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驻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22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驻军
分类号: E289
页数: 3
页码: 18-20
摘要: 周显王十七年,秦国在魏长城边筑驰武城,驻大军镇守,防御义渠戎国。
关键词: 地方军事 地方驻军

内容

周显王十七年(前352),秦国在魏长城边筑驰武城,驻大军镇守,防御义渠戎国。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秦将蒙恬率军修筑直道,在雕翎关置兵站,屯兵数千。秦末,雍王章邯别将苏驵、周类部驻军县境。
  汉高祖元年(前206),刘邦部将郦商军和秦章邯部将周类、苏驵军作战,驻军县境。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冬十月,汉武帝率大军十八万,沿秦直道出朔方,威震匈奴,返回时驻军县境,祭黄帝冢于桥山(子午岭)五顷塬处。汉光武帝建武六年(30),冯异军讨伐嚣,驻军县境。西魏大统元年(535),在阳周县设泥阳、惠涉二护军。泥阳军驻平子(今属宁县),惠涉军驻罗川城。十六年(550),废泥阳、惠涉二护军。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李思齐属部驻真宁。
  明初,设雕岭关巡检司,有巡检1员,弓兵30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裁撤。
  清乾隆初,本县设经制把总分防1员,辖绿营兵36人,其中马战兵12人,步战兵12人,守兵12人。乾隆九年(1744)战事后,仅存马战兵2人,步战兵3人,守兵3人。守汛有5处:长沟店营房3间,望楼1座,狼烟5座;平子镇营房3间,望楼1座,狼烟5座;山河镇营房3间,望楼1座,狼烟5座;岘子营房2间,望楼1座,狼烟5座;秦家店营房3间,狼烟5座;刘家店营房3间;西渠里营房1间。同治二年至九年(1863—1869),清军与陕西回民反清武装在正宁往来活动、作战长达8年。
  民国时期驻军地方军阀驻军14年(1925),甘军黄得贵、韩有禄部进入县境,韩有禄驻山河,宫河驻1个团,上马槽沟驻1个骑兵营,下马槽沟驻1个连。当年9月,冯玉祥国民军(西北军)第一师在正宁红枪会配合下,击溃黄、韩部,进驻正宁。20年(1931),“陕西讨逆军 ”毕枚轩部驻正宁。
  国民党军与保安团驻军21年(1932),陆军新编第十三师陈珪璋部百余人驻防山河。23年(1934),马鸿逵部步兵、骑兵2个连驻防湫头镇。次年2月,第三十五师马鸿宾部一〇三旅二〇五团、骑兵团驻防山河镇,胡宗南部第六十一师2个团进驻正宁。25年(1936)1月,东北军 “围剿 ”陕甘苏区,何柱国、董英斌部驻防湫头、永和、三嘉一带。同年,杨国祯(杨干丞)部1个保安大队驻山河镇。28年(1939),胡宗南部预备第三师第七团驻防山河镇。30年(1941)1月,国民党军第八师一部驻防山河镇;11月,胡宗南部新编三十七师一一〇团驻正宁。翌年,新编三十七师一〇九团驻防山河镇,一一〇团驻防平子镇,一一一团驻防罗川镇;新编二十四师第二团驻防永和镇。33年(1944)秋,胡宗南部预备第三师第十团驻防山河镇。35年(1946),马继援部杨修戎骑兵团驻守山河镇;胡宗南整编第十七师四十八旅一四二团一营,一四三团一营二连,一四四团三营八连、九连,十二旅第三团、第五团,一二三旅三六九团驻防山河镇;陕西省保安第六团驻防雕岭关。36年(1947)2月,胡宗南整编第十七师四十八旅由副旅长万又麟率领,在宫河镇稍事休整;3月,马继缓部独立骑兵第五团进驻山河镇。是年,马继援部杨修戎骑兵团驻防山河镇。
  中国工农红军与游击队驻军21年(1932)1月,陕北游击支队和南梁游击队在西坡柴桥子活动,并改编为西北工农反帝同盟军。2月12日,在三嘉锦章村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3月下旬,陕甘游击队活动于双佛堂、新庄子、碾庄子、西城一带。次年9月,平子游击队(后称正宁四支队)成立,活动于平子、榆林子一带;秋,回民游击队(回民支队)成立,活动于龙咀子、西渠一带。23年(1934)春,陕甘边南区三路游击队活动于龙咀子、西渠、孟家河一带;5月,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三团短期驻扎五顷塬。次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一团在湫头成立,并短期驻扎。
  革命根据地时期驻军民国24年(1935)8月,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1个营,进驻新正县,进行 “肃反 ”。
  25年(1936)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南下开往陕西途中,在宫河镇驻扎数日。次年2月4日,红一军团北返驻防宫河、罗川。军团部驻宫河街北头大地窑,政治部驻宫河镇王录村(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住该村农民王度家),后勤部驻核桃峪村,随军学校驻南庄村,随军医院驻东山羊头村。属部第一师师部驻罗川春场村,所属第一团驻山河东关,第十三团驻罗川戴家店、武王庄。第二师第三团驻宫河镇。8月上旬,红一军团撤离。26年(1937)10月,关中分区保安司令部(辖3个保安大队)成立,驻新正县马家堡。10月下旬,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旅部及其七七〇团因故在山河驻守。一周后,仅留七七〇团一营1个连暂驻山河城,后移防宁县。11月,三八五旅辎重营王清典部200余人驻新正县,后移驻新宁县。27年(1938)6月,关中分区第一、第二保安大队改为独立第一、第二营,不久和第三保安大队合编为关中保安第三团,驻新正县马家堡。27年(1938)3月,八路军荣誉军人学校迁驻县域王家河、西渠、何家山、关家川、巩家斜、富家庄等地,32年(1943)秋迁离。29年(1940)8月,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警三旅警备第八团驻新正县湫头镇。30年(1941)春,警一旅司令部驻新正县马家堡。8月,关中分区警备司令部成立,驻马家堡。原关中分区部队改编为关中分区独立团,驻马家堡。31年(1942)12月,关中分区警备司令部和关中分区保安司令部合并,以警一旅为主组成关中分区警备区司令部,驻新正县马家堡。警一旅辖警备一、二、三团和保安纵队,共6389人(含保安纵队583人),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领导。34年(1945)4月,因警备一、二团开赴抗日前线,以警备三团为基础,再建警一旅,驻新正县。36年(1947)2月,警一旅编入陕甘宁野战集团军,驻新正县;同期,新四旅驻新正县。九十月间,警一旅编入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驻新正县。37年(1948)4月,西北野战军司令部驻新正县马栏镇,部署发动西府陇东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驻军1949年7月至次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一部驻刘家店。1967年12月,兰州军区 “支左 ”部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正宁,执行 “三支两军 ”任务,翌年夏撤离。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正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