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05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灾害
分类号: X43
页数: 49
页码: 230-278
摘要: 自古以来,正宁县域旱、水洪、冰雹、霜冻、风沙、病虫灾害多发,鼠害、地震、滑塌、火灾、交通事故等时有发生。
关键词: 正宁县 自然灾害

内容

第一节灾害
  旱灾
  周
  周赧王元年(前314),陇东旱,洛、渭水绝一日。
  秦
  秦王嬴政十九年(前228),大饥,北地郡死尸遍野。
  汉
  景帝后元二年(前 142),上郡以西旱。
  新王莽始建国五年(13),北地郡大饥荒,人相食。
  天凤元年(14)秋,北地郡大饥荒,人相食。
  天凤五年(18),北地郡大饥荒,人相食。
  东汉建武元年(25),安定、北地、上郡流人避凶饥者,归之(河西)不绝。
  永元五年(93),北地、上郡皆被羌寇,粟歉收,谷贵,人民流亡。将吏、民众随太守徙扶风界就食。
  永初五年(111),北地连年旱、蝗,民间饥荒。时羌民起义,朝廷令北地郡、县内迁。民眷恋故土,不愿迁徙,官府割去庄稼,摧毁民屋,强迫搬迁,人民背井离乡,随道死亡,天灾人祸,极为凄苦。
  晋
  泰始六年(270)[《西北灾荒史》载为泰始七年(271年) ]夏五月,雍、凉、秦三州干旱饥荒。
  太康元年(280)四月,安定大旱,麦田成灾。
  太康九年(288)夏,安定旱,损伤禾苗。次年二月又旱。
  元康九年(299)四月,安定旱,麦苗受灾。
  建兴四年(316),北地饥甚,人相食啖。
  北朝
  太和元年(477)六月,陇东旱。
  北周建德四年(575),岐、邠、宁等二十三州旱饥,官府开仓放粮赈恤。
  隋
  开皇十四年(594)五月,关内诸州旱,饥。
  唐
  武德二年(619)二月,以谷贵,禁关内屠酤。
  武德三年(620),罗川县四月至八月不雨。
  武德八年(625),陇东旱,禾枯槁。
  久视元年(700)夏,陇东旱,歉收。
  开元十四年(726)秋,宁州亢旱,并降旱霜。
  天宝九年(750),陇东大旱,禾枯。
  永泰元年(765)邠
  、宁二州大旱。
  元和九年(814)春,,陇东旱。
  中和二年(882),陇东干旱饥馑,人相食。
  中和四年(884),陇东干旱。
  五代
  后晋天福七年至八年(942—943),天下大旱,潼关以西诸郡,蝗虫群飞, “食草木尽”,人民流徙,多饿殍,十死八九。
  后汉高祖乾祐二年(949)六月,邠、宁、泾、延、鄜、坊等州旱。
  宋(金)
  淳化四年(993),陇东干旱。
  淳化五年(994),陇东饥荒。
  至道二年(996),陇东干旱。
  大中祥符二年(1009)夏,陇东大旱,民间饥馑。
  天禧四年(1020)夏,陇东旱,民间饥荒。朝廷放粮赈济。
  熙宁七年(1074)春、夏,陇东干旱饥荒。
  元丰元年(1078)夏,陇东干旱,庄稼损伤几尽,民间饥荒。
  元丰三年(1080)夏,陇东干旱。
  元祐三年(1088)秋,陇东干旱,民饥。
  宣和五年(1123),陇东旱,民间饥饿,人民流徙。朝廷令所在路、府赈济抚恤。
  宣和六年(1124)十二月,环庆、邠宁庶民因饥荒流徙,令所在赈恤。
  贞祐元年(1213)五月,宁州大饥荒。
  元
  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宁州旱,民饥馑。
  天历二年(1329)四月,宁州等地旱,饥馑,民众流亡数十万。
  至顺三年(1332),宁州旱,饥。
  惠宗至元元年(1335)九月,宁州旱,民饥。
  明
  洪武八年(1375)七月,赈济庆阳等处饥荒。
  洪武十九年(1386),宁州旱。次年大饥馑,斗米银五钱。
  洪武二十五年(1392)五月,陕西饥。
  正统二年(1437)夏秋,庆阳等六府干旱,麦无收成。
  正统三年(1438)春,庆阳等七府饥。
  正统五年(1440)五月奏:庆阳连年灾伤,供给边储艰难。
  正统七年(1442)春,庆阳等府不雨,田苗枯槁,人民乏食,委官赈济。
  正统九年(1444)七月,赈济庆阳等处饥民。
  天顺元年(1457),陇东夏旱。
  成化四年(1468)三月奏:庆阳等府所属人户,为因年荒贼扰,逃移外郡十有七八。
  成化六年(1470)五月,陕西旱,饥,赈之。尚书白圭等言:陕西延、庆、平凉等处人民累遭抢劫转徙,流离困苦。
  成化十年(1474)四月,免陕西庆阳等五府所属州、县上年(1473)夏税四十五万余石,以旱伤故也。七月,免陕西州、县正官朝觐,以边报未息,饥馑荐臻故也。
  成化十八年(1482),陕西等地府十五、州二旱。
  成化十九年(1483),宁州、真宁旱。
  成化二十年(1484),真宁大饥,斗米银五钱。
  成化二十一年(1485),陕西全省大旱,庆阳府等系重灾去处。逃荒者十有八九,井邑空虚,老鼠遍地,斗米万钱,尸骸枕藉,有杀宿客而食者。成化二十二年(1486),陕西旱,虫、鼠食苗稼,凡九十五州县。弘治二年(1489)三月,以(旱)灾伤免庆阳等府、卫弘治元年(1488)秋粮三分之
  二。四月,陕西巡抚等官以庆阳等府、州、县、卫、所连岁荒旱,军民逃亡者众,请下户
  部议措粮草之策。弘治三年(1490),庆阳旱。弘治六年(1493)九月,以旱灾免陕西西安等七府(含庆阳府)夏粮有差。九月,以
  旱灾免庆阳等五府并所属州、县正官明年朝觐。弘治九年(1496)闰三月,以旱灾免陕西西安等七府(含庆阳府)及西安左等二十一
  卫所夏粮籽粒有差。弘治十年(1497),庆阳诸县大旱。弘治十一年(1498)六月,以(旱)灾伤免陕西庆阳府所属各州、县正官明年朝觐。弘治十三年(1500),庆阳诸县旱。正德元年(1506),陕西庆阳等三府旱。正德四年(1509),自三月至七月,陕西旱。正德七年(1512),庆阳等处大旱,民间饥荒。正德九年(1514)八月奏:关、陕凶荒,饥民流徙。请邓璋赈平凉之东,冯清赈平凉
  之西。正德十年(1515),宁州旱,大饥馑
  ,斗米银三钱。嘉靖六年(1527)十月,以旱灾免陕西庆阳府一州四县(含真宁县)田粮有差。嘉靖七年(1528),庆阳、平凉、巩昌大旱,人相食。嘉靖八年(1529),庆阳等处饥,斗米银四钱,饥民流徙,人相食。嘉靖十年(1531),宁州、真宁大旱,饥,斗米银三钱。嘉靖十一年(1532),大旱。飞蝗盈野,害稼成灾,民饥。嘉靖十八年(1539)八月,以旱灾免陕西庆阳等府州、县(含真宁县)田粮如例。嘉靖二十四年(1545)六月,以旱灾免陕西庆阳等府州、县(含真宁县)田粮有差。嘉靖二十五年(1546)十二月,延安、庆阳饥。嘉靖二十六年(1547)八月,以旱灾免陕西庆阳等府州、县(含真宁县)税粮有差。嘉靖二十八年(1549),时延、庆、平、固沿边一带苦旱,套虏亦乘间窃发,饿殍盈野。嘉靖三十四年(1555),陕西庆阳等五府旱。嘉靖三十九年(1560),庆阳等处旱。十月,免所属州、县(含真宁县)税粮有差。隆庆二年(1568),庆阳饥。十月,以旱灾免陕西庆阳等三府夏税有差。隆庆三年(1569)三月,陕西庆阳等五郡旱荒盗起,命发银一万六千余两及州、县仓
  粟赈之。万历二年(1574),宁州旱,大饥。万历三年(1575),庆阳大旱,夏、秋禾无收,民大饥。
  万历九年( 1581),庆阳等处旱,大饥。
  万历十年(1582),宁州、真宁旱,大饥,人相食,斗米银千文,人民十死八九,田园荒芜,恶狼遍野,盗贼蜂起。
  万历十一年(1583)三月至七月不雨,真宁旱,饥。
  万历十二年(1584)六月,以庆阳等三府(旱)灾,免其逋赋。
  万历十三年(1585),庆阳等处大旱。
  万历十四年(1586),宁州旱、霜并至。
  万历十五年(1587)七月,真宁干旱饥荒,人民流亡过半。斗米银三钱。
  万历十六年(1588)五月,庆阳等处旱,饥,人相食,流亡过半。
  万历十九年(1591),庆阳府大旱,岁饥,人相食。
  万历二十八年(1600),真宁大旱,饥荒,斗米银一两五钱。
  万历三十九年(1611),庆阳府属各州、县大饥。
  万历四十三年(1615)十月,陕西巡抚奏:自三十九年后,荒旱连仍,死亡相踵。
  万历四十四年(1616),陇东大旱。
  天启七年(1627)七月,庆阳饥荒,人有饿死者。
  崇祯二年(1629),平(凉)、庆(阳)等处大旱,饥,人死甚众。
  崇祯三年(1630),五月奏:秦地大荒之后,流贼继起,死亡殆半,田地荒芜,而延、庆、平三府尤甚。
  崇祯四年(1631),八月奏:延、庆地亘数千里,土瘠民穷,连岁荒旱。
  崇祯五年(1632),二月奏:延、庆一带灾害并集,千里不炊,几成旷土。
  崇祯七年( 1634),庆阳府属各州、县大旱,大饥,斗米银四钱。饥民比目,饿死者甚多。崇祯十年(1637)七月,庆阳等地大旱,蝗飞蔽天,禾谷立尽。崇祯十三年(1640),真宁旱,飞蝗遍野,落地如冈阜。冬至次年春,大饥荒,百姓饿死者十之六七,人相食不已。斗米银三两。
  崇祯十六年(1643)十一月奏: “臣过陕西,惟见凤翔、西安二府今岁稍稔,其延(安)、庆(阳)、平(凉)、汉(中)四府荒残已为极矣。”清顺治十二年(1655)夏,庆阳府属各州、县旱。顺治十三年(1656),庆阳府属各州、县旱,民大饥,斗米银三钱。免田租。顺治十四年(1657),旱,斗米银二钱。康熙七年(1668)二月、五月,甘肃巡抚奏:庆阳等四府属去岁夏旱秋涝,人民饥馑。
  二月,赈庆阳等四府饥。康熙二十二年(1683),庆阳府所属州、县旱饥,人有饿死者。饥民就食郡城者甚众。
  免受灾地区赋税十分之一。康熙二十三年(1684)夏,旱,斗米银二钱。冬十月,民饥。康熙二十七年(1688),旱。康熙三十年(1691),真宁县旱,禾歉收,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二年(1692—1693),真宁县饥民纷纷往府城就食,斗米、麦银三
  至四钱。康熙五十一年至次年( 1712—1713),真宁等地因旱歉收,乡民饥饿,斗粟银三钱。康熙五十三年(1714),真宁大饥。康熙五十六年(1717),旱,民饥。康熙五十九年(1720),庆阳等处旱,饥。康熙六十年(1721),秦、陇大旱,四月不雨,夏无收。庆阳等处旱,饥。雍正五年(1727)六月,庆阳府旱,斗米银三钱。雍正十三年(1735),庆阳府属各州、县自春至夏未下雨。五月二十五日后,又积雨四
  十多天,复涝。乾隆五年(1740),庆阳府等处旱、涝交至,大歉。乾隆十年(1745)十二月,酌借接济被水旱而不成灾之正宁等、狄道县。乾隆十二年(1747)九月,赈恤甘肃正宁等县本年分旱灾饥民,并予缓征。乾隆十五年(1750),贷正宁等县籽种口粮(推断为旱灾)。乾隆二十年(1755)四月,正宁等县大旱。鸟蔽田野,麦田无收,民众饥饿。乾隆二十三年(1758),正宁冬无雪。乾隆二十四年(1759),正宁县夏旱,饥。乾隆二十七年(1762)夏,正宁旱,并降秋霜,本年饥荒。乾隆三十三年(1768),庆阳、平凉等府偏旱,大饥荒。疫病流行,死人甚多。诏免受
  灾区租赋及历年积欠四百四十余万石。乾隆三十四年(1769),正宁等县遭水、旱、霜、雹灾,翌年三月,朝廷赈恤灾民,缓征额赋。乾隆三十五年(1770)十一月,赈恤甘肃正宁等县本年水、旱、雹、霜等灾贫民,并
  蠲缓额赋。翌年十二月,蠲免甘肃正宁等县三十五年夏秋雹、水、旱、雹等灾地亩额赋。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一月,赈贷甘肃正宁等县本年水、旱、雹灾饥民。乾隆四十三年(1778)十二月,赈恤甘肃正宁等县本年水、旱、雹、霜灾贫民,蠲缓
  额赋。嘉庆六年(1801)十二月,加赈甘肃正宁等县所属被水、被旱灾民。翌年正月,展赈。嘉庆十年(1805)七月,缓征甘肃正宁等县旱灾新旧额赋。嘉庆十一年(1806),豫、晋荒歉,远道运粮,致使陕甘粮价暴涨。又逢干旱,斗麦一
  串四百文。饥民妇号于室,夫叹于野,扶老携幼,逃荒讨饭,城乡各处几不能安,饿死甚多。嘉庆二十五年(1820)六月至八月,正宁无雨。九月始降透雨,农民抢种小麦,翌年
  尚获丰收。道光六年(1826),旱、雹、霜俱灾,岁荒民饥。道光十六年(1836),正宁旱, “秋社 ”二十余日方落雨。冬小麦播种后均未出苗,冬
  雪较少,次年春雪融化后麦才出苗,生长茂盛,亩产三至六斗(丰收)。道光十八年(1838)正月,贷甘肃正宁等县上年被雹、被旱、被水、被霜灾歉贫民口
  粮籽种。同治七年(1868)正月至五月,正宁县大旱,大饥,斗麦钱三十余串,人相食。同治八年(1869)正月,陕西巡抚奏:甘肃平、庆、泾、固一带连年被贼蹂躏,遍地
  荒芜,难民逃入陕境数不胜计。光绪三年(1877),甘肃亢旱,庆阳府所属州、县被灾更甚。自上年冬至本年秋,大旱,
  饥馑,斗粮银二两余,人食草根,饿死者甚多。光绪四年(1878)春,陇东旱。光绪十八年(1892)三月,正宁等县旱,麦苗枯死,饥民相聚,饿殍载道。六月,缓
  征甘肃正宁等县被旱地方本年上忙钱粮有差。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奏: “甘省地方去冬雨泽甚少,今年自春至夏雨泽愆期,
  东路平、庆(阳)、泾、固,南路巩、秦、阶各府、州被旱,各有轻重不同。”光绪二十五年(1899),大旱。光绪二十六年(1900),正宁旱,饥。光绪二十七年(1901),陇东因上年冬无雪,当年春、夏大旱,七月始雨,田无禾苗,
  野无荒草。庆阳府所属各州、县大饥,人多食树皮草根,有 “人吃人,狗吃狗,鸦儿老鸹吃石头 ”的民谣。兼瘟疫流行,死者枕藉,鬻妻卖子,哀鸿遍野。往往夫妻对缢,无人掩埋;少壮各自外逃求生。正宁等处比户皆空。斗麦市价银三两。当年秋大熟。
  宣统元年(1909)春、夏,甘肃全省亢旱。
  中华民国
  4年(1915)春、夏,正宁等 17县大旱,夏秋无收,民饥。
  
  13年(1924),甘肃全省春、夏亢旱,庄稼几乎无收,大饥荒。 8月报:正宁等 17县被灾最重。立秋后正宁县又遭水灾。
  15年(1926)夏,陇东各县均大旱。 5月,冰雹相继为灾。四乡逃荒者络绎不绝。
  16年(1927)5月,陇东大旱。自入夏以来,天久不雨,旱甚,民饥。
  17年(1928)春夏,甘肃大旱,陇东受灾。又值战乱,粮价奇贵,饥民载道。正宁等县均属重灾区, “自春徂秋,数月不雨 ”,全年未降透雨,麦禾未种。灾民既乏充腹之粮,又无栖身之所,更少御寒之衣,多剥菜根树皮,炒糠秕掺和而食,鸠形菜色,人相食,甚至有掘尸碾骨,易子而食者。加以匪患,灾民占全县人口 40%。
  18年(1929),甘肃全省 58县大旱,继以冰雹、洪水、虫害、霜冻、瘟疫流行。春耕失种,颗粒未收,全省大饥荒。入夏后,树皮、草根、麸皮、油渣、槐角等食之以尽。陇东斗麦价银币 50元,以至易子而食。外出逃生者多饥死野外,白骨曝日,积尸盈道。尚有饿倒未死者,苍蝇成群,生蛆满嘴,狼、狗结群聚食。并有饥民争食尚未死绝之体。至夏,麦穗灌浆后,饥民群涌田间,连芒带壳,抢吃生吞,腹胀而死者众多。有死后肚皮胀破麦穗完整外溢的,甚至有母亲已死,而婴儿尚撮乳吃奶的。当时,甘肃军阀割据,互相残杀,击毙的士兵,饥民聚而争食。所有牲畜,因草枯竭而饥死,幸存者多被杀食度荒。正宁旱灾奇重,壮者挺而走险,老弱疾病死者触目皆是,灾民占全县人口 90%。 4月6日始降透雨。
  19年(1930),“今年灾情实较去年为尤重,查甘肃全省本年被灾而饥荒者有正宁等 60市、县”。
  29年(1940),“边区夏、秋灾情奇重,为30年来所罕见,水、旱、风、雹相侵凌 ”。正宁等县黑霜杀禾苗,复冰雹、大旱、风沙相继为灾,庄稼歉收,民有饥馑。政府赈济,免灾区田赋,贷籽种。
  31年(1942),甘肃全省受旱、雹、水、风沙灾害者 57县,国民政府赈济,贷籽种,豁免灾区田赋。
  32年(1943),正宁县春、夏旱,霜杀夏田,雹打秋禾。
  34年(1945),正宁县入春至 5月未降普雨,麦苗枯萎,秋禾难播。虫、水、雹复以为灾,收获不足以糊口者十之有七。 36年(1947),正宁县自 6月4日至 7月28日, 55日未落滴雨,所有秋禾大部枯槁。 37年(1948),正宁县秋苗受旱,多已枯干。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1年,正宁县遭旱、霜冻、冰雹、黄疸等灾害。一区(三嘉)、二区(湫头)、三区
  (永和)、四区(西坡)及解家川沟壑、山头地带冬小麦死亡过半,糜、谷、高粱、豆类、
  油料减产 50%~ 60%。次年春,农村缺粮,借拨公粮 10.5万千克。
  1952年,正宁夏田遭受冻、虫、黑黄疸等灾害,歉收,以一、二、四区为重。五、六区个别地方遭雹灾。秋田遭冻灾。共计受灾 90628.01亩,其中夏、秋田歉收 5成以上的 3526.85亩,绝收 30636.94亩。
  1957年,山河以西前塬地区夏田及秋田因干旱严重减产。 1959年秋、冬,正宁县干旱少雨(雪)。 1960年,麦秋歉收,一些地方群众生活困难(详见《大事记》)。 1961年5月,由于上年冬干旱、冻灾,加之春季风、虫等灾害,小麦死亡现象普遍严
  重。宫河、榆林子公社为受灾二类地区(最重者为三类地区),每亩单产较上年下降 5.8千克。山河、永和、湫头、三嘉公社为受灾一类地区,单产较上年平衡,总产减少 10%。 1963年7月中旬至 8月下旬,旱象严重。特别是 “三伏 ”间33天未曾落雨,全县大秋
  作物成灾 76430亩,减产严重。 1965年,伏期旱,至翌年初夏始降透雨。 1966年,旱200余天,受灾小麦 23290亩,平均亩产仅 50千克。宫河公社 10个大队
  麦田死亡 2248亩。 1967年,初夏开始少雨,旱情延至翌年伏期方解除。夏季全县受灾 32312亩,成灾 32317亩,减产 8成以上至无收的 10498亩。 1968年,春寒、夏旱、秋涝、旱雪。入夏后,正宁西部旱象持续 105天。冬小麦遭干热风 “青烤 ”,颗粒秕瘦,大秋作物出苗不齐,有 128668亩因旱灾减产,晚秋未能复种。
  1969年,本县旱、洪、风、雹、病虫灾俱全,农作物成灾面积 68682亩,占总播种面积的 14.8%。周家、宫河、榆林子、罗川等 10个公社,自古历 3月至 6月中旬, 100天未降透雨,成灾 58292亩,占总播种面积的 12.6%。因干旱,部分地区小秋难以下种。
  1970年,春,麦田遭霜冻,阴山地死亡缺苗较重;后又复生蚜虫、地下虫、红矮病,受灾 175760亩, 5月中旬后,干旱四五十天,加之风灾,总产比上年减产 19296700斤。 1971年7月至 8月,干旱 40天~ 60天,湫头、宫河、罗川 3公社为重,全县秋田成灾50230亩。 1972年5月下旬至 6月中旬,庆阳地区旱。刮 “干热风 ”20多天,冬小麦因 “青烤 ”颗粒秕瘦。伏旱 25天,持续高温半个月,气温高达 36℃,干土层 19厘米左右。全区因旱
  成灾面积占秋田总面积的 79% 1973年,正宁县伏旱 80天。麦田减产,秋田基本无收。政府拨粮、款、物资赈灾。 1976年,晚秋出现旱情,延至翌年秋。 1977年,全县降水 27.6毫米,是 1970年后全年降雨量最少的一年。加之上年冬大旱,
  持续低温,小麦受灾 143186亩,占总面积的 70%,成灾 106967亩,占52.4%,死苗严重,山区小麦更甚。
  1978年入春后,连续干旱四五十天,加之多风、高温、霜冻和病虫害影响,全县 20万亩小麦翻掉 26484亩,总减产 1150万千克。山地面积大的罗川、西坡、湫头、永和、三嘉5个公社,灾情尤为严重。
  1978年 11月 10日起,全县连续 99天无大于 5毫米的降水, 11、12月及次年 1月月降雨分别比历年同期减少 6成、 9成、 5成。 3月后长期未落透雨, 5月中旬测报, 12厘米深处土壤含水量 9%~ 11%。冬小麦死苗严重,绝苗率较高,亩产 35千克左右,有些地方人均分配小麦不上 50千克。
  1979年入冬以来一直未落雨雪,土壤表层含水量仅 10%。一些塬咀和山区麦苗发生枯黄乃至死亡。
  1979年 10月至次年 5月小麦成熟前 200多天,降水 71.4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减少60%,为自有气象记载 22年来所未有过的旱象, 30厘米麦田土层含水不到 10%。 20万亩小麦有 78786亩死苗绝收。
  1982年,三嘉、五顷塬、月明、周家、宫河、湫头等公社大旱,粮食严重减产。
  1986年,由于上年冬少雪,加之当年春干旱,小麦死苗严重。
  1987年 1月至 5月底,正宁县未落透雨,降雨仅为 90多毫米,比正常年份少 1/3,加之上年秋冬未降雨雪,全县 20万亩麦田受旱,小麦减苗严重,其中死亡绝苗 78760亩。据测量,当年小麦亩最高苗有效穗数 256400个,最少 148000个,平均 205100个,比正常年份减少 47%
  1992年上半年,全县旱,特别是进入 3月后,持续干旱,部分乡镇小麦枯死,有些山川地小麦基本绝收,秋田出苗率特别低。受灾 43.71万亩,小麦减产 1233.1万千克。
  1994年春,全县持续干旱,4月后 40多天降雨仅 34毫米,比上年同期减少 76.9毫米,加之 “干热风 ”影响,小麦减产 296.5万千克。进入中伏,连续干旱、高温 20多天,大秋作物中部以下叶子干枯,有些未到成熟期即枯死,减产 856.5万千克,蔬菜绝收。周家、罗川、永和、宫河、榆林子、永正、山河秋田受灾严重,减产 35%~ 40%,个别地块减产 50%。
  1995年,正宁县持续干旱 9个月,为有气象资料以来干旱时间最长、受灾范围最广、灾害面积最重的一年。 42.68万亩粮田全部受灾,减产 1772.45万千克,其中小麦同比减产 1367万千克,秋田同比减产 405.45万千克。
  1997年,全县降雨较常年少 3成~ 4成。春旱、春末初夏旱、伏旱、秋旱相连,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旱灾。特别是在小麦出苗生长期的 10月,降雨少 5成~ 9成。
  1999年,全县春旱持续 5个月,麦田减产 20900吨,林果产业发展受阻,大秋作物枯黄,基本无收成。 2000年3月中旬,持续干旱,刮风 18次20天,气温猛降,土壤严重失墒,干土层厚达5厘米~ 12厘米,小麦大面积干枯,大秋作物播后无法出苗,果树大面积落花落果。
  2003年入春,全县持续干旱。
  2004年入春,全县持续干旱,至 4月底,平均降水 6.48毫米,比历年同期减少 70%~ 85%,干土层深 14厘米; 4至7月累计降雨 103.3毫米,比历年同期减少 51%,出现多年罕见的春夏连旱。 2005年元月至 5月上旬,降水仅 60.4毫米,比历年同期减少 40%。进入 5月后,持续高温,土壤失墒严重,于土层深达 6厘米~ 8厘米。
  水洪
  汉
  建始三年(前30)秋,北地郡大雨。
  建始四年(前29)三月,北地郡大雪。
  东汉建武元年(25)冬,大雪,坑谷皆满。赤眉军从长安西上 “就食于北地(郡)”,士兵多被冻死。
  建和二年( 148)七月,北地(郡)大雨。随雨而下有如羊肋之物。
  唐
  武德六年(623),霖雨害禾稼。
  永昌元年(689)六月,宁州大水灾。
  久视元年(700),宁州大雨成灾。
  长安三年(703)六月,宁州等地大霖雨,山水暴涨,漂流民户,溺死者二千余人。流尸顺水东下,河面一时雍蔽。
  元和七年(812)五月,真宁大水,漂没人畜甚多。
  宋
  建隆二年(961)春,宁州积雪盈尺,沟渠、水道复冰,草木不华。翌年四月丙申,宁州大雨雪,田间、水道淤冰。
  太平兴国五年(980)七月,真宁大水。
  太平兴国六年(981),真宁大水。
  景德二年(1005)六月,真宁山水泛滥,淹坏民舍、军营,人多溺死。
  庆历三年(1043),宁州真宁县大雨如注,洪水漂淹二千余家,溺死千余人。
  元
  惠宗至元二年(1336)六月庚子,泾水暴涨。
  至正十年(1350)五月(一说六月)甲子,宁州大雨,山崩数十处。
  明
  正统二年(1437)自夏至秋大雨,雹。
  正统三年(1438),,十月奏:庆阳、平凉等六府、卫连年旱涝劳,人民缺食,老稚多至饿死。
  天顺八年(1464)秋,宁州等五州阴雨连绵,禾穗生芽,秋田绝收。翌年大饥,石米银三两。成化二年(1466)秋,雨雪,田禾尽为雪压,直至次年二月雪始消,禾稼烂坏无存,以致人犬相食。成化十八年(1482)十一月,以水灾免庆阳等府、卫粮 21万余石,草 28万余束,布 1700余匹。
  成化二十一年(1485)十月,以水灾免庆阳府等府、卫夏税子粒六十四万余石。
  正德三年(1508)九月,延绥、庆阳等处大水为灾,命赈济。
  嘉靖十三年(1534)五月,真宁大雨,溺死人、畜无数,毁坏民众庐舍、田亩。
  嘉靖三十七年( 1558)秋七月,平凉、庆阳霖雨,秋禾尽损,城垣庐舍倾圮殆尽,死者甚众。崇祯四年(1631)十二月,庆阳大雪,民饥。清顺治十三年(1656)四月,宁州大雪,压折树木,冰凝田禾。后又旱,斗米银三钱。康熙元年(1662)七月,宁州水灾。康熙七年(1668)二月、五月,甘肃巡抚报:平凉、庆阳、临洮、巩昌四府六年(1667)
  夏旱秋涝。
  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月,宁州大水。七月,宁州暴雨大作,河水骤涨,漂没田园。
  冬十月,斗米银二钱。
  雍正四年(1726)六月,庆阳大雨,平地水深四五尺。秋七月十三日寅时,庆阳府属
  州、县大雨,积水盈尺。
  乾隆五年(1727),旱涝交至,大歉。
  乾隆六年(1728)十一月,赈正宁等县被雹灾、水灾贫民。
  乾隆八年(1730)夏,庆阳大水。
  乾隆九年(1731)秋,庆阳阴雨连绵,秋禾不实。
  雍正十三年(1735),庆阳属自春徂夏不雨,五月二十五日始,积雨四十余日。乾隆五年(1740),巩、秦、庆等处旱涝不均,岁大歉。乾隆六年(1741)十一月,赈正宁等县被雹灾、水灾贫民。乾隆八年(1743)四月,庆阳淫雨浃旬。十一月,贷赈正宁等县水、虫、风、雹灾民,
  缓额赋。乾隆九年(1744)十一月,赈贷正宁等县被雹及水、风、霜、虫等灾民,蠲缓额赋。乾隆十年(1745)十二月,酌借接济被水、旱而不成灾之正宁等县。乾隆十一年(1746)十二月,赈恤夏、秋二季叠被水、雹不成灾之正宁等县、各村堡,
  酌量借给籽种口粮。乾隆十三年(1748)十二月,赈恤不成灾之正宁等县,借给口粮籽种。乾隆十五年(1750)七月,正宁大水。乾隆十七年(1752)十二月,赈
  贷正宁等县本年水灾、雹灾饥民,并缓征额赋。乾隆二十年(1755)秋,正宁等县大水。乾隆二十一年(1756)八月,庆阳霪雨,岁歉。十一月,赈贷正宁等县本年水、雹灾
  民籽粮。乾隆二十三年(1758)秋,正宁霪雨,秋田生虫,冬无雪。乾隆二十四年(1759)四月,赈恤正宁等县上年旱灾、雹灾饥民。十月,豁免甘肃正
  宁等县上年被雹、被水、被旱灾地额赋。乾隆三十五年(1769)三月,赈恤正宁等县上年水、旱、霜、雹等灾贫民,缓征额赋。
  十一月,赈恤甘肃正宁等县本年水、旱、雹、霜等灾贫民,并蠲缓额赋。乾隆三十六年(1770)十二月,蠲免正宁等县上年雹、水、旱、霜等灾地亩额赋。乾隆三十七年(1771)十一月,赈贷正宁等县本年水、旱、雹灾饥民。乾隆四十一年(1776)十一月,因本年水、雹、霜灾,正宁等县并予缓征。乾隆四十三年(1778)十二月,赈恤正宁等县本年水、旱、雹、霜灾贫民,蠲缓额赋。
  四十四年(1779)十月,蠲免其四十三年秋禾被灾额征正银番粮。
  乾隆四十四年(1779)四月,赈正宁等县本年雹、水、霜灾饥民。十一月,恤正宁等县灾民,并蠲本年秋禾被雹、水、霜灾地亩额赋。十二月,赈恤正宁等县灾民,并蠲当年秋禾被雹、水、霜灾地亩额赋。
  嘉庆六年(1801)十二月,加赈正宁等县被水、被旱灾民。道光十八年(1837)正月,贷正宁等县上年(被雹、被水、被旱、被霜)灾歉贫民口粮籽种。道光二十一年(1841),正宁大水。
  宣统二年(1910),自秋初至冬初,阴雨连绵,民宅塌损无数。中华民国元年(1912),正宁秋雨连绵 40余日。 2年(1913)秋,正宁阴雨霏霏 40余日。 13年(1924),正宁等县立秋后遭水灾。 14年(1925)9月 1日,正宁大雪,压折树木,秋田歉收。 18年(1929),甘肃全省 58县大旱,继以冰雹、洪水、虫害、霜冻、瘟疫流行。 22年(1933)6月 18日,大雨倾注,沟水大涨,浩如江河,麦淹漫尽,淹毙人畜甚夥。
  8月,正宁洪水遍地,民宅倒塌,淹没人、畜不计其数。 26年(1937)8月3、4日,洪水暴发,四郎河川长 50余公里、宽0.75公里许,计地
  200余顷的秋田、蔬菜被冲压,后复秋雨过多,秋禾多未成熟,减产严重。 28年(1939)7月 18日,新正、新宁被水灾,淹毙 1人,牛羊 16头,灾地 6400亩。 29年(1940)6月22日至 25日,新正县一区(三嘉)、六区(底庙)大雨,田禾受灾
  2400亩。 30年(1941)6月下旬至 7月中旬,新正等县部分地区遭水灾。 31年(1942),甘肃全省受旱、雹、水、风沙灾害者 57县,国民政府赈济,贷籽种,
  豁免灾区田赋。 34年( 1945),水、旱、虫、雹均以为灾,收获不足以糊口者 7 / 10。 36年( 1947)8月 12日,山河镇山洪暴发,水势空前,沿岸秋禾全被冲没,且将地冲
  成河,石沙堆满,不能耕种。 8月 16日后,全县阴雨连绵,秋收无望。 38年(1949)秋,阴雨 48日,秋田未熟,小麦不能适时下种,山洼河边沟渠之地被雨
  水淹没,窑洞倒塌者甚多。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因上年秋雨过多,加上其他灾害,小麦减产一半,全县平均亩产 3斗(市斗)
  5升。 1951年古历四月初八,天降大雨,淹没小麦 814.5亩、旱烟 146亩。 1952年夏,降雨较多,小麦因雨发芽质量差,县政府要求最好以代金交公粮。 1958年3月23日17点40分至 23点25分,全县连降雨水,降雨 75毫米,每小时平
  均降雨 13毫米,倒塌窑洞 28孔,死伤各 1人,淹死 1人,水冲落崖跌伤 1人,淹死驴 2条、小猪 5头、鸡 10只,冲走门板 1合、粮食 35千克,冲毁水车 1部。解家川、罗川、湫头 3个乡 29个农业社和关家川乡 5个农业社遭灾最重,受灾麦田 1916.6亩,其中绝收
  360.5亩(多为罗川肖水社), 1600.1亩减产 50%。
  1958年7月 11、26日,普降暴雨,榆林子乡街道地面起水 2.5尺。尤以永正、榆林子、罗川 3乡38个农业社受灾最重。全县秋田受灾 2582.5亩,其中绝收 713亩。洪水冲毁大小土坝 12个、涝池 2个、窑洞 38只、房厦 24间、树木 4024株,淹死习仵社仵秉坤家 3个小孩(2男 1女)。 8月23、24、26、27日4天连降暴雨,复使 6个乡 13个社 8979.5亩大秋作物受灾。
  1960年7月3日晚至次日,普降暴雨。其中宫河公社 19点 15分至 22点 10分止,降雨48毫米。三嘉、山河、永和、榆林子 4个公社 8小时降特大暴雨约 60毫米。永和、宫河、榆林子等 7个公社 32座水库决口 30座,全部冲毁的 5座。永和、宫河、榆林子 3个公社淹没庄基 52处、窑洞 441孔、房 17间、饲养室 6处,塌死牛 3头、骡9条、猪25口,鸡 57只,兔 18个,并冲走大量物资。永和公社受灾秋田 14079亩,其中绝收 12519亩。宫河公社淹没庄稼 817亩。榆林子公社冲毁秋田 123亩。
  1961年,秋雨连绵 40余日,麦多播种而不能耱。 8月 15日,中秋夜降雪,摧损树干有粗于碗口者。
  1962年5月27日,全县突降暴雨,罗川、永正、榆林子、宫河、纪村 5个公社 66个生产队受灾,被淹没麦田 1625亩,全部绝收;受灾秋田 1322亩,绝苗 1304亩。淹没庄基 15处、窑洞 32孔。
  1963年8月下旬至 9月下旬,连阴雨 30多天,降雨 200余毫米,秋田成灾 23993亩,一部分霉变。倒塌庄基 565处、窑洞 113孔、房屋 76间,塌死 1人、羊29只,塌伤 3人。冬小麦播种失时,秋田歉收。
  1964年,全县遭受涝、风、雹、霜、虫等灾害。夏、秋田受灾 178400亩,占总面积的
  47.2%;成灾 117300亩,占受灾面积的 65.71%。减产粮食 2607吨;倒塌房屋 119间、窑洞 1970孔,雷打、窑洞倒塌死 4人、骡子 2头、牛5头、驴5条、羊 10只、猪5头;损失粮食 1624千克,损坏各种农具 170件、灶具 24件。罗川等 5个公社受灾最为严重。因阴雨连绵,一部分冬小麦播种质量不好。
  1965年,全县遭涝灾,受灾 218亩,洪水冲走小麦 800千克。
  1966年,全县 10个公社、100个大队、652个生产队受灾。其中水灾 990亩,雹灾 24322亩,旱灾 23290亩。因灾减产粮食 8383945千克、棉花 205千克,倒塌房屋 101间,塌死 2人、猪 13头。 7月31日,洪水冲垮 1965年7月新建的造价 3万余元的秦家店子河桥(永久式钢筋混凝土过水桥)。
  1968年 10月上旬,降早雪 3天,树木辟枝,电话线压断,荞麦、糜子压折枯黄,高粱压断压倒未熟,减产较重。 1969年6月至 7月,降暴雨 4次。8月8日16时至次日 1时,县境连降 3场特大暴雨。
  山洪暴发,遍地皆水,淹没大片庄稼,成灾 1110亩,被水冲走绝收 240多亩。罗川、关家
  川、芦子坪、无天沟 4座公路桥被水冲坏。倒塌窑洞 26孔,因灾死亡 17人、大家畜 15头。
  1970年8月 15日,山河、西坡等公社遭水灾。
  1972年5月8日,正宁县降雹雨。
  1974年6月中旬至 7月下旬,正宁县遭受 3次洪水袭击。
  1974年7月22日,榆林子降暴雨。至8月 10日,全县因暴雨冲毁淤地坝 19座,淹没庄稼 88亩,三嘉、西坡、永正、罗川 4个公社被洪水冲坏秋田 1212亩。
  1975年7月 12日,正宁县罗川、永和 2个公社降暴雨。 24日晚 19时至 25日12时,全县降暴雨 100毫米~ 130毫米。淹没庄基、房屋 627处,淹没饲养室、猪场 92处,塌死、冲走耕牛 3头、羊99只、猪 101口,冲毁水利工程 161处,损失粮食 41191千克,死2人。
  1976年6月 15日至 30日,阴雨连绵,降雨 58毫米,全县小麦普遍倒伏。 8月 18日夜至 28日晚,多次降大雨、暴雨,降雨 276.8毫米,最多日降雨 67.1毫米,比上年同月偏多261.3毫米,为有气象记载以来降雨最多的月份。全县冲毁大、中型水坝 21座,淹没粮田8396亩,霉烂粮食 87311千克,倒塌房屋 558间,损失房屋 708间,倒塌窑洞 461孔,塌死 32人,塌伤 5人,塌死大牲畜 140头、羊910只、猪39头。
  1976年秋,庆阳地区多雨低温,部分秋禾未熟。
  1977年5月 12日,西坡、山河等公社突降暴雨,持续 4小时,降雨 60毫米。西坡公社水毁和淹没麦田 660亩、秋田 1362亩、经济作物 115亩,毁大口井 13眼、小提灌 2处、塘坝 6处,倒塌房屋、窑洞 9间(孔),冲走羊 24只、牛2头,道路、林木、农田也遭到很大损失。
  1977年6月22日、 23日、 24日连降雹雨,宫河、榆林子、永正、西坡、头、永和、三嘉 7个公社、 20个大队、 69个生产队遭灾,受灾麦田 10304亩、秋田 7465亩、经济作物401亩。受灾严重的是新庄子、上南、石家、马家、乐安坊、东里、西里、南住 8个大队,麦秋基本被打成光杆。
  1977年7月5日晨至 6日晨,周家公社的乔坡、西庄、惠塬、桌子头、燕家、下冯、车家沟大队降大暴雨, 2小时降雨 120毫米。庄稼受灾 2万多亩,小糜子、烤烟基本无收,高粱、玉米严重减产。冲淹庄基 30多处、房厦 24间,地埂被水冲毁过半,水坝全被冲决,宫家川水电站被冲走,死2人,死大家畜 10多头、羊30多只。
  1977年,全县因灾死 11人,死牲畜 33头、羊 1229只,倒塌房屋 182间,损坏房屋 1161间。
  1978年7月 18、19、20、21日,正宁县普降大暴雨。
  1979年7月,全县阴雨连绵 10天之久,狂风暴雨发生多次,降雨 81毫米,比历年同
  期增加 1倍多。农作物受灾 13万亩,发芽、霉变粮食 5 0 0多万千克。洪水冲毁 7 8户 4 6 8人的庄基,倒塌房屋 36间,损坏房屋 36间,致死 3人。
  19 80年 8月 2日晚,山河公社西关大队突降大暴雨,持续 14个小时,降雨 99 . 1毫米,最大降雨每小时 2 6毫米,淹毁 6户 36人的庄子,财产损失 30 0 0余元。
  19 8 1年 4月上旬,县域遭洪灾,并伴有 5级~7级大风,麦田普遍受灾。 8月中旬,连续降雨 27 9毫米,秋田受灾 4 59 8 1亩(绝收 2 70 3亩),经济作物受灾 4 6 7 2亩,倒塌庄基 65 1院、房屋 35 2间、窑洞 11 13孔,塌死 3人,塌伤 24人,塌死大牲畜 4头、猪羊 4 34口(只)。毁道路 3条、粮食 20 77 2 5千克、树木 2 9 0 0株、物件 7 7 7件。
  19 8 2年 7月 9日,周家公社降暴雨, 2小时内降雨 12 0毫米。毁粮田 2 30亩,地埂 5 0 0多条,地坝 2 2条,断陷公路 2处,毁庄舍 4 6处,倒塌房屋、窑洞 120间(孔),伤 4人。同年,三嘉、五顷塬、月明、周家、宫河、湫头等公社遭受暴雨、干旱、霜冻、低温、冰雹等自然灾害袭击。全县成灾 12 5 10 2亩,减产粮食 6 16 3 9 5千克。
  19 83年后季,全县阴雨不断,降雨 9 7 0 .2毫米,比正常年份平均数多 34 7 .3毫米。农作物受灾 24 2 16 0亩,倒塌庄基 19 18院(房屋 4 4 9间、窑洞 14 69孔),塌死 3 1人,塌伤 7 8人,塌死大牲畜 24 9头,猪羊 14 4 5口(只)。
  19 84年 5月 10日,接连降暴雨 3次,致小麦大面积倒伏,冲毁罗川乡和五顷塬乡麦田 134 7亩,冲毁其他乡镇经济作物和秋田 10 7 6亩。 6月 17日至 24日,连降中到大雨 8天,降雨 9 6 . 1毫米,全县成灾 20 4 5 54亩,小麦倒伏 19 .2万亩,占总面积的 80%,出芽 6 .9万亩,出芽率 70%~80%,其中绝收 1.2 6万亩。秋田受灾 12 554亩,减产 50%,其中绝收 17 30亩。全县损失粮食 157 6万千克,被水冲走 3 .4 5万千克。塌庄基 17 37院,塌窑洞、民房 3 5 72孔(间),损坏 185 2孔(间),塌死 3 3人,塌伤 17人,塌死大牲畜 6 5头(条)、猪羊 37 5口(只),损坏家具、农具 85 7 1件。 8月 2 6日晚 2 1时,罗川乡降罕见特大暴雨, 9 0分钟降雨 87 .5毫米,塌庄基 50多院,塌窑洞 10 6孔、民房 11间,死大牲畜 1头、猪 3口、鸡兔 30 5只,淹没农田 17 30亩,水冲秋田 7 3 1亩,经济作物 83 2亩,冲毁苗木 10 7亩,冲走成材林 10 6 0多棵,冲断道路 2 5段,损失粮食 2 34 .5万千克,被洪水冲走粮食 6 . 15万千克、家具 35件、农具 5 1件、面粉机 2台、化肥 20袋、烟叶 7 7 5 0千克。
  19 85年春、夏,宫河塬等小麦主产区小麦重度感染锈病、红矮病。加之冰雹、暴雨,小麦颗粒秕瘦率 50%。后季,全县阴雨特多,倒塌庄基 9 13座、房间 32 3间、窑洞 20 5 3孔,塌死大牲畜 10 7头、猪羊 4 67口(只),冲走、埋没粮食 18 .9万千克。
  19 86年 6月 2 5日至 2 6日,全县降雨 5 1. 1毫米; 6月 29日至 7月 4日,连降 3 9 . 1毫米; 7月 9日至 10日,降雨 5 1.8毫米。全县 6 132 5亩小麦出芽,占总面积的 27 .5%。山后乡镇大秋作物冲毁较严重。全县塌庄基 185院、窑洞 370孔,死 3人,伤 4人,死大牲畜 4
  头(条),猪羊 55口(只),埋没粮食 1.2万千克,损坏农具 1650件。
  1987年7月2日、 9日,罗川乡连遭 2次暴雨袭击。每次降雨 60毫米左右,致使河水暴涨,毁道路 25段,塌河床 30多处,淹没农田 560亩、庄基 125处。 7月9日,月明乡李家川村亦遭暴雨袭击,造成不小损失。同期,全县累计有 8个乡镇、 36个村、 199个组遭暴雨、冰雹袭击,致秋田减产 20万千克,经济损失 41.5万元。
  1988年春,阴雨连绵,全县塌窑洞 110孔,损坏 84孔,死亡 6人,死亡大牲畜 15头,猪羊 32口(只)。同年 6月30日后,连下大雨三四天,未收割的小麦出芽。同年 9月7日 16时至 18时,普降大暴雨。永正、榆林子、宫河、湫头、罗川、月明 6乡镇,暴雨、降雹持续 30多分钟,造成严重灾害。
  1989年6月29日,永正、榆林子、永和、三嘉 4乡镇连降雹雨 2个半小时,夏田受灾 46266亩,占总面积的 43%,致小麦全部倒伏,成熟麦穗有 50%被打落在地,瓜果蔬菜及一些小秋作物陷在泥里,无再生能力。 7月至 8月,暴雨频繁,全县 12个乡镇 695个村民小组普遍受灾,受灾 123826亩,占总播种面积的 31%,成灾 72849亩,占受灾面积的 59%。小麦减产 366.6万千克,烤烟减产 150万千克,经济损失 360多万元。同时,塌窑洞 32孔,损坏 95孔,死7人,伤20人,死大牲畜 55头,猪羊 246口(只)。
  1990年,全县普遍遭受霜冻、冰雹、大风暴雨、病虫、小麦倒伏等灾害,局部地区遭灾严重。受灾 22.6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43%,成灾 9.41万亩,占受灾面积的 42%。因灾减产粮食 326. 5万千克、油料 13万千克,两项经济损失 292万元;塌窑洞 91孔,损坏 122孔,死 19人,伤 166人,死大牲畜 85头,猪羊 210口(只)。
  1991年5月23日至 6月 10日,永和、宫河、周家、罗川、西坡、山河、榆林子等乡镇曾先后 4次遭受暴雨、冰雹袭击,且阴雨连绵不断。特别是 5月23日晚,永和乡暴雨持续3小时,降水 80多毫米。当年全县遭霜冻、干旱、病虫、大雨、风雹等自然灾害,受灾
  36.5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69%,成灾 23.3万亩,因灾减产粮食 686.25万千克、油料 15.5万千克、烤烟 254万千克, 3项经济损失 1200多万元。塌房屋、窑洞 195间(孔),损坏 305间(孔),死6人,伤 15人,死大牲畜 120头、猪羊 275口(只),毁河床 65处、农田道路 39条,山体滑坡 4处,毁地 112亩。
  1992年6月,罗川、榆林子、宫河、周家、永和等乡镇连遭罕见特大暴雨、冰雹袭击。全县受灾 48.78万亩,占农作物面积的 89%,成灾 39.34万亩,因灾减收粮食 2266.22万千克、油料 58.5万千克、烤烟 375万千克;倒塌房屋 2139间,损坏房屋 4320间,死6人,伤39人,死大牲畜 98头、猪羊 195口(只);毁人畜饮水井 231眼,农田 1.78万亩,道路 271处,树木 7.38万株,果园 54个428.6亩;冲倒折断电杆 146根,线路 18917米,冲毁沟口坎面 29处,涵洞 18处,大口井 433眼,渠道 3892米,河床衬砌 1900米,水泵 12台,
  倒塌河岸 39处,冲毁粮食 43.58万干克,化肥 23吨,损坏农具 5479件,损失 2638.06万元。7月9日下午,宫河等 4个乡镇、16个村、86个村民小组遭暴雨、冰雹袭击。受灾 29171亩,成灾 23268亩,经济损失 250万元。遭灾最严重的是宫河镇王录、佐城、南庄、宫河、雷村、西里、彭家川、姚家川等村,降雹持续 30多分钟,致多种农作物打成麻丝状,甚者成光杆。 8月6日凌晨,榆林子、宫河、罗川、永和、永正等 5个乡镇遭特大暴雨灾害, 1小时 25分钟降雨 54.3毫米。尤以罗川乡损失最为严重,全乡受灾 16940亩,成灾 2317亩,进水庄基 120院,冲毁庄基 44院,冲塌房屋 66间、窑洞 94孔,冲毁乡村、农田道路 87条,冲毁灌溉大井 40眼,灌渠 20处,破坏农电线路 10处800多米,淹没人畜饮水井 120眼,淹死家畜 700头,损失粮食 2.76万千克、农具 245件,直接经济损失 51.49万元。 8月 12日下午 3时许,遭特大暴雨袭击,持续 3小时,县城降水 86.1毫米,宫河镇降水 129.8毫米,罗川乡降水 142.8毫米。重灾区罗川、宫河、榆林子 3乡镇。尤以罗川乡受百年不遇之灾害,受灾最重的是城关、房河、代店 3个村, 20个村民小组。其余各村程度不同受灾。全乡受灾秋田 13000亩、经济作物 7500亩,占秋田和经济作物总面积的 80%以上,其中绝收 4279亩,共减产粮食 298万千克。水毁庄基 374院、房屋 382间、窑洞 1386孔。洪水冲走粮食 163050千克、化肥 6630千克、农具 3072件、家具 1032件、树木 5873株,死5人,伤21人,淹死冲走大家畜 72头、猪羊 360头、家禽 4606只;淹没小旱井、大口井、秤杆井 574眼,河床倒岸 17处 1800米,山体滑坡 3处,水毁农田 1389亩,毁坏果园 328亩、果树 91600株、各种育苗基地 220亩;冲毁罗丰渠 81处2892米,大小涵洞、滴水 18处,大小水坝 24处;水毁公路 89段37千米,高压输电线路 50千米,低压输电线路 21千米,冲倒水泥电杆 19根,冲毁电线 18417米,进水学校 5处,经济损失共计 966万元。
  1992年8月6口、 12日、 28日,罗川乡连降 3次暴雨,总降雨量 260毫米,四郎河水位高达 6米。农作物受灾 24200亩,其中秋田 17000亩,经济作物 7200亩。农户庄基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的 774户房屋 382间、窑洞同1386孔。毁坏农田 9396亩、农电线路 15.5千米。因灾死 5人。总计经济损失 1155.81万元。
  1993年7月31日19点04分至 19点29分,永正、山河、罗川 3个乡镇、 15个行政村、 66个村民小组遭暴雨、大风、冰雹袭击。降雨 21毫米,风速每秒 19米。农作物受灾 30929亩,成灾 17616亩。洪水冲走晾晒的小麦 35800千克,冲毁庄基 8院,倒塌窑洞 26孔、房3间,伤 1人,直接经济损失 434.43万元。
  1994年6月中旬至 8月底,三嘉、永和、五顷塬、西坡、湫头、榆林子、宫河、周家 8个乡镇 50个村、 260个组遭暴雨、 7级大风、冰雹袭击。农作物受灾 6.73万亩(含烤烟
  2.6万亩)。倒塌民房 48间,损坏 92间,死亡 5人,死亡大牲畜 35头,猪羊 256口(只),冲毁电杆 7根、农电线路 3000多米。
  1995年,因暴雨、雷电等灾害,全县共死 15人,伤31人,倒塌房屋 180间(孔),损坏房屋 365间(孔),死大牲畜 96头。
  1996年7月31日17时40分至晚 12时,全县持续 6小时普降特大暴雨 142.2毫米。受灾 94320亩,减产粮食 1474.65万千克、烤烟 302.54万千克。倒房屋、窑洞 497间(孔)
  损坏房屋、窑洞 2656间(孔),倒围墙 7368米,死3人,伤 8人,死大牲畜 12头,猪羊,146口(只),鸡365只。冲走、塌埋粮食 7.44万千克,淹没的重灾户 308户,其中 155户、 775人无处安身。冲毁道路 174处87900米,损坏上水工程 12处、小电井 206眼、水窖 980个,冲毁自流灌渠 3条2200多米,冲毁树木 12520棵,损坏大型农具、家具 27600件。累计经济损失 3414.6万元。 7月,连降暴雨,四郎河川 4处护岸 800多亩被冲毁, 1850米河床坍塌,农田 260亩、鱼池 30亩被淹没。
  1999年7月,全县普降暴雨、冰雹。倒塌房屋 67户482间(孔),窑洞进水 37户, 171人无家可归。冲毁乡村道路 20处300公里、农电线路 150公里,导致全县停电 18小时,累计经济损失 6200万元。8月,暴雨致使县城人饮上水工程秦家店 1000立方米河道渗水池泥沙沉积,造成供水中断 72小时。
  2003年6月9日14时,大暴雨袭击宫河镇, 1小时降雨 30毫米,水毁村庄道路 3条,冲走即将上架的香菇 2.45万袋,冲毁小电井 4眼,淹没农户 4户,经济损失 20多万元。 7月6日晚,周家、宫河、榆林子 3乡镇遭特大暴雨、冰雹袭击,受灾 36570亩。 7月 16日凌晨 3点,突降大暴雨,永正、宫河、周家、山河 4乡镇受灾严重。其中正周路永正王沟圈段、永正街东路基塌陷,银西公路多处塌陷,周家惠家塬土桥被冲毁,致交通中断;宫河镇北堡子 9个村、 47个村民小组淹没烤烟 1007亩,损失 237万元。 8月25日晚 10时至次日下午 4时,宫河、湫头、永和、榆林子、五顷塬等 12个乡镇降雨 40毫米。水灾倒塌房屋 59间(孔),进水 109间,塌死 1人;淹没农田 259亩,冲毁道路 59处,经济损失 1268.4万元。 8月28日至 29日,又持续降雨 24小时,降雨 55.2毫米。 8个乡镇受灾,倒塌房屋 33间(孔),进水 8户, 26座日光温室部分倒塌,经济损失 286.4万元。 9月 15日,全县教育系统 99个单位因水灾倒塌校舍 106间、 1960平方米,倒塌围墙 4221米,损坏校舍 900余间、 18415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 290多万元。 9月26日至 10月6日下午 16点,普降大雨 120毫米,全县 12个乡镇、106个行政村、303个村民小组受灾,倒塌房屋 705间(孔)
  损坏房屋 889间(孔),塌死 1人,倒塌围墙 190米,经济损失 298.9万元。 10月 13日至,15日,全县 12个乡镇、 88个行政村、 231个村民小组受涝灾。冲塌房屋 856间(孔),损坏房屋 235间(孔),经济损失 141.3万元。
  冰雹
  县域冰雹路径主要来自东北和西北方向。来自东北方向的有两条:一条是从贺兰山经环县、华池县,再沿子午岭向南折转而来,县域子午岭山区常见此路径的冰雹;另一条是从贺兰山经庆阳县(今庆城县)驿马、宁县九岘再向南折转而来,西坡、山河、湫头等山边乡镇多受此路径冰雹的袭击。来自西北方向的路径是从六盘山经镇原县、宁县早胜再向正南或东南袭击山河、周家、榆林子等乡镇。而其他地区的降雹均为上述路径雹云的延续或加强。
  宋熙宁八年( 1075)夏,宁州雨雹。大者如鸡、鹅卵,小者如莲籽,害禾稼,遣使赈济。
  正统二年(1437)自夏至秋,真宁等地大雨雹,摧毁禾稼。
  正统三年(1438),庆阳等府自夏至秋大雨雹,黑风伤稼,民饥。
  正统五年(1440)四月,庆阳府大雨雹,伤人、畜、田禾。
  正德元年( 1506)夏四月,免陕西真宁等州、县、卫税粮五万余石,马草五万余束,以雨雹为灾故也。
  嘉靖十三年(1534)七月,以雹灾免庆阳等府属税粮,及议赈恤有差。
  嘉靖二十八年(1549)十月朔,庆阳大雨雹,折木。
  顺治四年(1647),庆阳等地大雨雹,大伤禾。免当年田租及赋额。
  顺治十一年(1654)八月,免陕西真宁县十年(1653)雹灾额赋。
  乾隆六年(1741)十一月,赈正宁等县被雹灾、水灾贫民。
  乾隆八年(1743)十一月,赈贷正宁等县水、虫、风、雹灾民,缓额赋。
  乾隆九年(1744)十一月,赈贷正宁等县被雹及水、风、霜、虫等灾民,蠲缓额赋。
  乾隆十年(1745)八月晦日夜,庆阳大雨雹,伤禾,民饥。
  乾隆十一年(1746)十二月,赈恤夏秋二季不成灾之正宁等县各村堡,酌量借给籽种口粮。乾隆十三年(1748)十二月,赈恤正宁等县,借给口粮籽种。乾隆十七年(1752)十二月,赈贷正宁等县本年水灾、雹灾饥民。乾隆十八年(1753),庆阳大雨雹。乾隆二十年(1755)六月,正宁等县雹灾。乾隆二十一年(1756)十一月,贷正宁等县本年水、雹灾民籽粮。乾隆二十四年(1759)四月,赈恤正宁等县上年旱灾、雹灾饥民。十月,豁免正宁等
  县上年被雹、被水、被旱灾地额赋。乾隆三十年(1765)十一月,因雹、霜灾,缓征正宁等县本年额赋。乾隆三十五年(1770)三月,赈恤正宁等县上年水、旱、霜、雹等灾贫民,缓征额赋。
  十一月,赈恤正宁等县本年水、旱、霜、雹等灾贫民,并蠲缓额赋。乾隆三十六年(1771)十二月,蠲免正宁等县上年夏秋雹、水、旱、霜等灾地亩额赋。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一月,赈贷正宁等县本年水、旱、雹灾饥民。乾隆四十一年(1776)十一月,因水、雹、霜灾,正宁等县缓征额赋。乾隆四十三年(1778)十二月,赈恤正宁等十县本年雹、水、霜灾饥民。乾隆四十四年(1779)四月,赈正宁等县本年雹、水、霜灾饥民。十月,蠲免正宁等
  县上年秋禾被灾额征正银番粮。十一月,赈恤正宁等县灾民,并蠲本年秋禾被雹、水、霜
  灾地亩额赋。十二月,赈恤正宁等县灾民,并蠲本年秋禾被雹、水、霜灾地亩额赋。嘉庆六年(1801)十二月,加赈正宁等县所属被水、被旱灾民。翌年正月,展赈。道光六年(1826),旱、雹、霜俱灾,岁荒民饥。道光十八年(1838)正月,贷正宁等县所属上年被雹、被水、被旱、被霜灾歉贫民口
  粮籽种。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月奏:去年甘肃省地方自春徂秋被旱、被雹、被霜,灾区甚
  广,惟庆(阳)、泾两属较重,其余均尚轻微。民国 15年(1926)5月,陇东各县冰雹相继为灾。 18年(1929),甘肃全省 58县大旱,继以冰雹、洪水、虫害、霜冻、瘟疫流行。 20年(1931)4月 16日,宫河一带大雨雹。 22年(1933)6月 17、18日,正宁县雹灾奇重; 22日,平子镇一带巨风雨雹,折树木
  百余棵。 25年(1936),正宁县降雹为灾。 29年(1940),正宁等县黑霜杀禾苗,复冰雹、大旱、风沙相继为灾,庄稼歉收,民
  有饥馑。政府赈济,免灾区田赋,贷籽种。 31年(1942),甘肃全省受旱、雹、水、风沙灾害者 57县,国民政府赈济,贷籽种,
  豁免灾区田赋。 32年(1943)春、夏旱,霜杀夏田; 5月23日,永和、罗川 2镇雨雹,成灾 3037亩。 33年(1944)6月中旬,新宁县一区(时辖 6乡,其中 4乡今属正宁县,即月明、西
  坡地区)、二区 4个乡 6个自然村遭雹灾,豌豆等秋禾被打坏。 34年(1945),正宁县雹、水、旱、虫均以为灾,收获不足以糊口者 7/ 10。 35年(1946),正宁县遭雹灾。 7月8日,新宁县一区遭雹袭,雹大如鸡蛋,积冰盈尺。
  36年(1947),正宁等 44县被雹灾。
  37年(1948)7月20日,正宁县冰雹,大如鸡卵,平地积厚尺余,田苗被打,茎根无存,打死羊 9只、牛4头。
  38年(1949)夏,三嘉、湫头、西坡 3个区遭严重雹灾,致来年群众没粮吃。
  1950年5月 18日下午,宫河区五、六两乡遭雹灾,尤以六乡为烈,降雹 2小时,损失惨重。 6月30日,湫头、西坡、永和 3区 10乡遭雹雨袭击,受灾 25594亩,严重者损失殆尽,绝收麦田 4976.5亩,受灾轻者平均减产 40%。
  1951年7月间,四、五区秋田 16233.2亩遭雹灾,内有 867亩绝收,其他减产 50%~ 60%。
  1955年夏,有3个区 6个乡的个别村庄程度不同地遭雹灾。麦、秋田普遍歉收。
  1956年6月 14日,永正乡遭雹灾,其中轻灾 3227.46亩,重灾 1011.32亩,粮食减产
  11010.75万千克。 6月 18日,西坡乡遭雹灾,其中轻灾 1057亩,重灾 344亩,粮食减产 1482.5千克。6月20日,唐兴乡继遭雹灾,受灾 1482.25亩,其中轻灾 851.87亩,重灾 630.42亩,粮食减产 46750千克。 6月30日,罗川乡再遭雹灾,轻灾 656亩,重灾 403亩,粮食减产 2520千克。9月9日,县委文件称:受雹灾夏田 31598.41亩,减产粮食 104.75万千克。 1956年,宫河区东里、山羊头、彭家川 3个乡 26个社和任家乡第八社,共27个合作社、 1503户、 34298亩麦田遭雹灾。
  1956年,夏田遭雹灾 31598.41亩,减产粮食 1047645千克。
  1957年 6月 9日,宫河区雨雹,东里、山羊头 2个乡受灾严重。受灾麦秋田 4121.72亩,其中绝苗 600多亩。同月,任家乡 5个合作社遭受冰雹袭击,其中党家堡、付家崖窑、西坭 3个合作社受灾严重,受灾麦田 1373.87亩,占总面积的 71%,翻种 90亩;受灾秋田 236亩,全部翻种。 8月 16日至 17日,月明、永和、罗川、榆林子、永正、聂家店等 7乡遭雹灾。
  1958年7月上旬,榆林子乡习仵等农业合作社遭雹袭,受灾秋田 2028.8亩。秋,有8个乡 51个农业社遭冰雹、洪水灾害,受灾秋田 11562亩,倒塌房屋 24间、窑洞 66孔,死 5人,冲淹畜禽 61条(只),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及农具衣物亦遭一定损失。 8月23、24、26、 27日连续 4天下午降雹, 6个乡 13个农业社 8979.5亩大秋作物遭灾。其中绝收 1107.5亩。
  1959年9月 17日下午,宫河公社彭家川、东山头两个大队遭冰雹袭击,受灾秋田 3209亩。 1962年上半年,罗川、永正、榆林子、宫河、纪村、解家川、长乐等 7个公社 209个生产队遭冰雹袭击,受灾麦田、秋田 8159亩,其中绝收秋田 828亩、经济作物 1460.5亩。 1963年 6月 29日下午,山河、冯柳、西坡、月明、罗川、解家川、五顷塬 7个公社
  79个生产队遭暴风冰雹大雨袭击,小麦受灾 11838.5亩,大秋作物受灾 3273.5亩,合计绝收 697亩,减产严重。 7月底,降雹,小如豌豆,大如鸡蛋。尤以三嘉一带遭灾严重,其中林家坡生产队受灾 516亩,绝收 268亩。
  1965年,正宁县遭冰雹袭击,受灾 15960亩。
  1966年6月25日晚,西坡、山河、湫头 3个公社部分大队遭受冰雹袭击,持续 20分钟,雹粒直径 5厘米,致使小麦断穗掉粒,大秋作物成麻坯,茴香绝收。受灾 17610亩,受灾八成以上至无收成的 1564亩。
  1967年夏,降雹,受灾 2461亩,成灾 1542亩。
  1968年,先后降雹 4次。其中 7月8日的降雹涉及湫头、西坡、榆林子、山河 4个公社28个生产队,麦、秋田受灾 4129亩,减产 8成以上至无收的 1630亩。
  1969年,降雹成灾 1130亩。
  1970年8月28日傍晚,山河、西坡、湫头 3个公社的 16个大队遭受雹灾,毁坏秋田 33570亩,损失粮食 58.5万千克。 8月,县域部分地区遭雹、水、风灾,成灾秋田 37880亩,其中绝收 7484亩。 1971年7月至 8月,湫头、三嘉、西坡、永正 4个公社遭雹灾,受灾 20170亩,成灾 19470亩。
  1972年6月 18日下午 4时至 5时,宫河、周家、榆林子、罗川 4个公社的 10个大队遭雹灾,成灾 46447亩。成熟的麦穗几被打落殆尽。宫河公社遭灾最重,打毁房屋 204间,打死猪 16口、鸡45只,打伤 15人。
  1974年6月中旬至 7月下旬,县域遭受 12次冰雹和 3次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全县 10个公社、 50个大队、 208个生产队受灾,成灾 44569亩,其中夏田 6458亩,秋田 38111亩。特别是永正公社南住、东风、友好、庙沟,永和公社安兴,宫河公社北堡子,榆村子公社党家,西坡公社柴桥子、李家川,三嘉公社狼牙洼,湫头公社西渠等大队受灾最严重。
  1977年8月26、27、28、31日连续 4次降雹,山河、永正、榆林子、宫河、周家、永和、湫头、三嘉 9个公社 15个大队受灾 55232亩,灌浆待成熟的秋田损失严重。同年,全县先后 8次遭冰雹袭击。有 10个公社、82个大队、327个生产队遭灾,麦田受灾 11224亩,减产 398720千克;秋田受灾 61339亩,经济作物受灾 6416亩。
  1978年 7月 20日下午和晚间,周家、湫头公社遭特大暴雨和冰雹袭击,受灾中心区不到 2小时降雨 150毫米,冰雹大如核桃、鸡蛋,持续 20分钟,玉米、高粱打成光杆,小秋和烤烟毁之如洗。狂风经过之处,碗口粗的树被吹折或连根拔掉。共受灾秋田 48991亩,倒房屋 60间、窑洞 132孔,死3人,死大家畜 17头、羊 153只、猪64头,冲毁各种农用机械 8台,损失粮食 24350千克,经济损失 15万元。周家公社 5个生产队秋田基本绝收;
  湫头公社时年人均产粮 237.5千克,南邑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口粮分配 78.5千克,劳动日值0.0327元。
  1980年7月 17日下午 6时,月明公社降雹雨,持续 2个多小时,全社 5个大队、 28个生产队农作物受灾 2823亩。淹毁庄子 3处,打伤 1人,冲毁集体林木 249棵,打死集体山羊 94只,财产损失 7000元。 9月下旬,山河公社遭雹、洪灾。
  1981年4月上旬,本县遭雹、洪灾,并伴有 5级~ 7级大风,农田受灾。
  1982年,庆阳地区春至夏 80多天持续干旱,冻、雹、洪灾并至。
  1985年6月 17日下午 2点半至 4点,五顷塬乡 5个行政村、 24个村民小组突降冰雹,受灾 10130亩,其中夏田绝收 2700亩。
  1986年7月24日下午,三嘉乡遭冰雹袭击;7月26日下午 4时53分,榆林子、永正、罗川 3乡镇大降雹雨,持续 20多分钟; 7月 27日,榆林子、永正 2乡镇复遭雹灾。受灾严重,共成灾 14293亩。
  1987年7月初至 8月上旬,全县 12个乡镇多次受大风、暴雨、冰雹的袭击,特别是 8月的 9、10两日风吹雹打,持续 20多分钟,冰雹最大的直径约 2.5厘米,树枝、玉米、高粱拦腰折断,有的农作物连根拔出。秋田和经济作物受灾 31562亩,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其中粮食减产 218万千克,烤烟减产 37.5万千克,损失 112万元。
  1988年7月 13日18时,永和、周家 2乡 15村遭雹袭,持续 35分钟。周家乡 900亩烤烟受害严重。 9月 7日16时至 18时,全县普降大雹雨。永正、榆林子、宫河、湫头、罗川、月明 6乡镇,暴雨、降雹持续 30多分钟;永正乡最大雹粒直径 3厘米,地面积雹厚 8厘米,庙沟村三组张兴玉的耕牛被降雹打死。6乡镇成灾 33700亩,其中绝收小秋作物 4430亩、经济作物 3830亩。
  1989年6月29日,县内连降雹雨达 2个半小时。永正、榆林子、永和、三嘉 4乡镇受灾严重,小麦全部倒伏,即将成熟的麦穗 50%被打落在地,受灾 46266亩,占麦田面积的 43%。瓜果蔬菜及一些小秋作物 90%陷在泥里,无再生能力。
  1990年4月22、23、25日降雹 3次,宫河镇佐城等 5村及周家乡房村等 4村遭灾最为严重; 6月22日至 7月底,周家、宫河、永正、山河、西坡等乡镇 4次遭受暴雨、大风、冰雹袭击,即将成熟的小麦和正在旺长的各种农作物成灾 35000亩。
  1991年6月8日晚 23时30分,宫河、周家、榆林子 3乡镇 9村突遭冰雹、暴雨袭击,持续 20多分钟,最大冰雹直径 1.5厘米。 7月 10、14、18、27日,永和、山河、永正、湫头、三嘉、罗川 6个乡镇遭受暴雨、冰雹袭击,虽持续时间不长,但雨猛、风大、雹粒大、降雹集中,玉米叶子被打成麻坯,烤烟 80%的叶子被打掉,西瓜被打烂。共受灾 10203亩。同时,水淹庄基 27院,损坏家用电器、大型农具 100多件,直接损失粮食 19160千克。其
  中湫头乡张村和罗川乡樊湾子村遭灾最严重。
  1992年8月28日晚 22时至 24时,周家、宫河、罗川、永和 4乡镇遭受狂风、冰雹袭击。降雹持续 40多分钟,最大雹粒直径 2厘米,降雨 27.6毫米。受灾 46200亩,尤以经济作物损失严重,烤烟叶全被打烂,甚者为光杆。
  1993年7月31日19点04分至 19点29分,永正、山河、罗川 3乡镇、 15个行政村、 66个村民小组遭暴雨、大风、冰雹袭击。降雨 21毫米,降雹持续 5分钟,最大冰雹直径 3厘米,最小 1厘米,风速每秒 19米。农作物受灾 30929亩,成灾 17616亩。
  1994年6月中旬至 8月底,三嘉、永和、五顷塬、西坡、湫头、榆林子、宫河、周家等乡镇屡遭暴风雨、冰雹袭击。冰雹直径 2厘米, 50个行政村、 260个村民小组受灾。各种农作物受灾严重,受灾 6.73万亩。特别是烤烟叶子全部被打烂,玉米叶子打成碎片,严重的打成光杆,小秋作物被拦腰打断,瓜菜烂在泥里,无再生能力。仅烤烟遭灾损失 350万元。
  1996年5月,县域发生雹灾,受灾 900亩。 7月 12日19时 15分,周家乡大璋、周家、房村、芦堡子村遭冰雹袭击。降雹持续 20分钟,受灾 9900亩,直接经济损失 280万元。同日 19时30分、 15日,西坡乡 2次遭冰雹袭击,受灾 13200亩。水毁民房 8间,冲毁马莲河流域治理工程部分堤坝,直接经济损失 800万元。 7月 10日至 21日,永正、西坡、山河、五顷塬、周家、罗川、榆林子、月明、三嘉 9乡镇连遭冰雹、暴雨、大风袭击。雹粒最大直径 4厘米,降水 74毫米,风力 8级。受灾 106381亩,成灾 85231亩。因灾伤 1人,死大牲畜 5头、猪羊 121只,损坏房屋 24间,毁坏果园 4017亩,冲毁各类道路 11.6公里。
  1998年6月8日15时许,榆林子、宫河 2镇 13村79组遭前所未遇的冰雹袭击。降雹持续 1小时,受灾 46728亩,成灾 33928亩,绝收 9500亩。
  1999年7月 10日、 11日、 16日下午,月明、西坡、五顷塬、湫头、永和、宫河、山河7乡镇先后 3次遭冰雹袭击。农作物受灾 32463亩,成灾 21324亩。 8月 1日下午,周家梁家、周家村 7个组遭强风、冰雹袭击,农作物受灾 2000多亩,其中绝收 800多亩。 8月 25、26日,西坡、月明、五顷塬 3乡 6村突遭大风、暴雨、冰雹袭击,农作物受灾 9763亩,成灾 7441亩。直接经济损失 629.97万元。
  2000年6月 15日18时至 20时30分,湫头、永正 2乡10村遭特大冰雹袭击。农作物
  受灾 52326亩,成灾 39406亩。直接经济损失 1060.24万元。 6月23日至 25日下午,湫头、
  山河、三嘉、西坡、五顷塬 5个乡镇、 36个行政村、 221个村民小组遭雹雨袭击,持续 20
  分钟~ 30分钟,冰雹密集,雹粒最大直径 4厘米,地面堆厚 15厘米。全县受灾 68680.5亩,
  成灾 59386.5亩。经济损失 2938.1万元。 9月 19日下午 16时20分至 17时,月明、西坡、
  山河、五顷塬 4乡镇 26个村遭冰雹袭击,受灾 1.5万亩,成灾 1.1万亩。直接经济损失 376
  万元。 9月20日14点30分至 15点,永正乡纪村、上官庄、东龙头、路里、里庄、王沟圈 6个村遭冰雹袭击,受灾 4600亩。
  2001年6月25日16时许,湫头、五顷塬两乡 12个村遭冰雹袭击,降雹持续 30多分钟,受灾农作物 26416.5亩,成灾 24910.5亩。 7月22日18时许,永正乡李庄村 4个自然村遭冰雹袭击,降雹持续 20多分钟,受灾 2300亩。
  2002年5月 10日下午,周家、宫河、榆林子、罗川、永和 5乡镇遭冰雹袭击,受灾麦田3.5万亩,其中绝收 0.3万亩;受灾秋田 1.8万亩。 5月 16日下午,罗川、山河、永正、榆林子、湫头、永和 6乡镇遭冰雹袭击,受灾 109835亩,成灾 80736亩。 6月3日16时至 16时40分,山河、永和 2乡镇 4个村遭受暴雨、冰雹袭击,受灾 5103亩,成灾 2320亩,直接经济损失 73.64万元。 6月4日15时至 16时,山河镇佑苏、王阁、冯柳村遭受冰雹袭击,降雹 1小时,受灾 7654亩,成灾 5938亩。 8月24日16点30分至 17点30分,全县 7个乡镇遭受特大风、雹袭击,受灾 69815亩,毁坏民房 262间,冲毁乡村道路 75千米。直接经济损失 2860.52万元。
  2003年7月6日晚 7点50分至 9点 10分,周家、宫河、榆林子 3乡镇 17个村遭受冰雹袭击。冰雹直径达 2.5厘米,持续 27分钟。农作物受灾 35670亩,成灾 23285亩。经济损失 3064.25万元。 9月8日19点20分至 19点55分,宫河、榆林子 2个镇、 8个村、 30个组遭受大风、雹雨袭击。降雹直径 1厘米,持续约 30分钟,受灾烤烟 9268亩、秋田 378亩、果园 84亩、蔬菜 47亩。直接经济损失 525.4万元。
  2004年7月 13日下午 18点,周家乡燕家、惠家塬、车家沟、桌子头 4村遭受冰雹袭击。降雹持续 10分钟,农作物受灾 11120亩,直接经济损失 1135万元。
  2005年5月31日晚 19点50分至 20点20分,永正、榆林子、宫河、周家、罗川、永和6个乡镇、32个行政村、 195个村民小组遭冰雹袭击,降雹持续约 20分钟。其中榆林子、罗川、永和 3乡镇受灾最严重,降雹堆积 4厘米~ 5厘米,冰雹直径 1厘米~ 5厘米。农作物受灾 11.21万亩,成灾 8.66万亩。经济损失 2440.46万元。 6月20日下午 15点20分至 18点,三嘉乡狼牙洼、松树坪、后坡村遭冰雹袭击,降雹持续约 20分钟。雹粒直径约 3厘米。受灾 3100亩,成灾 1550亩。经济损失 62万元。
  2006年6月25日下午 16点 10分至 40分,周家乡惠塬、西庄等 9个村遭特大雹灾,雹粒最大直径 3.4厘米,烟叶被打烂穿孔,玉米叶打成麻丝状,瓜果被打碎,部分烟叶、玉米倒伏或被大风连根拔起,受灾农作物 24140亩,造成经济损失 1448.4万元。 8月2日下午,三嘉乡有 7个村遭冰雹袭击。降雹持续约 30分钟,雹粒直径约 4厘米。 2500亩晚熟西瓜和 500亩果园绝收, 8200多亩秋作物减产, 2654间房屋受损,经济损失 647万元。
  霜冻
  秦王嬴政九年(前238)四月,寒冻,有死者。建武二年(26),北地郡大雪,军民冻死甚多。正始二年(505)七月辛巳,豳州陨霜。正始四年(507)三月乙丑,豳州晚霜。永平元年(508)三月乙酉,豳州复陨霜。唐贞观三年(629),北边霜杀稼。调露元年(679)八月,宁州霜冻。开元十四年(726)秋,宁州降早霜。建中元年(780)七月,宁州早霜杀稼禾。贞元元年(785)七月,宁州霜冻,杀稼禾。元和二年(807)七月,宁州霜杀田禾。宋建隆三年(962)春,延、宁二州雪盈尺,沟洫复冰,草木不华。夏四月丙申,宁州
  大雨雪,沟洫冰。正统三年(1438)七月,庆阳等府各奏:自夏迨秋雨雹大作,霜降不时,伤害禾稼。正统十二年(1447)十月,庆阳等五府早种者俱收,晚种者遇霜薄收。成化八年(1472)四月,庆阳府诸州县豆、麦、禾苗尽被霜杀。成化十年(1474)七月,庆阳等府州县降霜冻,杀禾稼。成化二十年(1484)二月,以旱、霜灾,免庆阳等五府上年夏税二十七万余石。弘治八年(1495)四月辛酉,庆阳诸府、县霜杀麦、豆、禾苗。万历十四年(1586),宁州霜灾。万历二十六年(1597)七月,庆阳府属州、县降早霜,杀禾,民大饥。万历二十七年(1599)七月,真宁降霜杀禾,是年大饥。万历二十九年(1601)七月,宁州霜冻,杀田禾。清顺治十二年(1655)庆阳府属州、县降黑霜,果木萎死。四月四日,真宁降雪盈尺,
  树枝摧折,田结坚冰,禾苗枯萎。是年又旱,麦、豆枯死,斗米银 2钱,民饥馑。康熙六年(1667)七月,免宁州等四州、县五年(1666)霜灾额赋。雍正九年(1731)八月二十日,陨霜杀禾,歉收。乾隆九年(1744)十一月,赈贷正宁等县被雹及水、风、霜、虫等灾民,缓额赋。乾隆二十年(1755)七月,正宁陨霜杀禾。
  乾隆二十七年(1762)七月,正宁陨霜杀禾;八月,霜。当年饥荒。乾隆三十年(1765)十一月,因雹、霜灾,缓征正宁等县本年额赋。乾隆三十五年(1770)三月,恤正宁等县上年水、旱、霜、雹等灾贫民,缓征额赋。
  十一月,赈恤正宁等县本年水、旱、雹、霜等灾贫民,并蠲缓额赋。乾隆三十六年(1770)十二月,蠲免正宁等县上年夏秋雹、水、旱、霜等灾地亩额赋。乾隆四十一年(1776)十一月,因水雹霜灾,正宁等县缓征额赋。乾隆四十三年(1778)十二月,赈恤正宁等县本年水、旱、雹、霜灾贫民,蠲缓额赋。乾隆四十四年(1779)四月,赈正宁等县本年雹、水、霜灾饥民。十月,蠲免正宁等
  县上年秋禾被灾额征正银番粮。十一月,赈恤正宁等县灾民,并蠲本年秋禾被雹、水、霜
  灾地亩额赋。十二月,赈恤正宁等县灾民,并蠲本年秋禾被雹、水、霜灾地亩额赋。道光六年(1826),真宁霜灾,岁荒民饥。道光十八年( 1838)正月,贷甘肃正宁等县所属上年(被雹、被水、被旱、被霜)灾
  歉贫民口粮籽种。光绪二十七年( 1901),二月奏:去年甘肃省地方自春徂秋被旱、被雹、被霜,灾区甚
  广,惟庆(阳)、泾两属较重,其余均尚轻微。民国 9年(1920)3月22日,正宁霜杀麦、豆、禾苗。民国 14年(1925)9月 1日降雪,压折树枝,秋禾无收。民国 18年(1929),甘肃全省 58县大旱,继以冰雹、洪水、虫害、霜冻、瘟疫流行。民国 26年(1937)4月22日,正宁县霜冻。麦正孕穗,多被冻伤,歉收。民国 29年(1940),正宁等地黑霜杀禾苗,复冰雹,大旱,风沙为灾,歉收,民有饥
  馑。政府赈济,免灾区田赋,贷给籽种。民国 31年(1942)4月 10日,正宁奇冷遭霜,收成减半。民国 32年(1943),正宁等 11县被霜灾。春,新宁县(今正宁县月明、西坡地区属之)
  2次降大雪,并降晚霜和冰雹,七分之一麦田绝苗。民国 33年(1944)秋,关中分区(新正县、新宁县属之)降霜特早,山、川区秋禾受
  冻严重,荞麦多无收成。民国 34年(1945)10月2日,正宁严霜遍降,池水结冰,灾情严重。 1950年3月,麦田遭霜冻,一区(三嘉)、二区(湫头)、四区(西坡)最为严重。四
  区绝收翻种 2212亩,其余 25848亩麦田减产较大,亩产量约在 2.8市斗。 1951年古历四月初八晚,降霜,冻死麦苗 10168.6亩。其中翻种 890亩。 1952年,全县麦、秋普遭冻害,麦田受灾 142800亩,以一区(三嘉)、二区(湫头)、
  四区(西坡)最为严重。秋田重灾 26029.6亩、轻灾 140931.47亩。
  1953年 5月 12日,连天北风,气候返寒,降霜冻,已拔节的小麦大面积冻杀落穗,田野有腐臭味。尤以坳塘子、河渠、山边地带较为严重。计小麦受灾 142820.4亩,占总面积的 52%,绝收 28062.11亩,秋田受灾 13172亩,占总面积的 5.2%。
  1954年4月下旬,庆阳地区受寒流影响,气温下降,风霜并至,麦、秋禾苗受冻成灾。
  1957年,降早霜,致荞麦和回茬糜子 43043亩大多冻死,颗粒未成熟,减产严重。
  1958年,小麦发青后遭冻灾,绝收 22430亩,缺苗三成至五成的 85105亩。
  1959年4月21日,全区霜冻,冬小麦面积的 16.8%受灾。同年 5月 12日,正宁县复遭霜冻。
  1961年5月 1日,正宁县霜冻。
  1962年5月4日,正宁县霜冻。
  1963年4月,正宁县持续春寒,加之上年冬雪过早,麦田因冻死亡严重,受灾 157136亩,其中绝苗 4404亩(一说 26613亩),造成严重减产。
  1963年5月30日正宁县委材料称:全县有 137342亩麦田受冻灾,死亡率达 7成以上,需翻种的就有 24647亩,占麦田总面积的 10.53%。双佛堂公社麦田受灾死亡 8935亩,占麦田总面积的 74%,其中绝苗 1278亩。
  1964年4月,正宁县部分地区霜冻。
  1965年5月2日,正宁县霜冻。
  1968年春,部分地区霜冻,翻种夏田作物 9322亩。
  1969年5月,吹干热风,小麦风干严重者 8860亩,减产 3成~ 5成。
  1970年春,正宁 3次遭冻灾,加之上年冬长期干旱,小麦死苗严重,翻种达 10525亩。 9月22日,降早霜,荞麦、高粱、玉米正值成熟期,全被冻干。 1971年5月6日,正宁县霜冻。 1972年5月中旬,庆阳地区 3次降晚霜,气温降至 ﹣4℃至 ﹣5℃,大片小麦 “刚茬 ”
  (未熟而枯萎)。 9月3日,正宁县降霜,秋田减产。 1973年4月 16日晚,正宁县普降晚霜,地面温度为 ﹣3℃至 ﹣6℃,冬小麦大面积冻伤。 5月上旬复降霜。 1974年4月24日、 28日晨至 5月 10日,连遭 3次强霜冻。全县普遍遭灾,受灾面积 138216亩,占小麦总面积的 66%,成灾面积 86800亩。灾情为 1953年来所罕见。 1975年5月5日,全县霜冻。冬至次年 8月,持续低温,对农作物出苗、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1976年春,持续低温,并发生严重霜冻。
  1977年,正宁县气候多变,雨雪稀少,严寒、干旱、低温、霜冻等灾害接连不断,严
  重影响小麦越冬,造成小麦死苗严重。全县受灾 262802亩,占农作物的 71%,成灾 196400亩,占农作物总面积的 53%,粮食减产 10162487千克,油料减产 199549千克。特别是山区小麦死苗严重。
  1978年5月 10日,正宁县霜冻。
  1979年4月下旬,出现低温。 5月 15日至 18日,遭霜冻,为新中国建立后晚霜最迟的一年,地面温度为 ﹣3℃至 ﹣4℃。正值抽穗的小麦、扬花的油菜和春播刚出土的幼苗,成灾最重,共受灾 82000亩,其中翻种油菜 2637亩、其他油料作物 950亩。晚冬,气温下降,小麦受冻严重。
  1981年5月3日至 4日,连日大风,气温降至 ﹣3℃至 ﹣4℃,并降霜,夏田受灾。
  1982年 5月上旬,全区大风并 4次降霜,气温降至 ﹣4℃,最低达 ﹣7℃。 11日至 13日,复降雪(雨),麦田受灾。 9月 27日,全区强寒流袭击,气温降至 ﹣2℃至 ﹣3℃,荞麦等作物基本绝收。
  1983年,正宁县遭受霜冻、低温危害,致小麦大面积倒伏,成熟期推迟, 22万亩麦田程度不同受灾。 1987年春,正宁县子午岭林缘区的月明、西坡、五顷塬、三嘉等乡镇遇早霜,部分麦田生长迟缓,死苗严重,造成减产。 1990年4月 16日、 17日,正宁县连遭两次霜冻,正在开花的油菜被冻伤,一些早开花的经济果树花胎被冻,不能坐果,小麦叶片枯黄。
  1996年5月 10日至 12日,本县连遭 2次霜冻,小麦受灾 69507亩,成灾 60550亩。灾情最严重的五顷塬乡龙咀子村、西渠村、孟河村 5月 10日夜降温到 0℃以下,地面结冰,麦苗冻死,绝收 2100亩,占播种面积的 70%。
  2000年3月中旬,出现 10次 18天的大风降温天气,小麦大面积干枯,大秋作物下种困难,播后无法出苗,果树大面积落花落果。麦秋作物受灾 32.3万亩,成灾 27.2万亩。粮食减产 3750万千克,经济损失 4670万元。
  2004年4月7日、 8日, 5月3日,降温、降霜冻,小麦、冬油菜、烤烟、果园、菜田遭灾较重,出现死亡、落花、落果现象。
  2005年5月4日、 5日,急骤降温,小麦、冬油菜、烤烟、果园、菜田遭灾严重。
  2006年4月 11日、 12日, 48小时内骤降 17.8℃,最低温度 ﹣6℃,粮食作物、果园、蔬菜遭灾较重。受灾 20.52万亩,成灾 17.64万亩,其中果园 8.58万亩,蔬菜 0.67万亩,小麦 8.39万亩,油菜等作物 0.26万亩。
  风沙
  周成王三年(前 1113)秋,禾稼成熟,大雷电,大风倒禾、拔木,后风反刮,倒禾复起。
  汉成帝建始元年(前32)四月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
  曹魏嘉平元年(249)正月,西北大风摧屋、折木,昏尘蔽天。
  晋永康元年(300)十一月,大风从西北来,折木,飞沙走石,六天方息。
  永兴元年(304)正月乙丑,西北大风。
  前赵嘉平元年(311)正月壬辰朔,西北大风,发屋折树木,昏尘蔽天。
  义熙四年(408)十一月辛卯朔,西北疾风起。
  景明三年(502)九月丙辰,豳、岐、梁、东秦州暴风昏雾,拔树发屋。
  隋开皇二十年(600)十一月,大风发屋拔木,秦、陇死者千余人。
  嗣圣元年(684)四月丁巳(一作丁亥),宁州大风拔树。
  景龙元年(707)四月,宁州大风拔树。
  淳化三年(992)六月丁丑,黑风自西北起,天地晦冥,雷震,有顷乃止。
  宋天禧四年(1020)五月乙卯,暴风起西北有声,折木吹沙,黄尘蔽天。
  皇祐四年(1052)七月丁巳,大风起西北方,拔木。
  靖康元年(1126)正月望夜,大风起西北有声,吹沙走石,尽明日乃止。闰十一月甲寅,大风起北方,雪作盈数尺,连夜不止。
  隆庆二年(1568)三月初四,平(凉)、庆(阳)大风,遂地震。
  万历四十一年(1613),庆阳昼晦如夜,大风,飞沙走石竟日。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三月某日晨,真宁等地黄沙蔽野,日出无光,人相视面皆黄色,至晚方止。乾隆五年(1740),秋禾未登场,正宁大风摧损禾、木遍野。乾隆七年(1742)二月三十日夜,正宁大风,至次日午后方止。乾隆八年(1743)十一月,分别赈贷甘肃正宁等二十四厅、州、县水、虫、风、雹灾
  民,缓额赋。乾隆九年(1744)十一月,赈贷甘肃正宁等县被雹及水、风、霜、虫等灾民,蠲缓额赋。乾隆十九年(1754)三月,正宁风霾蔽天,日赤无光,自辰至未方息。
  咸丰三年(1857)三月二十一日夜,庆阳等地西北风大作。风沙弥漫,风息,地积红沙。
  民国 16年(1927)4月,正宁暴风,黑沙蔽天,白昼昏黑,由北而南,数日方散。
  民国 22年(1933)6月22日,平子镇遭巨风、雨雹,风断树木百余棵,大者可为油梁。
  民国 29年(1940),正宁等县黑霜杀禾苗,复冰雹、大旱、风沙相继为灾,庄稼歉收,民有饥馑。政府赈济,免灾区田赋,贷籽种。民国 31年(1942),甘肃全省受旱、雹、水、风沙灾害者 57县,国民政府济,贷籽种,豁免灾区田赋。民国 37年(1948)春,宫河地区大风,宫河街戏楼顶的牌楼被吹倒,碗口粗的大树被吹折。
  1952年,庆阳地区遭受旱、冻、风、雹、虫等灾害。
  1956年6月30日,罗川乡刮大风。受灾 152亩,减产粮食 1050千克。
  1956年8月8日晚,正宁县湫头区 5个乡近 2000亩农作物被狂风袭击,多倒伏。
  1958年4月22日下午 18时至晚 0时,正宁县大风暴雨。
  1964年8月中旬,正宁县大风,风力 6级~ 10级,吹坏吹倒高粱、玉米 16234亩,吹坏树木 2720株,仅周家公社芦家堡生产队就吹坏三把以上的树木 161株。 1965年6月 18日,遭受风暴袭击,狂风吹倒树木 48棵。 1969年5月至 6月,庆阳地区 “干热风 ”持续 20余日,冬小麦多被 “青烤 ”,颗粒秕瘦。
  1972年3月下旬至 6月中旬,庆阳地区连续刮 4级至 5级 “干热风 ”20多日,部分冬小麦被 “青烤 ”,阳山及山峁吃风地带小麦整片未熟先枯,歉收。 1977年入春,正宁县常刮干热风,严重影响小麦成熟。 1979年7月9日下午,天气突变,刮起 10级狂风,同时伴随大暴雨,造成已成熟的小
  麦严重脱粒,一般每亩损失粮食 10千克,全县约损失粮食 110多万千克。其中山河公社西关大队三队,每亩脱粒损失 20千克以上,五队被狂风吹坏高压输电线路 4000米,吹坏水泥电杆 9根,暴雨冲毁群众庄基 13座;西坡公社月南大队水毁道路、土桥 3处。
  1981年4月上旬,正宁县遭雹、洪灾,并伴有 5级~ 7级大风,农田受灾。 5月 1日、 2日,刮风 40多小时,最大风力 8级。气温陡降,地面最低温度 ﹣3℃至 ﹣7℃,农作物面积的 16%被冻。
  1982年4月27日, 5月2日、 4日、 7日、 11日,正宁县先后刮 8级大风,折木断禾,吹倒电线杆。并伴霜冻,气温降至 ﹣2.5℃至 ﹣3.5℃ 1986年7月26日下午 4时20分,正宁县刮 6级大风,树有被拦腰吹断者。
  1987年4月,沿无日天沟畔的榆林子镇乐兴、文乐、咀头、马家等村组受狂风袭击,部分阴山、沟峁地小麦被拦腰吹断,存苗30%。山河镇董家庄、蔡峪、后庄子等村组也遭大风袭击。
  1987年8月9、10日,周家、月明、西坡3个乡遭狂风袭击。其中周家乡8个行政村种植的玉米被吹倒或拦腰吹断达 940亩,刮坏果园30多处,损果率 50%;月明、西坡两乡刮走麦草 12.5万千克,吹坏农电线路 12处、电话线杆7根、行道树 1500多棵。
  1990年5月5日下午,五顷塬乡刮六七级大风。 2000年3月27日,罗川乡城西高效农业示范点的23户36亩29座日光温室遭受狂风袭击,损失严重。
  2006年 4月 11日,狂风大作,沙尘满天,一片浑黄,能见度较低,间有雨下,落地即为泥水,天晴后地面形成一层黄土。 6月24日下午3时,榆林子马家村遭强烈风灾,持续40多分钟,碗口粗、高数丈的杨槐树被吹折,掀翻摔碎 10多间房屋、 10多座烤烟楼屋顶的机瓦。
  病虫
  病
  清康熙七年(1668)三月,以甘肃宁州、安化(庆城)等五州、县(含真宁)及庆阳卫六年分(1667)民遭疾疫,免地亩额赋一年。
  康熙三十六年(1697),宁州瘟疫,死人甚多。
  道光二年(1822),大疫。
  光绪二十七年(1901),瘟疫流行。
  民国9
  年(1920),皮房店群众得吐黄水、喉咙痛病(克山病),在二三个月内死亡20
  多人。
  10年(1921),小麦生红矮病。
  15年(1926),小麦生红矮病。
  16年(1927),土匪赵文华围山河城48天,城内恶性痢疾、霍乱流行,死人无数。
  18年(1929),甘肃全省58县大旱,继以冰雹、洪水、虫害、霜冻、瘟疫流行。
  29年(1940)夏秋,边区灾情奇重,瘟死2205人。小麦生红矮病。
  30年(1941)元月至5月,新正县一区龙咀子流行病严重,患者甚多。
  33年(1944)2月至9月,新正、新宁县地区畜疫。新正县死牛31头,新宁县死牛 1390
  头,驴 129头,骡6头,羊3695只,猪30头。
  34年(1945),陇东牛羊死亡现象严重,共死羊 16万只、牛2600头。 35年(1946)初,新正县克山、伤寒病流行,死30人。 35年(1946),正宁县麦禾多病黄疸,产量顿减;新正县牲畜疾病流行。 1950年4月,正宁县麦田发生黄疸病害。 1951年,正宁县麦田发生黄疸病害。 1952年春季,全县发生麻疹、猩红热等疫病,尤以四区于家川乡最为严重。 1953年春,三嘉区发生流行性传染病,死亡 20余人。 5月,有3个区 7个乡麦田发生
  “火把病 ”(红矮病)。
  1956年 1月至次年 2月,猪瘟流行。 1956年 1月,山河附近先后死猪 459口; 1957年2月,三嘉区十多天死猪 168口。 1957年春,团结、西关等 8个社死猪 700口,其中团结社 1月至 2月死猪 86口。
  1957年元月至 4月,因猪瘟、猪肺疫死亡大小猪 3996口,占1956年的 34.7%。 1957年,全县山坡地麦田普发红锈病 83125.45亩,占总面积的 28.7%,严重度 40%,绝收 9338.21亩。谷子普发白发病、黑穗病。糜子普发玄心病。
  1957年,小麦普发根腐病、杆黑粉病,部分地区遭雹灾。其中尤以月明最为严重,麦田全部受灾,翻种者 4035亩。全县受灾麦田 97239亩。同年春,龙咀子乡群众患病死亡 10余人,其中以 “克山病 ”为多。
  1958年,月明乡麦田发生黄锈病。全县高粱生炭疽病。同年 12月,宫河公社猪场猪瘟流行,死猪 167头。同年,因过度劳役、饲养不经心、营养不良,各公社牲畜死亡严重。榆林子公社死牛 368头、驴 168条、马9匹,分别占总数的 15.5%、 9.8%、 9%;死生猪 2468口,占总数的 42%,其中公社 2个猪场买猪 205口,死 154口。
  1959年 4月 3日,宁县(三县合于宁县)委文件称:自上年秋季至现在,死掉牲畜 5193头,占现有牲畜总数的 7%,其中因为饲养不经心死 2470头。同年,小麦发生锈病。 1960年4月,永和公社罗川大队 2200多亩麦田发生严重的麦蚜、红蜘蛛、金针虫害及 “火把病 ”,死亡率 3%~ 5%。同年,刘家店及秦家店暴发克山病,患者 34人,死5人;驻子午岭正宁、宁县交界处的省办龙池劳改农场犯人死 600余人。
  1961年前季,持续饥馑,至 5月 30日,全县(三县合并于宁县)有浮肿、干瘦、肝炎、小儿营养不良、妇女闭经和子宫脱出等病患者 1.7万余人,外流未归者 1175人(内妇女340人)。 1959至 1961年,饥疾交摧、食物中毒等等,非正常死亡 1300余人(一说 1500人)。党和政府全力救人。秋粮收获,饥馑消除。
  1962年,全县牲畜死 401头,其中榆林子南头社死羊 200多只。
  1963年,夏、秋作物遭病、虫危害。
  
  1964年,夏田 106600亩发生锈病。
  1965年 11月,小麦发生锈病和黄叶病。是年,省办龙池劳改农场暴发克山病,犯人死亡严重,农场随之撤销。
  1966年元月,部分地区麦田发生锈病。同年,刘家店及秦家店暴发克山病,患者 54人,死 10人。
  1967年,小麦发生红矮病。西瓜普遍发生炭疽病。
  1968年春,全区部分冬小麦、油菜发生红矮病。
  1969年 11月,普遍发生锈病,成灾 240亩。
  1970年4月下旬至 5月中旬, 219700亩冬小麦大面积发生黄、红矮病及蚜虫侵害,歉
  收。 1972年元至 5月,全县发生细菌性痢疾 2582例,死亡 36例,其中湫头、永和公社分别死亡 15例、 7例。 1973年春,全区干旱少雨,伴发红、黄矮病,麦田成灾。 5月,永正公社友好大队第
  一、第二生产队因疫情死猪 40多口。
  1975年,一些地方猪疫流行,生猪死亡严重。
  1977年,小麦红矮病、黄矮病,玉米大斑病、黑穗病,高粱炭疽病,谷子白发病均有发生。
  1978年,由于干旱的影响,伴发叶跳蝉、红蜘蛛、蚜虫、地老虎和黑穗病等,小麦病虫害蔓延滋生,危害麦田达一半以上。其中罗川公社夏田 12000亩,亩产仅 28.5千克;西坡公社麦田 16000亩,亩产仅 38千克,湫头公社麦田 23500亩,其中山地 11000亩,仅有 1/ 3可收回籽种,其他绝收。
  1979年春、夏,全区夏、秋作物遭病、虫危害 61万亩。 5月 30日,全县检疫出马类牲畜患马传染性贫血者 8头(匹),全部扑杀深埋。当年猪瘟流行,死猪 13865口,占养猪总数的 24.44%,损失 41.568万元。
  1980年,玉米大斑病、黑穗病,谷子白发病,西瓜炭疽病均有发生。
  1985年5月,全县麦田普遍感染黄锈病、红矮病,受灾 23.6万余亩,平均亩产仅为 37.5千克。宫河等小麦主要产区为重灾区。其中榆林子镇 3万亩小麦全部受灾,五顷塬乡 10520亩麦田,比上年减产 60%。
  1988年5月,全县有 98835亩小麦感染黄矮、黄叶病。 5至7月,烤烟大田普发黄叶病、褐斑病、白粉病,造成减产。 1989年,周家、宫河、榆林子、永正、永和等乡镇烤烟普遍染上花叶病,大部分烟苗叶片有坏死斑点、斑块,减产 50%~ 70%。
  1990年5月,全县有 11万亩小麦不同程度发生锈病,占麦田总面积的 57.8%。 7月,烤烟大田普发炭疽病、花叶病、赤星病。 1991年 5月,小麦锈病发病率高,蔓延非常广泛,全县感染锈病麦田 19万亩,成灾 11万亩,其中 5500亩绝收。 1992年后,全区普发 “黄牛猝死病 ”。此病以剧毒鼠药蓄积中毒及有条件性菌存在的
  综合因素而致,比较流行。至 1997年,全区黄牛发病 3587头,死3209头。 1993年春,苹果树普发 “腐烂病 ”、 “黑霉病 ”,发病率高达 40%。 1994年 3月上旬至 5月初,县域耕牛患 “巴士杆菌病 ”死 119头,直接经济损失 20
  多万元。 1995年4月,全县 20万亩麦田大面积发生黄矮病、红蜘蛛虫害。 1996年5月,小麦发生病虫害,受灾 31350亩,成灾 18750亩。 1999年5月,麦田普发黄矮病。 6月,部分乡镇牲畜发生口蹄疫,病畜被深土掩埋。 2000年7月,烤烟大田普发花叶病、脉斑病害。 2002年5月,麦田发生条锈病 14.4万亩,病田率达 90%,中东部地区为 100%; 7月,
  烤烟大田普发花叶病、蚀纹病、脉斑病害,甚者发病率达 80%。 2003年5月下旬,麦田普发条锈病,受灾 7.8万亩,达到防治指标的 2.8万亩。 2005年5月,麦田普发条锈病,更有麦蚜、红蜘蛛为害,受灾 4.8万亩; 7月,永正、
  榆林子、宫河、周家等烤烟主产区烟苗普发霉斑病等病害。虫秦王嬴政四年(前 243)十月(一说七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如严雪。是
  岁,天下无瓜瓠。东汉永初五年(111)夏,九州蝗灾。安定(郡)、北地(郡)连年旱、蝗,饥荒。贞元元年(785)夏,宁州等地蝗群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叶苗及畜毛皆尽,靡有
  孑遗,饥馑枕道,民蒸蝗,曝飏去足翅而食之。乾符二年(875)七月,蝗自东而西,蔽日,所过赤地。崇宁二年(1103),陇东蝗灾。弘治六年(1493)六月,飞蝗自东南向西北,日为掩者三日。弘治十一年(1498)七月,以虫灾免陕西庆阳等三府及庆阳等卫所驿递弘治十年(1497)
  秋粮草有差。嘉靖十一年(1532)夏,庆阳大旱,天黄三日,蝗飞蔽天,稼禾被食殆尽,民饥馑,斗米银三钱。崇祯十年(1637)七月,庆阳等地大旱,蝗飞蔽天,禾谷立尽。
  崇祯十二年(1639),真宁飞蝗遍野,落地如冈阜,斗米银三两。崇祯十三年(1640),真宁旱,飞蝗遍野,落地如冈阜。冬至次年春,大饥荒,百姓饿
  死者十之六七,人相食不已。斗米银三两。清顺治元年(1644),蝗虫从中卫东来,遮天蔽日。顺治三年(1646)夏,蝗虫从中卫东下,飞蔽天日,数十里沙草皆尽。真宁等地蝗食
  禾苗尤甚。乾隆八年(1743)十一月,分别赈贷甘肃正宁等二十四厅、州、县水、虫、风、雹灾民,缓额赋。乾隆九年(1744)十一月,分别赈贷甘肃正宁等三十五厅、州、县、卫被雹及水、风、
  霜、虫等灾民,蠲缓额赋。乾隆二十三年(1758)秋,正宁霪雨,秋田生虫,冬无雪。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有黑虫食荞叶一空。民国18年(1929),甘肃全省58县大旱,继以冰雹、洪水、虫害、霜冻、瘟疫流行。 32年(1943)7月,新正县虫吃麦根,死麦苗 1288亩,全部翻种秋,歉收257.6石。 34年(1945),旱、虫、水、雹均以为灾,收获不足以糊口者7/ 10。 1950年春、夏间,正宁县西坡、宫河、三嘉、湫头、罗川等区发生金针虫、天娥虫、
  行军虫(粘虫)害。西坡区上百亩麦苗被食尽净。
  1952年4月,全县麦田普遍发生粘虫灾害,三嘉、湫头、西坡及永正区一部分最严重。全县受虫害麦田136642亩,翻掉重种7549亩。为此掀起捉虫运动,组织职工、学生8453人进田捉虫,消灭害虫 9657千克,防治麦田53216亩。山河市于 5月 6日、 7日组织 52个组、 331人,捉虫 184亩、 5.5千克。
  1953年6月下旬,正宁县西坡、永正、罗川、宫河、长乐5个区发生虫灾。有行军虫、钻心虫、金龟子、蚜虫、蛴螬等,玉米、高粱、糜谷等禾苗多被吞噬,受灾群众4892户,受灾 13172.4亩。农民、干部、学生尽力捕捉,经 15天突击,虫害平息,保护秋田6084亩。
  1954年 5月,六区(罗川)、八区(长乐)发生金针虫、红蜘蛛、地蠅蝇、粘虫、黑
  泡牛等虫害,为害麦苗和刚出芽的秋田。 1955年6月下旬,发生行军虫害。各地以捕捉为主防治。 1956年秋,正宁县8个乡4175亩秋田虫害严重,翻种。 1957年,豌豆在开花期遭蚜虫侵害,三五天即枯干,无法防治。受灾 10663亩,占播
  种面积的 100%,其中绝苗 10151亩,略有收成的仅512亩。 1958年4月,麦田普发红蜘蛛虫害,后,蛴螬、蚜虫、蝼蛄
  、金针虫、叶跳蝉相继为
  害。豌豆出苗后遭金蝇甲危害,全县动员 8万人,苦战 1天,除采取药物扑杀外,活捉金蝇甲 2213.5千克。 1960年,三嘉、宫河、山河公社发生麦茎叶甲、朋瘦杆种蝇、麦蚜等虫害。三嘉、湫
  头部分地区玉米、谷子发生钻心卷叶等虫害,致作物生长不好,颗粒成熟差,减产较重。 1964年,正宁县 7900亩作物遭虫灾。 1967年,叶跳蝉成灾。 1970年4月下旬至 5月中旬,冬小麦大面积受蚜虫、叶跳蝉、地下害虫危害,歉收。
  据正宁县永和公社龙庵二队连续 6年田间调查表明,地下(深0.17米)害虫每平方米平均有金针虫、蛴螬各 1个,尚有蝼蛄(地老虎)等,每亩有害虫 1.2万个,麦苗受害率 3%~ 5%。
  1973年春,干旱少雨,伴发红蜘蛛、叶跳蝉、蚜虫、地下害虫,麦田成灾。 1977年,麦田蚜虫为害。 1978年,麦田叶跳蝉成灾。 1979年夏,麦田发生红蜘蛛、蚜虫、叶跳蝉等虫害,平均每市尺单行麦田有害虫 700
  只~ 900只,为害较重。 1980年,小麦发生红蜘蛛虫害。 1982年春夏间,正宁县多雨,榆林子、永和、山河公社金针虫、麦杆蝇及田鼠为害麦
  田。夏至后粘虫遍地,高粱、玉米等禾苗多被蚕食,延续 40余日,绝苗地块甚多,当地用
  “敌百虫 ”、 “3911”、 “666”粉等农药防治。 1983年,全县 12万亩秋田全遭虫害。 1984年6月,全县部分麦田遭粘虫侵害,致颗粒普遍瘦。 1986年春,气温偏低,全县 20万亩麦田普遭金针虫、红蜘蛛、蚜虫侵害。为害最严
  重的是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地下虫,每平方米有虫 6头~ 9头,麦苗被害率 5%~ 15%。
  1987年4月,正宁县农作物普遭蚜虫、红蜘蛛、黑缝叶甲等虫害。山河镇东关村小麦平均茎有蚜率 42%,重者 60%~ 70%,百茎蚜平均为 245头,最多达 573头,单叶蚜虫最多24头;山河镇后庄子村小麦平均每尺单行有红蜘蛛 423头,最多达 635头,特别严重的每株有红蜘蛛 72头,致麦田大片发黄枯死;永正、榆林子、宫河、周家、罗川、永和、湫头等乡镇,油菜黑缝叶甲平均每株 3头~ 8头,最多 14头,油菜被害率 100%,叶片被食多者 10%~ 20%,有些阳山地块已被吃光,造成油菜严重减产。
  1988年 2月下旬,全县低温多雨持续 40多天,致小麦黄矮病、黄叶病、吸浆虫病、蚜虫蔓延相当严重。截止 5月下旬,发病 122785亩,占麦田面积的 60%,其中子午岭林缘山区的西坡、五顷塬、月明、三嘉等乡镇灾情特别严重。小麦生育期推迟半月之久,每亩
  穗数较上年减少 14.3%,穗粒数减少 1/ 3,千粒重减少 9克。 7月,秋田普发粘虫灾害。粘虫原生于麦田,麦收后窜往秋田。
  1989年,全县麦田普发虫害。平均每平方米有地下虫 6.2头,其中每平方米有蛴螬 3.9头、金针虫 2.3头、蝼 0.1头。
  1993年5月,全县苹果树普发卷叶蛾虫害,发病率 80%~ 90%。虫网满林,叶子卷曲,叶花被食。
  1994年6月,宫河、罗川等乡镇麦田普发蚜虫灾害。
  1995年4月,全县 20万亩麦田大面积发生黄矮病、红蜘蛛虫害。 8000亩油菜亦普发病虫害。 1996年春,小麦、油菜普发虫害。小麦以地老虎、红蜘蛛为主,虫田率 18.1%,重灾
  1.2万亩;油菜以黑缝叶甲虫、蓝条跳甲虫为主,成灾 0.87万亩,抽苔油菜嫩叶被食,成为光杆。 1997年 5月,宫河镇 2.2万亩小麦大面积发生红蜘蛛、叶条蝉虫害。夏,全县家养肉兔因病大量死亡,甚者以老笼抬倒死兔。
  1998年6月24日至 7月上旬,全县 12个乡镇, 111个村秋田普发特大粘虫灾害。受灾 18万亩,成灾 8.4万亩,占秋播面积的 84%,其中玉米 7.4万亩,高粱 0.5万亩,谷子
  0.3万亩,荏0.2万亩;绝收 0.6万亩,其中玉米 0.5万亩,高粱 0.1万亩。粮食减产 2189.5万千克,直接经济损失 1100万元。 6月,永和乡麦田普发蚜虫灾害。 7月,周家、榆林子、宫河 3乡镇 8000亩(重灾 1000亩)烟田普发野火病和普通花叶病。
  1999年5月,麦田普发红蜘蛛虫害。 2000年6月,全县 7万亩大秋作物普发粘虫灾害。其中玉米每平方米虫口多达 85头,单株虫口多达 6头,叶片、芯叶受害严重。 2003年5月,全县麦田普发麦蚜虫害,平均百穗有蚜 960头,最多百穗有蚜 5600头。受灾 10万亩,达到防治指标的 6万亩。虫害造成麦田减产。
  鼠害
  元至正二十年(1360)八月,宁州鼠害田苗, “虽百亩之田,一夕俱尽 ”。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陕西旱,虫鼠食苗稼,凡95州县。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六月,真宁田鼠害禾稼。
  1978至 1985年,宅内鼠害持续。 1981年,一度窜害庄田。至 1984年,常见其死而相食,土遗头骨。又似间有瘟疫,死尸狼藉,一时寂然者,而短期内又繁衍如旧。至 1985年,
  其害渐减。
  19 82年春、夏间,榆林子、永和、山河公社田鼠为害麦田。
  19 8 3至 19 84年,子午岭林区鼢鼠为害剧烈,幼树根系多被噬断,林木成片枯死。
  19 87年,全县鼠害。 1至 6月,捕杀 10多万只。
  19 8 8至 19 89年,田鼠肆虐。普查每亩约有 3只,每年鼠害损失粮食 2 8万千克,并毁
  掉成片林草。 1994年 3月,全县鼠害。在为期 10日的义务灭鼠活动中,共捕杀 20万只,其中家鼠 15万只,田鼠 5万只。 19 9 8年 5月,西坡等乡田鼠为害,高渠村 1月灭鼠 14 3 1只。
  地震
  周幽王二年(前780)、渭、洛三川皆震,水竭。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秦地地动,坏城。秦王嬴政十七年(前230),秦地动。西汉绥和二年(前7)九月丙辰(11月 13日),自京师至北边郡国 30余处地震,坏城郭庐舍,死伤 415人。东汉永平三年(60)二月乙亥,北地(郡)地震。元初七年(120),北地郡地震,后震动无常。十二月,复震,郡国凡 33处受震。汉安二年( 143),北地等处从上年九月乙未至是年春正月辛丑,地震 180多次,山谷坼裂,败坏城、寺,房屋多毁,人、畜死亡甚多。西晋元康八年(298)正月丙辰,雍州地震。诏发仓廪,赈雍州饥人。东晋兴宁二年(364),雍州地震,地裂水出。建元二年(366),秦、雍二州地震,裂,水泉涌出。北魏皇始二年(397),长安、秦、雍等州地震 156次。元嘉六年(429)十二月,秦地震,野草皆自反。太和七年(483)六月甲子,雍州地震有声。隋开皇二十年(600)冬十一月戊子,秦、陇大震(6.5级),罗川等地俱震。唐开元二十二年(734)二月壬寅,秦州地连震,坏公私物殆尽,吏民压死者四千余人;命左丞相萧嵩赈恤。宋元佑四年(1089)春,陕西地震。元佑七年( 1092)九月己酉,永兴军(含真宁县)等地地震。
  崇宁七年(1108)六月,环庆路地震 10余日,关堡城壁、官私庐舍皆被摧塌,居民覆压死伤甚众。
  乾道二年(1166)九月丙午,地震自西北方。
  政和七年(1117)七月壬辰,环庆路(含真宁县)等处地震,经旬不止,城寨关堡、官私庐舍皆塌,居民死伤甚多。有司匿不上闻,诏遣官按视。
  宣和六年(1124)闰三月,泾原地震,环、庆、宁、泾、邠各路灾民大批流亡,各处赈恤。
  金正隆五年(1160)二月辛未,陕西地震。
  兴定三年(1219)四月癸未,陕右黑风昼起,有声如雷,顷之地大震,平凉、镇戎、德顺尤甚,庐舍倾,压死者以万计,杂畜倍之。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陕西地震。十月辛巳,陕西地又震。
  明洪武四年(1371)正月己丑,地震。
  洪武十一年(1378)四月初三,宁、庆等处地震(5.75级)。
  成化十四年(1478)正月朔,真宁等处地震。
  弘治十四年( 1501)正月初一,陕西朝邑地震波及宁州,其声如雷,地裂水出,余震断续至于月终。
  嘉靖二年(1523)正月,陕西地震。
  嘉靖三年(1524)正月丙寅朔,陕西地震。
  嘉靖十八年(1539)二月十八日,庆阳府地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二月十二日,陕西华县 8级地震,延及千里,真宁等县大震。有声如雷,大地作西北 ——东南摇动,城楼尽倾,土窑塌陷,死人无算。十二月二十一日复震。其后小震年余而止。
  嘉靖三十七年(1558)正月庚申,陕西地震。
  隆庆二年(1568)三月初四,平(凉)、庆(阳)大风,遂地震。
  隆庆四年(1570)十一月,宁州地震,声如雷鸣。
  万历二十三年(1595)十二月癸亥,陕西地震,声如雷。
  万历三十四年(1606)六月丙辰,陕西地震。
  天启二年(1622)九月甲寅(《明史》载为:十一月癸卯,陕西地震,声如雷),真宁等县地震,城垣摧毁。
  天启四年(1624)八月己酉,陕西地震。
  崇祯二年(1629)十一月,真宁等县地震,死人甚多。
  崇祯四年(1631)夏六月乙丑夜,宁州地震,震级 5,烈度 6,民有被压死者。
  崇祯六年(1633)七月戊戌,陕西地震。
  崇祯七年(1634)十一月,灵台发生 5.5级地震,真宁等地塌屋伤人无数。
  清顺治十一年(1654)六月初八,天水南发生 8级地震,真宁等县闻声如雷鸣,俯仰动摇,崩塌城垣房舍,死人甚多。四十余日乃息。顺治十二年(1655),平凉、庆阳、巩昌地震,免兵丁田赋。康熙四十三年(1704)八月十三日,陇县 6级地震,真宁等地波及,有震。康熙四十八年(1709)九月十二日,宁夏中卫南 7.5级地震,真宁等地亦震。其声始
  北而南,继南而北,返复两次,墙垣多倒而人无伤亡,余震微弱,断续至次年正月。
  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月十四日,真宁地震。
  康熙五十七年(1718)五月二十一日,地震伤人畜。
  雍正五年(1727)六月初九,安西、通渭地震,波及正宁等县。
  雍正八年(1730),正宁等县地震。
  乾隆三年(1738)十一月二十四日,宁夏平罗、银川之间发生 8级地震,波及正宁等地,为有感地震。
  乾隆六年(1741)十一月,正宁地震有声,大饥。
  光绪五年(1879)五月十二日(《清史稿》载为五月初十)武都南 8级地震。正宁等县同日黎明树木摇摆不定,人若轻舟在巨浪中,约半个时辰乃止。
  民国 9年(1920)12月 16日20时5分53秒,宁夏海原 8.5级地震,波及 12省区 58县。同时庆阳各地早晨日色昏黄,中午风霾晦暗,晚上不见月光, 21时许,忽有声如雷,旋即屋宇动摇,器物撞击,人坐立不稳,反复跌扑。继而震撼大作,房屋崩毁,鸡飞犬吠,妇孺号哭,强震 10多分钟,微止。不久,地复震,家人互相拥抱,露坐待旦,不知冬夜寒冷。当夜共震 10多次。次日,大风黑雾,后余震频发,天天小震三四次,数日一大震,历数月之久,翌年夏乃止。震后 “城郭化为平坦,房舍皆为废墟 ”,山崩滑坡数百处。黑水泛滥,瘟疫流行。此次地震正宁县死亡 97人,震毙牲畜约 300头,损失房、窑700余间(一说:正宁县死 750人,压毙牲畜 6千余头,倒塌房屋十分之三)。宫河也有房倒窑塌致死人者。
  1976年8月 16日22时6分,四川松潘、平武 7.2级地震,波及正宁等地,悬挂物体明显摆动,人行坐俱感摇晃,局部地方门窗作响,桌上器皿震倒,有人惊逃户外。 8月 22日5时49分,松潘 6.7级地震,全区各地有震感。同日 11时30分,松潘复震(7.2级),庆阳地区震感强烈,部分人惊逃出户。
  1979年8月25日零时,有感地震,人有在入睡中摇醒者。
  滑塌
  据《新唐书》记载推测,约在唐代初期,罗川县湫头发生山体滑坡,壅滞积雨,形成
  “要册湫 ”(又称龙湫)。
  元至正十年(1350)五月甲子,宁州山崩数十处。
  1958年3月23日,全县 13个乡突降暴雨,塌毁窑洞 28只,塌死、塌伤各 1人。 7月 11、26日,连降暴雨,罗川乡四郎河河道沿岸 57.5亩土地崩塌,被水冲走。 10月,为供平凉土法炼铁之用,按照庆阳地区指示,正宁中学师生赴西坡蒿集湾(三关口)烧木炭, 26日炭窑崩塌,塌死王兴汉等学生 6名。
  1972年 9月 29日黄昏,罗川公社代家店五年制小学,组织学生在水庙沟挖沙子,沙崖崩塌,死 1人,重伤 3人,轻伤 1人。
  1976年6月8日晚,宫河公社姚家川大队第三队库春孝家庄基滑塌,塌死 2人,所有家产全部塌坏。 8月,湫头公社苟仁大队雷志兴家庄基滑塌,一家 8口,悉被塌死。当年全县倒塌房屋 558间,损失 708间,倒塌窑洞 461孔,塌死 32人,塌伤 5人,塌死大牲畜 140头、羊910只、猪39头。
  1979年6月9日晨 2点,位处西坡公社石家湾大队东队的 20多米高的山峁滑塌,塌方 1500多立方米,塌死 4人,塌伤 1人,损失粮食 1000多千克、自行车 1辆、缝纫机 1架,及箱柜、被褥、衣物、灶具等折合人民币 1500余元。
  1980年前后,榆林子文乐村先姓两户发生滑塌事故,有致人死亡者。
  1981年9月9日17时,罗川小学一教室倒塌, 19名学生受伤,重伤 6名。全县倒塌围墙 887丈,雨塌顶棚 767间,损失商品 1500元、药品 500元。 1983年5月 16日,湫头公社西沟大队社员袁喜民家中地方倒塌,死3人,伤 1人。 1984年5月20日统计,因土地解冻、水分下渗,全县新倒塌庄基 1143院、窑洞 1547
  孔、房屋 27间,致死 7人,致伤 2人,塌死大家畜 57头(条)、猪羊 109口(只)、鸡兔 28只。损失粮食 39600千克、农具 1300余件,衣被 29床(件),损失财产折价 228760元。 6月,罗川乡代家店村、湫头乡张村发生滑坡,分别损失耕地 4亩、 254亩。
  1985年 5月 25日统计,因土地解冻、水分下渗,全县新倒塌庄基 603院、窑洞 791孔,损坏窑洞、房屋 114孔(间),致死 4人,致伤 7人,塌死大家畜 16头(条)、猪羊 109口(只)、鸡兔 257只。损失粮食 14.5万千克。
  1988年春,阴雨连绵,全县倒塌窑洞 110孔,损坏 84孔,死亡 6人,死亡大牲畜 15头,猪羊 32口(只)。
  1991年 5月,永和乡发生滑一处,毁坏农田 90亩。同期,五顷塬乡西渠村何家山组发生山体滑坡一处, 23户住户被迫搬迁;因暴雨冲刷,罗川乡四郎河河岸倒塌, 26户居民被迫搬迁。
  1992年8月6日至 12日,罗川乡发生山体滑坡 3处。其中 6日晨房河村武场组的山体滑坡,致依山而居的村民王富堂女儿、儿子及岳母 3人被压埋亡故。
  1996年7月 15日,因前日所下暴雨沉积、冲激,造成正周公路 11公里处(永正上官庄粟里沟圈)发生严重裂缝,最宽处达 20厘米。一度影响车辆通行。 12月8日,银(川)至西(安)公路无日天沟土桥因基部无排水设施,雨水长期浸泡,致整体滑塌,造成交通中断。 1999年投资 118万元修建, 9月 17日,新土桥方建成。
  1998年7月 19日19时,周家乡梁家村西岭沟发生山体滑坡,塌方面积 8000多平方米,塌死 4人,塌伤 2人。
  2003年7月 16日晨 3点,突降大暴雨,正周公路永正段路基塌陷,致交通中断。 8月 25日晚至 26日下午,连降特大暴雨,宫河镇彭姚川村六组彭小平因窑洞滑塌致死; 9月2日,五顷塬乡马河村马河组马德玉因崖背滑塌被压埋致死; 10月 1日,阴雨连绵,罗川乡代店村代东组赵治才因窑洞滑塌致死。 11月 13日,因持续降雨, 211国道罗川南山路段发生滑塌,路面堵车长达 8小时。
  2006年2月 15日晚,山河镇后庄子村发生山体滑坡,毁坏耕地 460亩,压覆山河林场 1处,毁林 87777株,毁坏 500米长的村庄公路 1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625.69万元,潜在经济损失 209.48万元。
  火灾
  1950年6月30日晚,宫河区四乡燕自孝家收到场的 43亩小麦遭火灾烧毁殆尽。
  1953年 3月 12日,二区(三嘉)三乡南武村农民赵灵娃因熏棍引起火灾,烧毁月张沟森林约 320亩、 9万株(其中幼林 6.5万株)。火烧 3天自灭。当年子午岭林区发生火灾 15起,毁林 1395亩,其中成林 27065株、幼林 127084株。
  1955年3月26日,位于三嘉、湫头、西坡 3个区 5个乡的森林发生 24处火灾,直至 4月 14日,方被天雨浇灭。火灾烧荒山 19062亩,毁森林 5292亩,其中成林 481160株、幼林 1721650株。同年,发生山林火灾 42次,毁林 2.2万亩,损失林木 200.06万株。
  1956年 1月 10日,县劳改队干部秦 ××点火烧荒,引起大火,烧毁草山 15亩,林木 14株。 3月5日,平凉地委发出《关于正宁县劳改队烧炭发生烧荒的报告及处理意见的通报》。当年,子午岭林区火灾累计毁林 556.9亩。
  1957年后季,子午岭林区发生火灾 7起,毁林 764.8亩(灌木 88113株、幼乔木 25235株)。 1963年3月30日,刘家店农场职工烧荒引起火灾,烧毁森林 101亩,损失林木 4140株。 1965年 9月至 1966年2月,正宁林区发生荒火 18起,着火面积 1212亩,烧毁树木 4142株。 1974年夏,宫河公社西里大队小麦垛因小孩玩火致灾,损失严重。时公粮已缴,社员口粮为灾后焦麦。
  1978年,发生火灾 2起,烧毁山林(灌木)807亩,烧毁机器、机房损失折价 3600余元。 4月11日,湫头公社东六队远耕队郭运运、刘宏印在刘家店冉庄播种时,点燃蒿草烧肥料,未燃尽即用土压埋,后余火燃起 8小时,致林地受灾 807亩,烧死、烧毁幼林 2421株。,
  1979年 11月 17日晚,永正公社干部樊登耀因搭煤炕不慎失火,烧毁房屋 4间,国家、个人财产损失 7961元。 1980年2月3日晚 7时,山河公社秦家店子大队二队饲养室因饲养员烧炕不慎引起火灾,致骡子 6匹、马3匹、驴6头全部窒息而死,并烧毁房屋 5间,经济损失达 2万元。 1987年3月4日,五顷塬乡龙咀子村附近千亩马草梁油松林突发火灾,烧毁油松林 40亩。 11月 11日,县医院救护车去铜川市失火,损失 7378.01元。 1989年7月17日17时,永和乡于家庄村赵当民驾车碾场时发生火灾,火灾持续 4小时,烧毁 “东风牌 ”汽车 1辆(价值 3万元)、小麦垛 5个(折合小麦 5000千克)。
  1991年 1月 16日15时,月明乡芦子坪于西组发生一起因小孩玩火引起的火灾,烧毁草垛数个,约有万斤。 6月 28日11时许,周家乡宫家川村二组农民宫虎涛无证驾驶拖拉机碾场时,因违章操作引起火灾,烧毁 8户邻居小麦 4400多千克、麦草 13700多千克、四轮拖拉机 1台,总计损失 7000余元。
  1995年2月5日,县汽车站一辆 “中巴 ”客车加油时发生火灾,烧伤 2人,车身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达 4万元。 1996年 10月28日,县城东关一加油站起火,经组织抢险,火被扑灭。火灾烧毁房屋 2间。
  1999年元月,山河镇遗凤沟马莲河流域区内,因玩火烧荒,烧毁部分草地和林木。 2月 10日,永和街个体户赵广西汽车修理门市(兼营加油业务),因小孩放炮引燃地面汽油引发火灾, 3间房屋化为灰烬,直接经济损失 2万元。 2月 15日(除夕)晚,县城西关一家弹簧软垫厂库房因用电线路短路起火,引燃油棕绳,引发火灾,县武警中队抢险 4小时,
  扑灭大火,挽回经济损失 7.3万元。 3月5日(元宵节)晚 19时,县百货大楼二楼因电线短路,引发职工宿舍起火。经 8小时抢险,火被扑灭。火灾烧毁房屋 7间, 3户职工家产被毁殆尽,直接经济损失 15万元。 4月 1日,永和乡樊村农民李岁性烧荒引起柳咀山 6亩一年生刺槐幼苗被毁,造成经济损失 2600元。
  2004年6月5日晚,因雷击造成失修电路短路着火,县二中 7间教室及 20多套桌凳被毁,直接经济损失 4000余元。 7月 1日晚 10时许,原县被服厂突发火灾,致该厂 8间工房 7间厦房及 10余台缝纫机等物全部烧毁,直接经济损失 2.4万余元。
  交通事故
  1974年2月20日下午 6时30分,县汽车队司机秦治财驾驶汽车在正铜公路距县城 13千米处(三里湾),不慎开出路面翻车在公路外侧约 5米高的硷畔下,造成翻车着火, 3人全部烧死,汽车烧毁,财物损失 1.3万元。
  1979年 12月27日,山河公社松树大队五队社员赵占科无照私开手扶拖拉机, 13名小孩爬上拖车后,赵不懂操作技术,将拖拉机从 9米高的崖上开下。除赵与两名小孩跳离外,其余 11名小孩随机落崖,致死 1人、重伤 6人、轻伤 3人,拖拉机报废。
  1990年6月 12日,永和乡樊村二组彭某将拖拉机停放在旧地坑庄院崖背上,人走后,本村 4名儿童爬上拖拉机玩耍,由于踩动离合器(当时车未熄火),致拖拉机顺坡滑动,坠入 15米深的旧庄院, 4名儿童当场死亡,车辆报废。同年 12月 6日晚,县运输公司一辆货车在彬县境内发生坠崖车祸,司乘人员 3人当场死亡,车辆报废。
  1991年 10月27日14时50分,陕西省咸阳市汽车运输公司发往正宁的长途客车,在行至银西公路罗川南坡处,翻车坠入 30多米深的沟底,当场致死 3人,其余 38人重伤 12人、轻伤 25人。
  1999年6月 1日,三嘉乡刘家川村陈家小学 14名师生参加完乡上庆祝 “六一 ”大会后,在乘坐农用三轮车返回途中,发生翻车事故, 2名死亡, 6名受伤,其中重伤 2名。 2004年 11月 1日,西坡林场路段发生一起造成 2人死亡, 5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当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事故 68起,受伤 84人,直接经济损失 20.62万元。 2006年5月20日,正周公路永正纪村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当场死 4人,伤2人。 6月9日,正铜公路山河秦家店子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当场死 3人,伤数人。
  其他
  1953年秋,野猪等糟塌秋田严重,一、二、四区开展保秋工作,共打死野猪 114头、獾22头、鹿6只。
  1958年,因过役、饲养管理等问题,宫河公社死亡牲畜 930头,三嘉公社死亡牲畜 692头。
  1960年,榆林子公社瘦弱死亡牲畜 282头,占牲畜总头数 3596头的 7.9%。
  1962至 1963年前季,县域大家畜出现不正常死亡。
  1963年 6月 29日,冯柳公社党家生产队社员代永章、张清海、张清栋带两名女孩在田间锄草,突遇大雹雨,均躲于场畔场房避雨,一声响雷,两名少女被殛死,尸体遍身焦黑, 3名成人昏厥于地,许久方醒。
  1964年农历 6月某日中午,宫河公社傅家川生产队社员范贵林被 “炸雷 ”殛死在集体麦场上(同场碾麦者 30余人),尸体完整,两脚掌各有一黑孔。 11月某日,庵里水库工地发生炸药库窑爆炸事故,烧伤民工 6人,后死亡 1人。
  1966年6月2日,西坡公社韩家坳大队民工张俊孝等 6人,在正铜公路五顷塬东坡挖土方掏洞放蹦时塌方,造成 3人重伤, 1人轻伤。在送往山河治疗途中,张俊孝死亡。 1982年8月31日,永正公社南住一队、庙沟一队 23户社员因误食病驴肉,致71人中毒、 1人死亡的严重事故。 1986年 4月 28日,山河建筑队工人李宁在县电管所工地从卷扬机托盘上摔下,抢救无效死亡。
  1987年 4月 26日,山河砖瓦厂制坯车间张社年,坐在搅拌机里修理水管,电工赵树德按错电盘开关,致张社年被搅拌机齿轮压成重伤,抢救无效死亡。 10月2日,榆林子塑料厂女工路金祥,在修理塑料挤出机时,因未切断电源,触电死亡。
  1991年9月,县城埋设排污管道,挖掘宽 2米、深2.7米长的深渠,天降暴雨后塌陷,致民工 3人死亡, 2人受伤。 1993年5月 1日,山河王阁砖瓦厂员工张某,跨越输送带对磙机,被对磙机卡住,因创伤性休克和流血过多致死。
  1995年6月 13日,永正乡南住村一农民在给煤油灯加柴油时,因柴油存在质量问题,发生爆炸,烧死 2人,直接经济损失 4.8万元。 8月2日,永和乡马村一小孩在给煤油灯加柴油时,发生爆炸,烧死、烧伤各 1人,直接经济损失 2万元。
  2002年7月29日,县电力局 35KV宫河变电站,一工作人员违章作业,触电死亡。
  2004年6月 19日,县鑫隆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模板工刘某,大支撑五层 A轴线外墙构造柱模板时,不慎高空坠落,于当日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6.1万余元。 7月 13日下午 17点 14分至 18点54分,永正乡友好村四组村民路某(坐在炕沿)和儿子小宝(坐在沙发上)在家看电视,突然一声响雷,窗户玻璃全被击碎,室内烟雾弥漫,小宝倒在沙发上,舌头外露,脚心有黑点,已死亡。后经县医院检查,小宝的肝脾已破裂。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