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正宁县志》 图书 |
唯一号: | 290720020220000092 |
颗粒名称: | 第十一章 水利 |
分类号: | TV21 |
页数: | 14 |
页码: | 411-424 |
摘要: | 正宁县域水资源利用历史悠久。周代,先民多用戽斗提灌。战国时,用桔槔灌溉。隋、唐时,使用水车。明天启五年(1625),知县阎国脉曾动员民众,在县治罗川至长口子一段,因地势开渠,引水灌田。开罗川城小南门防御水患,筑修四郎河护坝保城身,开小河沟渠引水灌田。清宣统元年(1909),县域有土井521眼。民国时期,仍用水车灌溉,用称杆(杠杆)提水浇菜。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建设得到重视,扶持和组织群众挖窖蓄水,开渠引灌,改河护岸,兴修小型水利工程。部分工程因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低,或造成返工浪费,或建后不久即毁。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坚持抗旱救灾,修建小水利、集雨补灌、节水灌溉等水利工程,号召群众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至2006年底,共有小(一)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10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0万立方米)1座,溉灌渠道6条,其中3条发挥效益,3条报废。有机电井301眼,小电井1500眼,水窖59992眼。流域治理面积达到926.56平方千米。 |
关键词: | 正宁县水利 水利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