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林木种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07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林木种苗
分类号: S722.1
页数: 3
页码: 372-374
摘要: 正宁县林木种子生产、育苗发展历程介绍。
关键词: 林木 种苗

内容

第三节林木种苗
  种子生产就地采集县内可供采种的有杏树、桃树、刺槐、杨树、柳树、椿树、核桃、山毛桃、杜梨、文冠果、山定子、狼牙刺、沙棘等20余种。新中国建立前,群众零星采集自育,数量甚少。1956年后,县内造林种苗按照 “自己采种,自己育苗,自己造林 ”的方针解决。1956至1958年,全县共采种2.2万多千克,主要是杏、桃、国槐、杜梨、山定子、臭椿等。1960年代,年均自采种子1.9万多千克。70年代,集体和群众造林大规模发展,树种需求量逐年增大,开始从外地引进杨树、刺槐、白榆、沙棘等种子或插条,年引进种量1.5万千克。1986年,县林木种子站专门负责种子收购,指导采种,调剂余缺。1987至1991年,每年收购山杏、刺槐、山毛桃、山定子等种子2万千克,用于本县育苗,只有海棠、沙棘等少量种子从外调入。1995年后,全县营造的刺槐、杏树、山毛桃等林木已成熟产种,年产林木种子2.4万千克;杨、柳插条等也可内部调剂,基本可满足造林的需求。
  基地生产油松采种基地1966年,林二师为解决油松造林种子自给问题,确定将中湾林区八只窑一带的2800多亩天然油松林划为采种基地。从1970年代中期起,正宁林业总场及所在的中湾林场,对这片采种基地加强保护和抚育管理,每年都从中采收数百至上千千克种子。
  油松母树林1980至1981年,正宁林业总场在中湾林场高凤坡林班天然油松林中选优改建母树林600亩。1983年,该总场受中国林木种子公司和甘肃省林木种子公司委托,开始在中湾林场中兴建油松良种基地。至1985年,该总场已用人工油松林改建及油松超级苗定植两种方法,营建母树林2080亩。基地从1996年开始生产油松良种,至2006年,已向国内提供良种2.6万千克。1992年,该基地获 “全国林木良种基地先进单位 ”。生产的油松种子,2002年被国家林业局品种委员会评定为良种。还建成商品苗木培育基地200亩,形成年产油松良种0.5万千克,产苗200万株、穗条13.2万条的能力。为全国八大油松良种基地之一。
  油松种子园1977至1982年,中湾林科所选择林区遗传性状良好的油松苗作接穗,用嫁接方法营建无性系种子园144亩。1983年,此工程被列为部省联营重点项目,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至1985年,已有635亩,共收集无性系458个。2006年,共收集无性系526个。
  文冠果母树林1972年,林二师四团西坡林场先后采用人工植苗方法营建文冠果母树林。1974年,中湾林科所营造文冠果样板林4亩,开展良种选育及栽培管理试验研究。
  育苗国营育苗民国25年(1936),正宁县政府在罗川设苗圃,面积20亩,育苗5亩;33年(1944)全县苗圃面积215亩,其中县苗圃面积20亩,保苗圃65处195亩,共育苗129287株;36年(,1947)苗圃面积193.4亩,苗木243184株。1950年、1966年8月、1979年7月,先后成立山河(蔡峪)、罗川、移凤3个国营苗圃,总面积500亩,其中育苗地300亩,是全县最主要的苗木培育基地。以培育刺槐、杨树、杏树、苹果等树种为主,逐步培育速生杨、金丝垂柳、国槐、楸树、椿树、黑李子及部分针叶树种。年育苗面积在160亩~180亩左右,年产量从1980年的240万株,稳步增加到2005年的310万株,树种从1980年的3种增至2005年的10多种,年产值连续4年保持在15万元~20万元。2000年后,累计申请争取省市种苗基础工程项目建设资金20多万元,于2005年完成山河标准化苗圃工程建设项目,通过鉴定验收,并对罗川苗圃基础设施进行修复完善。2006年,国营苗圃育苗150亩,育苗树种增至12种,苗木产值23万元。山河苗圃2003年繁育优良乡土树种楸树苗木33亩。至2006底,已向外销售45万株,产值9万多元。2006年,国营正宁林业总场累计大田育苗1.86万亩,容器袋育苗6500万袋。
  集体育苗1980年前,主要以生产队、大队为单位统一进行,多在集体兴办的林场、公留地中繁育。育苗树种有刺槐、杨树、臭椿、泡桐、杏树、桑树等,以刺槐为最多,约占育苗面积的70%。1980年,集体育苗4330亩。1984年,集体育苗3400亩。1990年代,集体育苗面积有所下降,平均每年不足500亩。2003年,县林业局投资50多万元,在宫河良种场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内建成占地70亩,集繁育苗木、培养花卉、品种展示、科技示范为一体的 “正宁县林腾种苗花卉开发公司 ”;至2005年,该公司新建葡萄品种园32亩、枣园15亩、苹果2亩、梨1亩,园内套育苗木50亩。2006年,全县集体育苗160亩。
  个体育苗1984年,全县个体育苗3180亩,占全县育苗总面积的47.5%。1990年代,个体育苗已成为县域种苗生产的主要渠道之一,先后建成永正乡王沟圈村、宫河镇彭姚川村苗木基地。育苗树种发展到20多种,其中刺槐、苹果、山杏、山毛桃面积占育苗总面积的80%。2000年,全县个体育苗2160亩。次年,湫头乡西沟村农民杜刚民投资70多万元,在县城西郊租赁塬地200亩,建成山河园艺场,至2006年底,培育繁殖侧柏、云杉、刺柏、华山松等针叶树大规格园林绿化苗木40余种、5万多株。2003、2004、2005年,全县个体育苗面积分别为4560亩、1100亩、1350亩。2006年,全县个体育苗1590亩,苹果苗木占60%以上。
  种苗执法管理2002年起,县林业局先后派5人外出参加林木种苗质量管理及种苗执法培训,随后建立健全种苗执法网络体系,并为3个国营苗圃和2个育苗专业村核发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此后,在每年春、秋季造林工作中,种苗质量监督和执法人员深入乡村和造林工程点,集中进行种苗市场清理整顿、种苗质量监督检查和种苗违法案件查处工作,对外调出境的种苗统一执行林木种苗合格证、植物检疫证、运输证、苗木出圃标鉴制度,对外调入境的种苗严格进行复检查验,净化种苗市场,规范种苗生产经营秩序。2006年,全县共签发苗木合格证37份、苗木检疫证65份、运输证28份,复检外调入境苗木128.15万株。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