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审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180
颗粒名称: 第二十六章 审计
分类号: F239.227
页数: 8
页码: 672-679
摘要: 正宁县域经济监督活动始于新中国建立后。1953年,县财政局设财政监察股,负责财务审计。1983年12月后,经济监督活动主要由县审计局、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负责,按照国家《审计条例》和《审计法》各项规定,依法对县级财政预算执行、财税金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行政事业单位、外资运用、专项资金、农村集体财务、农民负担等领域进行审计监督。2006年,审计项目和单位44个,审计资金总额16627万元,违纪资金1671万元,占审计总金额10.05%,村级财务和转移支付资金共审计核算单位107个,资金322.8万元,审计出违纪单位4个,违纪金额1.42万元。
关键词: 正宁县审计 审计监督

内容

第二十六章审计
  县域经济监督活动始于新中国建立后。1953年,县财政局设财政监察股,负责财务审计。1983年12月后,经济监督活动主要由县审计局、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负责,按照国家《审计条例》和《审计法》各项规定,依法对县级财政预算执行、财税金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行政事业单位、外资运用、专项资金、农村集体财务、农民负担等领域进行审计监督。2006年,审计项目和单位44个,审计资金总额16627万元,违纪资金1671万元,占审计总金额10.05%,村级财务和转移支付资金共审计核算单位107个,资金322.8万元,审计出违纪单位4个,违纪金额1.42万元。
  第一节机构县审计局1983年12月成立,科级行政单位,定编7人。2000年增加到12人。2006年底,内设行政事业审计、财政金融、综合、企业基建4个股,有职工23人。县审计事务所1995年2月成立,副科级事业单位,编制3人,隶属县审计局。1998年增编为5人,设专职副所长1人。2000年2月,机构撤销。
  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1978年2月成立,时称县经营管理站,编制13人,隶属县农业局。1984年12月,改称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隶属县农牧局。2006年底,有工作人员17人。
  县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2002年7月成立,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县审计局,定编4人。2006年,有职工6人,其中专职副主任2人、工作人员4人。
  机关内审股1985年5月至次年1月,先后有县教育局、供销社、粮食局、卫生局、农牧局、商业局、水电局、工交局、林业局等9个县直单位设内审股,配备审计人员15人,其中专职5人。2006年底,全县有11个单位设置内审机构。第二节审计监督审计对象主要以财政、金融、行政事业、企业等被审计单位客观存在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为对象,对其是否真实、合法、合规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价,以便确定、证明和监督其是否认真履行受托的经济责任。
  审计内容记载和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提供会计信息载体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有关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其他资料,能提供被审单位经营管理活动信息的载体以及经营目标、预测、决策方案,经济活动分析资料等其他资料,电子计算机的磁带、磁盘等信息载体。
  审计程序每年根据县域经济活动重点、上级审计机关安排及县政府要求,提出年初审计计划。按照计划进度和时间安排,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依法实施审计监督,审计结束后,提交审计报告,作出审计结论,对违纪行为的行政处罚和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依法作出审计决定。单个审计项目按照审计计划分3个阶段进行:审计准备 ——审计实施 ——审计终结。
  审计方法首先,进行书面资料审查,即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财务收支或某一项目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进行全面核对审查。其次,进行调查、核实、取证,即对被审计单位各项资产、物资、资金进行实地盘点,确定其数量、品种、规格及其金额,与账、表核对其准确性。最后,通过查阅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对其项目资金使用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对重点项目、资金,可延伸到最终实施单位进行调查核实。审计方式通常采用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两种方式。报送审计,即由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目的和要求,将相关资料及实物等报送审计部门审计。就地审计,即由审计部门派出审计人员进驻被审计单位进行现场审计。
  第三节审计项目及处理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合规性审计1984年起,对党政部门、事业单位进行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合规性审计。主要审计、查处挪用、私分社会救济款、私分公款、私用公款请客送礼、私设 “小钱柜 ”和乱发奖金等违纪问题,至1989年底,共查处违规违纪问题5类129万元。1990年代,重点查处以改革为名,变换手法损害国家利益等问题,深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定期审计,跟踪检查有执罚权机关的罚没收入和预算外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处理处罚20多个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坐收坐支预算外资金、乱收费和变相收费以及随意提高罚款标准的问题。2000年后,重点审计监督各有关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使用虚假票据、虚报冒领问题,以及教育、卫生等关系民生事业的收费情况,5年累计查出虚假票据报销金额196万元,乱收费、超标准收费370万元。至2006年底,共审计单位994个,查出违纪金额24808.47万元,应上缴财政234.52万元,实收缴国库234.52万元。
  县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1996年起,确立 “同级审 ”制度,每年从1月开始到4月底,按照 “账户入手、下审一级、摸清家底、揭露问题 ”的原则,集中力量对县级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在对县财政局具体组织预算、税务部门税收征管、国库办理财政资金收纳情况进行审计的同时,抽审一定比例的使用大宗财政资金的预算执行单位财务收支情况。至2006年,先后查出调整预算未严格执行《预算法》、不经县人大常委会审批随意变更财政预算以及财政部门滞留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单位挪用专项资金、坐收坐支预算外资金、漏缴各类税金等违纪违规资金2617万元,追还财政资金156万元,处以违纪单位罚款42万元。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999年始,主要对县直局、委、办党政 “一把手 ”(即第一负责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部分事业单位 “一把手 ”,国有企业经理(厂长)任职期间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至2006年底,先后审计领导干部103人(次),查出各类违规资金762万元,处以罚款28万元,并对1名责任人的经济违纪问题移送县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处理。
  专项资金审计先后对国家、省市投入的水利建设资金、林业专项资金、水保专项资金、扶贫专项资金、社会保障专项资金、民政救灾专项资金及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部门的重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并列为每年必审项目。至2006年底,共审计142个单位,累计查出挤占、挪用、滞留专项资金6048万元,追还原渠道资金5565万元,促进及时拨付资金308万元,上缴财政资金68万元,收缴国库68万元。
  外资运用审计2000年后,开始对外资运用进行审计,至2006年,先后对马莲河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项目(卫V)、疾病预防项目(卫 Ⅶ)、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二期)项目、世行贷款 /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卫X)的资金管理及使用效益进行审计。
  企业审计工商企业审计在坚持审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的基础上,本着 “一审二帮三促进 ”的原则,摸清企业家底,注重资产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至2006年底,先后对全县28户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共查出违纪金额3617万元,偷漏税金75万元,全额予以追回,归还原资金渠道296万元。
  金融及保险业审计主要检查损益的真实性和资产质量情况,揭露违规经营和财务收支中盈亏、资产不实以及账外账、弄虚作假、偷漏税金等问题,促进金融、保险业规范管理。至2006年,先后对全县31个金融机构及其下属单位进行审计,查出违纪金额208万元,收缴国库43万元。
  第四节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1995年2月,县审计事务所成立,承办县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及经济组织委托的验资业务、财务收支审计和效益审计业务,经济案件鉴定业务,建账建制,税务代理等。至2000年2月撤销,共承办验资业务27项、审计业务3项、咨询服务118项,实现业务收入2万元。1986年1月,县直机关设立内部审计制度,配备内审专职和兼职人员。至2006年底,共审计361个单位(项目),审计(稽核)资金1693万元;共查出违犯财经纪律金额367万元,其中收缴财政5万元。第五节农村集体财产审计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农业合作化时期,每年冬季例行整社,清查财务。1963年起,以大队或生产队为单位统一组织社干部、社员代表、财会人员,进行 “四清 ”(清账目、清仓库、清财务、清工分)。1981年3月,对全县1980至1981两年的社队财务进行清理整顿,清理结束的有榆林子、宫河两个公社和罗川、三嘉公社的3个试点队,共163个生产队。发现贪污盗窃57人,贪污款5549元(退赔2915元),借支、挪用129289元(仅收回36860元),挥霍浪费现金38414元、粮食218345斤。另据榆林子公社82个生产队的统计,历年扩大分配下甩费用198148元,队均2416元;外单位借欠挪用生产队资金15696元,队均1914元。1988年,对1986至1987年村、社两级集体财务全面审计,发现一些村社的会计账簿科目不全,记账方法不统一,会计人员交接手续不按财务制度办理,记账没有原始凭证;有些社还将集体积累挪作他用,财会人员短款,库存现金超过规定限额,白条子顶库等。1990年,对8个村、组1981年后的集体财务进行审计,查证处理各类问题169件,牵涉干部73人,群众50人,收回各类款41884元(其中欠款22441元,占53.6%,违纪资金19443元,占46.4%);兑现合同5起款855元;挂本计息128户9165元;核销呆账11笔1739元。1994年,重点对姚家川五组14年的财务进行审计,审计资金总额17.4万元。其中查出违纪资金1.56万元,涉及干部5人,贪污资金1197.22元,账务差错950.43元,追回集体财产22件价值4800元,报损9件价值1210.50元,并追回1982年土地承包账、1984年和1992年土地小调整账表,公布原始账,解除了群众在土地问题上的疑虑。1995年,全县审计82个核算单位的财务,金额94.12万元,查出违纪资金5万元,涉及干部20人,对查出的问题均予彻底处理。2001年,审计村组51个金额82.45万元,其中查出违纪资金4.5万元。全县共清理出乡级债权66.09万元,村级债权198.94万元,组级债权163.53万元;乡级债务750.84万元,村级债务1003.36万元,组级债务778.89万元;税费尾欠493.71万元。12个乡镇111个行政村普遍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实行财务公开,设立财务公开栏795个。2003年税费改革中,农村财务管理 “乡镇统管 ”,设 “农村财务管理中心 ”,管理人员为代理会计。2005年,对全县10个乡镇94个行政村677个村民小组的债权债务进行摸底清查。至12月底,全县村级债务总额5580.2万元,人均262.4元,债权总额1201.7万元,人均56.5元;当年新增债务750.1万元,化解债务46.7万元,化解率6.2%。2006年,审计村级财务和转移支付资金,共审计核算单位107个,资金322.8万元,审计出违纪单位4个,违纪金额1.42万元。同时对7名现任和离任村干部财务情况进行审计,审计金额1460元。并对2005年全县62万元和2006年176.6万元的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其资金全部拨付到位,使用合理。
  专题审计调查1985年,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对农民负担情况选点调查。全县选12个点60户,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6.38元,比计划260元低143.62元。最高的是宫河乡南堡子点,人均纯收入366.27元;该点1985年总收入12304元,其中农业收入8982元,占总收入的72.9%,农业收入中经济作物收入6978元,占56.66%;牧业收入1974元,占16.03%;服务性收入530元,占4.3%;其他收入818元,占6.64%。总费用2174元,占总收入的17.65%,低于各点平均费用。五顷塬乡龙头点,人均纯收入129.42元,该点总收入4515元。中巷点人均纯收入较高,牧业收入173.87元;佐城点人均纯收入82.11元,人均其他经营收入111.64元,两项合计193.74元。1995年,对1994、1995年的农民负担进行调查,1994年全县农民负担总额343.43万元,人均负担17.34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82%。1995年全县乡统筹和村提留审批总额439.88万元,人均负担21.95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86%。当年在夏粮入库期间,抽查12个乡镇12个行政村69个村民小组及部分农户,所查12个行政村提留总额36万元,人均负担11.87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55%,未超过县上审批的控制指标。
  表26-5-11984—2006年正宁县审计情况统计表(单位:个、万元、%)续表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