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饲草饲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08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饲草饲料
分类号: S817.1
页数: 5
页码: 393-397
摘要: 正宁县野生饲草及分布、人工种草、精饲料及其加工等饲草饲料来源介绍。
关键词: 饲草 饲料

内容

第二节饲草饲料
  野生饲草及分布禾本科禾本科牧草是县内天然草场植物群落的主要组成部分,已知的有75种。主要有:白羊草(白草)多年生根茎疏丛型,茎部有膝状弯曲,叶多集于基部,叶面有茸毛,丛状花序,略呈紫色,喜温湿。全县均有分布,子午岭林缘乡镇较多,开花前家畜喜食,枯黄后牛羊采食较多,也可刈割晒制干草。
  本氏针茅俗名蓑草。多年生密丛型,须根发达,叶片内卷呈针状,圆锥花序细弱、疏松,下部包于叶鞘内,外稃具长芒,整个花序在阳光下呈褐色光亮。耐旱,全县均有分布。是主要野生牧草之一,各类牲畜均喜食。
  大针茅俗名大蓑草、牛尾巴蓑草。多年生密丛型,茎直立、光滑,植株较其它针茅高大;叶片较长,内卷成线形,干枯后展开;花期比本氏针茅、短花针茅晚。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较耐寒,耐旱性稍差。羊采食少,开花前后为大牲畜所喜食。
  厚穗宾草又叫赖草。多年生根茎型,茎杆直立粗壮,单生或丛生;基部叶较多;穗状花序。分布广泛,湿润及肥沃疏松的地方较多,常成为弃耕地群落的优势种。质地较粗糙,羊在幼嫩时采食,大家畜全年可采食。花期可割制干草。
  黄菅草又称菅草。多年生根茎型,茎簇生;叶宽展,表面蓝绿色;碗穗状花序。耐盐碱,多分布在阴山或潮湿低洼的地方。各类家畜四季都采食,尤以大家畜喜采食;也可割制干草。
  小尖子隐子草又叫旋风草。多年生密丛型,须根发达深长;叶片较硬;圆锥花序,外稃先端具短尖。耐旱性强,全县均有分布。适口性好,利用期长,各类家畜均喜食。
  草地旱熟禾多年生根茎疏丛型,茎细而光滑、直立;叶长狭线型内卷;圆锥花序,成熟后呈草黄色。多生长在较潮湿的地方,春季萌发早,营养价值高,各类家畜均喜食。耐蹂踏,放牧后再生良好。
  猫尾草多年生疏丛型,须根发达,分布较浅。茎基部节间弯曲膨胀呈球状。圆锥花序,呈紧密的圆椎状。喜肥沃湿润,塬区较多。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可制作干草。
  芦苇多年生,具有粗壮的匍匐根茎,圆锥花序,分布广泛。
  鹅冠草多年生,须根系;茎丛生,直立或茎部倾斜,叶长扁平光滑。穗状花序,下垂,小穗绿色,幼嫩时草质尚好,鲜草产量高,放牧或割制干草均可。全县均有分布。
  短花针茅多年生密丛型,须根发达,叶细长且内卷成筒状,茎直立,圆锥花序。芒具白色茸毛,远望呈银白色。耐旱,全县均有分布,多生长在黄土丘陵顶部和残塬陇岗。幼嫩时草质柔软,羊及大家畜喜食。果实成熟后不利羊只放牧。
  冰草多年生疏丛型,须根发达;茎直立,叶片内卷成筒状,穗状花序直立,小穗排成稠密整齐的两行,颖先端延伸成刺毛状。耐寒耐旱。幼嫩时,各类家畜均喜食,可调制干草。
  豆科豆科牧草营养价值较其他牧草高,在本县天然草场中所占比重较小,已知的有66种。主要有:达乌里胡枝子俗名枝儿条。小半灌木,主根发达,茎横卧地面上斜生;三生复叶,小叶长圆形,被白色茸毛;总状花序,花黄绿色。分布广泛,阳坡生长较多。耐旱耐瘠薄,是县内优良野生牧草之一,营养价值高,各类家畜均喜食。
  草木樨状黄芪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大,茎直立,多分枝,羽状复叶,小叶狭披针形,总状花序,花小,粉红色或白色,龙骨瓣带紫色;荚小,广卵形。耐寒耐旱耐瘠薄,全县均有分布,是本县优良野生牧草之一,各类家畜均喜食。
  小叶锦鸡儿又叫柠条。落叶小灌木,枝条灰色,托叶刺状,叶柄顶端有短刺,冬季脱落;羽状复叶,小叶卵圆形;花黄色。全县均有分布,沿川乡镇较多,耐寒旱耐瘠薄。营养价值高,幼嫩枝叶各类家畜均喜食。
  甘草又名甜草。多年生草本,茎直立,茎叶被茸毛。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总状花序,花蓝紫色。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成熟后呈褐色。抗旱,适应性强,全县均有分布,阳坡生长较多。枯黄后采割家畜喜食。
  野决明俗称苦豆子。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全株被白毛;三出复叶,小叶倒披针形;花黄色,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抗旱抗寒,全县均有分布。幼嫩时有毒,干枯后家畜喜食。狼牙刺又名白刺花、马蹄针,高2米左右,丛生,多年生小灌木,全株被白色茸毛;羽状复叶托叶刺状;总状花序,花白色;荚果圆筒状。全县均有分布。家畜可食。多花米口袋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白色茸毛;羽状复叶丛生;伞状花序,花紫色;荚果圆筒状。全县均有分布。小苜蓿又叫野苜蓿。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细弱,全株被软毛;三出复叶;总状花序,腋生;花黄色;荚果盘曲呈球状。全县均分布。家畜喜食。菊科菊科植物是本县天然草场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知的有72种。主要有艾蒿、麻蒿、阿尔泰紫苑、茵陈蒿、冷蒿、供蒿、黄鼠草、刺儿菜、苦苣菜。
  藜科主要有伏地肤、地肤、藜、猪毛菜。
  蔷薇科主要有无茎萎陵菜、萎陵菜、地榆、马茹刺。
  人工种草人工种草是本县舍饲家畜的主要青绿饲草,包括多年生和一年生牧草。多年生牧草主要品种有紫花苜蓿、草木樨、沙打旺、红豆草、聚合草、串叶松香草等。一年生牧草主要是本县群众习惯种植的禾草、燕麦和近年来引入的苏丹草等。
  多年生牧草紫花苜蓿亦称苜蓿。多年生草本,是全县普遍种植的当家优良豆科牧草。抗寒抗旱,适应性强,全县各地都能安全越冬和良好的生长发育。因其产量高、适口性好,各类家畜喜食,俗称 “牧草之王 ”。又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旱塬地每年可刈2茬~3茬,亩产鲜草2500千克~3000千克;川地亩产3400千克~4000千克;山地亩产1000千克~1500千克;荒坡地亩产500千克~1000千克。紫花苜蓿营养丰富,初花期含粗蛋白20.6%,是舍饲家畜的主要青饲料,从花前期开始,与干草混合饲喂,直到秋天再作为春补饲料(草)。紫花苜蓿在幼嫩时也是猪、兔、鸡的良好青绿饲料。
  宋代后,由于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紫花苜蓿除作家畜饲草外,还为人在荒年度灾充饥用,宋代荒年即有 “饱餐苜蓿黄昏后,夜渡泾浦到宁州(今正宁、宁县境内)”的诗句,可见苜蓿在当时种植之广。清代《邠风广义》中有 “多种苜蓿,广畜四牝 ”,“唯苜蓿最善,采后复生,一岁数剪,依此饲猪,甚利甚广 ”的记载,可见当时县内用苜蓿养畜,发展畜牧业已有一定的规模。陕甘宁边区时期,苏维埃政府在整个边区普遍推广苜蓿种植,并特别强调在大路两旁种植,以供运盐脚户牲畜饲用。新正县曾于民国32至33年(1943至1944)种植苜蓿2982亩。新中国建立后,全县年种植紫花苜蓿一直在3万亩左右。2003年,从克劳沃草业集团引种美国金皇后紫花苜蓿。2006年,全县紫花苜蓿留床面积3万亩。沙打旺又叫 “直立黄芪 ”,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耐寒、耐瘠、耐盐碱、抗旱和抗沙害的特点。生长快,产草量高,是饲用、培植绿肥、固沙保土的优良品种,1980年代曾在县内推广种植。红豆草属豆科红豆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驴食豆。新疆等地有野生种分布,1983年从甘肃省通渭县申家山引入本县,并试种成功。本草抗旱力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营养丰富,粗蛋白质含量可与紫花苜蓿媲美,而消化率比紫花苜蓿高。1985至1990年全县留存3000多亩。草木樨为两年生豆科牧草。1957年结合水土保持引入本县。1985年在全县推广。主要有白花草木樨和黄花草木樨两种。适应性强,抗旱、抗寒、抗盐碱力强,营养丰富,含粗蛋白质18.2%,与苜蓿接近。因含有香豆素,适口性差,一般与其他牧草混合饲喂。根系发达,生长旺盛,产草量高,一般亩产鲜草2500千克~3000千克,阴湿地可达4000千克,是很好的水土保持和蜜源植物,既可作饲料,又可作燃料。同时也是优质的绿肥作物。1970年代,庆阳地区农技站曾在本县试验和小麦、玉米套种,以提高土壤肥力,收到良好效果。串叶松香草庆阳地区畜牧兽医站1983年从北京牧草研究所引进。县内也有零星种植。蛋白质含量14.6%,亩产草0.5万千克~1万千克,适口性好。一年生牧草主要以禾草为主,其次是部分燕麦,在青绿时刈割贮存,冬春时作为羔羊草。此外在子午岭林缘乡镇的农户,还种植一定面积的西番谷,夏秋季作为猪的青绿饲料,种子仁可食用。1983年,全国支援甘肃草种中调入的苏丹草为本县禾草增添了新品种,已在全县各乡镇推广,因产草量高,既可青饲又可青贮,很受欢迎。全县一年生牧草年平均种植约0.8万亩。农作物秸秆是构成家畜粗饲料的主要来源。可被家畜食用的主要有小麦秸(衣)、玉米秸、高粱秸、谷草、糜草、豆类秸(衣)、荞麦秸(衣)、洋芋蔓、甜菜叶等10多种。各种秸秆利用程度也不一样,利用最高的谷草、糜草为90%以上,麦草为80%左右,玉米秸秆约50%~60%。
  精饲料及其加工包括籽实饲料、糠麸饲料、饼粕饲料、糟渣类饲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家畜家禽口粮所必须的成分。籽实饲料又称精饲料。主要有玉米、高粱、豆类及糜谷等。1981年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各类家畜集体饲养所需饲料均由生产队统一提留,提留多少以当年丰歉而定,一般标准是:每头牛驴150千克、骡马200千克、猪150千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畜所需精饲料由农户自行决定。
  糠麸饲料主要有麸皮、糜谷糠等。是大家畜农闲季节、猪架子期和鸡休产期的主要精饲料,多与其他子实精饲料混合饲喂。
  饼、粕、糟渣类饲料为食油、豆粉、豆腐和醋、酱、酒等食品加工后的副产品,是家畜良好的植物蛋白饲料,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饼、豆饼(渣)数量较大,除少量用作肥料外,大部分作为饲料。蛋白质含量高,饲喂时间主要集中在冬春时节。糟渣类饲料主要是食品加工业的残渣,营养较差,一般和其他饲料混合饲喂。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