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民经济计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15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国民经济计划
分类号: F123.5
页数: 8
页码: 618-625
摘要: 新中国成立前,正宁县内各业经营处于自发状态。新中国建立后,计划编制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每年末编制次年的年度计划。 1953年,开始编制全县第一个中长期计划。至 2006年底,共编制 “五年计划 ” 11个、长期发展规划 7个、重要专业规划 31个、基层规划 7个。
关键词: 正宁县国民经济 经济计划

内容

第二节国民经济计划
  年度计划新中国建立前,由于战乱和灾害,县域经济一般以保证战争物资需要为主,各行业的生产活动基本处于自发状态,以自给自足为主。新中国建立后,年度计划编制工作逐步走上正轨。每年末,由县计划管理部门依照上级有关要求,提出第二年各项建设计划指标,经政府批准后,分解到各部门及乡、村实施。1980年后,年度计划的编制开始缩减指令性计划,相应扩大指导性计划的管理范围。1986年后,年度计划的编制以价值规律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原有的指标体系,加强计划指导的宏观性,逐步形成市场经济下实行宏观调控的计划体制。
  中长期计划以5年计划为主。1953至2006年底,县域先后编制 “五年计划 ”11个。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1955年7月,县财政经济委员会编制,含农业、畜牧业、林业、工业、国内贸易、水利水保、群众运输、联合社8个规划项目,计划在边实践、边修正、边执行中实施。次年2月,平凉专区计划委员会根据计划草案完成情况对部分指标调整后正式下达。1957年,全县农作物播种52.66万亩,占计划52.84万亩的99.7%;粮食总产量8303.97万斤,占计划7303.99万斤的113.7%;财政收入55.2万元,占计划60万元的92%;手工业生产总值124万元,占计划103.3万元的120%;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57.3286万元,完成计划的100%;治理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占计划100%;造林3000亩,占计划5330亩的56%;大家畜28775头(匹),小家畜66251只(口);新建完全小学9处。
  第二个五年计1(1958—1962)1958年12月至1962年1月,正宁县并入宁县,由宁县经济计划委员会编制。该计划受 “大跃进 ”运动影响,浮夸成风,各项计划指标严重脱离实际。1962年10月,县经济计划委员会编制《正宁县农业生产恢复发展规划(1963—1965)》,要求到1965年播种农作物49.27万亩,其中粮食42.91万亩,油料1.7万亩,棉花0.05万亩,其他4.93万亩。4年内粮食单产在81.85千克的基础上达到89千克,总产达到3813.5万千克;油料单产在20千克的基础上达到26千克,总产达到44.2万千克;棉花单产在5千克的基础上达到14千克,总产达到52万千克;大家畜在1.74万头的基础上达到2.18万头(万匹),小家畜在4.44万头的基础上达到5.96万只(万口)。1965年实际数字:粮食单产121.6千克,占计划的131.6%;粮食总产4770.5万千克,占计划的125.1%;油料单产50.5千克,占计划的192.3%,总产71.5万千克,占计划的161.8%;财政收入85.6万元,超计划5.1%,工业总产值53.36万元;大家畜1.92万头(匹),小家畜8.03万只(口);新办半耕半读初小295处,入学儿童8604人。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5—1970)1966年6月,县经济计划委员会编制。要求到1970年,粮食总产达到0.8亿千克,油料总产达到112.5万千克,造林面积达到12万亩,大家畜达到30000头(匹),小家畜达到35000只(口)。执行期间,由于 “文革 ”的干扰,工作机构瘫痪,大部分指标没有完成。1970年,全县粮食总产3781.01万千克,油料总产40.695万干克,分别占计划的47.26%、36.17%。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1969年,县革委会生产指挥部编制。以粮食生产为主,突出农业机械化和农田基本建设,执行中经历 “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运动,因 “左”的错误干扰,片面追求粮食亩产上 “纲要”(亩产200千克)、“过黄河”(亩产250千克)、“跨长江”(亩产400千克),提出 “5至10年实现农业机械化”、“用专政办法办农业”、“割私有制尾巴”、“限制农户发展工商业生产”等,期末工业总产值236万元,年均增长21.8%;财政收入129.55万元,年均增长5.8%,基本农田、粮食总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余各项指标均未完成。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五五”计划未单独编制,执行县革委会1975年12月制定的《正宁县1976—1985年十年国民经济规划》中提出的前5年计划指标。“五五”计划由于受极 “左”思想影响,指标偏高,前3年大干快上,造成经济结构失衡。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调整工农业结构比例,进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12月,县经济计划委员会制定《正宁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1978—1985),提出以 “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为总方针,1980年该规划被 “六五”计划替代。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未单独编制,主要执行县计划委员会编制的《正宁县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前5年计划指标。“六五”末,贯彻执行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经济调整工作进展顺利,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219万元(农业总产值3461.34万元,工业总产值757.76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9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3元;财政收入为171.4万元,占计划154万元的111.3%;国内纯购进837.31万元,占计划425.9万元的196.6%,国内纯销售1959万元,占计划1410万元的138.9%;粮食总产达到3890.31万千克,占计划7421.5万千克的52.4%;油料192.51万千克,占计划50万千克的385%;造林面积达到4.56万亩;人口达到18.17万人,自增率9.62%;大家畜31826头(匹),小家畜52319头(只);新修梯田2.7万亩。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1987年4月,县计划委员会编制下发《正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草案)》。要求到1990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8500万元,年均增长15%。其中工业总产值1700万元,年均增长9.7%;农业总产值6800万元,年均增长9.7%;财政收入达到242万元,年均增长7.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3700万元,年均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元,年均增长19.7%;粮食人均占有量375千克。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12096.45万元,完成计划的142.3%。其中工业总产值4353.65万元,完成计划的256.1%;农业总产值7742.8万元,完成计划113.9%;财政收入905.5万元,完成计划的374.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897万元,完成计划的105.3%;农民人均纯收入434元,完成计划的86.8%;粮食人均占有量401.5千克,完成计划的107%。
  第八个五个计划(1991—1995)1990年初,县计划委员会编制,4月经县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由县政府下发《正宁县 “八五 ”计划和十年规划要点》。规划按照实现 “一饱一平一增 ”、重建陇东粮仓和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第二个翻番的战略目标制定。1990至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由1.14亿元增至1.52亿元,年均增长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565元增至1024元,年均增长12.6%。国民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82∶12.7调至51∶23。1993年,达到8.6万吨。八五 ”
  5.3∶26∶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期间,粮食总量达到39.4万吨,比 “七五 ”期间粮食总量净增4.4万吨。油料总产量由2511.7吨增至3600吨,年均增曾长75%;肉类总产量由3900吨增至6621.69吨,年均增长11.2%。工业总产值由2300万元增至1.98亿元,年均增长54%;财政收入由905.5万元增至2893万元,年均增长26.2%;1995年财政收入超过整个 “七五 ”期间5年财政收入的总和;烤烟收购量由11.47万担增至21.3万担,产值由1514万元增至7000多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由0.88亿元增至4.2亿元,年均增长36.7%,企业总数达到3062个,从业人数14066人;新修梯田8.5万亩,流域治理完成90.05平方公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7114万元,是 “七五 ”末的2.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8.3元,比1990年的434元增长1倍多。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1996年4月,县政府编制《正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 ”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要求到 “九五 ”末,全县人民稳定解决温饱,到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 “九五 ”末翻一番,全县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3亿元,比1995年增长27.4%,年均递增4.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1227元,年均增长3.4%;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60:12∶28;农业总产值完成1.91亿元,比1995年增长17%,年均增长3.3%;粮食总产量达到7.8万吨,比1995年增长11.4%,年均增长2.2%;烤烟稳定在20万担左右;大家畜年末存栏26922头,油料总产量达到5083吨,比1995年增长66.7%;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8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 “八五 ”末的630万元增至6700万元,年均递增58.6%,新修梯田8.5万亩,治理小流域面积125平方公里,造林面积达到24.5万亩,比1995年增长4.5倍;财政收入2907万元,比1995年增长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760万元,比1995年增长9.1%;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5年的10.8‰降至5.6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888.3元增至1390元。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2000年3月,县计划委员会编制《正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经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和政府行政会议审议通过并同意执行。2005年,全县 GDP(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5亿元,是 “十五 ”预期目标的124%,按可比价计算,已提前两年(于2003年)实现 “十五 ”计划目标,5年平均增速15.3%,高于 “九五 ”10.2个百分点,高于 “十五 ”计划5.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达到4595万元,5年平均增长9.6%,高于 “九五 ”10.93个百分点,5年累计消化历年财政赤字72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56亿元,是 “九五 ”的5.28倍,平均增速47.6%,项目投资平均拉动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以上;粮食总产量7.1万吨,年均增长7.5%;一、二、三产业结构由60∶12∶16∶
  28调整到48∶36;种植烤烟11.43万亩;工业增加值达到2660万元,年均增长1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8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提前2年实现 “十五 ”计划目标;5年累计新修基本农田1611公顷,治理小流域131.68平方公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65元。
  第十一个五年计1(2006—2010)及2020年远景规划纲要2005年5月,县发展和改革局开始编制,2006年4月完成,经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全县执行。要求 “十一五 ”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4%以上,2010年总量达到12亿元,人均达到4884元,年均递增13.2%,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一阶段奋斗目标;一、二、三产业结构由48∶16:36调整为35∶30∶35,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2%,城镇人口达到8万人以上;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6.8%,2010年总收入达到1亿元,人均财力达到407元;辖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7.7%以上,2010年达到2.02亿元,经济增长方式基本实现由速度数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3.7%,2010年投资总额达到12.5亿元,其中,年均实施5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50个以上,完成投资增幅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9.9%、9%,2010年分别达到3000元、7900元,城乡居民在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卫生保健、住房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不断提升,贫困群众、弱势群体的温饱问题和社会保障得到妥善解决。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达到10%,人均受教育年限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基本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制度,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以内。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森林覆盖率达到39.5%,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200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2亿元;农业总产值完成2.91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7.36万吨;烤烟种植11.86万亩,总产1.57万吨;大家畜年末存栏31833头,油料总产量达到7100吨;固定资产投资6.98亿元,新修梯田7150亩,治理小流域面积24.7平方公里,造林1.65万亩;财政大口径收入3974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345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7.49%;农民人均纯收入2006元。
  规划长期规划依据国家不同时期的宏观调控和发展重点,在正宁县政府的指导下编制。《正宁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1978—1985)》1978年12月,正宁县革命委员会制定。
  主要坚持 “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 ”的总方针,提高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正宁县1981—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1983年,正宁县计划委员会制定并印发。以中共十二大精神为指针,紧抓农业根本,以多种经济建设为突破口,力争在20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规划对 “六五 ”、“七五 ”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起到一定的宏观指导作用。
  《正宁县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规划(1987—2000)》1987年7月,正宁县计划委员会制定。主要围绕 “三年解决温饱,五年改变面貌 ”的奋斗目标编制,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被 “八五 ”、“九五 ”计划替代。
  《正宁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大纲(1984—2000)》1984年9月,正宁县政府指导编制并印发。以中共十二大战略任务和胡耀邦视察甘肃时提出的 “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河山,治穷致富 ”为指针,对本县工农业发展起到宏观调控作用。
  《正宁县经济结构调整发展规划(1997—2002)》1997年,正宁县计划委员会制定。规划调整并优化经济结构,突出发展农村支柱产业开发和城镇主导产业建设,推进自然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
  《正宁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2000—2015)》2000年,正宁县计划委员会编制。规划提出全面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强化基础设施、生态农业两项建设,实现地方工业、第三产业、对外开放三大突破,推动正宁县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快速发展。
  《正宁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2000—2020)》2003年,正宁县计划委员会编制,后经县委、县政府多次讨论修改,于2004年9月以县委文件下发。规划提出到2020年乡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全县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专业规划依据阶段经济发展重点制定。在全县经济建设上发挥过重要指导作用的规划有:《1957—1967年农业远景规划》1956年3月,正宁县计划委员会编制,县人民政府下达。
  《1963—1972年农业十年规划》1963年6月,正宁县计划委员会编制下达。
  《国营农场农业十年规划(1963—1972)》1963年,正宁县计划委员会编制并下达。
  《正宁县手工业三年规划(1963—1965)》1963年12月,正宁县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编制。《手工业支援农业七年规划(1964—1970)》1964年4月,正宁县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编制。《正宁县农业生产恢复发展七年规划(1964—1970)》1964年8月,正宁县经济计划委员会编制。
  《正宁县1966—1970年公路绿化规划》1966年2月,正宁县交通科和县水保林业局共同编制下发。
  《正宁县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1980—1990)》1980年5月,正宁县计划委员会编制,并以正计(1980)28号文件上报庆阳地区计委。规划重点突出农业、工业、商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贡献。
  《正宁县1981—2000年林业生产实施规划》1981年,正宁县林业局编制。
  《正宁县城总体规划》1984年3月,正宁县政府成立县城总体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人员编制县城总体规划。规划分近期(1985—1990)、远期(1991—2000)。
  《正宁县水利水保建设战略规划(1984—2000)》1984年7月,正宁县水利电力局编制。
  《正宁县供销商品流转规划(1984—2000)》1984年8月,正宁县供销社编制下达。
  《正宁县农电发展规划(1984—2000)》1984年8月,正宁县农电管理所编制下达。
  《正宁县多种经营发展战略规划(1984—2000)》1984年8月,正宁县多种经营局编制。
  《正宁县商品系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1985—2000)》1985年,正宁县商业局编制。
  《正宁县粮食企业1985—2000年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纪要》1984年7月,正宁县粮食局编制。《正宁县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85—2000)》1984年8月,正宁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编制。《正宁县农业发展战略长期规划(1985—2000)》1984年8月,正宁县农牧局编制下达。《正宁县畜牧业发展长期战略规划(1985—2000)》1985年8月,正宁县畜牧局编制。《正宁县困难乡 “七五 ”发展规划》1986年9月,由中共正宁县委农村工作部编制(困难乡指三嘉、五顷塬、西坡、月明4乡)。
  《正宁县 “七五”商品粮基地建设规划》1986年6月,正宁县人民政府编制。
  《正宁县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规划(1987—2000)》1987年,正宁县计划委员会制订,规划围绕 “三年解决温饱,五年改变面貌 ”的奋斗目标,从种植业起步,向加工业延伸,靠发展养殖业、乡镇企业致富。
  《正宁县年实现 “一饱一增一平 ”奋斗目标规划(1989—1995)》1989年6月,正宁县政府印发。
  《正宁县重建 “陇东粮仓 ”规划纲要(1990—1995)》1990年,中共正宁县委、正宁县人民政府联合编制。
  《正宁县2000—2020年发展中小工业基地规划纲要》2000年,正宁县计划委员会编制。
  《正宁县正周段沿线农村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11月,正宁县计划委员会编制,县政府审议通过并下发执行。
  《正宁县 “十五 ”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1年,正宁县计划委员会编制,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印发执行。
  《正宁县农村能源建设规划》2003年,正宁县计划局牵头编制,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印发执行。
  《正宁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2004年9月,中共正宁县委制订。
  《正宁县 “十一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2005年,正宁县发展和改革局编制,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下发执行。《正宁县 “十一五 ”通村公路建设规划》2006年4月,正宁县交通局编制。基层规划《湫头区龙咀子民族乡远景规划(1958—1967)》1957年8月,正宁县经济计划委员会编制。
  《甘肃省国营米家川农场1964—1970年规划》1964年1月,米家川农场制订。
  《永和丰集大队农业发展规划(1964—1970)》1964年4月,正宁县经济计划委员会工作组编制,以正办议字(1964)第027号文件下达。《子午岭林业局刘家店林场1964—1970农业年规划》1964年6月,刘家店林场制订。《社队农业生产恢复发展规划(1964—1970)》1964年,共有18个公社、4个大队、5个生产队根据上级安排,自行编制。《农业十五年发展规划建议指标(1966—1980)》1965年9月,正宁县经济计划委员会编制。《永正公社友好沟小流域治理六年规划(1976—1981)》1975年9月,永正公社友好大队编制。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