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邮政通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123
颗粒名称: 第十六章 邮政通讯
分类号: F623;F614
页数: 10
页码: 509-518
摘要: 先秦时期,正宁县内置烽火台,开启通讯建设的历史。秦代起,在秦直道设邮亭(驿站)。清末民初,设邮寄代办所、电报局,古老的通信手段被取代。新中国建立后,邮政、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年加快,服务范围逐步拓宽,服务质量日渐提高。2006年底,有邮政投递网点1395个,投递线路1230单程千米,干线及部分县乡邮路实现汽车运送,函件投递量12.60万件,报刊发行量2.05万份,邮政储蓄、汇兑实现微机联网;有市话用户12769户、农话用户10831户、移动电话用户4.7万户、村村通用户1200户、小灵通用户5500户、宽带上网用户1056户,城乡电话实现程控化和国际、国内直拨。
关键词: 正宁县邮政 正宁县通讯

内容

第十六章邮政通讯
  先秦时期,县内置烽火台,开启通讯建设的历史。秦代起,在秦直道设邮亭(驿站)。清末民初,设邮寄代办所、电报局,古老的通信手段被取代。新中国建立后,邮政、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年加快,服务范围逐步拓宽,服务质量日渐提高。2006年底,有邮政投递网点1395个,投递线路1230单程千米,干线及部分县乡邮路实现汽车运送,函件投递量12.60万件,报刊发行量2.05万份,邮政储蓄、汇兑实现微机联网;有市话用户12769户、农话用户10831户、移动电话用户4.7万户、村村通用户1200户、小灵通用户5500户、宽带上网用户1056户,城乡电话实现程控化和国际、国内直拨。
  第一节机构清以前机构先秦时期,建有烽火台。秦代,于直道旁每10里设邮亭1处。汉至宋代,驿铺沿大道设立。元代称驿为 “站赤”。明初,官道沿线每60或80里设驿站1处。清袭明制,官道每百里设驿站1处,每30里设铺1处,每铺设铺司1人、铺兵4人。本县在县治罗川南设总铺,在其西20里设文乐铺,西北30里设长乐铺。同治二年(1863),于山河镇置山河驿。宣统三年(1911),山河驿设铺司3人、马夫2人。
  民国时期机构民国2年(1913)裁驿归邮,年底设县邮寄代办所。19年(1930)起,县邮寄代办所先后由山河镇商号宗盛魁、大顺通代办。28年(1939),设邮寄代办所3处。31年(1942).民国政府和军事当局设县电报局。次年,邮寄代办所交县商会办理,有2人专司公文、民间书信、小件包裹邮寄,但不受理邮件投送。33年(1944),电报局改称电信局,仅办理电报、电话业务。36年(1947),县邮寄代办所升为邮亭。38年(1949)6月,县电信局撤销。革命根据地时期,24年(1935)10月,陕甘省邮政局在罗川村设新正县邮局。27年(1938)4月,改称新正县业站。35年(1946)4月,改称新正县邮局。次年5月,划归关中分区邮局管辖。38年(1949)6月,划归陇东邮政管理分局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机构县邮政局1951年,县设三等邮政局。1953年11月改称邮电局。1958年12月易名山河邮电支局,隶属宁县邮电局。1962年重设县邮电局。1998年9月,邮政、电信分营,设县邮政局,辖支局、所9个,有职工48名。1999年,撤销西坡邮电所。2006年,设营业室、邮运班、综合办公室及邮电分支所3个、代办所5个,有职工53人。
  县电信局1970年1月析县邮电局设立。1973年8月与县邮政局合并,称县邮电局。1998年9月复分设,有职工56人。2004年6月,改称甘肃省电信有限公司正宁县分公司,隶属甘肃省电信有限公司庆阳分公司。经营固定电话、无线市话业务。2006年底,有员工43人,设综合办公室、维护工作站、政企客户中心、公众客户中心及农村统报点17个。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正宁县分公司1999年7月,析县邮电局成立,隶属甘肃省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庆阳分公司,有职工8人,经营移动电话业务。2006年末有职工32人,下设营业机构5处、合作营业机构14处。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正宁县分公司2004年4月成立,隶属中国联合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庆阳分公司,有职工10人,经营移动电话业务。2006年底有职工19人,下设营业、营销、客户维系挽留、大客户服务中心4个股室及乡镇营业厅7个、业务代办点6个。
  第二节邮政邮路出境邮路清代前,申上公文从本县递至宁州转递,下行公文从宁州转递本县,单程45千米。
  民国2年(1913),开辟正宁经宁县至西峰(往返)步班邮路。27年(1938)5月,陕甘宁边区通讯站成立,开辟延安 —安定 —甘泉 —鄜县 —店头 —关中(新正县驻地)的干线邮路,为每日班。37年(1948)3月,正宁经宁县至西峰(往返)步班邮路改为自行车邮路,全长133千米。1950年,为畜力班。1953年,调整为焦村经宁县至正宁自行车班。1958年,调整为和盛经宁县至正宁自办汽车班。1979年,撤销自办,恢复调整为西峰经宁县至正宁委办汽车班。至2006年,邮路仍沿用。
  县内邮路民国30年(1941)开辟新正县马家堡至马栏区步班支线,通讯员日行35至45千米。36年(1947)3月至5月,国民党胡宗南部进攻陕甘宁边区,该邮路曾3次中断。38年(1949)7月前,中华邮政未开辟县以下邮路,区(镇)、乡公所的邮件由县政府设法输转,乡村信件以捎带为主。1952年,全县设山河至宫河、山河至湫头邮路2条。前者为2日步班,首日经永正、榆林子,到达宫河。次日经罗川返回,全程70千米。后者为3日步班,首日经永正、罗川,宿永和。次日经三嘉,宿湫头。第三日原程返回,全程80千米。1953年,增设山河至西坡邮路,为逐日步班。1954年,对全县3条邮路进行改动并增设网点,扩大投递面,延伸到乡。山河至宫河为逐日自行车班,山河至湫头为间日自行车班。1956年1月,全县共设乡邮路线6条:山河—同家疙瘩 —冯柳 —王沟圈 —永正 —榆林子 —冢巷 —崾岘 —罗川 —芋子沟圈 —小寺头 —南堡子—咀头 —崖窑 —东山羊头 —西山羊头 —雷村 —宫河 —王录 —核桃峪—房村 —大璋 —周家 —牛家沟圈,全程70千米,逐日班;山河—同家疙瘩 —冯柳 —王沟圈—永正 —榆林子 —马槽沟 —珍庄 —马家 —高家 —长乐 —纪村 —宫河 —西水 —南庄 —福驼 —徐家 —康家 —芦堡,全程66千米,逐日班;山河 —杨园子—申明廷 —王峁 —解家桥 —解家川 —王郎坡 —南武 —蒲岔沟 —湫头 —双佛堂 —永和,全程46千米,2日班;山河 —后庄子—张家岭子 —西坡 —西五畔 —东五畔 —芦子坪 —咀头 —南畔 —月南 —月北 —月明 —韩家坳—柴桥子,全程43千米,2日班;山河 —杨园子 —寨子 —松树 —解家桥 —解家川 —王郎坡—南武 —蒲岔沟 —湫头 —张村 —关家川 —于西 —东庄 —三嘉,全程39千米,2日班;山河—董家庄 —蔡家峪 —宋家崖窑 —张家峁 —气象站 —郭家疙瘩 —路家崖窑 —巩家畔 —宋家畔—杨家畔 —西坡 —西新庄 —东新庄 —瓦窑沟圈 —高家渠 —南庄子 —三里塬 —南桥 —农场 —西坡林场,全程45千米,2日班。后逐年增加邮路长度,扩大投递面。1964年,邮路总长283千米,投递点145个。18个公社全部通邮,111个大队中有44个通邮,643个生产队中有33个通邮,还有45个学校、农场、林场通邮。1970年委办汽车邮路,县内设干线邮路2条:山河 —永正 —榆林子 —宫河 —周家,全程76千米,逐日班;山河 —罗川 —永和 —三嘉 —湫头,全程39千米,逐日班。邮件由县局送至各邮电所,邮电所接收、分发,投递到大队、生产队。1980年末,全县干线邮路为山河至周家、山河至西坡、山河经湫头至永和、湫头至三嘉、榆林子至罗川5条。农村自行车邮路总长1289千米,投递点697个。12个公社、111个大队、605个生产队及机关、学校、林场全部通邮,投递面97%以上。至2006年,全县有邮路2条:山河 —永正 —榆林子 —宫河 —周家 —罗川 —永和 —湫头为委代办汽车邮路,全程130.5千米;湫头 —三嘉为自行车邮路,全程20千米。农村自行车邮路总长1230千米,投递点1395个,投递面100%,村村实现通邮。
  县城投递线路1953年,始开辟市内邮路,长0.5千米。1958年,改为乡村投递路线。1962年,复开辟市内邮路,长0.8千米。1980年,县城市内自行车班、步班各1千米。1986年,市内投递均为自行车班。2006年,市内邮路分东、西2段,自行车班,长4.5千米。
  农村投递线路1959至1969年,各邮电分支机构相继开辟公社驻地到生产大队投递线路。1976年末,有农村投递线路20条,全长930单程千米。1990年末,有农村投递线路24条,全长1060单程千米。2006年底,全县有投递网点1395个,农村投递线路30条,全长1230单程千米,均为自行车班,其中周二班15条,560单程千米;隔日班15条,670单程千米。
  设备役畜明嘉靖、隆庆年间,驿费取自田赋,募征马匹送递;万历年间,知县阎国脉每年选募13家,每家正马、副马各1匹,岁终更换。清顺治年间,官养走递马10匹、骡10余头,招募马夫3人、槽头1人。后裁废,改设伕役2人,递送公文,每名每日支给工食银3分1钱,年支银23两4钱。民国38年(1949)前,县内无自备役畜。1954年,本县购骡1头;至1961年,仍有骡1头。
  自行车民国38年(1949)3月,西峰经宁县至正宁邮路上使用的第一辆自行车由跑班邮工自备,西峰镇邮局仅按月发给修理津贴,规定负重30千克,超重加发奖金。1955年,省邮政管理局给本县分配自行车2辆。1970年后,农村报刊订阅数量增加,邮路和投递路线逐年延伸,邮运自行车大增。1975年底,全县有邮运自行车33辆。1985年底有23辆。2002年,农村支局所改革,农村乡邮路段实行委代办,投递工具由委代办人员自备,自行车减至4辆。2006年有15辆。
  摩托车1972年,有摩托车1辆。1973年增至2辆。1980年,摩托车退出。汽车1988年,购进首辆邮政车 “北京吉普 ”。1997年有邮政车3辆。次年新增1辆。2006年,减至2辆。
  信箱(筒)1950年,开设邮政信箱,安置在县邮电局营业室门前,上面标明开箱时间。1950至1952年,县内安置信箱1个;1953至1955年增至6个;1956至1959年增至8个;1960至1962年为7个;1963年增至9个;1964至1969年为8个;1970年9个;1971至1975年增至10个;1976至1978年增至12个;1979至1982年增至13个;1983至1985年增至15个。2006年底,全县共设信箱22个。
  微机1996年,购计算机1台,办理储蓄业务。1998年,宫河、湫头支局始用微机。至2005年,微机增至10台,全县邮政储蓄汇兑、报刊发行实现电子化。2006年,各邮政机构营业前台共配微机14台,邮件封发及报刊分发各配备微机1台。
  业务函件民国2年(1913),裁撤驿站,衙署文件交邮寄代办所寄递。36年(1947)3月,开办保值邮件;6月,开办保价邮件。38年(1949)7月底,开办信函、明信片、新闻纸、书籍印刷物、贸易契、瞽者文件、商务传单、货样、平快、代收货价挂号信函、存证信函、保值信函、保价信函等13种。至1949年底,开办公文、普通信函、新闻稿件、新闻纸、商务传单、印刷物、货样等8种。
  新中国建立后,县邮政除办理平常函件、挂号函件外,相继开办多种业务。1954年开办保值保价信函。1956年开办存局候领信函,1969年4月奉令取消,1980年4月复开办。1950年1月起免费办理邮电部公件,5月起免费办理电信公件。1951年10月起免费寄递西北军邮局集中交寄的军事人员私人平信及战士证明书。1960年10月起开办特挂信函,邮寄粮票、布票、油票、户口迁移证、粮食关系、共青团组织关系等6种票证和文件,1998年3月停办。1962年8月起免费邮寄人民武警部队统一交寄的现役警士的平信和明信片,但须加盖通信兵部制发的 “免费军事邮件 ”三角戳记。1969年4月起停止办理战士平信免费业务。1978年开办国际、港澳函件。1980年10月起恢复办理义务兵免费平信和明信片业务,但须由军事单位加盖免费戳记。1980年开办整寄整付函件。1981年5月开办代收货件函件。至1985年,先后开办平信、明信片、印刷品、育人读物、特种挂号、普通挂号、存局候领、代收货价、保价信函、整寄整付等10种业务。1997年开办特快专递业务。2002年,先后开办商业信函、广告明信片、邮送广告业务。1950年函件收投量4.4万件。1955年6.6万件。1960年7.3万件。1965年9.2万件。1970年16.80万件。1975年16.4万件。1980年18.1万件。1985年24.05万件。1990年31.15万件。1995年36.58万件。2000年47.57万件。2005年26.78万件。2006年12.60万件。
  包裹民国38年(1949)5月起,解放区新正县邮局始收寄晋西北、晋南邮政管理局所属各局的普通包裹(每件限重10千克)和保价小包。1952至1955年,陆续开办保价包裹、快递小包业务。1970年收寄1.2万件。1981年扩大商品包裹收寄范围,放宽一些物品收寄时的单件重量限制,包裹体积和重量增大,数量相对减少。1985年寄递0.9万件。1990年寄递0.81万件。1995年寄递0.74万件。2000年寄递0.44万件。2005年寄递0.58万件。2006年寄递0.41万件。
  汇兑民国32年(1943)11月,山河邮寄代办所始办理小额汇兑业务。38年(1949)金元券贬值,改办银圆小额汇兑业务;7月,中止银圆汇兑业务;8月,恢复小额汇兑业务。,
  1952年10月,实行新制汇票。1958年9月,各邮电支局、所相继开办普通汇兑业务;10月,县邮局开办电报汇款业务。次年,各邮电分支机构相继开办电报汇款业务。2002年11月,县局开办电子汇兑业务,陆续停办电报汇款业务。2004年7月,宫河、湫头、永和、榆林子所相继开办电子汇兑业务。1962年,全县邮政开发汇票1622张。1971年,开发3522张。1980年,开发3898张。1985年,开发6379张。1990年,开发17145张。1995年,开发10635张。2000年,开发10027张。2005年,开发2835张。2006年,开发2642张。储蓄详见第二十一章《金融》第一节《体制》。
  报刊发行民国38年(1949)前,解放区中华邮政和陕甘宁边区邮政不承担报刊发行任务。1950年5月,贯彻全国邮政会议及报刊经理会议精神,实行 “邮发合一 ”。次年,本县设报刊发行室,有发行员1人。各邮政机构始办理报刊订阅业务,当年报刊期发份数0.16万份。1957年0.29万份。1962年0.24万份。1965年0.26万份。1970年0.39万份。1975年0.68万份。1980年0.82万份。1985年0.88万份。1990年0.93万份。1995年1.35万份。2000年1.80万份。2005年2.04万份。2006年2.05万份。
  机要通信军邮和机要交通时期,机要文件密级分 “绝密 ”、“机密 ”两种。1954年分为 “绝密 ”、“机密 ”和 “秘密 ”3种。1962年,县设机要通信室,有兼职机要员1人。至年底收寄机要文件1065件。1965年收寄1105件。1985年后,机要文件量逐年减少,年均收寄120多件。2006年,收寄150件。
  集邮初为民间自发进行。1994年10月12日,全县召开第一次集邮爱好者代表大会,参加会议代表38名,讨论通过《正宁县集邮协会章程》。至2006年底,有正式会员30名、集邮爱好者1000余名。
  物流业务始于2002年。主要开办农资(农药、化肥、叶面肥)配送、酒水配送、日用品配送3种业务。至2006年,物流业务发展缓慢,未打开市场。
  表16-2-1若干年份正宁县邮政业务量统计表(单位:万元)续表第三节电信电报报路设备民国24年(1935),国民党地方军队架通西峰至正宁电报线路,后废弃。31年(1942),泾川县、西峰镇二电报局奉令修复并开通泾川至正宁电报线路。38年(1949),国民党军溃退前,通信杆路破坏殆尽,有线电报通信中断。1953年前,只能对外开展一些简单的话传电报。1953年,系统整修和架设山河至宫河电话线。次年,架设山河至湫头电话线,分点配备线路维修人员,收发电报改话传为译码。同年安装人工电报机1部,径与西峰镇收发电报。1959年底,开通西峰至正宁实线电路1条,县邮电局配置人工收发报机1部,采用幻线传输方式,实现长途人工电报收发。1969年,配备15瓦无线电台1部。1978年,开通西峰镇至正宁无线短波报路,县邮电局安装15瓦短波发讯机2部,作为定时会晤及有线报路的备用系统。1980年,始做定时会晤,不收发电报。次年末,有人工电报机1部,随时呼叫收发电报。基层邮电所承接电报用话传译码到县局,再由县局发出。1985年底,人工报机更换为电传电报机,并改为载波传输,长途电报业务实现机械化。1993年,长途报机更换为自动化电传机,各乡镇仍采用话传方式收发电报。1999年底,电报设备退网,全部更换为传真收发。
  业务种类1950年开办 “土地改革电报 ”,土地改革结束后停办。1958年开办防空、天气、水情、事故、军政、新闻、普通、公务电报8种。“大跃进 ”和 “人民公社 ”化运动中,相继开办钢铁、粮食、整社、购销、生活电报5种。1963年2月,在停办以上5种电报业务的同时,恢复开办公益、电汇2种电报业务。1978年后,开办国际和港澳电报。至1999年底,开办气象、公益、政务、汇款、公电、普通、礼仪等电报业务。后,电报业务日益衰退。2006年,月收发量不到10份。
  电话有线电话长途电话民国19年(1930),国统区正宁县架设山河至西峰铁线1条,始装磁石电话机1部,正宁县政府开通长途电话。23年(1934),线路由山河镇东南通湫头镇,西经米家桥、平子镇、良平镇通早胜镇,再由平子镇南经旧县城达永和镇。次年,正宁县政府安装10门座式磁石交换机1部。同年3月,开通正宁至西峰明线电报线路,为驻军所用,军队撤离,电话即撤。35年(1946)5月30日,正宁县政府始有电话记录。到38年(1949),线路损失殆尽,通话中断。1951年,修通宁县至正宁的长话明线线路。次年架设山河至西峰铁线1条。1953年,安装30门总机1部,架设山河至宁县铁线1条,接转全国各省、市、自治区。1962年前,全县只有东关邮电所1部磁石电话。1962年末,县邮电局开通长、市、农话合一的人工磁石交换机1席10门。1969年,安装单路载波机1部。1971年11月,开通正宁至西峰单路载波话路。1973年,安装 ZMX20型3路载波机。1981年12月,安装3路载波机,有50门磁石落地式交换机1台(长话农话合设)。次年,新建正宁至西峰1对铜包钢线及2对铁线线路。1983年,开通高12路载波设备,用于长途传输,总容量4路,实用3路。1985年,开通正宁至合水长途线路。1992年,纵横制自动交换机上线后,实现长途直拨。1996年,首条110杆千米的正宁至西峰光缆开通,同年,SDH数字传输系统及 PCM数字脉码调制设备上线,增开正宁至环县光缆直达电路1条。2004年末,正宁至西峰数字中继扩容至105个2M共1770条话路,直开环县1个2M中继共30条话路。
  市内电话1953年,始架设县城电话线路,仅少数单位可通话。1962年,安装百门交换机1席,首批容量市话50门,放号21个。1964年,安装100门磁石落地式市话交换机1部,实占容量70门,杆路长2.579杆程千米,架空明线线条长9.88对千米,电缆长0.981皮长千米,电缆芯线长52.3对千米。1967年,市内电话线路由铜线改为电缆线路,全长不足3千米。1971年,整修市话,线条长度增加到12.225对千米,电缆长度增加到1.3789皮长千米,电缆芯线长度增加到63.85对千米。次年扩容100门,放号82个。1980年末,市话装有100磁石落地式电话交换机2部,实占容量169门,杆路长8.958千米,架空明线线条长5.35对千米,电缆长3.415皮长千米,电缆芯线长176.48对千米。1992年6月,更换为纵横制自动交换机 HJ921,容量1000门。至1994年9月,放号850户。1994年9月,HJ921改型为数字程控交换机 HJD04,容量2000门。2000年,新购大唐 SP30数字程控交换机256门。2001年6月,HJD04机退网,全县交换设备均改型为 SP30,市内电话容量达到4048门,县局2个 BM控制模块下挂14个 RM基础模块。2004年10月,购置华为08型市内电话交换机1席512门,至年底放号52个。次年底,市话扩容至5344门,实装用户4008户。2006年底,市内电话主杆电缆长12.79皮长千米8400对,实占率48%,配线电缆13790对,实占率29%,有市话用户12769户。
  农村电话民国24年(1935),国统区正宁县架设山河至永正、罗川、纪纲(纪村)、岭儿上(永正)、平子5乡镇铁线,装10门座式磁石交换机1部。31年(1942),正宁县政府用16号铁线架设电话线路60杆千米,电话通平子、罗川、永和及陕西3县永乐等地,后因战乱而废弃。35年(1946),正宁县架设山河至月明、湫头铁线各1条,到38年(1949),杆线损失无遗,农话中断。
  新中国建立后,架通山河至三嘉、宫河、西坡,榆林子至永和、马槽沟96.5杆千米。1953年,架设山河至宫河线路35千米,安装10门座式磁石交换机1部。次年,架设山河至湫头线路30千米,安装20门总机1部。1956年,甘肃省邮电管理局协同本县架通山河至西坡、月明、湫头、榆林子,榆林子至三嘉、罗川、永正、宫河、任家,宫河至彭川共计111.25杆千米。次年,榆林子至宫河加挂12.42杆千米。以上均为铁线传输杆路。1964年,有农村电话交换点7处,装电话交换机7部,总容量210门,电话单机118部,会议电话终端机1部,杆程177.7千米,线长220.596对千米。1969年底,95%农话中继杆路更换为水泥电杆。到1980年末,有农村电话交换点9处,装磁石电话交换机9部(20门、50门各2部,30门5部),总容量300门,实占容量110门;装单路载波机6部、会议电话终端机1部;中继杆程100.172千米,线长326.062对千米,用户杆程30千米,线长70对千米。农村电话公社以上畅通,公社以下大队间有中断。1985年,县邮电局架设县城至宫河、榆林子、湫头3地的电缆线路,随后县内各乡镇逐步实现电缆传输。1997年,开通县城至宫河、湫头光缆各1条。至1999年,建成各乡镇光传输网络,自建农话光缆杆路159千米,利用长途二级干线光缆53杆千米。1953年,全县有交换设备1席10门。1956年达到3席60门。1971年,更新年久失修的农话交换设备,增加永和邮电所1席20门。1972至1975年新增罗川邮电所1席30门。1983年,开通县城至宫河、县城至湫头12路载波,单路载波开至周家、永正、永和。至1985年底,全县农话交换总容量达到300门,实装160门。1992年,永和乡首家实现数字程控交换,安装6481型交换机1部64门,实装用户30户。1994年,HJD04交换机上线时,下挂宫河、榆林子、湫头、永和、罗川5个RSU设备,全县共有农话用户467户。1996年后,实现光传输,光端机替代载波设备。1997年10月,利用32线集线器在宫河南堡子建成全县首个村级农话交换点,实装用户24户。1998年,县局开通中兴 ZXJ10型接入设备,西坡、月明、三嘉3乡镇实现有线接入,至2006年底,有用户420户。2001年,改型交换机,陆续建立农村交换点17个。至2006年底,农话总容量12306门,实装10831户。
  无线电话无线寻呼1996年3月,开通使用无线寻呼,年末有寻呼机用户108户。1998年,自电信局剥离时共发展用户610户。2001年,GDMA手机上市,无线寻呼被淘汰。
  移动电话1997年10月,县邮电局建县城基站1个,覆盖半径22.5千米,开通900M模拟移动电话。1999年6月,有模拟移动电话用户160户。当年,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正宁县分公司成立,有用户420户。2004年,中国联合通信公司正宁县分公司成立,有用户3200户。至2006年底,正宁移动公司有基站20个、直放站16个,正宁联通公司有基站23个,信号均覆盖全县。全县移动电话用户3.1万户,业务总量2140万元,其中正宁移动公司客户1.5万户、业务总量1320万元,正宁联通公司1.6万户、业务总量820万元。
  无线接入(村村通)1998年,县电信局开通中兴 ZXJ10型接入网设备,其中无线接入容量为228线,在全县农村及宁县平子、米桥2乡镇放号158户。2005年5月,在湫头双佛堂村架设 “村村通 ”基站,发射频率450M。信号覆盖全县,逐渐替代无线接入。至2006年底,放号1200户。
  无线市话俗称 “小灵通 ”。县电信局2000年6月开通使用,至2006年底,有用户5500户。
  互联网1998年,县电信局开通163、169互联网接入业务,发展上网用户11户。2002年,开通 ISDN业务,上网速度有所提高。至2003年5月,共发展窄带上网用户398户。2003年5月,又开通首批64个端口的宽带接入设备,俗称 “网络快车 ”。次年,县广电局综合信息网 B平台始开办宽带上网业务,发展用户60户,业务收入3.6万元。2005年,县电信局宽带端口扩容至416个,建成宫河、榆林子、永正、罗川、周家、永和、湫头7乡镇 ADSL网络,总容量488线,至年底发展用户420户、网吧16个。2006年底,县电信局有宽带上网用户900户、网吧21个;县广电局有宽带上网用户156户。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