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奇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05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奇异
分类号: N07
页数: 7
页码: 278-284
摘要: 正宁县奇异天象、动物事件及其他奇异事件介绍。
关键词: 自然现象 奇异现象

内容

第二节奇异
  
  天象
  秦王嬴政七年(前240),彗星见于北方。
  秦王嬴政九年(前238)四月,彗星见西方,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日。
  西汉景帝中元二年(前 148)夏,四月,有星孛于西北。
  中元三年(前 147)秋,九月,有星孛于西北。
  武帝建元三年(前 138)秋,七月,有星孛于西北。
  建元六年(前 135)六月,有星孛于北方。
  元狩四年(前 119)四月,有长星出于西北。
  元封元年(前 110)秋,有星孛于东并。
  昭帝始元三年(前84)春,二月,有星孛于西北。
  宣帝地节元年(前69)春,正月,有星孛于西方。
  元帝初元五年(前44)四月,彗星出西北,赤黄色,长八尺所,后数日长丈余,东北指,有参分。成帝建始元年(前32)四月辛丑夜,西北有如火光。成帝元延元年(前 12)秋,七月,有星孛于东井。建平元年(前6)正月丁未,北地郡落陨石十颗,伴有光耀、雷声。东汉建武元年(31)四月丙寅,日有晕抱,白虹贯晕。建安九年(204)冬,十月,有星孛于东井。晋大兴元年(318)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三丈。大兴四年(321)三月癸亥,日中有黑子。宁康元年(373),有彗星出于尾、箕,长十余丈,经太微,扫东井;自四月始见,及秋冬不灭。
  北魏世祖太延四年(438)十月辛酉,北有声如大鼓,西北行。
  高祖太和十六年(492)九月丁巳,昏时,赤气见于西北,长二十丈,广八九尺,食顷
  
  乃灭。肃宗正光元年(520)十一月辛未,西北赤气竟天畔,似火气。肃宗正光三年(522)九月甲辰夜,西北有赤气似火焰,东西一匹余。肃宗正光五年(524)五月癸酉申时,北有赤气,东西竟天,如火焰。北周建德六年(577)正月,西方有声如雷。唐仪凤元年(676)七月丁亥,彗星现于东井,长三尺,渐向东北。光芒最长约三丈,
  历时五十八日而隐。乾元二年(759)六月,昏,西北有青气三。大历二年(767)九月戊午夜,白雾起西北,亘天。十二月戊戌,黑气如尘,弥漫于北
  方。大历五年(770)五月甲申,西北有白气亘天。贞元十二年(796)九月癸卯,夜有赤气如火,见北方,上至北斗。贞元二十一年(805)八月,天鸣,在西北。宝历元年(825)十二月乙酉夜,西北有雾起,须臾遍天,雾止有赤气,或浅或深,久
  而乃散。大和元年(827)四月庚戌,北方有赤气,中有数白气间之。六月乙卯夜,西北有赤气。大和二年(828)闰三月乙卯,北方有赤气如血。大和三年(829)八月,西北有白气如柱。大和七年(833)十月己酉,西北又有白气如柱者三。天复元年(901)八月己亥,西方有白云如履底,中出白气如匹练,长五丈,上冲天,
  分为三彗,头下垂。天佑二年(905)夏,四月庚子,有彗星出西北。五月乙丑,彗星长竟天。宋乾德三年(965)七月己卯夜,西北起苍白气,长五十尺,贯天船、五车,亘井宿。乾德六年(968)十月己未旦,西北起苍白气三道,长二十尺,趋东散。太平兴国四年(979)四月己未夜,西北有白气压北斗。端拱元年(988)十一月戊午夜,西北方有赤气如日脚,高二丈。至道二年(996)二月丙子夜,西北有苍白气,长短八道如彗扫稍,经天汉,参错如交
  蛇。端拱二年(989)七月戊子,彗星现于东井,历时三十日隐去。淳化三年(992)六月丁丑,黑风自西北起,天地晦冥,雷震,有顷乃止。景德三年(1006)三月丙辰,北方有赤气亘天。明道元年(1032)十二月壬戌,西北有苍白气亘天。
  治平二年(1065)四月丙午夜,西北方有白气渐东南行,首尾至浊,贯角宿,移西北,久方散。
  熙宁二年(1069)十一月,每夕有赤气见西北隅如火,至人定乃灭。
  元佑三年(1088)七月戊辰夜,西北有白气经天。
  宣和元年(1119)四月丙子夜,西北赤气数十道亘天,犯紫宫北斗。仰视,星皆若隔绛纱,拆裂有声,间以白黑二气。自西北俄入东北,延及东南,迨晓乃止。
  建炎元年(1127)正月辛卯夜,西北阴雪中有如火光。
  建炎四年(1130)五月壬子夜,西北方有赤气弥天,贯以白气如练者十数,犯北斗、文昌、紫微,由东南而散。
  绍兴七年(1137)正月乙酉夜,北方有赤气达旦。
  金皇统二年(1142)七月辛巳,彗星出于井宿。
  金皇统四年(1144),彗星现于坤宫,历五十日而没。
  贞元四年(1156),彗星现于东井,长约一丈,光芒二尺许。
  乾道元年(1165)正月庚午,白气见西北方,出奎入参。四月丁酉夜,白气见西北方,入天市垣。景定四年(1263)七月辛巳,彗星在井。元大德五年(1301)八月庚辰,彗星现于井,历四十六日隐。皇庆元年(1312)六月丁未,彗星现于东井。至顺三年(1332)五月某日,天鼓鸣于西北。明天顺六年(1462)九月乙巳夜,天无云,西北方有声如雷。嘉靖十年(1531)闰六月乙巳,彗星现于东井。嘉靖三十五年(1556)黑眚见自山西,渐至北地,捕人,旬余乃息。曾见日蚀,人们以锣鼓鸣警,旬余不息。
  嘉靖三十六年(1557)六月,大陨石降落宁州西南;九月,大陨石降落宁州西北,光芒四射。
  万历二十年(1592)三月,陕西空中有火,大如盆,后生三尾,陨于西北。
  万历二十一年(1593)七月乙卯,彗星现于东井。
  万历二十八年(1600)八月戊戌,西北方有声如雷。
  万历三十五年(1607)八月,彗星现于东井。
  万历四十一年(1613)某日,白昼如夜,无风而沙飞。
  泰昌元年( 1620)十月,有五星相斗。少顷,白气竟天,四十余日乃息。
  清顺治十三年(1656)十二月,天空有声如鼓鸣。
  康熙十九年(1680)冬,一星有芒如练,长竟天际,月余无踪。康熙四十三年(1704)三月某日,自晨至晚,黄沙蔽空,日出无光,万物皆为黄色。康熙六十年(1721)正月初一日,日蚀;十五日,月蚀。乾隆十五年(1750)七月,正宁秦家店有龙破屋而升,俄,大雷雨。乾隆十九年(1754)三月某日,北风空,日无光彩,自辰至未方止。乾隆四十八年(1783)六月二十三日,有星自东北陨落西南,火焰烛天。冬,长星见
  于西方。乾隆四十九年(1784)三月,陨星如斗,天空有声如鼓鸣。乾隆五十七年(1792)日中有形似飞燕者。
  乾隆五十九年(1794)四,月五日夜,有星入月;大星陨于西南,声如鸣炮。嘉庆十年(1805)七月初三日子夜,有星如盆,自东向西陨落,光焰烛天。嘉庆十一年(1806)四月十九日夜,天空有声如鼓鸣。六月二十二日夜,有星陨,声似鼓鸣;二十五日,西南方有星如月。嘉庆十四年(1809)正月朔,昼现赤眚;四月初八日夜,风起如火。嘉庆十六年(1811)七月半,彗星现于西北方,星西尾东。长四五丈,初更出现,渐移于宁朔之交,至三更后而没,至十一月,尾渐缩短,长仅尺余,后遂不见。
  嘉庆十八年(1813)正月初一,日蚀。嘉庆十九年(1814)六月初一,日蚀。嘉庆二十年(1815)六月初一,日蚀;十五日,月蚀。九月初九,有大星自西北坠于
  东南,火光烛天,声如雷炮,无云而雨如倾盆。
  嘉庆二十二年(1817)正月初一,日有抱珥。四月初一,日蚀。十月乙亥夜,星南陨如雨。十二月乙酉、丙戌两日,日四面有背弓如虹;壬戌日白昼昏暗,有星如月,自东升于天中乃没。
  嘉庆二十四年(1819)正月初一,日有垣。三月十五日,月食。十月初一,日食。嘉庆二十五年(1820)四月初一,日食。道光二年(1822)六月二十八日,天空有蓝气三条如布。是岁大疫。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初一,天空有声如炮鸣,火光烛天,自西北至东南乃息。十
  一月二十七日巳刻,日套三环。道光二十三年(1843)四月,天空现白气,长四五丈,夜深则有红光,自西而东,二
  十余日乃灭。五月,荧惑(即火星)守心。八月初一,荧惑入南斗。道光二十四年(1844)六月,西方天空现白气如蛇。咸丰八年(1858)四月初六,白虹贯日,大雪如絮;初七日,陨霜杀麦,后复生,亩
  产三斗。八月,见二星随一大星自东北坠入西南。
  咸丰九年(1859),彗星现,至次年六月方隐。
  光绪十一年(1885)十月十二日夜半,北方星陨如雨,簌簌有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十二月二十三日,日晕现九环。大白环贯日,有四背弓。
  民国 3年(1914)7月29日,雨雪六七寸,树枝多折。
  民国 4年(1915)4月9日,天鼓鸣响 3次。
  民国 5年(1916)4月,天鼓鸣。
  民国 16年(1927)4月某日,狂风卷黑沙,堵若城垣,遮天蔽日,由南而北,至宫河镇界始散。夏,太白星现于白昼,经月始隐。
  民国 19年(1940)12月某日,日套九环,北为大白环贯日,两边各有背弓。
  1976年农历正月中、下旬,彗星现于正宁东方。
  1984年农历闰十月十二日晨 6时 10分,天空火球流动,一声巨响,犹如霹雳。
  1996年3月6日8时,榆林子上空出现日环现象。环两边对称套有两小环,另有一大环与套在太阳上的环相切,整个外观如一小熊猫。 3月 24日 19时,彗星现于县域偏东北上空,如碗大。 22时,移向正东,尾指南方,约七八尺长。次日 5时,复移向西北,尾显更长。
  动物
  隋大业(605—617)初,天下鸡多夜鸣。
  金兴定二年(1218)五月,秦、陕狼害人。
  明成化四年(1468),古长城群狼出,列如行伍。
  成化七年(1471),古长城群狼出,列行伍然。
  顺治十六年(1659),狼成群,食牛羊。
  同治七年(1868),鼠硕大如猫,白昼游散,见人不畏,反而食猫;恶狼结队成群肆行,二三十不等,众人持枪矛追逐亦不奔避,每向众人冲扑,男、妇被伤食甚多。次年,鼠狼皆遁,不见踪迹。 1952年6月 14日,五区(永正)马家村一 11岁女孩在地里拾菜,被野狼咬死。 15日,党家村一 8岁女孩又被野狼咬死。县政府指示民兵和神枪手开展灭狼斗争。
  1961年末,野狼为害, 37人(未计者尚多)被食,其中有白日被食者。
  1962年,狼害赫然,伤人、畜甚多,常成群结队,遇人不避,且不时群起扑咬。次年夏遁迹。
  1985年秋,黄鼠害田禾。其后,历来未见之黄鼠狼成群突出,黄鼠剧少。群众有在家饲养黄鼠狼代猫捕鼠者。
  其他
  唐元和六年(811),大稔
  。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十二月,宁州民张安世进嘉禾二本。
  明万历三十年(1602)四月十一日,真宁县儒学明伦堂丹墀内西侧古柏树梢出烟,烟气上冲于天,至十三日方止。
  清顺治十五年(1658),。
  顺治十六年(1659),大稔
  。
  康熙三十四年至三十七年(1695—1698),连稔,斗米银三四分。
  康熙六十年(1721),秋大稔,糜双粒。
  乾隆二十四年(1759),秋大稔。
  乾隆二十九年(1764),俱大稔
  。
  道光九年(1829)大旱,九月落雨,始种小麦,来年俱熟。
  道光十六年(1836),立秋后 20余日方落雨。小麦播种后全不出苗。冬雪较多,春来雪化,麦始出苗,且生长茂盛,亩产3至6斗。
  道光十九年(1839),七月初落雨,始种荞麦,亩产3至5斗。
  光绪二十七年(1901),陇东因上年冬无雪,当年春、夏大旱,七月始雨,田无禾苗,野无荒草。斗麦市价银3两。但当年秋大熟。民国18年(1929),前季大旱。秋季,糜子丰收。 1956年,县内培育出单个重32.5千克的大南瓜。 1957年,头区解家川乡安里农业社主任王富均栽培的南瓜创出惊人记录:一窝两蔓南瓜产6个,最大 1个重 46.5千克,共重 121.5千克。
  1966年7月31日,洪水冲垮 1965年7月新建的造价3万余元的秦家店子河桥。
  1970年,山河公社冯柳大队一农妇一胎产4子,县粮食局补助糜子4斗。
  1974年春夏间,饲草缺,麦草每千克价0.2元。人缺粮。
  1982年,大枣无收。
  1990年8月1日,罗川乡春场村农民张怀跃的妻子任晓萍在乡中心卫生院一胎顺产3子。
  8月5日,山河冷冻厂宰杀一头母牛时,从其体内取出一块重262克的特大天然牛黄。
  1994年 8月,宫河镇南堡子村农民姚清虎家核桃树结果呈穗状(即如葡萄样排列),
  最多的一枝结核桃 20多个,被庆阳地区林木种子站定为优良树种。 2001年 1月,永和乡于家庄村高佳宁,在温棚里育出的 “长寿椒 ”生命期 3年,均高
  2.3米~ 2.6米,株径 3厘米,株均挂果 80个,椒角最长 30厘米,单果重 100克左右,亩产超过 3500千克。其中 1株 “特大牛角王 ”辣椒高 3.2米,结辣椒 104个,重4.5千克,人称 “辣椒树 ”。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