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12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运输
分类号: F512.3
页数: 6
页码: 498-503
摘要: 正宁县运输工具、民间运输及公路运输发展历程介绍。
关键词: 运输工具 民间运输 公路运输

内容

第四节运输
  运输工具人力工具扁担俗称水担,用柳、椿、楠木制作的平直扁木,长1.7米,两头尖形的用于挑柴禾、庄稼;方形的两端各系一铁制环串带铁勾,用于挑水、担粪等。笼、扁担笼用红柳、榆木藤条编制,多为圆形,上大下小,中有木质弧形筐系,可装物20至25千克,是古今沿用最普遍的装载工具。木桶用柳、桐、杜梨木等及铁圈箍制,上大下小,主要用于挑水。1970年代后,渐被铁皮桶、塑料桶代替。轿由轿体、轿顶、轿杠、轿帷等部分组成,可以拆卸分解。有2、3、木桶4人轿之分,新中国成立前多供嫁娶新娘或富户人家出行乘用。
  手推车俗称 “土车子 ”,木制,独轮。有两种:一种轮小,设置在手把前部,两条手把车杆呈三角形,中间系一布或皮带,负于肩上,便于推行。下有两条腿着地支撑,低矮,无车厢,上置藤条编制的车筐,轿可装物50千克左右,俗称 “地轱辘车 ”。另一种车轮较大,上有车厢,车身较高,手把车杆平行,并有两根直木夹住车轮起到刹车作用,推行时吱吱作响,俗称 “蚂蚱车 ”,可载重100千克。土车是普遍使用的推手推车土、运粪工具,架子车兴起后渐被淘汰。架子车两辕,双轮胶质,内胎充气,金属轴承,从外地购进,车厢本地制作,多为木质,也有铁制的,可载重400千克。短途人力推运、长途运输多用畜拉。1950年代开始使用,70年代普及,2006年全县有6万辆。架子车自行车1950年代初县内才有自行车,从外地购进。80年代后成为家家户户普遍使用的出行工具,可附载物50千克,2006年全县户均2辆,约12万辆。三轮车1980年代初县内引进,可载重250千克,多用于城镇街道短途搬运。2006年,全县使用的有100余辆。畜力工具驮畜以驴、马、骡为主。每头一般可载60千克左右,日行程30公里,是过去农村普遍使役的主要畜力。驮笼用红柳、榆木等藤条编制,槽形,上大下小,底有开扣,上部用二根木杆连接,可装载60千克,过去多用于山地驮粪。口袋用山羊毛编织的称毛口袋,棉线编织的称线口袋,每条可装物60千克,农户家家均有,过去多用于驮粮食。畜力车双轮,双辕,车辕粗壮。有两种:一种双轮、车辕均为木制,车轮高大,比较笨重,以牛拽为主,俗称 “老牛车 ”。以拖拽牲畜数量分为单套、双套、三套,最多可载1000千克。1960年代后即被淘汰。另一种双轮为橡胶轮胎,内胎充气,金属轴承,木制车厢,多用骡马牵引,分为三套或四套,载重1500千克至2000千克,行动快,使用灵活。民国38年(1949),全县有运输畜力胶轮车15辆。1955年,有国营胶轮马车73辆。1960牛车、胶轮车年代末,全县有110辆。80年代后,不再使用。
  机动工具摩托车1960年代后期,县内始购进二轮摩托车,主要是邮政投递和少数机关公用。70年代后,有三轮摩托车。80年代,个人开始购买,90年代数量大增,已成为城乡出行的主要工具,至2006年底,全县有1.7万辆。
  拖拉机有大中型、手扶、小四轮、三轮农用车等,均从县外购进。1990年代,小型拖拉机、三轮农用车已成为农村主要运输工具。
  汽车县域拥有汽车较晚。1958年8月,平凉交通运输局下放正宁县汽车8辆,当年,正宁始通客运班车。1962年始购进首辆小型北京吉普车。1970年全县有汽车13辆,1978年44辆。2006年,营运汽车达到877辆,其中客货车336辆。车型由1960年代的嘎斯169型、国产跃进牌小吨位、低速度老旧车型,发展到80年代以国产解放牌 CAOB型为主,东风140型次之,辅之以进口太脱拉、斯克达等车型。2000年后,以国产东风140型、解放141型为主,兼有北京、驼铃、广州、上海、红旗等国产名牌车和进口五十铃、日野等20多种大吨位、高速度、多功能车辆。
  民间运输民国33年(1944),正宁县有木轮大车586辆、手推车1辆、骡554头、马212匹、牛3642头、驴3287头。1958年,县内民间有胶车21辆、铁木轮车500辆、架子车20辆。19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国家积极发展集体和个体运输。后,个体运输兴起。
  食盐督运民国31年(1942),新正县群众筹集资金48.4万余元(边币),驮运食盐1320驮。次年,新正县县长兼运盐总队长郭存信,带领运盐队到盐池县驮盐两次。在他的带动下,全县出动驮畜千余头,驮回食盐4500驮。
  支前运输民国30年(1941)、32年(1943),新正县共出动支前大车1125辆,驮畜5137头,随军服务,转送军需。36年(1947),新正县3个区出动长期担架288副,运输牲口454头,出动劳力1593人,随主力部队服勤;出动临时担架132副,运输牲口1650头,出动劳力1894人,跟随地方部队服勤,担负主力部队的粮草和军用物品的转送任务。11月,新正县担架运输大队被关中分区编为第五中队,共300多人,担架150副,骡马378匹,跟随西北野战军转战耀县、富平、云阳一带。次年4月,新正县出动担架177副,驮畜64头(匹),劳力720余人,随西北野战军出击宝鸡,参加西府战役;10月,又出动担架41副,驮畜19匹,劳力324人,随主力参加陕西澄县、郃阳等战役,服勤半年。此外,还出动临时运输队,先后向宜君、潼关、双龙镇、邠县运送军粮5500石。11月,由担架350副,驮畜500匹,车100辆组成的担架运输队,随西北野战军服勤。次年2月,新正县组成担架77副、驮畜40多匹、劳力350余人的支前大队,跟随西北野战军十九兵团第三师,为解放西安、兰州、青海等地积极服勤,出色完成任务,获 “奋勇前进,积极支前 ”锦旗一面。
  新中国建立后,1954至1955年,国营胶轮马车发展到73辆。1958年,县内民间有胶车21辆、铁木轮车500辆、架子车20辆。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国家提倡发展集体和个体运输。
  公路运输客运1958年4月,平凉地区运输公司在县设汽车站,隔日往返。1962年,庆阳地区运输公司在县设汽车站,每天往返1次(卡车)。年客运量7200人(次)。1964年更换为轿车。1969年公社大队通客运班车,山河至宫河仍为卡车,1972年更换为轿车。线路有:山河至周家,山河至底庙,山河至三嘉,山河至西峰,山河至铜川,山河至长庆桥,山河至和盛。均由庆阳地区运输公司经营。1975年,县汽车队购回第一辆客运轿车,除庆阳地区运输公司仍承担山河至宫河的客运任务外,县内其他线路的客运任务由县汽车队承担。1977年后,县内客运全由县汽车队经营。1980年末,县汽车队有轿车3辆,座位114个。1980年末,发往车次增至10次,年客运量32200人(次),收入50400元。1984年,开通正宁至西安班车。次年初,山河乡农民颉宏儒投资4万多元购买兰州牌大轿车1辆,从正宁发往西峰。同年,全县完成客运量16.8万人,旅客周转量1154万人公里。1987年,开辟县城至三嘉、月明两条客运线路,增开县城经宫河至西峰客运班车,使全县乡乡通客车,全县营运线路达到8条698千米,日发10个班次。次年2月,县运输公司实行承包经营。1993年1月,开通直达兰州的客运班车。2000年,客运量8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130万人公里。2002年,新开辟长乐至西峰,县城至惠塬、柴桥子等客运线路,新增班车通达行政村8个,行政村班车通达率达到93%。2005年,开通正周段快客、陇运快客和县城公交车等班线。2006年,客运量94.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2771万人公里。
  货运1949年底,全县有专业运输畜力胶轮车15辆,货运量为0.4万吨,货物周转量10万吨公里。1958年,县企业、事业单位有载货汽车3辆,畜力胶轮车29辆,货运量1.23万吨,货物周转量35万吨公里。1962年后,庆阳地区运输公司仅承担县内的部分货运任务,其他均由县内机动车辆完成。1970年,全县有载货汽车10辆,货运量1.7万吨,货物周转量52万吨公里。1980年底,全县有载货汽车64辆,完成货运量39597吨,完成货物周转量250.67万吨公里。1991年,成立县货物配载中心,当年签运输合同8份,运输物资4600吨。1994年,在县城西街建立 “货物信息联络服务站 ”。2000年,货运量14.4万吨,货运周转量1885万吨公里。2002年,共签定运输合同13份,受理运输物资8000多吨,为车主联系货源3300多吨,为货主联系车辆500余次。2003年,县货运站开工修建。次年建成。2006年底,全县有载货汽车248辆,完成货运量83.1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2979.2万吨公里。
  国营运输县汽车运输公司1972年4月,成立县汽车运输队,有载货卡车4辆(16吨位),职工13人。当年完成货运量0.83万吨,货物周转量68万吨公里,实现利润4.23万元。1975年,公路运输全县完成货运量11660吨,货物周转量2884900吨公里,分别比1974年增长1.3倍和1.2倍,物资运输坚持面向农业,保主保重的原则,全年拉运支农物资3015吨,其中化肥1900吨。1976年4月,成立县汽车修理厂。1982年,推行单车利润定额、超奖欠罚经济责任制,单车利润由上年的3200元提高到4800元。1984年3月,县汽车运输队与县修理厂合并,成立县汽车运输公司。1985年底,有职工80人,客车5辆(210个座位)货车14辆(63.5个吨位),拥有固定资产净值43.91万元。完成货运量0.59万吨,货物周,转量177万吨公里,当年实现利润1.3万元。1987年,县运输公司完成货运量0.968万吨,占全县货运量9.16万吨的10.57%;完成货物周转量155万吨公里,占全县货物周转量1976.87万吨千米的7.84%。1990年,货运量39.41万吨,货物周转量624.97万吨公里,客运量33.51万人,旅客周转量1947万人公里。1995年,客运量7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201万人公里,货运量14万吨,货运周转量1460万吨公里。2000年4月,县汽车运输公司改制为县顺达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自营运输公交2000年5月20日,兰州公交集团总裁魏宏凯在本县成立公交公司,县城首次开行公交车。不久,因很少有人乘坐而停运。2005年8月,县顺达有限公司经理王选民倡议成立县顺达公交有限责任公司。11月16日,12辆公交车按县城公交路线(西坡至冯柳)投入运营。
  出租1980年代末起,县城及个别乡镇驻地出现私人经营的出租客车。经过10多年发展,到2006年底,出租客运车型从过去的摩的、老旧面包车,发展到各种低、中、高档的各类商务车、小轿车并存,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对出租客运的需求。
  主要企业县第二汽车运输公司1994年7月设县第二汽车运输公司,集体企业,隶属县交通局,自收自养,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私营车55辆,其中货车48辆、客车7辆。1997年2月,业务管理移交县汽车运输公司。
  县福利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3月,由张建生创办,挂靠县残疾人联合会。公司属独立法人,注册资金50万元,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2000年4月,成为县顺达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的子公司。至2006年底,注册车辆198辆,其中省内88辆,陕西等周边省(区)110辆,成为本县运输业中以康明斯为主体的中型非公有制骨干货运企业。
  县顺达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4月,县运输企业改制,撤县汽车运输公司、第二汽车运输公司、福利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县顺达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下设客运公司、货运一公司、货运二公司、公用汽车站、出租车公司、修理厂;各分公司隶属有限责任公司统一管理,具有二级法人资格,独立从事生产经营。工作机构设置人秘股、财务股、安技股、后勤管理股,有职工31人,其中站台、后勤管理人员18人,承包经营车辆修理厂、门店的13人。2002年1月,协议买断企业产权,发起创立股份制企业——县顺达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有180多台车辆,1个二级修理厂,1个四级车站,从业300多人。2004年6月,改称甘肃陇运三力运输集团正宁顺达有限公司。次年8月,成立顺达公交公司。2006年底,下辖客运、货运、出租、公交4个分公司、1个四级客运站、1个三类汽修厂。有110多台营运车辆和30多条客运班线,经营客货、出租、汽车修理等多种运输服务。企业从业132人,资产总额900多万元,年营业收入450万元。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