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县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10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县城建设
分类号: TU984
页数: 7
页码: 463-469
摘要: 正宁县县城发展历程介绍。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县城建设

内容

第二节县城建设
  城址变迁县内自西汉置县,阳周故城位于今永正乡王家庄。
  北朝(420—581)的北魏在县域复置阳周县。西魏改置显州,北周废。显州府城,始筑无考。隋开皇十八年(598),更名罗川县,县治在今永和镇罗川村。唐天宝元年(742),改称真宁。宋、金、元、明、清一直为真宁(正宁)县城。元至正六年(1346),守枢密院副使张天福重建真宁县城,高3丈4尺,周长395丈1尺,基宽4丈,顶宽2丈,池深1丈,开东西二门,东门曰 “朝阳 ”,西门曰 “永春 ”。明天启年间(1621—1627),知县阎国脉补建。崇祯七年(1634),知县安如嵩辟南门,曰 “安庆 ”;十三年(1640),知县郭之麟增建。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县折遇兰在城南河岸筑护城堤,长120丈,宽2丈。旧县署在城内东北,明洪武二年(1369),县丞黄翼之重修;弘治年间,知县刘旻续修。清乾隆时,有大堂5间、二堂3间、三堂3间、书房3间、内宅10间,宅门、仪门、大门各一重,上为谯楼,六房12间。库在二堂,狱在仪门外东南,典史署在县治西,驻防营在城内,养济院在县城北街。
  清代,县城罗川留存的主要建筑有:文庙、武庙、城隍庙、八腊庙、甘节庙、二郎庙、三义庙、泰山庙、元帝庙、龙王庙、天妃庙、罗川书院、万寿寺、先农坛、社稷坛、厉坛、承天观、赵公祠、景公祠、忠孝祠、节义祠、文昌祠(四牌楼)、魁星楼。另有榜眼坊(为景清立)、天官坊(为赵邦清立)、清官坊(为赵邦清立)、恩宠坊(为赵邦清之母立)、承宣坊、桂林坊、进士坊(为袁锭立)、乡进士坊二(一为王天爵立,一为袁升立)、少卿坊(为党理立)、贞节坊(为巩焴母立)、学宪坊(为巩焴立),还有唐台(相传唐肃宗李亨自灵武还长安,过真宁,同妃张良娣祷祀于此)、教场。城内沿街布设有百货、药铺、饮食服务等20余家40余间铺面房。清官、天官、恩宠3坊和文庙大殿5间、铁旗杆1对尚存。
  山河土城筑于明隆庆元年(1567)。城垣东西长约60丈5尺,南北宽40丈7尺,高3丈。开东、西二门,门洞砖箍,铁包木门。习称东门外为东关,西门外为西关。清同治十年(1871),维修城垣,并沿北沟畔修筑道路。民国18年(1929)三至四月,赵文华、陈珪璋部围城48天,东、西二关大部分房屋被毁。次年,县政府从罗川迁至山河镇,时有公务人员138人、居民130户1500人。在城西百步(1步为2蹻。1蹻即两腿前后自然叉开之距,约2.5市尺,合0.83米)处设栅门1道;城东200步处挖南北向土壕1条,长220步,深7尺,并设栅门1道。东西向主街长约500米,宽丈余。主要巷道有段家巷、王家巷、李巷、王八家巷、阎家巷,长均不足50米。城区有 “茂盛魁 ”、“光裕东 ”、“彭龄堂 ”等百货、药铺、杂货铺面120多间、后院房厦260多间。“泰和宫 ”大庙设有 “慕景小学 ”占地1333.4平方米,有临街房7间、后院房厦10间,内设教育局。罗汉庙有砖木结构门楼,3间,房屋26间,院内有棵杠树,直径0.5米,高5米,占地2000.1平方米。国民党正宁县政府驻庙内,县党部驻阎家巷。25年(1936),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和政治部主任邓小平等短驻 “彭龄堂 ”中药铺后院。同年8月,征工并利用保安队兵完成中山大街,长240米,宽3米;东关大街,长300米,宽3米。29年(1940),城墙加高1米,挖外壕。北建北极门,南建南雄门,更二关为东雄关和西宁关。北巷改称东和村,西庄改为西和村。牲畜市场设在西城外北城壕,两涝池畔。粮食市场两处,西市场在西宁门内,东市场在东城门外戏楼前,共占地1333.4平方米。
  东关,东西长约0.5千米,南北宽不足0.5千米,建有山陕会馆,有房厦17间,戏楼3间,门房为砖木结构重楼,占地4亩余。有商号 “三盛店 ”、“鼎泰店 ”等29家,铺面51间,房厦217间。财神庙占地3333.5平方米,有房厦21间,内设第二高等小学。西关,东西长约0.5千米,南北宽约0.25千米。主要商号有 “大顺通 ”杂货、“复盛仁 ”烧坊,“茂盛积 ”油坊等10多家,铺面20多间,住户房厦326间。老爷庙占地333.35亩,有房8间、戏楼1座。人们习称县城为 “匪”字城,因为形状就像开口向南的 “匪”字,东、北、西三面是城墙,南面临沟,中间的 “非 ”字就是寥寥的几排平房。
  基础建设1958年,建成县面粉厂2层单面楼,为县城首座大楼。1950年代末,县城房屋建筑面积3320平方米。1960年代末,县城房屋建筑面积46978平方米。1970年代末,县城房屋建筑面积93324平方米。1976年4月,曾在空军服役的张志德来县任县革委会副主任,看到县城局促,建议弃老城向西(西坳)搬迁,并多次赴省城争取项目,要来款项。1984年,县委、县政府由原来老城内迁至山河镇西坳,县城方向西拓展。进入21世纪,楼房林立,街区纵横,机关单位办公楼和居民住宅楼错落交接,形成紧凑完整的块状建筑群。2006年,完成轩辕大道建设、外南环路开通、商业南街建设、南苑小区建设、南区供热公司建设、兴旺商城市场建设、县城电网改造等工程。至年底,县城街区形成 “五纵四横 ”道路网络,县城居民3.2万人,城区面积8.6平方千米。
  县城道路由新中国建立前的2条、总长度750米、面积4000平方米增至1995年的12条、6.9千米、3.2万平方米。2004年10月,县城主要路段安装交通指示灯。2006年底,主要街区道路有东大街、西大街、南街、北街、团结路、永正路、兴旺路、宫河路、外南环路等。
  东大街,东起盘旋路,西至大十字,全长0.75千米,宽14米,与南、西、北街在大十字相连,是城区主干道。1981年扩建,铺装为沥青路面。沿街主要机关单位有:烟管局、城建局、水务1980年代的正宁县城东街局、卫生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电力局、广播电视局、农牧局、正宁一中、县城幼儿园、山河小学、邮政局、县农业银行等。西大街,西起县供销社门前,东至大十字,全长0.49千米,宽17米,与东、南、北街在大十字相接,是城区主干道。1982年在原西关街的基础上扩建,铺装为沥青路面。沿街主要机关单位有:县委机关、县政府机关、财政局、国家税务局、中医院等。
  北街,北起县检察院门前,南至大十字,全长0.4千米,宽17米,与东、南、西街在大十字相连,是城区主干道。1991年拓建,铺装为沥青路面。沿街主要机关单位有:公安局、人武部、检察院、环保局、司法局、法院等。
  南街,南起县国土资源局门前,北至大十字,全长0.53千米,宽14米,与东、西、北街在大十字相连,是城区主干道。1985年拓建,铺装为沥青路面。沿街主要机关单位有:县粮食局、教体局、国土资源局、工商局等。
  东关街,东起县征稽站门前,西至盘旋路,全长0.7千米,宽14米。1981年拓建,铺装为沥青路面。北新街,北起县保险公司门前,南至县中医院门前,全长0.22千米,宽14米。1991年拓建,铺装为沥青路面。南新街,南起县民政局综合楼门前,北至县供销社门前,全长0.53千米,宽14米,1995年拓建,铺装为沥青路面。团结路,东起县体育运动委员会门前,西至西关村综合楼门前,全长0.54千米,宽11米,1996年拓建,铺装为沥青路面。红星路,北起正宁林业总场,南至大十字路,全长0.22千米,宽11米,1996年拓建,铺装为沥青路面。会馆街,南起山河镇政府门前,北至铸造厂门前,全长0.15千米,宽10米。1997年拓建,铺装为沥青路面。新建巷,东起原县食品公司门前,西至县烟草公司门前,全长0.4千米,宽5米,1992年拓建,铺装为沥青路面。商业街,1993年2月集资建成,占地6.67万平方米。西起县乡镇企业局,东至县工会。1996年,建成商业城街心花园雕塑。南环路,1991年,开通南环路西段路面。西起西关村居民点,东至县土地管理局门前,全长0.67千米,宽11米,1997年拓建,为沙砾路面。轩辕大道(北环路),2003年开通,2006年6月建成通车。东起县检察院,西至正宁、宁县交界处,全长7.5千米,宽39米。
  道路照明1964年,在县城东、西大街安装白炽灯25盏。1982年,更换为弯管形水银灯,当年有城市路灯42盏。1988年增加到46盏。1990年,县城东、西、南、北街和新建巷更换和新装高压钠灯68盏,杆线长3.04千米。1995年底,城区8条主要干道共安装高压钠灯98盏,杆线路总长4.54千米。2003年5月,投资150万元,完成东西街、南街、北街、商业街、长乐路、南环路及新建巷等7条街道的路灯安装。4种灯型共214盏。次年,安装兴旺商城路灯16盏,县电力局安装射灯2盏,花灯2个,新修音乐草坪1处。2006年底,县城路灯有206盏,均为单臂悬绕型。
  排水详见第十四章《环境保护》第二节《县城建设》。
  供水1977年前,县城居民饮用土井水。1978年,国家投资15万元,开凿机井1眼,建成容积50立方米水塔1座,供水站5座,铺设输水管1.85千米、配水管2.3千米,向城区居民供水,基本满足县城生活、生产用水的需要。1984年,开凿机井1眼,建水塔1座,铺设输配水管0.36千米,日供水140立方米。1993年,建成日上水量1200立方米的山河塬上水工程,县城用水问题彻底解决。次年,由铁道设计院兰州分院1988年勘查设计、省城建局批准投资346.17万元、日供水能力2000立方米的县城供水工程开工,1996年9月竣工。建成500立方米蓄水池2座、400立方米钢筋混凝土水塔1座、泵房和加氯车间120平方米,铺设输配水管3.39千米,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150米。实际完成投资226万元(省投资180万元,县自筹46万元),日供水2000立方米。2004年3月,开工改建城区供水工程,次年12月竣工,总投资1349.82万元(国家投资650万元,地方配套699.82万元)。建成庵里水库取水口至一级泵站重力输水管道6.95千米,取水口闸室1处,一级泵站1处;秦家店子一级泵站至后庄子净水厂压力输水管道5.6千米;二级泵站1处;净水厂1座;配水主管网8.63千米;闸阀井91座,消防井56座;支管网8.3千米,闸阀井108座;配水厂1处。该工程日供水8000立方米,可满足县城3.5万人生产生活用水。2006年底,县城供水管道总长16.5千米。
  县城供热县城居民早期以土炕、木炭取暖。1960年代至70年代采用煤火炉。1980年代随着楼房的建设,始采用锅炉供热。至1995年底,有锅炉房34座、锅炉36台,其中带压锅炉24台(工业用8台)、常压锅炉12台(民用采暖),供热管道长910米,供热面积10.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热866户,供热面积5.2万平方米。2006年前,县城供热由各单位以及各集资户分散供热。2006年底,招商引资建成南区供热公司,南苑小区内采取集中供热。
  供电详见第十二章《工业》第二节《主要门类》《电力供应业》目。
  绿化1961年始,在街道两侧植刺槐,1974年,改植杨树,1978年,改植油松,1981年园林绿地0.7公顷,植树3.15万株,主要树种为桐、椿、杨、松、槐。1982年,县城街道栽植泡桐1061棵,为原有997棵桐树补做砖护墙。1984年,街道栽植泡桐800多株、椿树880株、灌木(龙柏、黄刺玫)2800多株,修建街心花园1处,栽植松树5株、合欢树4株、小松树3000余株,花池种草4000多平方米。1988年实有园林绿地4.7公顷,全年植树2000株。1990年,县城补栽垂柳180棵。1993年,更新街道行道树345棵,新栽国槐700株。1995年底,县城有园林绿地8.75公顷、公共绿地2.4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3平方米。1999年行道树1270棵。2002年,拆除西关破旧门店180多间,让出土地3000.15平方米,建成绿地。2004年,新修花园4个,新栽、补植花卉900株,新建绿地14000平方米。2006年底,县城有公共绿地6处,加上各机关单位绿化,县城绿化率达到35%以上。
  环境卫生1982年,县城环境卫生由机关、单位分片包干,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检查落实,公厕粪便由附近生产队指定专人清运。1984年,挪用房管修缮费,雇临时工2人,安装人力车2辆,清扫东西、南北两条主干道。1986年,环境卫生由县城建局管理,成立环卫队,调配职工6人,配备小型四轮拖拉机1台,负责城区道路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与公厕管理。1988年4月起,始由女职工10人组成的专业清洁队打扫。当年清运垃圾粪便750吨。1990年清扫垃圾400吨,县城粪便清运1800吨,清扫面积达5.4万平方米。次年,创建文明县城,治理县城卫生 “脏、乱、差 ”活动,历时50天,共粉刷街道面街986平方米,刷新房子860间,更换门窗3184套,刷新和制作门牌标志164个,硬化人行道4200平方米,硬化机关院落15000平方米,新购置垃圾车、洒水车各1辆,垃圾桶50个,清运垃圾1500吨,清运粪便45吨,维修检查窨井34个,疏通排污管道3000米。1992年县城增加垃圾桶50个,成立环卫股、环卫队,有清洁工14人,日清扫4.5万平方米,年清运垃圾1.2万吨、粪便0.85万吨。人行道各单位门前实行 “三包 ”(包门前卫生、包门前绿化维护、包门前环境秩序),其他区域实行责任制,集贸市场由工商部门负责清扫。1995年底,环卫队有职工16人,垃圾车1辆,清扫道路2.49万平方米,管理公厕11座、垃圾填埋场1处,年清运垃圾粪便1万吨。1996年,清洁工增至24人,增加垃圾桶71个。次年,清洁工增至37人。同年6月重新修订《正宁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试行办法》2006年底,县城有环卫工人93人,垃圾筒(箱)96个,垃圾清运车3辆,吸粪车1辆。
  公厕1982年,新建县城公厕3处7间86平方米。1988年有公厕4处。1990年新建北街新建巷砖混结构公厕1座。1991年,新建街道公厕3处。1998年完成新建巷公厕改建工程,占地168平方米,完成室内外给水、排水、采暖、供电、高位水箱蓄水、化粪池等配套设施。2006年底,县城8处公厕(南街1处、北街1处、长乐路1处、永正路3处、东街2处)均改建为水冲式公厕。
  广场东方红广场1968年9月建,占地3.5亩,主要有毛泽东塑像、主席台、篮杆等设施。1980年代中期为县科委办公场地。后因扩建县医院而占用。
  人民广场2004年3月建,当年底竣工,占地35335.1平方米,建成 “三馆两中心 ”(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有1个舞台、1座仿 “清官坊 ”、多种健身活动器材,是集文化娱乐、休闲健身、大型集会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城市广场。
  街心广场2005年6月建,总投资270万元,占地9000平方米,建成绿地520平方米,安装旱喷泉和彩旗杆各1组,硬化41700平方米,安装铁艺围墙220米、电动伸缩门3套。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