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民族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05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民族工作
分类号: D633
页数: 3
页码: 309-311
摘要: 正宁县各地民族工作及民族发展情况介绍。
关键词: 民族工作 正宁县名族

内容

第三节民族工作
  民族政权建设民国23年(1934)7月,成立五顷塬乡革命委员会。30年(1941),实行民族自治政策,成立龙咀子、五顷塬两个回族自治乡。1954年前季,龙咀子回民自治乡和五顷塬回民自治乡进行选举,选出回民乡主席各1人,副主席2人,委员9人。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两乡改为湫头公社所属生产大队。1984年4月,报经甘肃省政府批准,恢复五顷塬回族乡至今。
  民族干部培养民国24年(1935)8月,中共新正县委成立,马秀英(回族,女)任县委妇女部副部长。次年5月,马彩莲(回族,女)接任妇女部长。26年(1937)1月,黄玉莲(回族,女)接任妇女部长。29年(1940)10月,新正县阿訇马生福当选陕甘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会会长,次年11月当选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35年(1946)4月,新正县阿訇蔡登霄当选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马秀英当选县参议员。1996年后,县政府为少数民族地区培训培养中专生12人,2005年,县政府将少数民族干部12人,按正式干部分配到教育系统工作。2006年,全县有少数民族干部32人,占干部总数5724人的0.6%。其中,回族31人、满族1人;专业技术干部23人(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7人,中专12人,高中4人)、行政干部9人(科级6人,一般3人)。
  民族教育卫生民国26年(1937)秋,新正县办起龙咀子、杨家台2所伊斯兰小学。30年(1941)春,一区回民自治乡患病群众较多,政府特地从延安光华制药厂请来医生,流动治疗半年时间,使病情得到控制和好转。1956年,政府拨款1万元办起五顷塬卫生所和龙咀子、西渠医疗站,有医务人员8人。1956至1958年,对五顷塬回民免费治疗疾病。1961年7月,宁县委在回民集居的五顷塬进行调查,纠正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的倾向,在县城和有关社镇恢复建设清真食堂。1963年,庆阳地区民委拨给五顷塬回民群众医药费1万元。1964年用民族补助费2130元,为龙咀子大队的回族群众196人免费治疗疾病。1966年,龙咀子大队办起耕读学校2所、夜校6所。1966至1967年,兰州医学院1名教授带领学生30多名,到五顷塬回民地区调查、研究和治疗地方病。1975年,庆阳地区民委拨给五顷塬各大队医疗站购药款3000元;1977年,又给五顷塬卫生院拨扩建费5000元。1983至1984年,政府为五顷塬回族乡卫生院投资2万元,新建门诊部、药房、病房11间。1984年9月,投资14万多元,动工新建五顷塬回族乡寄宿制小学,共建平房28间、砖混结构两层小楼1幢,建筑面积990平方米,新购置桌凳100多套,有教职工12人、学生120多人。至2006年,五顷塬回族乡有学校13所,其中3个回民村有8所。在校学生总数1020人,其中回族学生370人,教师总数92人,其中回族教师11人。并有文化站1所。
  民族经济发展1965年,龙咀子大队500多名回民,在政府扶持下,努力生产,粮食总产27.5万千克,比1962年的11.5万千克增长58%;社员平均口粮305.5千克,95%以上的农户有余粮,全大队有集体储备粮食2万千克、大家畜96头、羊291只。1990年代后,省、区(市)、县三级政府为五顷塬、回族乡先后投资940万元,新修 “三田 ”(条田、园田、梯田)3500亩,新修拓宽乡村道路3条49千米,修建石拱桥1座,加固修筑沟边工程24处,新架农电线5千米,为乡农机站购置推土机1台,为村组配套小型农机具51台(架),打小水窖1100眼、小电井5眼、机井3眼、小高抽2眼,维修沟边上水工程1处,为特困户修建新房120间(含2003年龙咀子村民集居工程)。从1999到2003年,该乡支柱产业以烟、果、畜为主,另外发展豆类和油料生产。农民人均产粮由558千克增加到664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60元上升到1091元。基础条件和群众精神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基本实现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贫困人口由1999年底的50户210人降至2003年底的30户101人。2004年,县上在龙咀子村投资154万元;2005年,在西渠村投资157万元;2006年,在孟河村投资170万元,均实施扶贫整村推进工程,主要用于移民搬迁及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底,五顷塬、回族乡有1770户6845口人,农村经济总收入34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5元。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