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05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构
分类号: D635.1
页数: 2
页码: 315-316
摘要: 正宁县农业管理机构介绍。
关键词: 行政机构 事业机构

内容

第一节机构
  行政机构民国38年(1949)8月,县人民政府设建设科兼管农业。1956年5月,设专管部门。
  县农牧局1956年5月,设县农业科。1962年1月,改称县农业建设局。1966年5月 “文革 ”发生后瘫痪。1969年3月,设县农林水牧服务站革命委员会。次年11月,改称县农业局革命领导小组。1974年3月,改称县农林局。1977年1月,改称县农业局。1983年12月,改称县农牧局。1986年11月,改称县农业局。2002年4月,撤销县农业局、畜牧局,组建县农牧局,内设业务、文秘、计财3个股。2006年底,有职工20人。
  县农业办公室1974年3月设。1983年12月撤销。1991年4月,设县农业委员会,与县老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1997年8月撤销。次年8月恢复。2002年4月,改称县农业办公室,归口县政府办公室管理。2006年底,有职工6人。
  县农业区划办公室1980年2月设,1997年8月撤销。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1999年9月设,隶属县农业委员会。2002年5月,和县农业办公室合署办公。次年9月分设,归口县财政局管理。2006年底,有职工20人。事业机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955年5月设,初称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后撤销。1972年4月恢复。1988年1月,改为现称,隶属县农牧局。2006年底,有职工29人。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1955年,成立永正、永和区站。至1958年,撤销永正区站,相继建成山河、榆林子、宫河、湫头、永和5个区站。1962年,撤销区站。次年,建立公社站。1966年,撤销公社站。1971年后逐步恢复社站,基本上是1社1站,每站2至3人。1980年代后,改称乡(镇)农技推广站。
  县种子管理站1963年设,初称县种子工作站,后撤销。1972年4月恢复。1979年4月,改称县种子公司。2006年底,有职工11人,隶属县农牧局。宫河良种场1965年8月成立,隶属县农牧局。2006年底,有职工6人。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1980年3月设,隶属县农牧局。2006年底,有职工11人。县蚕桑工作站1980年3月设,隶属县林业局。1987年2月,与县果树工作站合并为县果树蚕桑站。1992年1月,机构恢复,划归县农业局,编制8人。2004年3月,并入县蔬菜生产工作站,编制8人。
  县烟叶生产管理局1981年,成立县 “三烟 ”(卷烟、烤烟、晒烟)办公室。1984年,改称县烤烟生产工作站。1993年3月,成立县烟叶生产办公室,为科级单位,编制4人。次年8月,改称县烟叶生产管理局,为科级行政单位。1997年8月,归口县农业局管理。1998年,定为科级事业单位,编制12人。2006年底,有职工10人,并辖县烟草研究所。
  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1984年设,隶属县农牧局。2006年底,有职工17人。县烟草研究所1994年3月设,隶属县科委,人员编制3人;8月,归属县烟叶生产管理局。2006年底,有职工3人。县蔬菜生产工作站1994年8月设,初称县蔬菜公司,副科级单位,隶属县农牧局。1998年7月改为现称。2004年3月,县蚕桑工作站并入。2006年底,有职工16人。县农村能源建设办公室2003年4月设,隶属县农牧局,编制3人。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