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09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构
分类号: F402.3
页数: 3
页码: 425-427
摘要: 正宁县工业管理机构发展历程介绍。
关键词: 管理机构 工业管理

内容

第一节机构
  县工商科民国38年(1949)8月设,管理手工业生产。1956年,改称县商业局。
  县供销社详见第十七章《商业供销物资》第一节《机构》。
  县工商业联合会1953年8月设,管理手工业生产。后撤销。
  县工业交通科1957年6月设,管理全县工业生产。1963年5月,改称县工业交通建设局。次年7月,析为工业局、交通科;10月,与县交通科、手工业联社合署办公。1965年5月,撤销工业交通局,分设工业局。“文革 ”中,职能划归县 “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 ”。1974年3月,恢复县工业交通局。1981年9月,撤销县工业交通局、手工业管理局,职能并入新设的县经济委员会。1983年12月,复设县工业交通局、县经济计划委员会。1986年9月,设县经济委员会,改县经济计划委员会、县工业交通局分别为县计划委员会、县交通局。2002年7月,撤销县经济委员会,成立县经济贸易局。
  县手工业联社1963年8月设,管理全县手工业生产。次年10月,与县工业局、交通科合署办公。1966年12月,职能划归县 “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 ”。次年8月,职能划归县 “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办公室 ”。1968年3月,职能划归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10月,新设县手工业联社,后改称县手工业联社革命委员会。1973年5月,复设县手工业联社,8月,改称县手工业管理局。1981年9月,撤销县手工业管理局、县工业交通局,职能并入县经济委员会。
  县 “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 ”1966年12月设,管理全县工业生产及其他日常工作。1967年8月,改称县 “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办公室 ”。次年3月,改称县革命委员会 “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 ”。1974年3月撤销。
  县商业局详见第十七章《商业供销物资》第六节《管理机构》。
  县卫生局详见第四十五章《卫生医药》第一节《机构》。
  县电力局1974年3月设县水利电力局。次年3月,设县农电建设办公室,隶属县水利电力局。1976年10月,设县农电管理所,隶属县水利电力局。1991年8月,析县水利电力局,设县电力局,属行政单位。1993年8月,设县电力总公司,属企业性质,与县财政脱钩,自负盈亏。1998年9月,县电力局成为庆阳地区电力工业局直属企业。2006年底,有职工222人,其中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6人、工人技师3人、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人。下设办公室、生技安监股、营业用电股、财务供应股、用电监察股、物业管理股、调度通讯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网改办公室。基层设送变电工区、计量所和供电所7个、变电站6个。
  县乡镇企业管理局1976年11月设,初称县社队企业办公室,有职工3人。1978年2月,改称县社队企业管理局,有职工7人。1983年12月,和县多种经营办公室(1981年2月成立县多种经营生产工作站,次年1月改称县多种经营办公室)合并,设县乡镇企业管理局,有职工13人。1997年8月,定编10人,内设人秘、计划、企业3个股。2002年2月,行政职能并入县经贸局,保留县乡镇企业管理局牌子,核定事业编制12人。2006年底,有职工23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3人。
  县经济贸易局1981年9月设,初称县经济委员会,管理全县工业生产。1983年12月改称县经济计划委员会。1986年9月,改称县经济委员会。1997年8月,改称县经济贸易委员会。2002年8月,改为现称。2006年底,有职工19人、临时工4人。设局长1人、副局长4人,下设文秘、经济运行、工业发展、市场监督、贸易发展5个股。
  县非公有制经济管理局1998年3月成立,设在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管理全县非公有制企业,有局长1人。次年12月设在县经济贸易委员会。2004年3月撤销。
  县中小企业局2006年4月设,与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合署办公。负责管理、服务县非公有制企业。
  乡(镇)经济委员会1983年12月设,副科级,设主任、副主任各1人,干事1~2人,职能为发展经济,搞横向联合。1988年3月升格为正科级。2002年,改称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由副乡(镇)长任主任,设副主任1~2人,有干事10余人。2005年4月,小乡经济社会发展办公室编制为8人,大镇为27人。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