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073
颗粒名称: 第八节 管理
分类号: F324
页数: 4
页码: 361-364
摘要: 正宁县农机队伍建设、机务管理、油料管理、财务管理等农机管理发展历程介绍。
关键词: 农机管理 机务管理

内容

第八节管理
  农机队伍建设农业机械化职工队伍,在1950年代至60年代,试办国营农机站和农业机械推广阶段,以县人事部门调配为主,兼专业分配和自我培养。70年代大办农村集体农机,在相应充实国家职工的同时,公社、大队和生产队亦工亦农农机人员大量增加。80年代以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转向以农民联户、独户 “民办 ”为主。
  农机人员1964年9月,县农业机械站成立,调配职工16人。次年,职工35人。1967年职工编制40人,实有31人。1969年初,职工31人。1976年3月设立县农机具研究所,编制5人。1966年2月成立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到1988年底,职工8人。1980年5月,县农机具研究所改为县农机技术推广站,职工4人。1980年建县农机培训班,职工2人,1985年3月,并入县农机技术推广站,职工3人。1980年5月,设县拖拉机管理站。1984年8月改为县农机监理站,职工5人。2006年底,全县共有农机人员4003人,其中管理人员63人,驾驶人员2918人,修理人员60人,其他962人。
  技术教育1950、1960年代,农机生产和管理人员技术教育培养,多以师带徒,以老带新和随机传授技术为主要形式;每年夏、秋农机作业大忙前集中学习业务;年终冬训例会,以会短训。1980年代初,建立县培训班。
  乡(社)自训1970年代后期,随着农业机械的迅增和对乡村农机技术人员的过猛需求,县内具备条件的公社农机站,在县统一安排和协助下,承担部分农机手的季节性技术培训任务。1988年全县乡站培训农机手263人,其中新训72人。
  机校培训县农机培训班(后为农机校)自1980年建立后,便承担全县农机驾驶、农具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1988年培训171人(新训159人)。1998年培训1674人(新训85人)。2006年培训1043人(次)。
  继续教育培训2002年始,庆阳市农机局联合市人事局对全市农机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本县2002年参加8人,2003年为8人,2004年为8人,2006年为11人。
  机务管理1972年10月,各农机站机务负责人在上级农机主管部门和本单位组织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农机具的使用、保养、修理、安全生产和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各种机型的生产任务、作业定额和油、物料消耗定额、修理、保养计划及油、物料需用计划;定期分析机具技术状态,参加高号保养、审批零配件的更换等。机车组驾驶员在机车长的领导下,按照机务规章和操作规程要求,搞好机车组机具的使用、维护和保管工作,不断提高机具完好率、出勤率和班次时间利用率,节约油、物料,降低成本,延长机具使用寿命,保证安全生产,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修理工负责本站拖拉机的高号保养、故障排除和各种农具的修理工作,向机车组人员传授技术,共同提高机具使用、维修水平。
  油物料保管人员负责本站各种机具设备所需油料、零件和材料的管理工作。1977至1985年,成立县普查领导小组,多次开展农用拖拉机、柴油机 “两机 ”普查。小型拖拉机完好率上升到80%以上。1980年代后,随着民办农机业的兴起,机务管理逐渐转向群众自营自管。
  油料管理1955至1983年,农用主燃油和副燃油的计划分配、供应管理,以县石油经营部门为主,农机管理部门提供年度用油计划、农机具拥有量及出勤技术状态情况。1984至1988年,全县农用柴油由县农机管理部门负责计划指标分配,石油经营部门负责调存和供应。双方相互联系,紧密协作,共同管理农用柴油计划申请、分配、购储和供应工作。1988年后,油料供应全面放开,可直接向县石油公司购买。
  分配供应1962年7月,对人民公社自有拖拉机使用轻柴油按当地牌价扣减24%,重柴油扣减3.5%的优惠价格供应。1965年1月,取消汽、柴油计划分配用油部分的优惠价格,执行零售对象零售价格,批零率为:汽油12%、柴油12%。1972至1975年,由县农机主管部门申请、石油部门按计划分配,供应量与分配指标基本一致,平均农机动力每千瓦供油74.09千克~45.74千克。1976至1979年,计划分配继续增加,但由于拖拉机的增加,平均农机动力每千瓦供油量由41.79千克降至30.18千克,减少27%。1980年7月,县燃料公司将农机供油指标分到县农机局,县农机局按实际情况分到各公社农机管理站,统一发给油折。同时,农用柴油优待价改为先按牌价供应,季(月)后给予定额补贴,取消对全民所有制农机的补贴。1981年11月,庆阳地区节约石油领导小组、农机局、燃料公司《关于当前节约石油工作几个问题的安排意见》规定,“从1982年元月起,油料计划申请编报、分配、节约和供应证件,由燃料部门统一和地、县农机局对口以农机局为主加强系统管理 ”。从1984年起,农用柴油计划指标实行戴帽下达,即在计划部门下达的年度计划总指标内,专列 “农用柴油 ”指标。到1988年,为了扩大供油面,地、县石油公司在县城设油库1个,在湫头乡设石油经营管理站1个,在山河、榆林子镇设石油加油站2个。县农机局在永和、周家及宫河3个乡(镇)设代供点各1个,油料人员3人,盛油容量50吨,年供柴油118吨。
  油耗节约1965年,全区平均亩耗油0.79千克,县域在定额以下。1979年,全县及国营林场亩耗油0.7千克。次年,庆阳地区农机局在县域部分公社农机站建有油料净化点(每点补助1万元),采取三级沉淀五级过滤办法,净化油料。嗣后,农机进入农户,分散经营,大部采用大油桶沉淀法,给机车加油亦用滤网漏斗过滤,部分随购随用,不注意净化。1985年,县农机推广站引进江苏配装 “S195型”柴油机的拖拉机 “HXY型节油限效器 ”20台,经在小型拖拉机不同行进速度、负荷和路面试验、测定,平均节油率12.01%,减烟率77%,功率提高9%左右,废气排放量减少75.7%~81.1%。此项节能新技术后在全县12个乡镇推广使用。3年为小型拖拉机安装600台(占应装63.3%),累计节油338吨,每台拖拉机每年延长工作1680小时,节约维修费93.48元。
  财务管理经济核算1972、1973年,国营农机站下放公社经营,农机作业平均标准亩成本分别为0.94元、0.95元。1975年,全县农机作业盈余0.43万元。次年后,公社、大队、生产队经营农业机械实行3级核算,机车组普遍开展单机核算。1980至1982年,农机作业标准亩成本为0.66元~0.74元。1983至1984年,贯彻改革、开放政策,农机作业收费调高,部分有机户与用机户自由议价。1988年,全县农机经营总收入、纯收入分别为494.81万元、138.22万元。1998年分别为3007.75万元、1054.8万元。2006年分别为6192万元、2007.88万元。
  固定资产农机生产和建设初期,省财政列专项资金,给予扶持发展。1964年10月,省拨4项费用3.6万元给县农业机械站。1975年,地筹县农机厂技术措施费1.5万元。次年,省投县农机厂4万元,地筹14.7万元。1985年,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与县农机厂协作,投资设备费5万元。2006年底,县农机局固定资产原值35万元。
  事业费1971年后,国家将扶持发展农机事业专项资金改为拨付农机事业费。1972年后,农机事业费使用由用款单位提出年度使用计划,报县、地农机、财政部门综合平衡下达,按项拨付使用。1984年,县农机管理部门行政费用由县财政局拨付,占用农机事业费指标。正常支付由使用单位掌握报销,数额较大的项目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使用。1985年,全县结算支付农机事业费6.08万元。1990年为15.02万元。2006年为74.05万元。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