一带行劫,拉去耕畜甚多,枪杀樊村群众1人。
  甘军驻正宁14年(1925)前季,甘军黄得贵、韩有禄部驻正宁数月,摊粮派款,奸淫掳掠,残害百姓,人称 “蝗旱灾 ”。9月,被冯玉祥国民军第一师、正宁红枪会击溃。
  红头军袭扰县域15年(1926)7月,陕西 “红头军 ”土匪百余人由连长任振武率领,从长武县袭扰宫河镇南庄堡,搜掠财物,欺侮妇孺,民众闻风而逃。后又窜入县城罗川,大肆抢劫,县知事苏绍泉逃亡永和朱村,隐藏40余日。传为国民军第三师杨九娃所部;又一说是姜宏谟部,以红布缠头,故称 “红头军 ”。
  傅明玉部袭罗川16年(1927)7月,庆阳县傅明玉部与宁县东、西区邵三纲、王瑞珊部合为1股,攻破罗川城,在城关、五王庄一带烧杀抢掠。
  赵文华、陈珪璋率部袭正宁17年(1928)4月下旬,庆阳县赵文华、陈珪璋率 “甘肃义军混成团 ”围攻山河城40余日,因军民团结固守,终未被攻克。5月,赵文华、陈珪璋等率部进攻山河城未果,退回庆阳。次年5月端午节,赵文华与陈珪璋聚众数千,窜入本县,围攻山河城未果。后盘踞南邑、五顷塬、湫头、永和、罗川等地,烧杀抢掠。仅在湫西村用烟火1次熏死群众达48人。
  范老二部袭罗川17年(1928),土匪范老二率部夜袭罗川,烧杀抢掠,罗川书院、书社所有藏书及木版印刷设施毁于大火。
  饥民起事18年(1929),县域大旱,民遭饥馑,官府不恤民情,索粮逼款,饥民走投无路,纷纷组织 “镢头队 ”、“口袋队 ”等,外出 “吃大户 ”,以求生存。二三月间,长乐饥民 “口袋队 ”围困富户,向富户讨粮,声势颇大。8月,南北二塬4000多饥民包围县城罗川,向县府 “交农 ”示威。县府派长乐塬绅士何义胜的长子何炳端出城解围,因其拒绝饥民的正当要求,激起民愤,当即被饥民用石碑压死在东城门口,迫使县府取消所增加的田赋。同年,正宁县长李剑泉被饥民所杀。
  土匪李培霄股窜正宁19年(1931)8月,庆阳县李培霄股土匪武装七八百人在县境内活动。刘志丹欲收编,未果。不久,撤出正宁进入陕西境内,后归毕玫轩部。
  陕甘游击队两次攻打山河城21年(1932)3月31日,陕甘游击队在正宁南塬千余群众配合下,攻打山河城。驻城陈珪璋残部警卫团刘湘林连与刘西坤所属保安队凭险固守,攻城未山河城南城壕遗址克。4月1日,游击队退至西坡坳设伏,包围陈珪璋部援军1个营,击毙50余人。游击队牺牲10余人,双佛堂赤卫军班长赵福进落崖致死。4月13日,游击队、赤卫军采用 “围城打援 ”战术包围山河城。次日,击溃早胜陈珪璋部援军1个营,毙伤其四五十人。游击队见急切难克,撤回寺村塬。
  陕西讨逆军毕枚轩部掠正宁21年(1932)5月,“陕西讨逆军 ”毕枚轩部炮轰山河城,逼索银元2000枚、大烟3000两。6月8日,退走陕西途经永和烟村时,将麦草一堆投于一巩姓农户地坑窑前,放火点燃,烧死5人。
  陕甘游击队三攻王郎坡、固守五顷塬失利21年(1932)7月下旬,中共陕西省委派李艮(愚痴)任陕甘游击队政委。此间,驻山河国民党军乘机占据从湫头到寺村塬一带的要道,切断两地交通,完成对游击队的进攻部署。李艮在军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下令3次强攻王郎坡寨子,游击队伤亡五六十人,撤出战斗,转移到三嘉塬。又强令死守五顷塬,歼敌百余,游击队牺牲30多人,损失骡子10余匹,不得不东撤到高凤坡。
  红二团伏歼王郎坡赵世坤民团23年(1934年)5月,红二十六军二团派10多名战士化装成 “土匪 ”,假抢湫头镇周大海家药铺,拿走一些零碎东西,又拉走另一家的毛驴。然后,让周大海去湫头王郎坡寨子找赵世坤民团 “报案 ”,赵闻讯后率部追赶。红军将其诱至石炭沟口,全歼20余人。赵世坤被活捉,处决于三嘉狼牙洼。
  红四十二师高凤坡失利23年(1934)5月,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到达南邑。刚停下休息准备造饭,国民党马弘章骑兵团追到。红四十二师骑兵团且战且退,混乱中与马弘章骑兵团混在一起,冲乱红军步兵队形,致步兵火力难以展开。红三团团长王世泰领1个排在五顷塬西侧山峁阻击,掩护大部队转移。在弹药将尽的情况下,钻进茂密的森林。红三团先锋队在高凤坡顽强阻击,终因众寡悬殊高凤坡战斗遗址而后撤。大部队撤到雕岭关,又遇国民党军堵截而激战1天。战斗异常激烈,红军阵亡30多人,丢失两门迫击炮及全部辎重。有的重伤员钻进梢林因无人救护而死去;20多名红军被俘,被活埋在山河城老爷庙里。
  回民支队庙梁伏击战24年(1935)4月下旬,马步芳部一股散兵向正宁逃窜,经西渠转龙咀子而来。回民支队获悉后,由王世英带领,迅速赶往龙咀子、庙梁设伏袭击。俘虏12人,缴获步枪6支、机枪1挺、子弹500余发、手榴弹22枚。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 “摩擦 ”事件26年(1937)10月,国民党顽固派动用武力骚扰、蚕食边区,不断制造 “摩擦 ”事件。29年至32年(1940至1943),对新正县发动 “摩擦 ”事件39起,杀死数十人,抢夺毁坏财物无数。
  土匪王世玉、梁世玉、王东仁、宫启运股为害正宁30年(1941),这些土匪勾结国民党宫河镇公所和哥老会,纠集地痞流氓10多人,为非作歹,常流窜在宫河及陕西邠县、长武一带,拦路抢劫,打家劫舍,危害七八年之久,当地群众提心吊胆,惶恐不安。解放后,匪首被人民政府镇压。
  回民支队解家川战斗35年(1946),解家川有国民党军经营多年的军事要塞,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易守难攻,由装备精良的30多人把守。国民党西北行辕三七总部也在此派驻五六名特务。7月,为迎接王震大军过境,回民支队在当地工作人员的配合下,首先让10名战士扮作慰问国军的群众,混进碉堡,在内设酒摆宴,行令猜拳,麻痹敌人。中午时分,碉堡内发出暗号,外面预先埋伏好的回民支队迅速出击,里合外应,迫使国军投降,并烧毁碉堡,拆除障碍。这次行动一枪未发,俘虏国军30余名,缴获机枪1挺、步枪30余支、子弹1000余发、手榴弹20多箱及文件等物。
  回民支队永和战斗35年(1946)11月12日,回民支队(新正县独立营)奉命出击驻扎永和城的胡宗南部1个营。代营长王凤鸣指挥部队,经过激战,攻克城堡,毙18人,俘虏30余人,打伤19人,缴获步枪28支、机枪1挺、六〇炮1门、子弹1000余发,余敌逃跑。
  回民支队巩家斜、梁家沟圈阻击战35年(1946)12月30日,胡宗南部四十八旅一四二团,十二旅三团、五团、三六七团,一二三旅三六九团从西南方向向新正地区大举进攻。回民支队(新正县独立营)驻守巩家斜、梁家沟圈的3个排,奋战1昼夜,打退胡宗南部1个团的多次进攻,歼敌80余人。独立营牺牲战士3人。
  警一旅三团马咀头战斗35年(1946)腊月初八,胡宗南部四十八旅一四二团驻湫头城内。正宁县自卫队于外围设防,并在马咀头周围构筑3个互为犄角、首尾呼应的碉堡。腊月二十二日,警一旅三团参谋长姚知一率部来到西渠、侯家河一带。先由在新正县工作过的姚知一去侦察,了解3个敌碉堡中,马咀头碉堡地形险要,构筑坚固,兵力充足,守军1个排,装备优良,但碉堡两侧是深沟陡洼,且梢林茂密,便于隐蔽,能攻易守,于是决定首先拔掉这颗 “钉子 ”。当晚,三团抽出几名勇士组成攻坚队,身背手榴弹,掮长木杆直奔碉堡,靠近后,迅速沿木杆爬上碉堡顶,将5个一捆的手榴弹投进碉堡,随即一跃而下。碉堡炸毁后,三团战士发起进攻,全歼守军,收缴全部武器弹药。同时,警一旅三团团长张占云率2个营,在新正县独立营的配合下,端掉其他2个碉堡。
  新正游击队前马塬伏击战36年(1947)1月28日,新正游击队在三嘉前马塬利用有利地形伏击,使胡宗南某部迟迟不能前进,经过1昼夜英勇奋战,打退胡军6次进攻,打死、打伤敌30余人,神枪手王忠信1人就地击毙11人。
  回民支队崾岘伏击战36年(1947)3月,国民党陕西省保安团约2000余人向关中方向移动,企图偷袭关中分区司令部。马全德、马全普率领回民支队,将其死死牵制在雕岭关。并在崾岘设伏,毙3人,俘虏11人,缴获长短枪14支。
  警一旅三团二营三嘉塬细咀子战斗36年(1947)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警一旅三团开赴三嘉塬,攻打细咀子据点。该据点易守难攻,驻正宁县自卫队1个分队。警一旅三团二营与其相持两天,不能取胜。第二天中午截获驻罗川国民党军增援的情报后,决定将计就计。第三天上午,二营1个连伪装成罗川国民党军增援部队。在其到达前1个小时,二营正面部队和伪装连在南庄子坳接火假打。二营一部佯作败退,且打且走,绕细咀子战斗遗址过细咀子据点,撤向锦章方向。伪装的解放军鸣枪追到细咀子据点前,伪装连长命令站在城头待援的自卫队全部出动,追击解放军。当国民党军进入埋伏圈后,被二营和伪装连迎头痛击。俘2人,其余50多人被全歼,二营夺取细咀子。
  回民支队(新正县独立二营八连)皮坊店设伏战36年(1947)7月下旬,正宁县自卫队为驻守雕岭关的陕保六团运送军用物资。新正独立营八连获悉后,在皮坊店设伏,击溃前来接应的陕保六团,打死打伤20余人,缴获步枪50余支、机枪3挺、子弹万余发。回民支队无一伤亡。
  新正县二三支队房家河战失利36年(1947)11月6日,国民党底庙、北极、罗川、新民、李家胡同等保安分队和乡丁300多人包围新正二、三支队驻地房家河,经激战,二、三支队失利,阵亡2人,被俘1人,消耗子弹1400余发,丢失轻机枪1挺、步枪1支。
  新正游击一中队坳子截击陕保二团一部36年(1947)11月24日,新正游击一中队(队长赵德荣、指导员李树森)在栒邑县游击队配合下,在坳子(坳桥)截击由栒邑往职田镇护送军需物资的国民党陕西保安二团五、六连的2个排,打死、打伤其排长各1人,俘42人,缴获步枪39支、短枪2支、子弹1000余发。
  袭击国民党永和镇公所系列战斗37年(1948)3月10日,关中分区保安大队马志超部第一支队袭击国民党永和镇公所,激战4小时,因驻山河国民党军1个营驰援,马志超部撤出战斗。4月27日,马志超部又在永和袭击正宁县自卫队第三中队,包围1昼夜,正宁县自卫队第一、二、四、五中队增援,马志超部撤围。5月23日,新正县游击队赵文虎部在永和与正宁县自卫队一部激战2小时,各有伤亡。次年5月3日,新正县游击二中队樊积财部在永和与正宁县自卫队肖恩多部激战,游击队数人被俘。
  回民支队张洪坡遭遇战38年(1949)1月17日,马全德、马全普率回民支队,配合警一旅三团二营六连,接应国民党栒邑县长兼保安大队长郝登阁率部起义,途经张洪镇时,遭马继援八十二师骑兵团突然袭击,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回民支队和六连战士奋勇冲击,浴血奋战,终因力量悬殊过大,除13人突出重围外,马全德、马全普等大部分官兵牺牲。
  新中国建立后兵事收缴武器解放后,正宁县人民政府全面清理收缴私藏武器。至1950年3月,共查出隐藏长枪11支、子弹347发,短枪1把、子弹1条,并清理出山后存放武器若干。
  平息新治改正军叛乱1950年,在罗川区,由恶霸地主赵文章,原中统特务、国民党中央检察院书记官兼中校警卫大队长杨志茂,原国民党镇长赵秉文等组织起反革命组织 “新治改正军十七师 ”。杨志茂纠集赵秉文、赵文章等20多人在永正街北一匪徒家密会,杨当会宣布 “新治改正军第十七师 ”下设4个团,每团下设3个营,并宣布赵秉文为 “新治改正军第十七师 ”师长,彭怀西、温宝山为副师长,赵文章、李时举、李清海、彭保怀分别任团长。同时任命了7个营的营长。杨志茂、赵秉文要求参加会议的各团长、营长下去继续发展人员,扩大势力,筹集枪支弹药,伺机举行暴动。11月至12月间,赵秉文、赵文章等人,先后在马家后子小学,佛堂村彭怀西家、彭德选家开密会7次,密议发展成员,筹集枪支、经费、联络暗号等事宜。12月28日,赵秉文、赵文章等12人前往杨志茂家中密议,决定1951年元旦晚举行暴动。12月31日下午,赵秉文、赵文章、张彦清等21人再次商议暴动,并确定各地暴动以罗川的枪声为号。会后,分头实施暴动。赵秉文、彭保怀等带匪徒30多人、炸弹8枚、长枪1支、短枪1支、马刀11把、剑1把,在罗川杀害土改工作队干部杜宗有、樊德兴,焚毁土地清册,抢去短枪1支、皮大衣1件。当晚罗川城在演戏,开戏前,罗川区区长无意识中说:“大家不要拥挤,人群中有反革命分子作乱,大家要警惕。”被匪徒侦知,以为政府已有准备,遂撤销暴动计划。次日晨,杜宗有、樊德兴的遗体在焦家川被发现。庆阳专区民警大队闻讯,连夜从西峰出发,跑步到达出事地点,展开攻势,抓获巩怀刚、焦保义、李时举等58人。1951年1月10日晚,赵文章、彭怀西、高占轮重新纠合逃匪20多人,携带步枪4支、手枪1支、手榴弹1枚、马刀1把等武器,企图攻击聂家店乡政府,杀害土改工作团干部及乡农会干部,被公安机关击散并抓获彭怀西、彭德选等匪首匪众19人。至1月底,专区、县公安机关连续追捕,共抓获匪首匪众113人,其中依法逮捕94人、管制19人。缴获印信1枚、委任状23张、长枪14支、短枪3支、炸弹31枚、马刀22把、剑1把,以及关防、派令等罪证。参加叛乱的300余人,分别受到惩处。1954年,匪首彭保怀在兰州被抓获。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正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