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灾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050
颗粒名称: 第五章 灾异
分类号: X43
页数: 55
页码: 230-284
摘要: 自古以来,正宁县域旱、水洪、冰雹、霜冻、风沙、病虫灾害多发,鼠害、地震、滑塌、火灾、交通事故等时有发生,奇异现象史有记载。经广搜史志、档案,予以分类编排。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奇异现象

内容

第五章灾异
  自古以来,县域旱、水洪、冰雹、霜冻、风沙、病虫灾害多发,鼠害、地震、滑塌、火灾、交通事故等时有发生,奇异现象史有记载。经广搜史志、档案,予以分类编排。
  第一节灾害旱灾周周赧王元年(前314),陇东旱,洛、渭水绝一日。
  秦秦王嬴政十九年(前228),大饥,北地郡死尸遍野。
  汉景帝后元二年(前142),上郡以西旱。
  新王莽始建国五年(13),北地郡大饥荒,人相食。
  天凤元年(14)秋,北地郡大饥荒,人相食。
  天凤五年(18),北地郡大饥荒,人相食。
  东汉建武元年(25),安定、北地、上郡流人避凶饥者,归之(河西)不绝。
  永元五年(93),北地、上郡皆被羌寇,粟歉收,谷贵,人民流亡。将吏、民众随太守徙扶风界就食。
  永初五年(111),北地连年旱、蝗,民间饥荒。时羌民起义,朝廷令北地郡、县内迁。民眷恋故土,不愿迁徙,官府割去庄稼,摧毁民屋,强迫搬迁,人民背井离乡,随道死亡,天灾人祸,极为凄苦。
  晋泰始六年(270)[《西北灾荒史》载为泰始七年(271年)]夏五月,雍、凉、秦三州干旱饥荒。
  太康元年(280)四月,安定大旱,麦田成灾。太康九年(288)夏,安定旱,损伤禾苗。次年二月又旱。
  元康九年(299)四月,安定旱,麦苗受灾。
  建兴四年(316),北地饥甚,人相食啖。
  北朝太和元年(477)六月,陇东旱。
  北周建德四年(575),岐、邠、宁等二十三州旱饥,官府开仓放粮赈恤。
  隋开皇十四年(594)五月,关内诸州旱,饥。
  唐武德二年(619)二月,以谷贵,禁关内屠酤。
  武德三年(620),罗川县四月至八月不雨。
  武德八年(625),陇东旱,禾枯槁。
  久视元年(700)夏,陇东旱,歉收。
  开元十四年(726)秋,宁州亢旱,并降旱霜。
  天宝九年(750),陇东大旱,禾枯。
  永泰元年(765)邠、宁二州大旱。
  元和九年(814)春,,陇东旱。
  中和二年(882),陇东干旱饥馑,人相食。
  中和四年(884),陇东干旱。
  五代后晋天福七年至八年(942—943),天下大旱,潼关以西诸郡,蝗虫群飞,“食草木尽”,人民流徙,多饿殍,十死八九。
  后汉高祖乾祐二年(949)六月,邠、宁、泾、延、鄜、坊等州旱。
  宋(金)淳化四年(993),陇东干旱。
  淳化五年(994),陇东饥荒。
  至道二年(996),陇东干旱。
  大中祥符二年(1009)夏,陇东大旱,民间饥馑。
  天禧四年(1020)夏,陇东旱,民间饥荒。朝廷放粮赈济。
  熙宁七年(1074)春、夏,陇东干旱饥荒。
  元丰元年(1078)夏,陇东干旱,庄稼损伤几尽,民间饥荒。
  元丰三年(1080)夏,陇东干旱。
  元祐三年(1088)秋,陇东干旱,民饥。
  宣和五年(1123),陇东旱,民间饥饿,人民流徙。朝廷令所在路、府赈济抚恤。
  宣和六年(1124)十二月,环庆、邠宁庶民因饥荒流徙,令所在赈恤。
  贞祐元年(1213)五月,宁州大饥荒。
  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宁州旱,民饥馑。
  天历二年(1329)四月,宁州等地旱,饥馑,民众流亡数十万。
  至顺三年(1332),宁州旱,饥。
  惠宗至元元年(1335)九月,宁州旱,民饥。
  明洪武八年(1375)七月,赈济庆阳等处饥荒。
  洪武十九年(1386),宁州旱。次年大饥馑,斗米银五钱。
  洪武二十五年(1392)五月,陕西饥。
  正统二年(1437)夏秋,庆阳等六府干旱,麦无收成。
  正统三年(1438)春,庆阳等七府饥。
  正统五年(1440)五月奏:庆阳连年灾伤,供给边储艰难。
  正统七年(1442)春,庆阳等府不雨,田苗枯槁,人民乏食,委官赈济。
  正统九年(1444)七月,赈济庆阳等处饥民。
  天顺元年(1457),陇东夏旱。
  成化四年(1468)三月奏:庆阳等府所属人户,为因年荒贼扰,逃移外郡十有七八。
  成化六年(1470)五月,陕西旱,饥,赈之。尚书白圭等言:陕西延、庆、平凉等处人民累遭抢劫转徙,流离困苦。
  成化十年(1474)四月,免陕西庆阳等五府所属州、县上年(1473)夏税四十五万余石,以旱伤故也。七月,免陕西州、县正官朝觐,以边报未息,饥馑荐臻故也。
  成化十八年(1482),陕西等地府十五、州二旱。
  成化十九年(1483),宁州、真宁旱。
  成化二十年(1484),真宁大饥,斗米银五钱。
  成化二十一年(1485),陕西全省大旱,庆阳府等系重灾去处。逃荒者十有八九,井邑空虚,老鼠遍地,斗米万钱,尸骸枕藉,有杀宿客而食者。成化二十二年(1486),陕西旱,虫、鼠食苗稼,凡九十五州县。弘治二年(1489)三月,以(旱)灾伤免庆阳等府、卫弘治元年(1488)秋粮三分之
  二。四月,陕西巡抚等官以庆阳等府、州、县、卫、所连岁荒旱,军民逃亡者众,请下户部议措粮草之策。弘治三年(1490),庆阳旱。弘治六年(1493)九月,以旱灾免陕西西安等七府(含庆阳府)夏粮有差。九月,以旱灾免庆阳等五府并所属州、县正官明年朝觐。弘治九年(1496)闰三月,以旱灾免陕西西安等七府(含庆阳府)及西安左等二十一卫所夏粮籽粒有差。弘治十年(1497),庆阳诸县大旱。弘治十一年(1498)六月,以(旱)灾伤免陕西庆阳府所属各州、县正官明年朝觐。弘治十三年(1500),庆阳诸县旱。正德元年(1506),陕西庆阳等三府旱。正德四年(1509),自三月至七月,陕西旱。正德七年(1512),庆阳等处大旱,民间饥荒。正德九年(1514)八月奏:关、陕凶荒,饥民流徙。请邓璋赈平凉之东,冯清赈平凉之西。正德十年(1515),宁州旱,大饥馑,斗米银三钱。嘉靖六年(1527)十月,以旱灾免陕西庆阳府一州四县(含真宁县)田粮有差。嘉靖七年(1528),庆阳、平凉、巩昌大旱,人相食。嘉靖八年(1529),庆阳等处饥,斗米银四钱,饥民流徙,人相食。嘉靖十年(1531),宁州、真宁大旱,饥,斗米银三钱。嘉靖十一年(1532),大旱。飞蝗盈野,害稼成灾,民饥。嘉靖十八年(1539)八月,以旱灾免陕西庆阳等府州、县(含真宁县)田粮如例。嘉靖二十四年(1545)六月,以旱灾免陕西庆阳等府州、县(含真宁县)田粮有差。嘉靖二十五年(1546)十二月,延安、庆阳饥。嘉靖二十六年(1547)八月,以旱灾免陕西庆阳等府州、县(含真宁县)税粮有差。嘉靖二十八年(1549),时延、庆、平、固沿边一带苦旱,套虏亦乘间窃发,饿殍盈野。嘉靖三十四年(1555),陕西庆阳等五府旱。嘉靖三十九年(1560),庆阳等处旱。十月,免所属州、县(含真宁县)税粮有差。隆庆二年(1568),庆阳饥。十月,以旱灾免陕西庆阳等三府夏税有差。隆庆三年(1569)三月,陕西庆阳等五郡旱荒盗起,命发银一万六千余两及州、县仓粟赈之。万历二年(1574),宁州旱,大饥。万历三年(1575),庆阳大旱,夏、秋禾无收,民大饥。
  万历九年(1581),庆阳等处旱,大饥。
  万历十年(1582),宁州、真宁旱,大饥,人相食,斗米银千文,人民十死八九,田园荒芜,恶狼遍野,盗贼蜂起。
  万历十一年(1583)三月至七月不雨,真宁旱,饥。
  万历十二年(1584)六月,以庆阳等三府(旱)灾,免其逋赋。
  万历十三年(1585),庆阳等处大旱。
  万历十四年(1586),宁州旱、霜并至。
  万历十五年(1587)七月,真宁干旱饥荒,人民流亡过半。斗米银三钱。
  万历十六年(1588)五月,庆阳等处旱,饥,人相食,流亡过半。
  万历十九年(1591),庆阳府大旱,岁饥,人相食。
  万历二十八年(1600),真宁大旱,饥荒,斗米银一两五钱。
  万历三十九年(1611),庆阳府属各州、县大饥。
  万历四十三年(1615)十月,陕西巡抚奏:自三十九年后,荒旱连仍,死亡相踵。
  万历四十四年(1616),陇东大旱。
  天启七年(1627)七月,庆阳饥荒,人有饿死者。
  崇祯二年(1629),平(凉)、庆(阳)等处大旱,饥,人死甚众。
  崇祯三年(1630),五月奏:秦地大荒之后,流贼继起,死亡殆半,田地荒芜,而延、庆、平三府尤甚。
  崇祯四年(1631),八月奏:延、庆地亘数千里,土瘠民穷,连岁荒旱。
  崇祯五年(1632),二月奏:延、庆一带灾害并集,千里不炊,几成旷土。
  崇祯七年(1634),庆阳府属各州、县大旱,大饥,斗米银四钱。饥民比目,饿死者甚多。崇祯十年(1637)七月,庆阳等地大旱,蝗飞蔽天,禾谷立尽。崇祯十三年(1640),真宁旱,飞蝗遍野,落地如冈阜。冬至次年春,大饥荒,百姓饿死者十之六七,人相食不已。斗米银三两。
  崇祯十六年(1643)十一月奏:“臣过陕西,惟见凤翔、西安二府今岁稍稔,其延(安)、庆(阳)、平(凉)、汉(中)四府荒残已为极矣。”清顺治十二年(1655)夏,庆阳府属各州、县旱。顺治十三年(1656),庆阳府属各州、县旱,民大饥,斗米银三钱。免田租。顺治十四年(1657),旱,斗米银二钱。康熙七年(1668)二月、五月,甘肃巡抚奏:庆阳等四府属去岁夏旱秋涝,人民饥馑。
  二月,赈庆阳等四府饥。康熙二十二年(1683),庆阳府所属州、县旱饥,人有饿死者。饥民就食郡城者甚众。
  免受灾地区赋税十分之一。康熙二十三年(1684)夏,旱,斗米银二钱。冬十月,民饥。康熙二十七年(1688),旱。康熙三十年(1691),真宁县旱,禾歉收,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二年(1692—1693),真宁县饥民纷纷往府城就食,斗米、麦银三至四钱。康熙五十一年至次年(1712—1713),真宁等地因旱歉收,乡民饥饿,斗粟银三钱。康熙五十三年(1714),真宁大饥。康熙五十六年(1717),旱,民饥。康熙五十九年(1720),庆阳等处旱,饥。康熙六十年(1721),秦、陇大旱,四月不雨,夏无收。庆阳等处旱,饥。雍正五年(1727)六月,庆阳府旱,斗米银三钱。雍正十三年(1735),庆阳府属各州、县自春至夏未下雨。五月二十五日后,又积雨四十多天,复涝。乾隆五年(1740),庆阳府等处旱、涝交至,大歉。乾隆十年(1745)十二月,酌借接济被水旱而不成灾之正宁等、狄道县。乾隆十二年(1747)九月,赈恤甘肃正宁等县本年分旱灾饥民,并予缓征。乾隆十五年(1750),贷正宁等县籽种口粮(推断为旱灾)。乾隆二十年(1755)四月,正宁等县大旱。鸟蔽田野,麦田无收,民众饥饿。乾隆二十三年(1758),正宁冬无雪。乾隆二十四年(1759),正宁县夏旱,饥。乾隆二十七年(1762)夏,正宁旱,并降秋霜,本年饥荒。乾隆三十三年(1768),庆阳、平凉等府偏旱,大饥荒。疫病流行,死人甚多。诏免受灾区租赋及历年积欠四百四十余万石。乾隆三十四年(1769),正宁等县遭水、旱、霜、雹灾,翌年三月,朝廷赈恤灾民,缓征额赋。乾隆三十五年(1770)十一月,赈恤甘肃正宁等县本年水、旱、雹、霜等灾贫民,并蠲缓额赋。翌年十二月,蠲免甘肃正宁等县三十五年夏秋雹、水、旱、雹等灾地亩额赋。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一月,赈贷甘肃正宁等县本年水、旱、雹灾饥民。乾隆四十三年(1778)十二月,赈恤甘肃正宁等县本年水、旱、雹、霜灾贫民,蠲缓额赋。嘉庆六年(1801)十二月,加赈甘肃正宁等县所属被水、被旱灾民。翌年正月,展赈。嘉庆十年(1805)七月,缓征甘肃正宁等县旱灾新旧额赋。嘉庆十一年(1806),豫、晋荒歉,远道运粮,致使陕甘粮价暴涨。又逢干旱,斗麦一串四百文。饥民妇号于室,夫叹于野,扶老携幼,逃荒讨饭,城乡各处几不能安,饿死甚多。嘉庆二十五年(1820)六月至八月,正宁无雨。九月始降透雨,农民抢种小麦,翌年尚获丰收。道光六年(1826),旱、雹、霜俱灾,岁荒民饥。道光十六年(1836),正宁旱,“秋社 ”二十余日方落雨。冬小麦播种后均未出苗,冬雪较少,次年春雪融化后麦才出苗,生长茂盛,亩产三至六斗(丰收)。道光十八年(1838)正月,贷甘肃正宁等县上年被雹、被旱、被水、被霜灾歉贫民口粮籽种。同治七年(1868)正月至五月,正宁县大旱,大饥,斗麦钱三十余串,人相食。同治八年(1869)正月,陕西巡抚奏:甘肃平、庆、泾、固一带连年被贼蹂躏,遍地荒芜,难民逃入陕境数不胜计。光绪三年(1877),甘肃亢旱,庆阳府所属州、县被灾更甚。自上年冬至本年秋,大旱,饥馑,斗粮银二两余,人食草根,饿死者甚多。光绪四年(1878)春,陇东旱。光绪十八年(1892)三月,正宁等县旱,麦苗枯死,饥民相聚,饿殍载道。六月,缓征甘肃正宁等县被旱地方本年上忙钱粮有差。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奏:“甘省地方去冬雨泽甚少,今年自春至夏雨泽愆期,东路平、庆(阳)、泾、固,南路巩、秦、阶各府、州被旱,各有轻重不同。”光绪二十五年(1899),大旱。光绪二十六年(1900),正宁旱,饥。光绪二十七年(1901),陇东因上年冬无雪,当年春、夏大旱,七月始雨,田无禾苗,野无荒草。庆阳府所属各州、县大饥,人多食树皮草根,有 “人吃人,狗吃狗,鸦儿老鸹吃石头 ”的民谣。兼瘟疫流行,死者枕藉,鬻妻卖子,哀鸿遍野。往往夫妻对缢,无人掩埋;少壮各自外逃求生。正宁等处比户皆空。斗麦市价银三两。当年秋大熟。
  宣统元年(1909)春、夏,甘肃全省亢旱。
  中华民国4年(1915)春、夏,正宁等17县大旱,夏秋无收,民饥。13年(1924),甘肃全省春、夏亢旱,庄稼几乎无收,大饥荒。8月报:正宁等17县被灾最重。立秋后正宁县又遭水灾。15年(1926)夏,陇东各县均大旱。5月,冰雹相继为灾。四乡逃荒者络绎不绝。16年(1927)5月,陇东大旱。自入夏以来,天久不雨,旱甚,民饥。17年(1928)春夏,甘肃大旱,陇东受灾。又值战乱,粮价奇贵,饥民载道。正宁等县均属重灾区,“自春徂秋,数月不雨 ”,全年未降透雨,麦禾未种。灾民既乏充腹之粮,又无栖身之所,更少御寒之衣,多剥菜根树皮,炒糠秕掺和而食,鸠形菜色,人相食,甚至有掘尸碾骨,易子而食者。加以匪患,灾民占全县人口40%。18年(1929),甘肃全省58县大旱,继以冰雹、洪水、虫害、霜冻、瘟疫流行。春耕失种,颗粒未收,全省大饥荒。入夏后,树皮、草根、麸皮、油渣、槐角等食之以尽。陇东斗麦价银币50元,以至易子而食。外出逃生者多饥死野外,白骨曝日,积尸盈道。尚有饿倒未死者,苍蝇成群,生蛆满嘴,狼、狗结群聚食。并有饥民争食尚未死绝之体。至夏,麦穗灌浆后,饥民群涌田间,连芒带壳,抢吃生吞,腹胀而死者众多。有死后肚皮胀破麦穗完整外溢的,甚至有母亲已死,而婴儿尚撮乳吃奶的。当时,甘肃军阀割据,互相残杀,击毙的士兵,饥民聚而争食。所有牲畜,因草枯竭而饥死,幸存者多被杀食度荒。正宁旱灾奇重,壮者挺而走险,老弱疾病死者触目皆是,灾民占全县人口90%。4月6日始降透雨。19年(1930),“今年灾情实较去年为尤重,查甘肃全省本年被灾而饥荒者有正宁等60市、县”。29年(1940),“边区夏、秋灾情奇重,为30年来所罕见,水、旱、风、雹相侵凌 ”。正宁等县黑霜杀禾苗,复冰雹、大旱、风沙相继为灾,庄稼歉收,民有饥馑。政府赈济,免灾区田赋,贷籽种。31年(1942),甘肃全省受旱、雹、水、风沙灾害者57县,国民政府赈济,贷籽种,豁免灾区田赋。32年(1943),正宁县春、夏旱,霜杀夏田,雹打秋禾。34年(1945),正宁县入春至5月未降普雨,麦苗枯萎,秋禾难播。虫、水、雹复以为灾,收获不足以糊口者十之有七。36年(1947),正宁县自6月4日至7月28日,55日未落滴雨,所有秋禾大部枯槁。37年(1948),正宁县秋苗受旱,多已枯干。中华人民共和国1951年,正宁县遭旱、霜冻、冰雹、黄疸等灾害。一区(三嘉)、二区(湫头)、三区(永和)、四区(西坡)及解家川沟壑、山头地带冬小麦死亡过半,糜、谷、高粱、豆类、油料减产50%~60%。次年春,农村缺粮,借拨公粮10.5万千克。1952年,正宁夏田遭受冻、虫、黑黄疸等灾害,歉收,以一、二、四区为重。五、六区个别地方遭雹灾。秋田遭冻灾。共计受灾90628.01亩,其中夏、秋田歉收5成以上的3526.85亩,绝收30636.94亩。1957年,山河以西前塬地区夏田及秋田因干旱严重减产。1959年秋、冬,正宁县干旱少雨(雪)。1960年,麦秋歉收,一些地方群众生活困难(详见《大事记》)。1961年5月,由于上年冬干旱、冻灾,加之春季风、虫等灾害,小麦死亡现象普遍严重。宫河、榆林子公社为受灾二类地区(最重者为三类地区),每亩单产较上年下降5.8千克。山河、永和、湫头、三嘉公社为受灾一类地区,单产较上年平衡,总产减少10%。1963年7月中旬至8月下旬,旱象严重。特别是 “三伏 ”间33天未曾落雨,全县大秋作物成灾76430亩,减产严重。1965年,伏期旱,至翌年初夏始降透雨。1966年,旱200余天,受灾小麦23290亩,平均亩产仅50千克。宫河公社10个大队麦田死亡2248亩。1967年,初夏开始少雨,旱情延至翌年伏期方解除。夏季全县受灾32312亩,成灾32317亩,减产8成以上至无收的10498亩。1968年,春寒、夏旱、秋涝、旱雪。入夏后,正宁西部旱象持续105天。冬小麦遭干热风 “青烤 ”,颗粒秕瘦,大秋作物出苗不齐,有128668亩因旱灾减产,晚秋未能复种。1969年,本县旱、洪、风、雹、病虫灾俱全,农作物成灾面积68682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4.8%。周家、宫河、榆林子、罗川等10个公社,自古历3月至6月中旬,100天未降透雨,成灾58292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2.6%。因干旱,部分地区小秋难以下种。1970年,春,麦田遭霜冻,阴山地死亡缺苗较重;后又复生蚜虫、地下虫、红矮病,受灾175760亩,5月中旬后,干旱四五十天,加之风灾,总产比上年减产19296700斤。1971年7月至8月,干旱40天~60天,湫头、宫河、罗川3公社为重,全县秋田成灾50230亩。1972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庆阳地区旱。刮 “干热风 ”20多天,冬小麦因 “青烤 ”颗粒秕瘦。伏旱25天,持续高温半个月,气温高达36℃,干土层19厘米左右。全区因旱成灾面积占秋田总面积的79%1973年,正宁县伏旱80天。麦田减产,秋田基本无收。政府拨粮、款、物资赈灾。1976年,晚秋出现旱情,延至翌年秋。1977年,全县降水27.6毫米,是1970年后全年降雨量最少的一年。加之上年冬大旱,持续低温,小麦受灾143186亩,占总面积的70%,成灾106967亩,占52.4%,死苗严重,山区小麦更甚。1978年入春后,连续干旱四五十天,加之多风、高温、霜冻和病虫害影响,全县20万亩小麦翻掉26484亩,总减产1150万千克。山地面积大的罗川、西坡、湫头、永和、三嘉5个公社,灾情尤为严重。1978年11月10日起,全县连续99天无大于5毫米的降水,11、12月及次年1月月降雨分别比历年同期减少6成、9成、5成。3月后长期未落透雨,5月中旬测报,12厘米深处土壤含水量9%~11%。冬小麦死苗严重,绝苗率较高,亩产35千克左右,有些地方人均分配小麦不上50千克。1979年入冬以来一直未落雨雪,土壤表层含水量仅10%。一些塬咀和山区麦苗发生枯黄乃至死亡。1979年10月至次年5月小麦成熟前200多天,降水71.4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减少60%,为自有气象记载22年来所未有过的旱象,30厘米麦田土层含水不到10%。20万亩小麦有78786亩死苗绝收。1982年,三嘉、五顷塬、月明、周家、宫河、湫头等公社大旱,粮食严重减产。1986年,由于上年冬少雪,加之当年春干旱,小麦死苗严重。1987年1月至5月底,正宁县未落透雨,降雨仅为90多毫米,比正常年份少1/3,加之上年秋冬未降雨雪,全县20万亩麦田受旱,小麦减苗严重,其中死亡绝苗78760亩。据测量,当年小麦亩最高苗有效穗数256400个,最少148000个,平均205100个,比正常年份减少47%1992年上半年,全县旱,特别是进入3月后,持续干旱,部分乡镇小麦枯死,有些山川地小麦基本绝收,秋田出苗率特别低。受灾43.71万亩,小麦减产1233.1万千克。1994年春,全县持续干旱,4月后40多天降雨仅34毫米,比上年同期减少76.9毫米,加之 “干热风 ”影响,小麦减产296.5万千克。进入中伏,连续干旱、高温20多天,大秋作物中部以下叶子干枯,有些未到成熟期即枯死,减产856.5万千克,蔬菜绝收。周家、罗川、永和、宫河、榆林子、永正、山河秋田受灾严重,减产35%~40%,个别地块减产50%。1995年,正宁县持续干旱9个月,为有气象资料以来干旱时间最长、受灾范围最广、灾害面积最重的一年。42.68万亩粮田全部受灾,减产1772.45万千克,其中小麦同比减产1367万千克,秋田同比减产405.45万千克。1997年,全县降雨较常年少3成~4成。春旱、春末初夏旱、伏旱、秋旱相连,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旱灾。特别是在小麦出苗生长期的10月,降雨少5成~9成。
  1999年,全县春旱持续5个月,麦田减产20900吨,林果产业发展受阻,大秋作物枯黄,基本无收成。2000年3月中旬,持续干旱,刮风18次20天,气温猛降,土壤严重失墒,干土层厚达5厘米~12厘米,小麦大面积干枯,大秋作物播后无法出苗,果树大面积落花落果。2003年入春,全县持续干旱。2004年入春,全县持续干旱,至4月底,平均降水6.48毫米,比历年同期减少70%~85%,干土层深14厘米;4至7月累计降雨103.3毫米,比历年同期减少51%,出现多年罕见的春夏连旱。2005年元月至5月上旬,降水仅60.4毫米,比历年同期减少40%。进入5月后,持续高温,土壤失墒严重,于土层深达6厘米~8厘米。
  水洪汉建始三年(前30)秋,北地郡大雨。
  建始四年(前29)三月,北地郡大雪。
  东汉建武元年(25)冬,大雪,坑谷皆满。赤眉军从长安西上 “就食于北地(郡)”,士兵多被冻死。
  建和二年(148)七月,北地(郡)大雨。随雨而下有如羊肋之物。
  唐武德六年(623),霖雨害禾稼。
  永昌元年(689)六月,宁州大水灾。
  久视元年(700),宁州大雨成灾。
  长安三年(703)六月,宁州等地大霖雨,山水暴涨,漂流民户,溺死者二千余人。流尸顺水东下,河面一时雍蔽。
  元和七年(812)五月,真宁大水,漂没人畜甚多。
  宋建隆二年(961)春,宁州积雪盈尺,沟渠、水道复冰,草木不华。翌年四月丙申,宁州大雨雪,田间、水道淤冰。
  太平兴国五年(980)七月,真宁大水。
  太平兴国六年(981),真宁大水。
  景德二年(1005)六月,真宁山水泛滥,淹坏民舍、军营,人多溺死。
  庆历三年(1043),宁州真宁县大雨如注,洪水漂淹二千余家,溺死千余人。
  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六月庚子,泾水暴涨。
  至正十年(1350)五月(一说六月)甲子,宁州大雨,山崩数十处。
  明正统二年(1437)自夏至秋大雨,雹。
  正统三年(1438),,十月奏:庆阳、平凉等六府、卫连年旱涝劳,人民缺食,老稚多至饿死。
  天顺八年(1464)秋,宁州等五州阴雨连绵,禾穗生芽,秋田绝收。翌年大饥,石米银三两。成化二年(1466)秋,雨雪,田禾尽为雪压,直至次年二月雪始消,禾稼烂坏无存,以致人犬相食。成化十八年(1482)十一月,以水灾免庆阳等府、卫粮21万余石,草28万余束,布1700余匹。
  成化二十一年(1485)十月,以水灾免庆阳府等府、卫夏税子粒六十四万余石。
  正德三年(1508)九月,延绥、庆阳等处大水为灾,命赈济。
  嘉靖十三年(1534)五月,真宁大雨,溺死人、畜无数,毁坏民众庐舍、田亩。
  嘉靖三十七年(1558)秋七月,平凉、庆阳霖雨,秋禾尽损,城垣庐舍倾圮殆尽,死者甚众。崇祯四年(1631)十二月,庆阳大雪,民饥。清顺治十三年(1656)四月,宁州大雪,压折树木,冰凝田禾。后又旱,斗米银三钱。康熙元年(1662)七月,宁州水灾。康熙七年(1668)二月、五月,甘肃巡抚报:平凉、庆阳、临洮、巩昌四府六年(1667)夏旱秋涝。
  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月,宁州大水。七月,宁州暴雨大作,河水骤涨,漂没田园。
  冬十月,斗米银二钱。
  雍正四年(1726)六月,庆阳大雨,平地水深四五尺。秋七月十三日寅时,庆阳府属州、县大雨,积水盈尺。
  乾隆五年(1727),旱涝交至,大歉。
  乾隆六年(1728)十一月,赈正宁等县被雹灾、水灾贫民。
  乾隆八年(1730)夏,庆阳大水。
  乾隆九年(1731)秋,庆阳阴雨连绵,秋禾不实。
  雍正十三年(1735),庆阳属自春徂夏不雨,五月二十五日始,积雨四十余日。乾隆五年(1740),巩、秦、庆等处旱涝不均,岁大歉。乾隆六年(1741)十一月,赈正宁等县被雹灾、水灾贫民。乾隆八年(1743)四月,庆阳淫雨浃旬。十一月,贷赈正宁等县水、虫、风、雹灾民,缓额赋。乾隆九年(1744)十一月,赈贷正宁等县被雹及水、风、霜、虫等灾民,蠲缓额赋。乾隆十年(1745)十二月,酌借接济被水、旱而不成灾之正宁等县。乾隆十一年(1746)十二月,赈恤夏、秋二季叠被水、雹不成灾之正宁等县、各村堡,酌量借给籽种口粮。乾隆十三年(1748)十二月,赈恤不成灾之正宁等县,借给口粮籽种。乾隆十五年(1750)七月,正宁大水。乾隆十七年(1752)十二月,赈贷正宁等县本年水灾、雹灾饥民,并缓征额赋。乾隆二十年(1755)秋,正宁等县大水。乾隆二十一年(1756)八月,庆阳霪雨,岁歉。十一月,赈贷正宁等县本年水、雹灾民籽粮。乾隆二十三年(1758)秋,正宁霪雨,秋田生虫,冬无雪。乾隆二十四年(1759)四月,赈恤正宁等县上年旱灾、雹灾饥民。十月,豁免甘肃正宁等县上年被雹、被水、被旱灾地额赋。乾隆三十五年(1769)三月,赈恤正宁等县上年水、旱、霜、雹等灾贫民,缓征额赋。
  十一月,赈恤甘肃正宁等县本年水、旱、雹、霜等灾贫民,并蠲缓额赋。乾隆三十六年(1770)十二月,蠲免正宁等县上年雹、水、旱、霜等灾地亩额赋。乾隆三十七年(1771)十一月,赈贷正宁等县本年水、旱、雹灾饥民。乾隆四十一年(1776)十一月,因本年水、雹、霜灾,正宁等县并予缓征。乾隆四十三年(1778)十二月,赈恤正宁等县本年水、旱、雹、霜灾贫民,蠲缓额赋。
  四十四年(1779)十月,蠲免其四十三年秋禾被灾额征正银番粮。
  乾隆四十四年(1779)四月,赈正宁等县本年雹、水、霜灾饥民。十一月,恤正宁等县灾民,并蠲本年秋禾被雹、水、霜灾地亩额赋。十二月,赈恤正宁等县灾民,并蠲当年秋禾被雹、水、霜灾地亩额赋。
  嘉庆六年(1801)十二月,加赈正宁等县被水、被旱灾民。道光十八年(1837)正月,贷正宁等县上年(被雹、被水、被旱、被霜)灾歉贫民口粮籽种。道光二十一年(1841),正宁大水。
  宣统二年(1910),自秋初至冬初,阴雨连绵,民宅塌损无数。中华民国元年(1912),正宁秋雨连绵40余日。2年(1913)秋,正宁阴雨霏霏40余日。13年(1924),正宁等县立秋后遭水灾。14年(1925)9月1日,正宁大雪,压折树木,秋田歉收。18年(1929),甘肃全省58县大旱,继以冰雹、洪水、虫害、霜冻、瘟疫流行。22年(1933)6月18日,大雨倾注,沟水大涨,浩如江河,麦淹漫尽,淹毙人畜甚夥。8月,正宁洪水遍地,民宅倒塌,淹没人、畜不计其数。26年(1937)8月3、4日,洪水暴发,四郎河川长50余公里、宽0.75公里许,计地200余顷的秋田、蔬菜被冲压,后复秋雨过多,秋禾多未成熟,减产严重。28年(1939)7月18日,新正、新宁被水灾,淹毙1人,牛羊16头,灾地6400亩。29年(1940)6月22日至25日,新正县一区(三嘉)、六区(底庙)大雨,田禾受灾2400亩。30年(1941)6月下旬至7月中旬,新正等县部分地区遭水灾。31年(1942),甘肃全省受旱、雹、水、风沙灾害者57县,国民政府赈济,贷籽种,豁免灾区田赋。34年(1945),水、旱、虫、雹均以为灾,收获不足以糊口者7/10。36年(1947)8月12日,山河镇山洪暴发,水势空前,沿岸秋禾全被冲没,且将地冲成河,石沙堆满,不能耕种。8月16日后,全县阴雨连绵,秋收无望。38年(1949)秋,阴雨48日,秋田未熟,小麦不能适时下种,山洼河边沟渠之地被雨水淹没,窑洞倒塌者甚多。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因上年秋雨过多,加上其他灾害,小麦减产一半,全县平均亩产3斗(市斗)5升。1951年古历四月初八,天降大雨,淹没小麦814.5亩、旱烟146亩。1952年夏,降雨较多,小麦因雨发芽质量差,县政府要求最好以代金交公粮。1958年3月23日17点40分至23点25分,全县连降雨水,降雨75毫米,每小时平均降雨13毫米,倒塌窑洞28孔,死伤各1人,淹死1人,水冲落崖跌伤1人,淹死驴2条、小猪5头、鸡10只,冲走门板1合、粮食35千克,冲毁水车1部。解家川、罗川、湫头3个乡29个农业社和关家川乡5个农业社遭灾最重,受灾麦田1916.6亩,其中绝收360.5亩(多为罗川肖水社),1600.1亩减产50%。
  1958年7月11、26日,普降暴雨,榆林子乡街道地面起水2.5尺。尤以永正、榆林子、罗川3乡38个农业社受灾最重。全县秋田受灾2582.5亩,其中绝收713亩。洪水冲毁大小土坝12个、涝池2个、窑洞38只、房厦24间、树木4024株,淹死习仵社仵秉坤家3个小孩(2男1女)。8月23、24、26、27日4天连降暴雨,复使6个乡13个社8979.5亩大秋作物受灾。1960年7月3日晚至次日,普降暴雨。其中宫河公社19点15分至22点10分止,降雨48毫米。三嘉、山河、永和、榆林子4个公社8小时降特大暴雨约60毫米。永和、宫河、榆林子等7个公社32座水库决口30座,全部冲毁的5座。永和、宫河、榆林子3个公社淹没庄基52处、窑洞441孔、房17间、饲养室6处,塌死牛3头、骡9条、猪25口,鸡57只,兔18个,并冲走大量物资。永和公社受灾秋田14079亩,其中绝收12519亩。宫河公社淹没庄稼817亩。榆林子公社冲毁秋田123亩。1961年,秋雨连绵40余日,麦多播种而不能耱。8月15日,中秋夜降雪,摧损树干有粗于碗口者。1962年5月27日,全县突降暴雨,罗川、永正、榆林子、宫河、纪村5个公社66个生产队受灾,被淹没麦田1625亩,全部绝收;受灾秋田1322亩,绝苗1304亩。淹没庄基15处、窑洞32孔。1963年8月下旬至9月下旬,连阴雨30多天,降雨200余毫米,秋田成灾23993亩,一部分霉变。倒塌庄基565处、窑洞113孔、房屋76间,塌死1人、羊29只,塌伤3人。冬小麦播种失时,秋田歉收。1964年,全县遭受涝、风、雹、霜、虫等灾害。夏、秋田受灾178400亩,占总面积的47.2%;成灾117300亩,占受灾面积的65.71%。减产粮食2607吨;倒塌房屋119间、窑洞1970孔,雷打、窑洞倒塌死4人、骡子2头、牛5头、驴5条、羊10只、猪5头;损失粮食1624千克,损坏各种农具170件、灶具24件。罗川等5个公社受灾最为严重。因阴雨连绵,一部分冬小麦播种质量不好。1965年,全县遭涝灾,受灾218亩,洪水冲走小麦800千克。1966年,全县10个公社、100个大队、652个生产队受灾。其中水灾990亩,雹灾24322亩,旱灾23290亩。因灾减产粮食8383945千克、棉花205千克,倒塌房屋101间,塌死2人、猪13头。7月31日,洪水冲垮1965年7月新建的造价3万余元的秦家店子河桥(永久式钢筋混凝土过水桥)。1968年10月上旬,降早雪3天,树木辟枝,电话线压断,荞麦、糜子压折枯黄,高粱压断压倒未熟,减产较重。1969年6月至7月,降暴雨4次。8月8日16时至次日1时,县境连降3场特大暴雨。
  山洪暴发,遍地皆水,淹没大片庄稼,成灾1110亩,被水冲走绝收240多亩。罗川、关家川、芦子坪、无天沟4座公路桥被水冲坏。倒塌窑洞26孔,因灾死亡17人、大家畜15头。1970年8月15日,山河、西坡等公社遭水灾。1972年5月8日,正宁县降雹雨。1974年6月中旬至7月下旬,正宁县遭受3次洪水袭击。1974年7月22日,榆林子降暴雨。至8月10日,全县因暴雨冲毁淤地坝19座,淹没庄稼88亩,三嘉、西坡、永正、罗川4个公社被洪水冲坏秋田1212亩。1975年7月12日,正宁县罗川、永和2个公社降暴雨。24日晚19时至25日12时,全县降暴雨100毫米~130毫米。淹没庄基、房屋627处,淹没饲养室、猪场92处,塌死、冲走耕牛3头、羊99只、猪101口,冲毁水利工程161处,损失粮食41191千克,死2人。1976年6月15日至30日,阴雨连绵,降雨58毫米,全县小麦普遍倒伏。8月18日夜至28日晚,多次降大雨、暴雨,降雨276.8毫米,最多日降雨67.1毫米,比上年同月偏多261.3毫米,为有气象记载以来降雨最多的月份。全县冲毁大、中型水坝21座,淹没粮田8396亩,霉烂粮食87311千克,倒塌房屋558间,损失房屋708间,倒塌窑洞461孔,塌死32人,塌伤5人,塌死大牲畜140头、羊910只、猪39头。1976年秋,庆阳地区多雨低温,部分秋禾未熟。1977年5月12日,西坡、山河等公社突降暴雨,持续4小时,降雨60毫米。西坡公社水毁和淹没麦田660亩、秋田1362亩、经济作物115亩,毁大口井13眼、小提灌2处、塘坝6处,倒塌房屋、窑洞9间(孔),冲走羊24只、牛2头,道路、林木、农田也遭到很大损失。1977年6月22日、23日、24日连降雹雨,宫河、榆林子、永正、西坡、头、永和、三嘉7个公社、20个大队、69个生产队遭灾,受灾麦田10304亩、秋田7465亩、经济作物401亩。受灾严重的是新庄子、上南、石家、马家、乐安坊、东里、西里、南住8个大队,麦秋基本被打成光杆。1977年7月5日晨至6日晨,周家公社的乔坡、西庄、惠塬、桌子头、燕家、下冯、车家沟大队降大暴雨,2小时降雨120毫米。庄稼受灾2万多亩,小糜子、烤烟基本无收,高粱、玉米严重减产。冲淹庄基30多处、房厦24间,地埂被水冲毁过半,水坝全被冲决,宫家川水电站被冲走,死2人,死大家畜10多头、羊30多只。1977年,全县因灾死11人,死牲畜33头、羊1229只,倒塌房屋182间,损坏房屋1161间。1978年7月18、19、20、21日,正宁县普降大暴雨。1979年7月,全县阴雨连绵10天之久,狂风暴雨发生多次,降雨81毫米,比历年同期增加1倍多。农作物受灾13万亩,发芽、霉变粮食500多万千克。洪水冲毁78户468人的庄基,倒塌房屋36间,损坏房屋36间,致死3人。1980年8月2日晚,山河公社西关大队突降大暴雨,持续14个小时,降雨99.1毫米,最大降雨每小时26毫米,淹毁6户36人的庄子,财产损失3000余元。1981年4月上旬,县域遭洪灾,并伴有5级~7级大风,麦田普遍受灾。8月中旬,连续降雨279毫米,秋田受灾45981亩(绝收2703亩),经济作物受灾4672亩,倒塌庄基651院、房屋352间、窑洞1113孔,塌死3人,塌伤24人,塌死大牲畜4头、猪羊434口(只)。毁道路3条、粮食207725千克、树木2900株、物件777件。1982年7月9日,周家公社降暴雨,2小时内降雨120毫米。毁粮田230亩,地埂500多条,地坝22条,断陷公路2处,毁庄舍46处,倒塌房屋、窑洞120间(孔),伤4人。同年,三嘉、五顷塬、月明、周家、宫河、湫头等公社遭受暴雨、干旱、霜冻、低温、冰雹等自然灾害袭击。全县成灾125102亩,减产粮食616395千克。1983年后季,全县阴雨不断,降雨970.2毫米,比正常年份平均数多347.3毫米。农作物受灾242160亩,倒塌庄基1918院(房屋449间、窑洞1469孔),塌死31人,塌伤78人,塌死大牲畜249头,猪羊1445口(只)。1984年5月10日,接连降暴雨3次,致小麦大面积倒伏,冲毁罗川乡和五顷塬乡麦田1347亩,冲毁其他乡镇经济作物和秋田1076亩。6月17日至24日,连降中到大雨8天,降雨96.1毫米,全县成灾204554亩,小麦倒伏19.2万亩,占总面积的80%,出芽6.9万亩,出芽率70%~80%,其中绝收1.26万亩。秋田受灾12554亩,减产50%,其中绝收1730亩。全县损失粮食1576万千克,被水冲走3.45万千克。塌庄基1737院,塌窑洞、民房3572孔(间),损坏1852孔(间),塌死33人,塌伤17人,塌死大牲畜65头(条)、猪羊375口(只),损坏家具、农具8571件。8月26日晚21时,罗川乡降罕见特大暴雨,90分钟降雨87.5毫米,塌庄基50多院,塌窑洞106孔、民房11间,死大牲畜1头、猪3口、鸡兔305只,淹没农田1730亩,水冲秋田731亩,经济作物832亩,冲毁苗木107亩,冲走成材林1060多棵,冲断道路25段,损失粮食234.5万千克,被洪水冲走粮食6.15万千克、家具35件、农具51件、面粉机2台、化肥20袋、烟叶7750千克。1985年春、夏,宫河塬等小麦主产区小麦重度感染锈病、红矮病。加之冰雹、暴雨,小麦颗粒秕瘦率50%。后季,全县阴雨特多,倒塌庄基913座、房间323间、窑洞2053孔,塌死大牲畜107头、猪羊467口(只),冲走、埋没粮食18.9万千克。1986年6月25日至26日,全县降雨51.1毫米;6月29日至7月4日,连降39.1毫米;7月9日至10日,降雨51.8毫米。全县61325亩小麦出芽,占总面积的27.5%。山后乡镇大秋作物冲毁较严重。全县塌庄基185院、窑洞370孔,死3人,伤4人,死大牲畜4头(条),猪羊55口(只),埋没粮食1.2万千克,损坏农具1650件。1987年7月2日、9日,罗川乡连遭2次暴雨袭击。每次降雨60毫米左右,致使河水暴涨,毁道路25段,塌河床30多处,淹没农田560亩、庄基125处。7月9日,月明乡李家川村亦遭暴雨袭击,造成不小损失。同期,全县累计有8个乡镇、36个村、199个组遭暴雨、冰雹袭击,致秋田减产20万千克,经济损失41.5万元。1988年春,阴雨连绵,全县塌窑洞110孔,损坏84孔,死亡6人,死亡大牲畜15头,猪羊32口(只)。同年6月30日后,连下大雨三四天,未收割的小麦出芽。同年9月7日16时至18时,普降大暴雨。永正、榆林子、宫河、湫头、罗川、月明6乡镇,暴雨、降雹持续30多分钟,造成严重灾害。1989年6月29日,永正、榆林子、永和、三嘉4乡镇连降雹雨2个半小时,夏田受灾46266亩,占总面积的43%,致小麦全部倒伏,成熟麦穗有50%被打落在地,瓜果蔬菜及一些小秋作物陷在泥里,无再生能力。7月至8月,暴雨频繁,全县12个乡镇695个村民小组普遍受灾,受灾123826亩,占总播种面积的31%,成灾72849亩,占受灾面积的59%。小麦减产366.6万千克,烤烟减产150万千克,经济损失360多万元。同时,塌窑洞32孔,损坏95孔,死7人,伤20人,死大牲畜55头,猪羊246口(只)。1990年,全县普遍遭受霜冻、冰雹、大风暴雨、病虫、小麦倒伏等灾害,局部地区遭灾严重。受灾22.6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3%,成灾9.41万亩,占受灾面积的42%。因灾减产粮食326.5万千克、油料13万千克,两项经济损失292万元;塌窑洞91孔,损坏122孔,死19人,伤166人,死大牲畜85头,猪羊210口(只)。1991年5月23日至6月10日,永和、宫河、周家、罗川、西坡、山河、榆林子等乡镇曾先后4次遭受暴雨、冰雹袭击,且阴雨连绵不断。特别是5月23日晚,永和乡暴雨持续3小时,降水80多毫米。当年全县遭霜冻、干旱、病虫、大雨、风雹等自然灾害,受灾36.5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9%,成灾23.3万亩,因灾减产粮食686.25万千克、油料15.5万千克、烤烟254万千克,3项经济损失1200多万元。塌房屋、窑洞195间(孔),损坏305间(孔),死6人,伤15人,死大牲畜120头、猪羊275口(只),毁河床65处、农田道路39条,山体滑坡4处,毁地112亩。1992年6月,罗川、榆林子、宫河、周家、永和等乡镇连遭罕见特大暴雨、冰雹袭击。全县受灾48.78万亩,占农作物面积的89%,成灾39.34万亩,因灾减收粮食2266.22万千克、油料58.5万千克、烤烟375万千克;倒塌房屋2139间,损坏房屋4320间,死6人,伤39人,死大牲畜98头、猪羊195口(只);毁人畜饮水井231眼,农田1.78万亩,道路271处,树木7.38万株,果园54个428.6亩;冲倒折断电杆146根,线路18917米,冲毁沟口坎面29处,涵洞18处,大口井433眼,渠道3892米,河床衬砌1900米,水泵12台,倒塌河岸39处,冲毁粮食43.58万干克,化肥23吨,损坏农具5479件,损失2638.06万元。7月9日下午,宫河等4个乡镇、16个村、86个村民小组遭暴雨、冰雹袭击。受灾29171亩,成灾23268亩,经济损失250万元。遭灾最严重的是宫河镇王录、佐城、南庄、宫河、雷村、西里、彭家川、姚家川等村,降雹持续30多分钟,致多种农作物打成麻丝状,甚者成光杆。8月6日凌晨,榆林子、宫河、罗川、永和、永正等5个乡镇遭特大暴雨灾害,1小时25分钟降雨54.3毫米。尤以罗川乡损失最为严重,全乡受灾16940亩,成灾2317亩,进水庄基120院,冲毁庄基44院,冲塌房屋66间、窑洞94孔,冲毁乡村、农田道路87条,冲毁灌溉大井40眼,灌渠20处,破坏农电线路10处800多米,淹没人畜饮水井120眼,淹死家畜700头,损失粮食2.76万千克、农具245件,直接经济损失51.49万元。8月12日下午3时许,遭特大暴雨袭击,持续3小时,县城降水86.1毫米,宫河镇降水129.8毫米,罗川乡降水142.8毫米。重灾区罗川、宫河、榆林子3乡镇。尤以罗川乡受百年不遇之灾害,受灾最重的是城关、房河、代店3个村,20个村民小组。其余各村程度不同受灾。全乡受灾秋田13000亩、经济作物7500亩,占秋田和经济作物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绝收4279亩,共减产粮食298万千克。水毁庄基374院、房屋382间、窑洞1386孔。洪水冲走粮食163050千克、化肥6630千克、农具3072件、家具1032件、树木5873株,死5人,伤21人,淹死冲走大家畜72头、猪羊360头、家禽4606只;淹没小旱井、大口井、秤杆井574眼,河床倒岸17处1800米,山体滑坡3处,水毁农田1389亩,毁坏果园328亩、果树91600株、各种育苗基地220亩;冲毁罗丰渠81处2892米,大小涵洞、滴水18处,大小水坝24处;水毁公路89段37千米,高压输电线路50千米,低压输电线路21千米,冲倒水泥电杆19根,冲毁电线18417米,进水学校5处,经济损失共计966万元。1992年8月6口、12日、28日,罗川乡连降3次暴雨,总降雨量260毫米,四郎河水位高达6米。农作物受灾24200亩,其中秋田17000亩,经济作物7200亩。农户庄基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的774户房屋382间、窑洞同1386孔。毁坏农田9396亩、农电线路15.5千米。因灾死5人。总计经济损失1155.81万元。1993年7月31日19点04分至19点29分,永正、山河、罗川3个乡镇、15个行政村、66个村民小组遭暴雨、大风、冰雹袭击。降雨21毫米,风速每秒19米。农作物受灾30929亩,成灾17616亩。洪水冲走晾晒的小麦35800千克,冲毁庄基8院,倒塌窑洞26孔、房3间,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434.43万元。1994年6月中旬至8月底,三嘉、永和、五顷塬、西坡、湫头、榆林子、宫河、周家8个乡镇50个村、260个组遭暴雨、7级大风、冰雹袭击。农作物受灾6.73万亩(含烤烟2.6万亩)。倒塌民房48间,损坏92间,死亡5人,死亡大牲畜35头,猪羊256口(只),冲毁电杆7根、农电线路3000多米。
  1995年,因暴雨、雷电等灾害,全县共死15人,伤31人,倒塌房屋180间(孔),损坏房屋365间(孔),死大牲畜96头。1996年7月31日17时40分至晚12时,全县持续6小时普降特大暴雨142.2毫米。受灾94320亩,减产粮食1474.65万千克、烤烟302.54万千克。倒房屋、窑洞497间(孔)损坏房屋、窑洞2656间(孔),倒围墙7368米,死3人,伤8人,死大牲畜12头,猪羊,146口(只),鸡365只。冲走、塌埋粮食7.44万千克,淹没的重灾户308户,其中155户、775人无处安身。冲毁道路174处87900米,损坏上水工程12处、小电井206眼、水窖980个,冲毁自流灌渠3条2200多米,冲毁树木12520棵,损坏大型农具、家具27600件。累计经济损失3414.6万元。7月,连降暴雨,四郎河川4处护岸800多亩被冲毁,1850米河床坍塌,农田260亩、鱼池30亩被淹没。1999年7月,全县普降暴雨、冰雹。倒塌房屋67户482间(孔),窑洞进水37户,171人无家可归。冲毁乡村道路20处300公里、农电线路150公里,导致全县停电18小时,累计经济损失6200万元。8月,暴雨致使县城人饮上水工程秦家店1000立方米河道渗水池泥沙沉积,造成供水中断72小时。2003年6月9日14时,大暴雨袭击宫河镇,1小时降雨30毫米,水毁村庄道路3条,冲走即将上架的香菇2.45万袋,冲毁小电井4眼,淹没农户4户,经济损失20多万元。7月6日晚,周家、宫河、榆林子3乡镇遭特大暴雨、冰雹袭击,受灾36570亩。7月16日凌晨3点,突降大暴雨,永正、宫河、周家、山河4乡镇受灾严重。其中正周路永正王沟圈段、永正街东路基塌陷,银西公路多处塌陷,周家惠家塬土桥被冲毁,致交通中断;宫河镇北堡子9个村、47个村民小组淹没烤烟1007亩,损失237万元。8月25日晚10时至次日下午4时,宫河、湫头、永和、榆林子、五顷塬等12个乡镇降雨40毫米。水灾倒塌房屋59间(孔),进水109间,塌死1人;淹没农田259亩,冲毁道路59处,经济损失1268.4万元。8月28日至29日,又持续降雨24小时,降雨55.2毫米。8个乡镇受灾,倒塌房屋33间(孔),进水8户,26座日光温室部分倒塌,经济损失286.4万元。9月15日,全县教育系统99个单位因水灾倒塌校舍106间、1960平方米,倒塌围墙4221米,损坏校舍900余间、18415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290多万元。9月26日至10月6日下午16点,普降大雨120毫米,全县12个乡镇、106个行政村、303个村民小组受灾,倒塌房屋705间(孔)损坏房屋889间(孔),塌死1人,倒塌围墙190米,经济损失298.9万元。10月13日至,15日,全县12个乡镇、88个行政村、231个村民小组受涝灾。冲塌房屋856间(孔),损坏房屋235间(孔),经济损失141.3万元。
  冰雹县域冰雹路径主要来自东北和西北方向。来自东北方向的有两条:一条是从贺兰山经环县、华池县,再沿子午岭向南折转而来,县域子午岭山区常见此路径的冰雹;另一条是从贺兰山经庆阳县(今庆城县)驿马、宁县九岘再向南折转而来,西坡、山河、湫头等山边乡镇多受此路径冰雹的袭击。来自西北方向的路径是从六盘山经镇原县、宁县早胜再向正南或东南袭击山河、周家、榆林子等乡镇。而其他地区的降雹均为上述路径雹云的延续或加强。
  宋熙宁八年(1075)夏,宁州雨雹。大者如鸡、鹅卵,小者如莲籽,害禾稼,遣使赈济。
  正统二年(1437)自夏至秋,真宁等地大雨雹,摧毁禾稼。
  正统三年(1438),庆阳等府自夏至秋大雨雹,黑风伤稼,民饥。
  正统五年(1440)四月,庆阳府大雨雹,伤人、畜、田禾。
  正德元年(1506)夏四月,免陕西真宁等州、县、卫税粮五万余石,马草五万余束,以雨雹为灾故也。
  嘉靖十三年(1534)七月,以雹灾免庆阳等府属税粮,及议赈恤有差。
  嘉靖二十八年(1549)十月朔,庆阳大雨雹,折木。
  顺治四年(1647),庆阳等地大雨雹,大伤禾。免当年田租及赋额。
  顺治十一年(1654)八月,免陕西真宁县十年(1653)雹灾额赋。
  乾隆六年(1741)十一月,赈正宁等县被雹灾、水灾贫民。
  乾隆八年(1743)十一月,赈贷正宁等县水、虫、风、雹灾民,缓额赋。
  乾隆九年(1744)十一月,赈贷正宁等县被雹及水、风、霜、虫等灾民,蠲缓额赋。
  乾隆十年(1745)八月晦日夜,庆阳大雨雹,伤禾,民饥。
  乾隆十一年(1746)十二月,赈恤夏秋二季不成灾之正宁等县各村堡,酌量借给籽种口粮。乾隆十三年(1748)十二月,赈恤正宁等县,借给口粮籽种。乾隆十七年(1752)十二月,赈贷正宁等县本年水灾、雹灾饥民。乾隆十八年(1753),庆阳大雨雹。乾隆二十年(1755)六月,正宁等县雹灾。乾隆二十一年(1756)十一月,贷正宁等县本年水、雹灾民籽粮。乾隆二十四年(1759)四月,赈恤正宁等县上年旱灾、雹灾饥民。十月,豁免正宁等县上年被雹、被水、被旱灾地额赋。乾隆三十年(1765)十一月,因雹、霜灾,缓征正宁等县本年额赋。乾隆三十五年(1770)三月,赈恤正宁等县上年水、旱、霜、雹等灾贫民,缓征额赋。
  十一月,赈恤正宁等县本年水、旱、霜、雹等灾贫民,并蠲缓额赋。乾隆三十六年(1771)十二月,蠲免正宁等县上年夏秋雹、水、旱、霜等灾地亩额赋。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一月,赈贷正宁等县本年水、旱、雹灾饥民。乾隆四十一年(1776)十一月,因水、雹、霜灾,正宁等县缓征额赋。乾隆四十三年(1778)十二月,赈恤正宁等十县本年雹、水、霜灾饥民。乾隆四十四年(1779)四月,赈正宁等县本年雹、水、霜灾饥民。十月,蠲免正宁等县上年秋禾被灾额征正银番粮。十一月,赈恤正宁等县灾民,并蠲本年秋禾被雹、水、霜灾地亩额赋。十二月,赈恤正宁等县灾民,并蠲本年秋禾被雹、水、霜灾地亩额赋。嘉庆六年(1801)十二月,加赈正宁等县所属被水、被旱灾民。翌年正月,展赈。道光六年(1826),旱、雹、霜俱灾,岁荒民饥。道光十八年(1838)正月,贷正宁等县所属上年被雹、被水、被旱、被霜灾歉贫民口粮籽种。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月奏:去年甘肃省地方自春徂秋被旱、被雹、被霜,灾区甚广,惟庆(阳)、泾两属较重,其余均尚轻微。民国15年(1926)5月,陇东各县冰雹相继为灾。18年(1929),甘肃全省58县大旱,继以冰雹、洪水、虫害、霜冻、瘟疫流行。20年(1931)4月16日,宫河一带大雨雹。22年(1933)6月17、18日,正宁县雹灾奇重;22日,平子镇一带巨风雨雹,折树木百余棵。25年(1936),正宁县降雹为灾。29年(1940),正宁等县黑霜杀禾苗,复冰雹、大旱、风沙相继为灾,庄稼歉收,民有饥馑。政府赈济,免灾区田赋,贷籽种。31年(1942),甘肃全省受旱、雹、水、风沙灾害者57县,国民政府赈济,贷籽种,豁免灾区田赋。32年(1943)春、夏旱,霜杀夏田;5月23日,永和、罗川2镇雨雹,成灾3037亩。33年(1944)6月中旬,新宁县一区(时辖6乡,其中4乡今属正宁县,即月明、西坡地区)、二区4个乡6个自然村遭雹灾,豌豆等秋禾被打坏。34年(1945),正宁县雹、水、旱、虫均以为灾,收获不足以糊口者7/10。35年(1946),正宁县遭雹灾。7月8日,新宁县一区遭雹袭,雹大如鸡蛋,积冰盈尺。
  36年(1947),正宁等44县被雹灾。37年(1948)7月20日,正宁县冰雹,大如鸡卵,平地积厚尺余,田苗被打,茎根无存,打死羊9只、牛4头。38年(1949)夏,三嘉、湫头、西坡3个区遭严重雹灾,致来年群众没粮吃。1950年5月18日下午,宫河区五、六两乡遭雹灾,尤以六乡为烈,降雹2小时,损失惨重。6月30日,湫头、西坡、永和3区10乡遭雹雨袭击,受灾25594亩,严重者损失殆尽,绝收麦田4976.5亩,受灾轻者平均减产40%。1951年7月间,四、五区秋田16233.2亩遭雹灾,内有867亩绝收,其他减产50%~60%。1955年夏,有3个区6个乡的个别村庄程度不同地遭雹灾。麦、秋田普遍歉收。1956年6月14日,永正乡遭雹灾,其中轻灾3227.46亩,重灾1011.32亩,粮食减产11010.75万千克。6月18日,西坡乡遭雹灾,其中轻灾1057亩,重灾344亩,粮食减产1482.5千克。6月20日,唐兴乡继遭雹灾,受灾1482.25亩,其中轻灾851.87亩,重灾630.42亩,粮食减产46750千克。6月30日,罗川乡再遭雹灾,轻灾656亩,重灾403亩,粮食减产2520千克。9月9日,县委文件称:受雹灾夏田31598.41亩,减产粮食104.75万千克。1956年,宫河区东里、山羊头、彭家川3个乡26个社和任家乡第八社,共27个合作社、1503户、34298亩麦田遭雹灾。1956年,夏田遭雹灾31598.41亩,减产粮食1047645千克。1957年6月9日,宫河区雨雹,东里、山羊头2个乡受灾严重。受灾麦秋田4121.72亩,其中绝苗600多亩。同月,任家乡5个合作社遭受冰雹袭击,其中党家堡、付家崖窑、西坭3个合作社受灾严重,受灾麦田1373.87亩,占总面积的71%,翻种90亩;受灾秋田236亩,全部翻种。8月16日至17日,月明、永和、罗川、榆林子、永正、聂家店等7乡遭雹灾。1958年7月上旬,榆林子乡习仵等农业合作社遭雹袭,受灾秋田2028.8亩。秋,有8个乡51个农业社遭冰雹、洪水灾害,受灾秋田11562亩,倒塌房屋24间、窑洞66孔,死5人,冲淹畜禽61条(只),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及农具衣物亦遭一定损失。8月23、24、26、27日连续4天下午降雹,6个乡13个农业社8979.5亩大秋作物遭灾。其中绝收1107.5亩。1959年9月17日下午,宫河公社彭家川、东山头两个大队遭冰雹袭击,受灾秋田3209亩。1962年上半年,罗川、永正、榆林子、宫河、纪村、解家川、长乐等7个公社209个生产队遭冰雹袭击,受灾麦田、秋田8159亩,其中绝收秋田828亩、经济作物1460.5亩。1963年6月29日下午,山河、冯柳、西坡、月明、罗川、解家川、五顷塬7个公社
  79个生产队遭暴风冰雹大雨袭击,小麦受灾11838.5亩,大秋作物受灾3273.5亩,合计绝收697亩,减产严重。7月底,降雹,小如豌豆,大如鸡蛋。尤以三嘉一带遭灾严重,其中林家坡生产队受灾516亩,绝收268亩。1965年,正宁县遭冰雹袭击,受灾15960亩。1966年6月25日晚,西坡、山河、湫头3个公社部分大队遭受冰雹袭击,持续20分钟,雹粒直径5厘米,致使小麦断穗掉粒,大秋作物成麻坯,茴香绝收。受灾17610亩,受灾八成以上至无收成的1564亩。1967年夏,降雹,受灾2461亩,成灾1542亩。1968年,先后降雹4次。其中7月8日的降雹涉及湫头、西坡、榆林子、山河4个公社28个生产队,麦、秋田受灾4129亩,减产8成以上至无收的1630亩。1969年,降雹成灾1130亩。1970年8月28日傍晚,山河、西坡、湫头3个公社的16个大队遭受雹灾,毁坏秋田33570亩,损失粮食58.5万千克。8月,县域部分地区遭雹、水、风灾,成灾秋田37880亩,其中绝收7484亩。1971年7月至8月,湫头、三嘉、西坡、永正4个公社遭雹灾,受灾20170亩,成灾19470亩。1972年6月18日下午4时至5时,宫河、周家、榆林子、罗川4个公社的10个大队遭雹灾,成灾46447亩。成熟的麦穗几被打落殆尽。宫河公社遭灾最重,打毁房屋204间,打死猪16口、鸡45只,打伤15人。1974年6月中旬至7月下旬,县域遭受12次冰雹和3次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全县10个公社、50个大队、208个生产队受灾,成灾44569亩,其中夏田6458亩,秋田38111亩。特别是永正公社南住、东风、友好、庙沟,永和公社安兴,宫河公社北堡子,榆村子公社党家,西坡公社柴桥子、李家川,三嘉公社狼牙洼,湫头公社西渠等大队受灾最严重。1977年8月26、27、28、31日连续4次降雹,山河、永正、榆林子、宫河、周家、永和、湫头、三嘉9个公社15个大队受灾55232亩,灌浆待成熟的秋田损失严重。同年,全县先后8次遭冰雹袭击。有10个公社、82个大队、327个生产队遭灾,麦田受灾11224亩,减产398720千克;秋田受灾61339亩,经济作物受灾6416亩。1978年7月20日下午和晚间,周家、湫头公社遭特大暴雨和冰雹袭击,受灾中心区不到2小时降雨150毫米,冰雹大如核桃、鸡蛋,持续20分钟,玉米、高粱打成光杆,小秋和烤烟毁之如洗。狂风经过之处,碗口粗的树被吹折或连根拔掉。共受灾秋田48991亩,倒房屋60间、窑洞132孔,死3人,死大家畜17头、羊153只、猪64头,冲毁各种农用机械8台,损失粮食24350千克,经济损失15万元。周家公社5个生产队秋田基本绝收;湫头公社时年人均产粮237.5千克,南邑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口粮分配78.5千克,劳动日值0.0327元。1980年7月17日下午6时,月明公社降雹雨,持续2个多小时,全社5个大队、28个生产队农作物受灾2823亩。淹毁庄子3处,打伤1人,冲毁集体林木249棵,打死集体山羊94只,财产损失7000元。9月下旬,山河公社遭雹、洪灾。1981年4月上旬,本县遭雹、洪灾,并伴有5级~7级大风,农田受灾。1982年,庆阳地区春至夏80多天持续干旱,冻、雹、洪灾并至。1985年6月17日下午2点半至4点,五顷塬乡5个行政村、24个村民小组突降冰雹,受灾10130亩,其中夏田绝收2700亩。1986年7月24日下午,三嘉乡遭冰雹袭击;7月26日下午4时53分,榆林子、永正、罗川3乡镇大降雹雨,持续20多分钟;7月27日,榆林子、永正2乡镇复遭雹灾。受灾严重,共成灾14293亩。1987年7月初至8月上旬,全县12个乡镇多次受大风、暴雨、冰雹的袭击,特别是8月的9、10两日风吹雹打,持续20多分钟,冰雹最大的直径约2.5厘米,树枝、玉米、高粱拦腰折断,有的农作物连根拔出。秋田和经济作物受灾31562亩,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其中粮食减产218万千克,烤烟减产37.5万千克,损失112万元。1988年7月13日18时,永和、周家2乡15村遭雹袭,持续35分钟。周家乡900亩烤烟受害严重。9月7日16时至18时,全县普降大雹雨。永正、榆林子、宫河、湫头、罗川、月明6乡镇,暴雨、降雹持续30多分钟;永正乡最大雹粒直径3厘米,地面积雹厚8厘米,庙沟村三组张兴玉的耕牛被降雹打死。6乡镇成灾33700亩,其中绝收小秋作物4430亩、经济作物3830亩。1989年6月29日,县内连降雹雨达2个半小时。永正、榆林子、永和、三嘉4乡镇受灾严重,小麦全部倒伏,即将成熟的麦穗50%被打落在地,受灾46266亩,占麦田面积的43%。瓜果蔬菜及一些小秋作物90%陷在泥里,无再生能力。1990年4月22、23、25日降雹3次,宫河镇佐城等5村及周家乡房村等4村遭灾最为严重;6月22日至7月底,周家、宫河、永正、山河、西坡等乡镇4次遭受暴雨、大风、冰雹袭击,即将成熟的小麦和正在旺长的各种农作物成灾35000亩。1991年6月8日晚23时30分,宫河、周家、榆林子3乡镇9村突遭冰雹、暴雨袭击,持续20多分钟,最大冰雹直径1.5厘米。7月10、14、18、27日,永和、山河、永正、湫头、三嘉、罗川6个乡镇遭受暴雨、冰雹袭击,虽持续时间不长,但雨猛、风大、雹粒大、降雹集中,玉米叶子被打成麻坯,烤烟80%的叶子被打掉,西瓜被打烂。共受灾10203亩。同时,水淹庄基27院,损坏家用电器、大型农具100多件,直接损失粮食19160千克。其中湫头乡张村和罗川乡樊湾子村遭灾最严重。1992年8月28日晚22时至24时,周家、宫河、罗川、永和4乡镇遭受狂风、冰雹袭击。降雹持续40多分钟,最大雹粒直径2厘米,降雨27.6毫米。受灾46200亩,尤以经济作物损失严重,烤烟叶全被打烂,甚者为光杆。1993年7月31日19点04分至19点29分,永正、山河、罗川3乡镇、15个行政村、66个村民小组遭暴雨、大风、冰雹袭击。降雨21毫米,降雹持续5分钟,最大冰雹直径3厘米,最小1厘米,风速每秒19米。农作物受灾30929亩,成灾17616亩。1994年6月中旬至8月底,三嘉、永和、五顷塬、西坡、湫头、榆林子、宫河、周家等乡镇屡遭暴风雨、冰雹袭击。冰雹直径2厘米,50个行政村、260个村民小组受灾。各种农作物受灾严重,受灾6.73万亩。特别是烤烟叶子全部被打烂,玉米叶子打成碎片,严重的打成光杆,小秋作物被拦腰打断,瓜菜烂在泥里,无再生能力。仅烤烟遭灾损失350万元。1996年5月,县域发生雹灾,受灾900亩。7月12日19时15分,周家乡大璋、周家、房村、芦堡子村遭冰雹袭击。降雹持续20分钟,受灾9900亩,直接经济损失280万元。同日19时30分、15日,西坡乡2次遭冰雹袭击,受灾13200亩。水毁民房8间,冲毁马莲河流域治理工程部分堤坝,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7月10日至21日,永正、西坡、山河、五顷塬、周家、罗川、榆林子、月明、三嘉9乡镇连遭冰雹、暴雨、大风袭击。雹粒最大直径4厘米,降水74毫米,风力8级。受灾106381亩,成灾85231亩。因灾伤1人,死大牲畜5头、猪羊121只,损坏房屋24间,毁坏果园4017亩,冲毁各类道路11.6公里。1998年6月8日15时许,榆林子、宫河2镇13村79组遭前所未遇的冰雹袭击。降雹持续1小时,受灾46728亩,成灾33928亩,绝收9500亩。1999年7月10日、11日、16日下午,月明、西坡、五顷塬、湫头、永和、宫河、山河7乡镇先后3次遭冰雹袭击。农作物受灾32463亩,成灾21324亩。8月1日下午,周家梁家、周家村7个组遭强风、冰雹袭击,农作物受灾2000多亩,其中绝收800多亩。8月25、26日,西坡、月明、五顷塬3乡6村突遭大风、暴雨、冰雹袭击,农作物受灾9763亩,成灾7441亩。直接经济损失629.97万元。2000年6月15日18时至20时30分,湫头、永正2乡10村遭特大冰雹袭击。农作物受灾52326亩,成灾39406亩。直接经济损失1060.24万元。6月23日至25日下午,湫头、山河、三嘉、西坡、五顷塬5个乡镇、36个行政村、221个村民小组遭雹雨袭击,持续20分钟~30分钟,冰雹密集,雹粒最大直径4厘米,地面堆厚15厘米。全县受灾68680.5亩,成灾59386.5亩。经济损失2938.1万元。9月19日下午16时20分至17时,月明、西坡、山河、五顷塬4乡镇26个村遭冰雹袭击,受灾1.5万亩,成灾1.1万亩。直接经济损失376万元。9月20日14点30分至15点,永正乡纪村、上官庄、东龙头、路里、里庄、王沟圈6个村遭冰雹袭击,受灾4600亩。2001年6月25日16时许,湫头、五顷塬两乡12个村遭冰雹袭击,降雹持续30多分钟,受灾农作物26416.5亩,成灾24910.5亩。7月22日18时许,永正乡李庄村4个自然村遭冰雹袭击,降雹持续20多分钟,受灾2300亩。2002年5月10日下午,周家、宫河、榆林子、罗川、永和5乡镇遭冰雹袭击,受灾麦田3.5万亩,其中绝收0.3万亩;受灾秋田1.8万亩。5月16日下午,罗川、山河、永正、榆林子、湫头、永和6乡镇遭冰雹袭击,受灾109835亩,成灾80736亩。6月3日16时至16时40分,山河、永和2乡镇4个村遭受暴雨、冰雹袭击,受灾5103亩,成灾2320亩,直接经济损失73.64万元。6月4日15时至16时,山河镇佑苏、王阁、冯柳村遭受冰雹袭击,降雹1小时,受灾7654亩,成灾5938亩。8月24日16点30分至17点30分,全县7个乡镇遭受特大风、雹袭击,受灾69815亩,毁坏民房262间,冲毁乡村道路75千米。直接经济损失2860.52万元。2003年7月6日晚7点50分至9点10分,周家、宫河、榆林子3乡镇17个村遭受冰雹袭击。冰雹直径达2.5厘米,持续27分钟。农作物受灾35670亩,成灾23285亩。经济损失3064.25万元。9月8日19点20分至19点55分,宫河、榆林子2个镇、8个村、30个组遭受大风、雹雨袭击。降雹直径1厘米,持续约30分钟,受灾烤烟9268亩、秋田378亩、果园84亩、蔬菜47亩。直接经济损失525.4万元。2004年7月13日下午18点,周家乡燕家、惠家塬、车家沟、桌子头4村遭受冰雹袭击。降雹持续10分钟,农作物受灾11120亩,直接经济损失1135万元。2005年5月31日晚19点50分至20点20分,永正、榆林子、宫河、周家、罗川、永和6个乡镇、32个行政村、195个村民小组遭冰雹袭击,降雹持续约20分钟。其中榆林子、罗川、永和3乡镇受灾最严重,降雹堆积4厘米~5厘米,冰雹直径1厘米~5厘米。农作物受灾11.21万亩,成灾8.66万亩。经济损失2440.46万元。6月20日下午15点20分至18点,三嘉乡狼牙洼、松树坪、后坡村遭冰雹袭击,降雹持续约20分钟。雹粒直径约3厘米。受灾3100亩,成灾1550亩。经济损失62万元。2006年6月25日下午16点10分至40分,周家乡惠塬、西庄等9个村遭特大雹灾,雹粒最大直径3.4厘米,烟叶被打烂穿孔,玉米叶打成麻丝状,瓜果被打碎,部分烟叶、玉米倒伏或被大风连根拔起,受灾农作物24140亩,造成经济损失1448.4万元。8月2日下午,三嘉乡有7个村遭冰雹袭击。降雹持续约30分钟,雹粒直径约4厘米。2500亩晚熟西瓜和500亩果园绝收,8200多亩秋作物减产,2654间房屋受损,经济损失647万元。
  霜冻秦王嬴政九年(前238)四月,寒冻,有死者。建武二年(26),北地郡大雪,军民冻死甚多。正始二年(505)七月辛巳,豳州陨霜。正始四年(507)三月乙丑,豳州晚霜。永平元年(508)三月乙酉,豳州复陨霜。唐贞观三年(629),北边霜杀稼。调露元年(679)八月,宁州霜冻。开元十四年(726)秋,宁州降早霜。建中元年(780)七月,宁州早霜杀稼禾。贞元元年(785)七月,宁州霜冻,杀稼禾。元和二年(807)七月,宁州霜杀田禾。宋建隆三年(962)春,延、宁二州雪盈尺,沟洫复冰,草木不华。夏四月丙申,宁州大雨雪,沟洫冰。正统三年(1438)七月,庆阳等府各奏:自夏迨秋雨雹大作,霜降不时,伤害禾稼。正统十二年(1447)十月,庆阳等五府早种者俱收,晚种者遇霜薄收。成化八年(1472)四月,庆阳府诸州县豆、麦、禾苗尽被霜杀。成化十年(1474)七月,庆阳等府州县降霜冻,杀禾稼。成化二十年(1484)二月,以旱、霜灾,免庆阳等五府上年夏税二十七万余石。弘治八年(1495)四月辛酉,庆阳诸府、县霜杀麦、豆、禾苗。万历十四年(1586),宁州霜灾。万历二十六年(1597)七月,庆阳府属州、县降早霜,杀禾,民大饥。万历二十七年(1599)七月,真宁降霜杀禾,是年大饥。万历二十九年(1601)七月,宁州霜冻,杀田禾。清顺治十二年(1655)庆阳府属州、县降黑霜,果木萎死。四月四日,真宁降雪盈尺,树枝摧折,田结坚冰,禾苗枯萎。是年又旱,麦、豆枯死,斗米银2钱,民饥馑。康熙六年(1667)七月,免宁州等四州、县五年(1666)霜灾额赋。雍正九年(1731)八月二十日,陨霜杀禾,歉收。乾隆九年(1744)十一月,赈贷正宁等县被雹及水、风、霜、虫等灾民,缓额赋。乾隆二十年(1755)七月,正宁陨霜杀禾。
  乾隆二十七年(1762)七月,正宁陨霜杀禾;八月,霜。当年饥荒。乾隆三十年(1765)十一月,因雹、霜灾,缓征正宁等县本年额赋。乾隆三十五年(1770)三月,恤正宁等县上年水、旱、霜、雹等灾贫民,缓征额赋。
  十一月,赈恤正宁等县本年水、旱、雹、霜等灾贫民,并蠲缓额赋。乾隆三十六年(1770)十二月,蠲免正宁等县上年夏秋雹、水、旱、霜等灾地亩额赋。乾隆四十一年(1776)十一月,因水雹霜灾,正宁等县缓征额赋。乾隆四十三年(1778)十二月,赈恤正宁等县本年水、旱、雹、霜灾贫民,蠲缓额赋。乾隆四十四年(1779)四月,赈正宁等县本年雹、水、霜灾饥民。十月,蠲免正宁等县上年秋禾被灾额征正银番粮。十一月,赈恤正宁等县灾民,并蠲本年秋禾被雹、水、霜灾地亩额赋。十二月,赈恤正宁等县灾民,并蠲本年秋禾被雹、水、霜灾地亩额赋。道光六年(1826),真宁霜灾,岁荒民饥。道光十八年(1838)正月,贷甘肃正宁等县所属上年(被雹、被水、被旱、被霜)灾歉贫民口粮籽种。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月奏:去年甘肃省地方自春徂秋被旱、被雹、被霜,灾区甚广,惟庆(阳)、泾两属较重,其余均尚轻微。民国9年(1920)3月22日,正宁霜杀麦、豆、禾苗。民国14年(1925)9月1日降雪,压折树枝,秋禾无收。民国18年(1929),甘肃全省58县大旱,继以冰雹、洪水、虫害、霜冻、瘟疫流行。民国26年(1937)4月22日,正宁县霜冻。麦正孕穗,多被冻伤,歉收。民国29年(1940),正宁等地黑霜杀禾苗,复冰雹,大旱,风沙为灾,歉收,民有饥馑。政府赈济,免灾区田赋,贷给籽种。民国31年(1942)4月10日,正宁奇冷遭霜,收成减半。民国32年(1943),正宁等11县被霜灾。春,新宁县(今正宁县月明、西坡地区属之)2次降大雪,并降晚霜和冰雹,七分之一麦田绝苗。民国33年(1944)秋,关中分区(新正县、新宁县属之)降霜特早,山、川区秋禾受冻严重,荞麦多无收成。民国34年(1945)10月2日,正宁严霜遍降,池水结冰,灾情严重。1950年3月,麦田遭霜冻,一区(三嘉)、二区(湫头)、四区(西坡)最为严重。四区绝收翻种2212亩,其余25848亩麦田减产较大,亩产量约在2.8市斗。1951年古历四月初八晚,降霜,冻死麦苗10168.6亩。其中翻种890亩。1952年,全县麦、秋普遭冻害,麦田受灾142800亩,以一区(三嘉)、二区(湫头)、
  四区(西坡)最为严重。秋田重灾26029.6亩、轻灾140931.47亩。
  1953年5月12日,连天北风,气候返寒,降霜冻,已拔节的小麦大面积冻杀落穗,田野有腐臭味。尤以坳塘子、河渠、山边地带较为严重。计小麦受灾142820.4亩,占总面积的52%,绝收28062.11亩,秋田受灾13172亩,占总面积的5.2%。1954年4月下旬,庆阳地区受寒流影响,气温下降,风霜并至,麦、秋禾苗受冻成灾。1957年,降早霜,致荞麦和回茬糜子43043亩大多冻死,颗粒未成熟,减产严重。1958年,小麦发青后遭冻灾,绝收22430亩,缺苗三成至五成的85105亩。1959年4月21日,全区霜冻,冬小麦面积的16.8%受灾。同年5月12日,正宁县复遭霜冻。1961年5月1日,正宁县霜冻。1962年5月4日,正宁县霜冻。1963年4月,正宁县持续春寒,加之上年冬雪过早,麦田因冻死亡严重,受灾157136亩,其中绝苗4404亩(一说26613亩),造成严重减产。1963年5月30日正宁县委材料称:全县有137342亩麦田受冻灾,死亡率达7成以上,需翻种的就有24647亩,占麦田总面积的10.53%。双佛堂公社麦田受灾死亡8935亩,占麦田总面积的74%,其中绝苗1278亩。1964年4月,正宁县部分地区霜冻。1965年5月2日,正宁县霜冻。1968年春,部分地区霜冻,翻种夏田作物9322亩。1969年5月,吹干热风,小麦风干严重者8860亩,减产3成~5成。1970年春,正宁3次遭冻灾,加之上年冬长期干旱,小麦死苗严重,翻种达10525亩。9月22日,降早霜,荞麦、高粱、玉米正值成熟期,全被冻干。1971年5月6日,正宁县霜冻。1972年5月中旬,庆阳地区3次降晚霜,气温降至 ﹣4℃至 ﹣5℃,大片小麦 “刚茬 ”(未熟而枯萎)。9月3日,正宁县降霜,秋田减产。1973年4月16日晚,正宁县普降晚霜,地面温度为 ﹣3℃至 ﹣6℃,冬小麦大面积冻伤。5月上旬复降霜。1974年4月24日、28日晨至5月10日,连遭3次强霜冻。全县普遍遭灾,受灾面积138216亩,占小麦总面积的66%,成灾面积86800亩。灾情为1953年来所罕见。1975年5月5日,全县霜冻。冬至次年8月,持续低温,对农作物出苗、生长造成不利影响。1976年春,持续低温,并发生严重霜冻。1977年,正宁县气候多变,雨雪稀少,严寒、干旱、低温、霜冻等灾害接连不断,严重影响小麦越冬,造成小麦死苗严重。全县受灾262802亩,占农作物的71%,成灾196400亩,占农作物总面积的53%,粮食减产10162487千克,油料减产199549千克。特别是山区小麦死苗严重。1978年5月10日,正宁县霜冻。1979年4月下旬,出现低温。5月15日至18日,遭霜冻,为新中国建立后晚霜最迟的一年,地面温度为 ﹣3℃至 ﹣4℃。正值抽穗的小麦、扬花的油菜和春播刚出土的幼苗,成灾最重,共受灾82000亩,其中翻种油菜2637亩、其他油料作物950亩。晚冬,气温下降,小麦受冻严重。1981年5月3日至4日,连日大风,气温降至 ﹣3℃至 ﹣4℃,并降霜,夏田受灾。1982年5月上旬,全区大风并4次降霜,气温降至 ﹣4℃,最低达 ﹣7℃。11日至13日,复降雪(雨),麦田受灾。9月27日,全区强寒流袭击,气温降至 ﹣2℃至 ﹣3℃,荞麦等作物基本绝收。1983年,正宁县遭受霜冻、低温危害,致小麦大面积倒伏,成熟期推迟,22万亩麦田程度不同受灾。1987年春,正宁县子午岭林缘区的月明、西坡、五顷塬、三嘉等乡镇遇早霜,部分麦田生长迟缓,死苗严重,造成减产。1990年4月16日、17日,正宁县连遭两次霜冻,正在开花的油菜被冻伤,一些早开花的经济果树花胎被冻,不能坐果,小麦叶片枯黄。1996年5月10日至12日,本县连遭2次霜冻,小麦受灾69507亩,成灾60550亩。灾情最严重的五顷塬乡龙咀子村、西渠村、孟河村5月10日夜降温到0℃以下,地面结冰,麦苗冻死,绝收2100亩,占播种面积的70%。2000年3月中旬,出现10次18天的大风降温天气,小麦大面积干枯,大秋作物下种困难,播后无法出苗,果树大面积落花落果。麦秋作物受灾32.3万亩,成灾27.2万亩。粮食减产3750万千克,经济损失4670万元。2004年4月7日、8日,5月3日,降温、降霜冻,小麦、冬油菜、烤烟、果园、菜田遭灾较重,出现死亡、落花、落果现象。2005年5月4日、5日,急骤降温,小麦、冬油菜、烤烟、果园、菜田遭灾严重。2006年4月11日、12日,48小时内骤降17.8℃,最低温度 ﹣6℃,粮食作物、果园、蔬菜遭灾较重。受灾20.52万亩,成灾17.64万亩,其中果园8.58万亩,蔬菜0.67万亩,小麦8.39万亩,油菜等作物0.26万亩。
  风沙周成王三年(前1113)秋,禾稼成熟,大雷电,大风倒禾、拔木,后风反刮,倒禾复起。
  汉成帝建始元年(前32)四月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
  曹魏嘉平元年(249)正月,西北大风摧屋、折木,昏尘蔽天。
  晋永康元年(300)十一月,大风从西北来,折木,飞沙走石,六天方息。
  永兴元年(304)正月乙丑,西北大风。
  前赵嘉平元年(311)正月壬辰朔,西北大风,发屋折树木,昏尘蔽天。
  义熙四年(408)十一月辛卯朔,西北疾风起。
  景明三年(502)九月丙辰,豳、岐、梁、东秦州暴风昏雾,拔树发屋。
  隋开皇二十年(600)十一月,大风发屋拔木,秦、陇死者千余人。
  嗣圣元年(684)四月丁巳(一作丁亥),宁州大风拔树。
  景龙元年(707)四月,宁州大风拔树。
  淳化三年(992)六月丁丑,黑风自西北起,天地晦冥,雷震,有顷乃止。
  宋天禧四年(1020)五月乙卯,暴风起西北有声,折木吹沙,黄尘蔽天。
  皇祐四年(1052)七月丁巳,大风起西北方,拔木。
  靖康元年(1126)正月望夜,大风起西北有声,吹沙走石,尽明日乃止。闰十一月甲寅,大风起北方,雪作盈数尺,连夜不止。
  隆庆二年(1568)三月初四,平(凉)、庆(阳)大风,遂地震。
  万历四十一年(1613),庆阳昼晦如夜,大风,飞沙走石竟日。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三月某日晨,真宁等地黄沙蔽野,日出无光,人相视面皆黄色,至晚方止。乾隆五年(1740),秋禾未登场,正宁大风摧损禾、木遍野。乾隆七年(1742)二月三十日夜,正宁大风,至次日午后方止。乾隆八年(1743)十一月,分别赈贷甘肃正宁等二十四厅、州、县水、虫、风、雹灾民,缓额赋。乾隆九年(1744)十一月,赈贷甘肃正宁等县被雹及水、风、霜、虫等灾民,蠲缓额赋。乾隆十九年(1754)三月,正宁风霾蔽天,日赤无光,自辰至未方息。
  咸丰三年(1857)三月二十一日夜,庆阳等地西北风大作。风沙弥漫,风息,地积红沙。
  民国16年(1927)4月,正宁暴风,黑沙蔽天,白昼昏黑,由北而南,数日方散。
  民国22年(1933)6月22日,平子镇遭巨风、雨雹,风断树木百余棵,大者可为油梁。
  民国29年(1940),正宁等县黑霜杀禾苗,复冰雹、大旱、风沙相继为灾,庄稼歉收,民有饥馑。政府赈济,免灾区田赋,贷籽种。民国31年(1942),甘肃全省受旱、雹、水、风沙灾害者57县,国民政府济,贷籽种,豁免灾区田赋。民国37年(1948)春,宫河地区大风,宫河街戏楼顶的牌楼被吹倒,碗口粗的大树被吹折。1952年,庆阳地区遭受旱、冻、风、雹、虫等灾害。1956年6月30日,罗川乡刮大风。受灾152亩,减产粮食1050千克。1956年8月8日晚,正宁县湫头区5个乡近2000亩农作物被狂风袭击,多倒伏。1958年4月22日下午18时至晚0时,正宁县大风暴雨。1964年8月中旬,正宁县大风,风力6级~10级,吹坏吹倒高粱、玉米16234亩,吹坏树木2720株,仅周家公社芦家堡生产队就吹坏三把以上的树木161株。1965年6月18日,遭受风暴袭击,狂风吹倒树木48棵。1969年5月至6月,庆阳地区 “干热风 ”持续20余日,冬小麦多被 “青烤 ”,颗粒秕瘦。1972年3月下旬至6月中旬,庆阳地区连续刮4级至5级 “干热风 ”20多日,部分冬小麦被 “青烤 ”,阳山及山峁吃风地带小麦整片未熟先枯,歉收。1977年入春,正宁县常刮干热风,严重影响小麦成熟。1979年7月9日下午,天气突变,刮起10级狂风,同时伴随大暴雨,造成已成熟的小麦严重脱粒,一般每亩损失粮食10千克,全县约损失粮食110多万千克。其中山河公社西关大队三队,每亩脱粒损失20千克以上,五队被狂风吹坏高压输电线路4000米,吹坏水泥电杆9根,暴雨冲毁群众庄基13座;西坡公社月南大队水毁道路、土桥3处。1981年4月上旬,正宁县遭雹、洪灾,并伴有5级~7级大风,农田受灾。5月1日、2日,刮风40多小时,最大风力8级。气温陡降,地面最低温度 ﹣3℃至 ﹣7℃,农作物面积的16%被冻。1982年4月27日,5月2日、4日、7日、11日,正宁县先后刮8级大风,折木断禾,吹倒电线杆。并伴霜冻,气温降至 ﹣2.5℃至 ﹣3.5℃1986年7月26日下午4时20分,正宁县刮6级大风,树有被拦腰吹断者。
  1987年4月,沿无日天沟畔的榆林子镇乐兴、文乐、咀头、马家等村组受狂风袭击,部分阴山、沟峁地小麦被拦腰吹断,存苗30%。山河镇董家庄、蔡峪、后庄子等村组也遭大风袭击。1987年8月9、10日,周家、月明、西坡3个乡遭狂风袭击。其中周家乡8个行政村种植的玉米被吹倒或拦腰吹断达940亩,刮坏果园30多处,损果率50%;月明、西坡两乡刮走麦草12.5万千克,吹坏农电线路12处、电话线杆7根、行道树1500多棵。1990年5月5日下午,五顷塬乡刮六七级大风。2000年3月27日,罗川乡城西高效农业示范点的23户36亩29座日光温室遭受狂风袭击,损失严重。2006年4月11日,狂风大作,沙尘满天,一片浑黄,能见度较低,间有雨下,落地即为泥水,天晴后地面形成一层黄土。6月24日下午3时,榆林子马家村遭强烈风灾,持续40多分钟,碗口粗、高数丈的杨槐树被吹折,掀翻摔碎10多间房屋、10多座烤烟楼屋顶的机瓦。
  病虫病清康熙七年(1668)三月,以甘肃宁州、安化(庆城)等五州、县(含真宁)及庆阳卫六年分(1667)民遭疾疫,免地亩额赋一年。
  康熙三十六年(1697),宁州瘟疫,死人甚多。
  道光二年(1822),大疫。
  光绪二十七年(1901),瘟疫流行。
  民国9年(1920),皮房店群众得吐黄水、喉咙痛病(克山病),在二三个月内死亡20多人。10年(1921),小麦生红矮病。15年(1926),小麦生红矮病。16年(1927),土匪赵文华围山河城48天,城内恶性痢疾、霍乱流行,死人无数。18年(1929),甘肃全省58县大旱,继以冰雹、洪水、虫害、霜冻、瘟疫流行。29年(1940)夏秋,边区灾情奇重,瘟死2205人。小麦生红矮病。30年(1941)元月至5月,新正县一区龙咀子流行病严重,患者甚多。33年(1944)2月至9月,新正、新宁县地区畜疫。新正县死牛31头,新宁县死牛1390头,驴129头,骡6头,羊3695只,猪30头。
  34年(1945),陇东牛羊死亡现象严重,共死羊16万只、牛2600头。35年(1946)初,新正县克山、伤寒病流行,死30人。35年(1946),正宁县麦禾多病黄疸,产量顿减;新正县牲畜疾病流行。1950年4月,正宁县麦田发生黄疸病害。1951年,正宁县麦田发生黄疸病害。1952年春季,全县发生麻疹、猩红热等疫病,尤以四区于家川乡最为严重。1953年春,三嘉区发生流行性传染病,死亡20余人。5月,有3个区7个乡麦田发生 “火把病 ”(红矮病)。1956年1月至次年2月,猪瘟流行。1956年1月,山河附近先后死猪459口;1957年2月,三嘉区十多天死猪168口。1957年春,团结、西关等8个社死猪700口,其中团结社1月至2月死猪86口。1957年元月至4月,因猪瘟、猪肺疫死亡大小猪3996口,占1956年的34.7%。1957年,全县山坡地麦田普发红锈病83125.45亩,占总面积的28.7%,严重度40%,绝收9338.21亩。谷子普发白发病、黑穗病。糜子普发玄心病。1957年,小麦普发根腐病、杆黑粉病,部分地区遭雹灾。其中尤以月明最为严重,麦田全部受灾,翻种者4035亩。全县受灾麦田97239亩。同年春,龙咀子乡群众患病死亡10余人,其中以 “克山病 ”为多。1958年,月明乡麦田发生黄锈病。全县高粱生炭疽病。同年12月,宫河公社猪场猪瘟流行,死猪167头。同年,因过度劳役、饲养不经心、营养不良,各公社牲畜死亡严重。榆林子公社死牛368头、驴168条、马9匹,分别占总数的15.5%、9.8%、9%;死生猪2468口,占总数的42%,其中公社2个猪场买猪205口,死154口。1959年4月3日,宁县(三县合于宁县)委文件称:自上年秋季至现在,死掉牲畜5193头,占现有牲畜总数的7%,其中因为饲养不经心死2470头。同年,小麦发生锈病。1960年4月,永和公社罗川大队2200多亩麦田发生严重的麦蚜、红蜘蛛、金针虫害及 “火把病 ”,死亡率3%~5%。同年,刘家店及秦家店暴发克山病,患者34人,死5人;驻子午岭正宁、宁县交界处的省办龙池劳改农场犯人死600余人。1961年前季,持续饥馑,至5月30日,全县(三县合并于宁县)有浮肿、干瘦、肝炎、小儿营养不良、妇女闭经和子宫脱出等病患者1.7万余人,外流未归者1175人(内妇女340人)。1959至1961年,饥疾交摧、食物中毒等等,非正常死亡1300余人(一说1500人)。党和政府全力救人。秋粮收获,饥馑消除。1962年,全县牲畜死401头,其中榆林子南头社死羊200多只。1963年,夏、秋作物遭病、虫危害。1964年,夏田106600亩发生锈病。1965年11月,小麦发生锈病和黄叶病。是年,省办龙池劳改农场暴发克山病,犯人死亡严重,农场随之撤销。1966年元月,部分地区麦田发生锈病。同年,刘家店及秦家店暴发克山病,患者54人,死10人。1967年,小麦发生红矮病。西瓜普遍发生炭疽病。1968年春,全区部分冬小麦、油菜发生红矮病。1969年11月,普遍发生锈病,成灾240亩。1970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219700亩冬小麦大面积发生黄、红矮病及蚜虫侵害,歉收。1972年元至5月,全县发生细菌性痢疾2582例,死亡36例,其中湫头、永和公社分别死亡15例、7例。1973年春,全区干旱少雨,伴发红、黄矮病,麦田成灾。5月,永正公社友好大队第
  一、第二生产队因疫情死猪40多口。1975年,一些地方猪疫流行,生猪死亡严重。1977年,小麦红矮病、黄矮病,玉米大斑病、黑穗病,高粱炭疽病,谷子白发病均有发生。1978年,由于干旱的影响,伴发叶跳蝉、红蜘蛛、蚜虫、地老虎和黑穗病等,小麦病虫害蔓延滋生,危害麦田达一半以上。其中罗川公社夏田12000亩,亩产仅28.5千克;西坡公社麦田16000亩,亩产仅38千克,湫头公社麦田23500亩,其中山地11000亩,仅有1/3可收回籽种,其他绝收。1979年春、夏,全区夏、秋作物遭病、虫危害61万亩。5月30日,全县检疫出马类牲畜患马传染性贫血者8头(匹),全部扑杀深埋。当年猪瘟流行,死猪13865口,占养猪总数的24.44%,损失41.568万元。1980年,玉米大斑病、黑穗病,谷子白发病,西瓜炭疽病均有发生。1985年5月,全县麦田普遍感染黄锈病、红矮病,受灾23.6万余亩,平均亩产仅为37.5千克。宫河等小麦主要产区为重灾区。其中榆林子镇3万亩小麦全部受灾,五顷塬乡10520亩麦田,比上年减产60%。1988年5月,全县有98835亩小麦感染黄矮、黄叶病。5至7月,烤烟大田普发黄叶病、褐斑病、白粉病,造成减产。1989年,周家、宫河、榆林子、永正、永和等乡镇烤烟普遍染上花叶病,大部分烟苗叶片有坏死斑点、斑块,减产50%~70%。
  1990年5月,全县有11万亩小麦不同程度发生锈病,占麦田总面积的57.8%。7月,烤烟大田普发炭疽病、花叶病、赤星病。1991年5月,小麦锈病发病率高,蔓延非常广泛,全县感染锈病麦田19万亩,成灾11万亩,其中5500亩绝收。1992年后,全区普发 “黄牛猝死病 ”。此病以剧毒鼠药蓄积中毒及有条件性菌存在的综合因素而致,比较流行。至1997年,全区黄牛发病3587头,死3209头。1993年春,苹果树普发 “腐烂病 ”、“黑霉病 ”,发病率高达40%。1994年3月上旬至5月初,县域耕牛患 “巴士杆菌病 ”死119头,直接经济损失20多万元。1995年4月,全县20万亩麦田大面积发生黄矮病、红蜘蛛虫害。1996年5月,小麦发生病虫害,受灾31350亩,成灾18750亩。1999年5月,麦田普发黄矮病。6月,部分乡镇牲畜发生口蹄疫,病畜被深土掩埋。2000年7月,烤烟大田普发花叶病、脉斑病害。2002年5月,麦田发生条锈病14.4万亩,病田率达90%,中东部地区为100%;7月,烤烟大田普发花叶病、蚀纹病、脉斑病害,甚者发病率达80%。2003年5月下旬,麦田普发条锈病,受灾7.8万亩,达到防治指标的2.8万亩。2005年5月,麦田普发条锈病,更有麦蚜、红蜘蛛为害,受灾4.8万亩;7月,永正、榆林子、宫河、周家等烤烟主产区烟苗普发霉斑病等病害。虫秦王嬴政四年(前243)十月(一说七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如严雪。是岁,天下无瓜瓠。东汉永初五年(111)夏,九州蝗灾。安定(郡)、北地(郡)连年旱、蝗,饥荒。贞元元年(785)夏,宁州等地蝗群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叶苗及畜毛皆尽,靡有孑遗,饥馑枕道,民蒸蝗,曝飏去足翅而食之。乾符二年(875)七月,蝗自东而西,蔽日,所过赤地。崇宁二年(1103),陇东蝗灾。弘治六年(1493)六月,飞蝗自东南向西北,日为掩者三日。弘治十一年(1498)七月,以虫灾免陕西庆阳等三府及庆阳等卫所驿递弘治十年(1497)秋粮草有差。嘉靖十一年(1532)夏,庆阳大旱,天黄三日,蝗飞蔽天,稼禾被食殆尽,民饥馑,斗米银三钱。崇祯十年(1637)七月,庆阳等地大旱,蝗飞蔽天,禾谷立尽。
  崇祯十二年(1639),真宁飞蝗遍野,落地如冈阜,斗米银三两。崇祯十三年(1640),真宁旱,飞蝗遍野,落地如冈阜。冬至次年春,大饥荒,百姓饿死者十之六七,人相食不已。斗米银三两。清顺治元年(1644),蝗虫从中卫东来,遮天蔽日。顺治三年(1646)夏,蝗虫从中卫东下,飞蔽天日,数十里沙草皆尽。真宁等地蝗食禾苗尤甚。乾隆八年(1743)十一月,分别赈贷甘肃正宁等二十四厅、州、县水、虫、风、雹灾民,缓额赋。乾隆九年(1744)十一月,分别赈贷甘肃正宁等三十五厅、州、县、卫被雹及水、风、霜、虫等灾民,蠲缓额赋。乾隆二十三年(1758)秋,正宁霪雨,秋田生虫,冬无雪。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有黑虫食荞叶一空。民国18年(1929),甘肃全省58县大旱,继以冰雹、洪水、虫害、霜冻、瘟疫流行。32年(1943)7月,新正县虫吃麦根,死麦苗1288亩,全部翻种秋,歉收257.6石。34年(1945),旱、虫、水、雹均以为灾,收获不足以糊口者7/10。1950年春、夏间,正宁县西坡、宫河、三嘉、湫头、罗川等区发生金针虫、天娥虫、行军虫(粘虫)害。西坡区上百亩麦苗被食尽净。1952年4月,全县麦田普遍发生粘虫灾害,三嘉、湫头、西坡及永正区一部分最严重。全县受虫害麦田136642亩,翻掉重种7549亩。为此掀起捉虫运动,组织职工、学生8453人进田捉虫,消灭害虫9657千克,防治麦田53216亩。山河市于5月6日、7日组织52个组、331人,捉虫184亩、5.5千克。1953年6月下旬,正宁县西坡、永正、罗川、宫河、长乐5个区发生虫灾。有行军虫、钻心虫、金龟子、蚜虫、蛴螬等,玉米、高粱、糜谷等禾苗多被吞噬,受灾群众4892户,受灾13172.4亩。农民、干部、学生尽力捕捉,经15天突击,虫害平息,保护秋田6084亩。1954年5月,六区(罗川)、八区(长乐)发生金针虫、红蜘蛛、地蠅蝇、粘虫、黑泡牛等虫害,为害麦苗和刚出芽的秋田。1955年6月下旬,发生行军虫害。各地以捕捉为主防治。1956年秋,正宁县8个乡4175亩秋田虫害严重,翻种。1957年,豌豆在开花期遭蚜虫侵害,三五天即枯干,无法防治。受灾10663亩,占播种面积的100%,其中绝苗10151亩,略有收成的仅512亩。1958年4月,麦田普发红蜘蛛虫害,后,蛴螬、蚜虫、蝼蛄、金针虫、叶跳蝉相继为害。豌豆出苗后遭金蝇甲危害,全县动员8万人,苦战1天,除采取药物扑杀外,活捉金蝇甲2213.5千克。1960年,三嘉、宫河、山河公社发生麦茎叶甲、朋瘦杆种蝇、麦蚜等虫害。三嘉、湫头部分地区玉米、谷子发生钻心卷叶等虫害,致作物生长不好,颗粒成熟差,减产较重。1964年,正宁县7900亩作物遭虫灾。1967年,叶跳蝉成灾。1970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冬小麦大面积受蚜虫、叶跳蝉、地下害虫危害,歉收。
  据正宁县永和公社龙庵二队连续6年田间调查表明,地下(深0.17米)害虫每平方米平均有金针虫、蛴螬各1个,尚有蝼蛄(地老虎)等,每亩有害虫1.2万个,麦苗受害率3%~5%。1973年春,干旱少雨,伴发红蜘蛛、叶跳蝉、蚜虫、地下害虫,麦田成灾。1977年,麦田蚜虫为害。1978年,麦田叶跳蝉成灾。1979年夏,麦田发生红蜘蛛、蚜虫、叶跳蝉等虫害,平均每市尺单行麦田有害虫700只~900只,为害较重。1980年,小麦发生红蜘蛛虫害。1982年春夏间,正宁县多雨,榆林子、永和、山河公社金针虫、麦杆蝇及田鼠为害麦田。夏至后粘虫遍地,高粱、玉米等禾苗多被蚕食,延续40余日,绝苗地块甚多,当地用 “敌百虫 ”、“3911”、“666”粉等农药防治。1983年,全县12万亩秋田全遭虫害。1984年6月,全县部分麦田遭粘虫侵害,致颗粒普遍瘦。1986年春,气温偏低,全县20万亩麦田普遭金针虫、红蜘蛛、蚜虫侵害。为害最严重的是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地下虫,每平方米有虫6头~9头,麦苗被害率5%~15%。1987年4月,正宁县农作物普遭蚜虫、红蜘蛛、黑缝叶甲等虫害。山河镇东关村小麦平均茎有蚜率42%,重者60%~70%,百茎蚜平均为245头,最多达573头,单叶蚜虫最多24头;山河镇后庄子村小麦平均每尺单行有红蜘蛛423头,最多达635头,特别严重的每株有红蜘蛛72头,致麦田大片发黄枯死;永正、榆林子、宫河、周家、罗川、永和、湫头等乡镇,油菜黑缝叶甲平均每株3头~8头,最多14头,油菜被害率100%,叶片被食多者10%~20%,有些阳山地块已被吃光,造成油菜严重减产。1988年2月下旬,全县低温多雨持续40多天,致小麦黄矮病、黄叶病、吸浆虫病、蚜虫蔓延相当严重。截止5月下旬,发病122785亩,占麦田面积的60%,其中子午岭林缘山区的西坡、五顷塬、月明、三嘉等乡镇灾情特别严重。小麦生育期推迟半月之久,每亩穗数较上年减少14.3%,穗粒数减少1/3,千粒重减少9克。7月,秋田普发粘虫灾害。粘虫原生于麦田,麦收后窜往秋田。1989年,全县麦田普发虫害。平均每平方米有地下虫6.2头,其中每平方米有蛴螬3.9头、金针虫2.3头、蝼0.1头。1993年5月,全县苹果树普发卷叶蛾虫害,发病率80%~90%。虫网满林,叶子卷曲,叶花被食。1994年6月,宫河、罗川等乡镇麦田普发蚜虫灾害。1995年4月,全县20万亩麦田大面积发生黄矮病、红蜘蛛虫害。8000亩油菜亦普发病虫害。1996年春,小麦、油菜普发虫害。小麦以地老虎、红蜘蛛为主,虫田率18.1%,重灾1.2万亩;油菜以黑缝叶甲虫、蓝条跳甲虫为主,成灾0.87万亩,抽苔油菜嫩叶被食,成为光杆。1997年5月,宫河镇2.2万亩小麦大面积发生红蜘蛛、叶条蝉虫害。夏,全县家养肉兔因病大量死亡,甚者以老笼抬倒死兔。1998年6月24日至7月上旬,全县12个乡镇,111个村秋田普发特大粘虫灾害。受灾18万亩,成灾8.4万亩,占秋播面积的84%,其中玉米7.4万亩,高粱0.5万亩,谷子0.3万亩,荏0.2万亩;绝收0.6万亩,其中玉米0.5万亩,高粱0.1万亩。粮食减产2189.5万千克,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6月,永和乡麦田普发蚜虫灾害。7月,周家、榆林子、宫河3乡镇8000亩(重灾1000亩)烟田普发野火病和普通花叶病。1999年5月,麦田普发红蜘蛛虫害。2000年6月,全县7万亩大秋作物普发粘虫灾害。其中玉米每平方米虫口多达85头,单株虫口多达6头,叶片、芯叶受害严重。2003年5月,全县麦田普发麦蚜虫害,平均百穗有蚜960头,最多百穗有蚜5600头。受灾10万亩,达到防治指标的6万亩。虫害造成麦田减产。
  鼠害元至正二十年(1360)八月,宁州鼠害田苗,“虽百亩之田,一夕俱尽 ”。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陕西旱,虫鼠食苗稼,凡95州县。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六月,真宁田鼠害禾稼。1978至1985年,宅内鼠害持续。1981年,一度窜害庄田。至1984年,常见其死而相食,土遗头骨。又似间有瘟疫,死尸狼藉,一时寂然者,而短期内又繁衍如旧。至1985年,其害渐减。1982年春、夏间,榆林子、永和、山河公社田鼠为害麦田。1983至1984年,子午岭林区鼢鼠为害剧烈,幼树根系多被噬断,林木成片枯死。1987年,全县鼠害。1至6月,捕杀10多万只。1988至1989年,田鼠肆虐。普查每亩约有3只,每年鼠害损失粮食28万千克,并毁掉成片林草。1994年3月,全县鼠害。在为期10日的义务灭鼠活动中,共捕杀20万只,其中家鼠15万只,田鼠5万只。1998年5月,西坡等乡田鼠为害,高渠村1月灭鼠1431只。
  地震周幽王二年(前780)、渭、洛三川皆震,水竭。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秦地地动,坏城。秦王嬴政十七年(前230),秦地动。西汉绥和二年(前7)九月丙辰(11月13日),自京师至北边郡国30余处地震,坏城郭庐舍,死伤415人。东汉永平三年(60)二月乙亥,北地(郡)地震。元初七年(120),北地郡地震,后震动无常。十二月,复震,郡国凡33处受震。汉安二年(143),北地等处从上年九月乙未至是年春正月辛丑,地震180多次,山谷坼裂,败坏城、寺,房屋多毁,人、畜死亡甚多。西晋元康八年(298)正月丙辰,雍州地震。诏发仓廪,赈雍州饥人。东晋兴宁二年(364),雍州地震,地裂水出。建元二年(366),秦、雍二州地震,裂,水泉涌出。北魏皇始二年(397),长安、秦、雍等州地震156次。元嘉六年(429)十二月,秦地震,野草皆自反。太和七年(483)六月甲子,雍州地震有声。隋开皇二十年(600)冬十一月戊子,秦、陇大震(6.5级),罗川等地俱震。唐开元二十二年(734)二月壬寅,秦州地连震,坏公私物殆尽,吏民压死者四千余人;命左丞相萧嵩赈恤。宋元佑四年(1089)春,陕西地震。元佑七年(1092)九月己酉,永兴军(含真宁县)等地地震。
  崇宁七年(1108)六月,环庆路地震10余日,关堡城壁、官私庐舍皆被摧塌,居民覆压死伤甚众。
  乾道二年(1166)九月丙午,地震自西北方。
  政和七年(1117)七月壬辰,环庆路(含真宁县)等处地震,经旬不止,城寨关堡、官私庐舍皆塌,居民死伤甚多。有司匿不上闻,诏遣官按视。
  宣和六年(1124)闰三月,泾原地震,环、庆、宁、泾、邠各路灾民大批流亡,各处赈恤。
  金正隆五年(1160)二月辛未,陕西地震。
  兴定三年(1219)四月癸未,陕右黑风昼起,有声如雷,顷之地大震,平凉、镇戎、德顺尤甚,庐舍倾,压死者以万计,杂畜倍之。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陕西地震。十月辛巳,陕西地又震。
  明洪武四年(1371)正月己丑,地震。
  洪武十一年(1378)四月初三,宁、庆等处地震(5.75级)。
  成化十四年(1478)正月朔,真宁等处地震。
  弘治十四年(1501)正月初一,陕西朝邑地震波及宁州,其声如雷,地裂水出,余震断续至于月终。
  嘉靖二年(1523)正月,陕西地震。
  嘉靖三年(1524)正月丙寅朔,陕西地震。
  嘉靖十八年(1539)二月十八日,庆阳府地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二月十二日,陕西华县8级地震,延及千里,真宁等县大震。有声如雷,大地作西北 ——东南摇动,城楼尽倾,土窑塌陷,死人无算。十二月二十一日复震。其后小震年余而止。
  嘉靖三十七年(1558)正月庚申,陕西地震。
  隆庆二年(1568)三月初四,平(凉)、庆(阳)大风,遂地震。
  隆庆四年(1570)十一月,宁州地震,声如雷鸣。
  万历二十三年(1595)十二月癸亥,陕西地震,声如雷。
  万历三十四年(1606)六月丙辰,陕西地震。
  天启二年(1622)九月甲寅(《明史》载为:十一月癸卯,陕西地震,声如雷),真宁等县地震,城垣摧毁。
  天启四年(1624)八月己酉,陕西地震。
  崇祯二年(1629)十一月,真宁等县地震,死人甚多。
  崇祯四年(1631)夏六月乙丑夜,宁州地震,震级5,烈度6,民有被压死者。
  崇祯六年(1633)七月戊戌,陕西地震。
  崇祯七年(1634)十一月,灵台发生5.5级地震,真宁等地塌屋伤人无数。
  清顺治十一年(1654)六月初八,天水南发生8级地震,真宁等县闻声如雷鸣,俯仰动摇,崩塌城垣房舍,死人甚多。四十余日乃息。顺治十二年(1655),平凉、庆阳、巩昌地震,免兵丁田赋。康熙四十三年(1704)八月十三日,陇县6级地震,真宁等地波及,有震。康熙四十八年(1709)九月十二日,宁夏中卫南7.5级地震,真宁等地亦震。其声始北而南,继南而北,返复两次,墙垣多倒而人无伤亡,余震微弱,断续至次年正月。
  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月十四日,真宁地震。
  康熙五十七年(1718)五月二十一日,地震伤人畜。
  雍正五年(1727)六月初九,安西、通渭地震,波及正宁等县。
  雍正八年(1730),正宁等县地震。
  乾隆三年(1738)十一月二十四日,宁夏平罗、银川之间发生8级地震,波及正宁等地,为有感地震。
  乾隆六年(1741)十一月,正宁地震有声,大饥。
  光绪五年(1879)五月十二日(《清史稿》载为五月初十)武都南8级地震。正宁等县同日黎明树木摇摆不定,人若轻舟在巨浪中,约半个时辰乃止。
  民国9年(1920)12月16日20时5分53秒,宁夏海原8.5级地震,波及12省区58县。同时庆阳各地早晨日色昏黄,中午风霾晦暗,晚上不见月光,21时许,忽有声如雷,旋即屋宇动摇,器物撞击,人坐立不稳,反复跌扑。继而震撼大作,房屋崩毁,鸡飞犬吠,妇孺号哭,强震10多分钟,微止。不久,地复震,家人互相拥抱,露坐待旦,不知冬夜寒冷。当夜共震10多次。次日,大风黑雾,后余震频发,天天小震三四次,数日一大震,历数月之久,翌年夏乃止。震后 “城郭化为平坦,房舍皆为废墟 ”,山崩滑坡数百处。黑水泛滥,瘟疫流行。此次地震正宁县死亡97人,震毙牲畜约300头,损失房、窑700余间(一说:正宁县死750人,压毙牲畜6千余头,倒塌房屋十分之三)。宫河也有房倒窑塌致死人者。1976年8月16日22时6分,四川松潘、平武7.2级地震,波及正宁等地,悬挂物体明显摆动,人行坐俱感摇晃,局部地方门窗作响,桌上器皿震倒,有人惊逃户外。8月22日5时49分,松潘6.7级地震,全区各地有震感。同日11时30分,松潘复震(7.2级),庆阳地区震感强烈,部分人惊逃出户。1979年8月25日零时,有感地震,人有在入睡中摇醒者。
  滑塌据《新唐书》记载推测,约在唐代初期,罗川县湫头发生山体滑坡,壅滞积雨,形成 “要册湫 ”(又称龙湫)。
  元至正十年(1350)五月甲子,宁州山崩数十处。1958年3月23日,全县13个乡突降暴雨,塌毁窑洞28只,塌死、塌伤各1人。7月11、26日,连降暴雨,罗川乡四郎河河道沿岸57.5亩土地崩塌,被水冲走。10月,为供平凉土法炼铁之用,按照庆阳地区指示,正宁中学师生赴西坡蒿集湾(三关口)烧木炭,26日炭窑崩塌,塌死王兴汉等学生6名。1972年9月29日黄昏,罗川公社代家店五年制小学,组织学生在水庙沟挖沙子,沙崖崩塌,死1人,重伤3人,轻伤1人。1976年6月8日晚,宫河公社姚家川大队第三队库春孝家庄基滑塌,塌死2人,所有家产全部塌坏。8月,湫头公社苟仁大队雷志兴家庄基滑塌,一家8口,悉被塌死。当年全县倒塌房屋558间,损失708间,倒塌窑洞461孔,塌死32人,塌伤5人,塌死大牲畜140头、羊910只、猪39头。1979年6月9日晨2点,位处西坡公社石家湾大队东队的20多米高的山峁滑塌,塌方1500多立方米,塌死4人,塌伤1人,损失粮食1000多千克、自行车1辆、缝纫机1架,及箱柜、被褥、衣物、灶具等折合人民币1500余元。1980年前后,榆林子文乐村先姓两户发生滑塌事故,有致人死亡者。1981年9月9日17时,罗川小学一教室倒塌,19名学生受伤,重伤6名。全县倒塌围墙887丈,雨塌顶棚767间,损失商品1500元、药品500元。1983年5月16日,湫头公社西沟大队社员袁喜民家中地方倒塌,死3人,伤1人。1984年5月20日统计,因土地解冻、水分下渗,全县新倒塌庄基1143院、窑洞1547孔、房屋27间,致死7人,致伤2人,塌死大家畜57头(条)、猪羊109口(只)、鸡兔28只。损失粮食39600千克、农具1300余件,衣被29床(件),损失财产折价228760元。6月,罗川乡代家店村、湫头乡张村发生滑坡,分别损失耕地4亩、254亩。1985年5月25日统计,因土地解冻、水分下渗,全县新倒塌庄基603院、窑洞791孔,损坏窑洞、房屋114孔(间),致死4人,致伤7人,塌死大家畜16头(条)、猪羊109口(只)、鸡兔257只。损失粮食14.5万千克。1988年春,阴雨连绵,全县倒塌窑洞110孔,损坏84孔,死亡6人,死亡大牲畜15头,猪羊32口(只)。
  1991年5月,永和乡发生滑一处,毁坏农田90亩。同期,五顷塬乡西渠村何家山组发生山体滑坡一处,23户住户被迫搬迁;因暴雨冲刷,罗川乡四郎河河岸倒塌,26户居民被迫搬迁。1992年8月6日至12日,罗川乡发生山体滑坡3处。其中6日晨房河村武场组的山体滑坡,致依山而居的村民王富堂女儿、儿子及岳母3人被压埋亡故。1996年7月15日,因前日所下暴雨沉积、冲激,造成正周公路11公里处(永正上官庄粟里沟圈)发生严重裂缝,最宽处达20厘米。一度影响车辆通行。12月8日,银(川)至西(安)公路无日天沟土桥因基部无排水设施,雨水长期浸泡,致整体滑塌,造成交通中断。1999年投资118万元修建,9月17日,新土桥方建成。1998年7月19日19时,周家乡梁家村西岭沟发生山体滑坡,塌方面积8000多平方米,塌死4人,塌伤2人。2003年7月16日晨3点,突降大暴雨,正周公路永正段路基塌陷,致交通中断。8月25日晚至26日下午,连降特大暴雨,宫河镇彭姚川村六组彭小平因窑洞滑塌致死;9月2日,五顷塬乡马河村马河组马德玉因崖背滑塌被压埋致死;10月1日,阴雨连绵,罗川乡代店村代东组赵治才因窑洞滑塌致死。11月13日,因持续降雨,211国道罗川南山路段发生滑塌,路面堵车长达8小时。2006年2月15日晚,山河镇后庄子村发生山体滑坡,毁坏耕地460亩,压覆山河林场1处,毁林87777株,毁坏500米长的村庄公路1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25.69万元,潜在经济损失209.48万元。
  火灾1950年6月30日晚,宫河区四乡燕自孝家收到场的43亩小麦遭火灾烧毁殆尽。1953年3月12日,二区(三嘉)三乡南武村农民赵灵娃因熏棍引起火灾,烧毁月张沟森林约320亩、9万株(其中幼林6.5万株)。火烧3天自灭。当年子午岭林区发生火灾15起,毁林1395亩,其中成林27065株、幼林127084株。1955年3月26日,位于三嘉、湫头、西坡3个区5个乡的森林发生24处火灾,直至4月14日,方被天雨浇灭。火灾烧荒山19062亩,毁森林5292亩,其中成林481160株、幼林1721650株。同年,发生山林火灾42次,毁林2.2万亩,损失林木200.06万株。1956年1月10日,县劳改队干部秦 ××点火烧荒,引起大火,烧毁草山15亩,林木14株。3月5日,平凉地委发出《关于正宁县劳改队烧炭发生烧荒的报告及处理意见的通报》。当年,子午岭林区火灾累计毁林556.9亩。
  1957年后季,子午岭林区发生火灾7起,毁林764.8亩(灌木88113株、幼乔木25235株)。1963年3月30日,刘家店农场职工烧荒引起火灾,烧毁森林101亩,损失林木4140株。1965年9月至1966年2月,正宁林区发生荒火18起,着火面积1212亩,烧毁树木4142株。1974年夏,宫河公社西里大队小麦垛因小孩玩火致灾,损失严重。时公粮已缴,社员口粮为灾后焦麦。1978年,发生火灾2起,烧毁山林(灌木)807亩,烧毁机器、机房损失折价3600余元。4月11日,湫头公社东六队远耕队郭运运、刘宏印在刘家店冉庄播种时,点燃蒿草烧肥料,未燃尽即用土压埋,后余火燃起8小时,致林地受灾807亩,烧死、烧毁幼林2421株。,1979年11月17日晚,永正公社干部樊登耀因搭煤炕不慎失火,烧毁房屋4间,国家、个人财产损失7961元。1980年2月3日晚7时,山河公社秦家店子大队二队饲养室因饲养员烧炕不慎引起火灾,致骡子6匹、马3匹、驴6头全部窒息而死,并烧毁房屋5间,经济损失达2万元。1987年3月4日,五顷塬乡龙咀子村附近千亩马草梁油松林突发火灾,烧毁油松林40亩。11月11日,县医院救护车去铜川市失火,损失7378.01元。1989年7月17日17时,永和乡于家庄村赵当民驾车碾场时发生火灾,火灾持续4小时,烧毁 “东风牌 ”汽车1辆(价值3万元)、小麦垛5个(折合小麦5000千克)。1991年1月16日15时,月明乡芦子坪于西组发生一起因小孩玩火引起的火灾,烧毁草垛数个,约有万斤。6月28日11时许,周家乡宫家川村二组农民宫虎涛无证驾驶拖拉机碾场时,因违章操作引起火灾,烧毁8户邻居小麦4400多千克、麦草13700多千克、四轮拖拉机1台,总计损失7000余元。1995年2月5日,县汽车站一辆 “中巴 ”客车加油时发生火灾,烧伤2人,车身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达4万元。1996年10月28日,县城东关一加油站起火,经组织抢险,火被扑灭。火灾烧毁房屋2间。1999年元月,山河镇遗凤沟马莲河流域区内,因玩火烧荒,烧毁部分草地和林木。2月10日,永和街个体户赵广西汽车修理门市(兼营加油业务),因小孩放炮引燃地面汽油引发火灾,3间房屋化为灰烬,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2月15日(除夕)晚,县城西关一家弹簧软垫厂库房因用电线路短路起火,引燃油棕绳,引发火灾,县武警中队抢险4小时,扑灭大火,挽回经济损失7.3万元。3月5日(元宵节)晚19时,县百货大楼二楼因电线短路,引发职工宿舍起火。经8小时抢险,火被扑灭。火灾烧毁房屋7间,3户职工家产被毁殆尽,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4月1日,永和乡樊村农民李岁性烧荒引起柳咀山6亩一年生刺槐幼苗被毁,造成经济损失2600元。2004年6月5日晚,因雷击造成失修电路短路着火,县二中7间教室及20多套桌凳被毁,直接经济损失4000余元。7月1日晚10时许,原县被服厂突发火灾,致该厂8间工房7间厦房及10余台缝纫机等物全部烧毁,直接经济损失2.4万余元。
  交通事故1974年2月20日下午6时30分,县汽车队司机秦治财驾驶汽车在正铜公路距县城13千米处(三里湾),不慎开出路面翻车在公路外侧约5米高的硷畔下,造成翻车着火,3人全部烧死,汽车烧毁,财物损失1.3万元。1979年12月27日,山河公社松树大队五队社员赵占科无照私开手扶拖拉机,13名小孩爬上拖车后,赵不懂操作技术,将拖拉机从9米高的崖上开下。除赵与两名小孩跳离外,其余11名小孩随机落崖,致死1人、重伤6人、轻伤3人,拖拉机报废。1990年6月12日,永和乡樊村二组彭某将拖拉机停放在旧地坑庄院崖背上,人走后,本村4名儿童爬上拖拉机玩耍,由于踩动离合器(当时车未熄火),致拖拉机顺坡滑动,坠入15米深的旧庄院,4名儿童当场死亡,车辆报废。同年12月6日晚,县运输公司一辆货车在彬县境内发生坠崖车祸,司乘人员3人当场死亡,车辆报废。1991年10月27日14时50分,陕西省咸阳市汽车运输公司发往正宁的长途客车,在行至银西公路罗川南坡处,翻车坠入30多米深的沟底,当场致死3人,其余38人重伤12人、轻伤25人。1999年6月1日,三嘉乡刘家川村陈家小学14名师生参加完乡上庆祝 “六一 ”大会后,在乘坐农用三轮车返回途中,发生翻车事故,2名死亡,6名受伤,其中重伤2名。2004年11月1日,西坡林场路段发生一起造成2人死亡,5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当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事故68起,受伤84人,直接经济损失20.62万元。2006年5月20日,正周公路永正纪村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当场死4人,伤2人。6月9日,正铜公路山河秦家店子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当场死3人,伤数人。
  其他1953年秋,野猪等糟塌秋田严重,一、二、四区开展保秋工作,共打死野猪114头、獾22头、鹿6只。1958年,因过役、饲养管理等问题,宫河公社死亡牲畜930头,三嘉公社死亡牲畜692头。1960年,榆林子公社瘦弱死亡牲畜282头,占牲畜总头数3596头的7.9%。1962至1963年前季,县域大家畜出现不正常死亡。1963年6月29日,冯柳公社党家生产队社员代永章、张清海、张清栋带两名女孩在田间锄草,突遇大雹雨,均躲于场畔场房避雨,一声响雷,两名少女被殛死,尸体遍身焦黑,3名成人昏厥于地,许久方醒。1964年农历6月某日中午,宫河公社傅家川生产队社员范贵林被 “炸雷 ”殛死在集体麦场上(同场碾麦者30余人),尸体完整,两脚掌各有一黑孔。11月某日,庵里水库工地发生炸药库窑爆炸事故,烧伤民工6人,后死亡1人。1966年6月2日,西坡公社韩家坳大队民工张俊孝等6人,在正铜公路五顷塬东坡挖土方掏洞放蹦时塌方,造成3人重伤,1人轻伤。在送往山河治疗途中,张俊孝死亡。1982年8月31日,永正公社南住一队、庙沟一队23户社员因误食病驴肉,致71人中毒、1人死亡的严重事故。1986年4月28日,山河建筑队工人李宁在县电管所工地从卷扬机托盘上摔下,抢救无效死亡。1987年4月26日,山河砖瓦厂制坯车间张社年,坐在搅拌机里修理水管,电工赵树德按错电盘开关,致张社年被搅拌机齿轮压成重伤,抢救无效死亡。10月2日,榆林子塑料厂女工路金祥,在修理塑料挤出机时,因未切断电源,触电死亡。1991年9月,县城埋设排污管道,挖掘宽2米、深2.7米长的深渠,天降暴雨后塌陷,致民工3人死亡,2人受伤。1993年5月1日,山河王阁砖瓦厂员工张某,跨越输送带对磙机,被对磙机卡住,因创伤性休克和流血过多致死。1995年6月13日,永正乡南住村一农民在给煤油灯加柴油时,因柴油存在质量问题,发生爆炸,烧死2人,直接经济损失4.8万元。8月2日,永和乡马村一小孩在给煤油灯加柴油时,发生爆炸,烧死、烧伤各1人,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2002年7月29日,县电力局35KV宫河变电站,一工作人员违章作业,触电死亡。
  2004年6月19日,县鑫隆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模板工刘某,大支撑五层 A轴线外墙构造柱模板时,不慎高空坠落,于当日死亡,造成经济损失6.1万余元。7月13日下午17点14分至18点54分,永正乡友好村四组村民路某(坐在炕沿)和儿子小宝(坐在沙发上)在家看电视,突然一声响雷,窗户玻璃全被击碎,室内烟雾弥漫,小宝倒在沙发上,舌头外露,脚心有黑点,已死亡。后经县医院检查,小宝的肝脾已破裂。
  第二节奇异天象秦王嬴政七年(前240),彗星见于北方。
  秦王嬴政九年(前238)四月,彗星见西方,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日。
  西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夏,四月,有星孛于西北。
  中元三年(前147)秋,九月,有星孛于西北。
  武帝建元三年(前138)秋,七月,有星孛于西北。
  建元六年(前135)六月,有星孛于北方。
  元狩四年(前119)四月,有长星出于西北。
  元封元年(前110)秋,有星孛于东并。
  昭帝始元三年(前84)春,二月,有星孛于西北。
  宣帝地节元年(前69)春,正月,有星孛于西方。
  元帝初元五年(前44)四月,彗星出西北,赤黄色,长八尺所,后数日长丈余,东北指,有参分。成帝建始元年(前32)四月辛丑夜,西北有如火光。成帝元延元年(前12)秋,七月,有星孛于东井。建平元年(前6)正月丁未,北地郡落陨石十颗,伴有光耀、雷声。东汉建武元年(31)四月丙寅,日有晕抱,白虹贯晕。建安九年(204)冬,十月,有星孛于东井。晋大兴元年(318)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三丈。大兴四年(321)三月癸亥,日中有黑子。宁康元年(373),有彗星出于尾、箕,长十余丈,经太微,扫东井;自四月始见,及秋冬不灭。
  北魏世祖太延四年(438)十月辛酉,北有声如大鼓,西北行。
  高祖太和十六年(492)九月丁巳,昏时,赤气见于西北,长二十丈,广八九尺,食顷乃灭。肃宗正光元年(520)十一月辛未,西北赤气竟天畔,似火气。肃宗正光三年(522)九月甲辰夜,西北有赤气似火焰,东西一匹余。肃宗正光五年(524)五月癸酉申时,北有赤气,东西竟天,如火焰。北周建德六年(577)正月,西方有声如雷。唐仪凤元年(676)七月丁亥,彗星现于东井,长三尺,渐向东北。光芒最长约三丈,历时五十八日而隐。乾元二年(759)六月,昏,西北有青气三。大历二年(767)九月戊午夜,白雾起西北,亘天。十二月戊戌,黑气如尘,弥漫于北方。大历五年(770)五月甲申,西北有白气亘天。贞元十二年(796)九月癸卯,夜有赤气如火,见北方,上至北斗。贞元二十一年(805)八月,天鸣,在西北。宝历元年(825)十二月乙酉夜,西北有雾起,须臾遍天,雾止有赤气,或浅或深,久而乃散。大和元年(827)四月庚戌,北方有赤气,中有数白气间之。六月乙卯夜,西北有赤气。大和二年(828)闰三月乙卯,北方有赤气如血。大和三年(829)八月,西北有白气如柱。大和七年(833)十月己酉,西北又有白气如柱者三。天复元年(901)八月己亥,西方有白云如履底,中出白气如匹练,长五丈,上冲天,分为三彗,头下垂。天佑二年(905)夏,四月庚子,有彗星出西北。五月乙丑,彗星长竟天。宋乾德三年(965)七月己卯夜,西北起苍白气,长五十尺,贯天船、五车,亘井宿。乾德六年(968)十月己未旦,西北起苍白气三道,长二十尺,趋东散。太平兴国四年(979)四月己未夜,西北有白气压北斗。端拱元年(988)十一月戊午夜,西北方有赤气如日脚,高二丈。至道二年(996)二月丙子夜,西北有苍白气,长短八道如彗扫稍,经天汉,参错如交蛇。端拱二年(989)七月戊子,彗星现于东井,历时三十日隐去。淳化三年(992)六月丁丑,黑风自西北起,天地晦冥,雷震,有顷乃止。景德三年(1006)三月丙辰,北方有赤气亘天。明道元年(1032)十二月壬戌,西北有苍白气亘天。
  治平二年(1065)四月丙午夜,西北方有白气渐东南行,首尾至浊,贯角宿,移西北,久方散。
  熙宁二年(1069)十一月,每夕有赤气见西北隅如火,至人定乃灭。
  元佑三年(1088)七月戊辰夜,西北有白气经天。
  宣和元年(1119)四月丙子夜,西北赤气数十道亘天,犯紫宫北斗。仰视,星皆若隔绛纱,拆裂有声,间以白黑二气。自西北俄入东北,延及东南,迨晓乃止。
  建炎元年(1127)正月辛卯夜,西北阴雪中有如火光。
  建炎四年(1130)五月壬子夜,西北方有赤气弥天,贯以白气如练者十数,犯北斗、文昌、紫微,由东南而散。
  绍兴七年(1137)正月乙酉夜,北方有赤气达旦。
  金皇统二年(1142)七月辛巳,彗星出于井宿。
  金皇统四年(1144),彗星现于坤宫,历五十日而没。
  贞元四年(1156),彗星现于东井,长约一丈,光芒二尺许。
  乾道元年(1165)正月庚午,白气见西北方,出奎入参。四月丁酉夜,白气见西北方,入天市垣。景定四年(1263)七月辛巳,彗星在井。元大德五年(1301)八月庚辰,彗星现于井,历四十六日隐。皇庆元年(1312)六月丁未,彗星现于东井。至顺三年(1332)五月某日,天鼓鸣于西北。明天顺六年(1462)九月乙巳夜,天无云,西北方有声如雷。嘉靖十年(1531)闰六月乙巳,彗星现于东井。嘉靖三十五年(1556)黑眚见自山西,渐至北地,捕人,旬余乃息。曾见日蚀,人们以锣鼓鸣警,旬余不息。
  嘉靖三十六年(1557)六月,大陨石降落宁州西南;九月,大陨石降落宁州西北,光芒四射。
  万历二十年(1592)三月,陕西空中有火,大如盆,后生三尾,陨于西北。
  万历二十一年(1593)七月乙卯,彗星现于东井。
  万历二十八年(1600)八月戊戌,西北方有声如雷。
  万历三十五年(1607)八月,彗星现于东井。
  万历四十一年(1613)某日,白昼如夜,无风而沙飞。
  泰昌元年(1620)十月,有五星相斗。少顷,白气竟天,四十余日乃息。
  清顺治十三年(1656)十二月,天空有声如鼓鸣。
  康熙十九年(1680)冬,一星有芒如练,长竟天际,月余无踪。康熙四十三年(1704)三月某日,自晨至晚,黄沙蔽空,日出无光,万物皆为黄色。康熙六十年(1721)正月初一日,日蚀;十五日,月蚀。乾隆十五年(1750)七月,正宁秦家店有龙破屋而升,俄,大雷雨。乾隆十九年(1754)三月某日,北风空,日无光彩,自辰至未方止。乾隆四十八年(1783)六月二十三日,有星自东北陨落西南,火焰烛天。冬,长星见于西方。乾隆四十九年(1784)三月,陨星如斗,天空有声如鼓鸣。乾隆五十七年(1792)日中有形似飞燕者。
  乾隆五十九年(1794)四,月五日夜,有星入月;大星陨于西南,声如鸣炮。嘉庆十年(1805)七月初三日子夜,有星如盆,自东向西陨落,光焰烛天。嘉庆十一年(1806)四月十九日夜,天空有声如鼓鸣。六月二十二日夜,有星陨,声似鼓鸣;二十五日,西南方有星如月。嘉庆十四年(1809)正月朔,昼现赤眚;四月初八日夜,风起如火。嘉庆十六年(1811)七月半,彗星现于西北方,星西尾东。长四五丈,初更出现,渐移于宁朔之交,至三更后而没,至十一月,尾渐缩短,长仅尺余,后遂不见。
  嘉庆十八年(1813)正月初一,日蚀。嘉庆十九年(1814)六月初一,日蚀。嘉庆二十年(1815)六月初一,日蚀;十五日,月蚀。九月初九,有大星自西北坠于东南,火光烛天,声如雷炮,无云而雨如倾盆。
  嘉庆二十二年(1817)正月初一,日有抱珥。四月初一,日蚀。十月乙亥夜,星南陨如雨。十二月乙酉、丙戌两日,日四面有背弓如虹;壬戌日白昼昏暗,有星如月,自东升于天中乃没。
  嘉庆二十四年(1819)正月初一,日有垣。三月十五日,月食。十月初一,日食。嘉庆二十五年(1820)四月初一,日食。道光二年(1822)六月二十八日,天空有蓝气三条如布。是岁大疫。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初一,天空有声如炮鸣,火光烛天,自西北至东南乃息。十
  一月二十七日巳刻,日套三环。道光二十三年(1843)四月,天空现白气,长四五丈,夜深则有红光,自西而东,二十余日乃灭。五月,荧惑(即火星)守心。八月初一,荧惑入南斗。道光二十四年(1844)六月,西方天空现白气如蛇。咸丰八年(1858)四月初六,白虹贯日,大雪如絮;初七日,陨霜杀麦,后复生,亩产三斗。八月,见二星随一大星自东北坠入西南。
  咸丰九年(1859),彗星现,至次年六月方隐。
  光绪十一年(1885)十月十二日夜半,北方星陨如雨,簌簌有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十二月二十三日,日晕现九环。大白环贯日,有四背弓。
  民国3年(1914)7月29日,雨雪六七寸,树枝多折。
  民国4年(1915)4月9日,天鼓鸣响3次。
  民国5年(1916)4月,天鼓鸣。
  民国16年(1927)4月某日,狂风卷黑沙,堵若城垣,遮天蔽日,由南而北,至宫河镇界始散。夏,太白星现于白昼,经月始隐。
  民国19年(1940)12月某日,日套九环,北为大白环贯日,两边各有背弓。1976年农历正月中、下旬,彗星现于正宁东方。1984年农历闰十月十二日晨6时10分,天空火球流动,一声巨响,犹如霹雳。1996年3月6日8时,榆林子上空出现日环现象。环两边对称套有两小环,另有一大环与套在太阳上的环相切,整个外观如一小熊猫。3月24日19时,彗星现于县域偏东北上空,如碗大。22时,移向正东,尾指南方,约七八尺长。次日5时,复移向西北,尾显更长。
  动物隋大业(605—617)初,天下鸡多夜鸣。
  金兴定二年(1218)五月,秦、陕狼害人。
  明成化四年(1468),古长城群狼出,列如行伍。
  成化七年(1471),古长城群狼出,列行伍然。
  顺治十六年(1659),狼成群,食牛羊。
  同治七年(1868),鼠硕大如猫,白昼游散,见人不畏,反而食猫;恶狼结队成群肆行,二三十不等,众人持枪矛追逐亦不奔避,每向众人冲扑,男、妇被伤食甚多。次年,鼠狼皆遁,不见踪迹。1952年6月14日,五区(永正)马家村一11岁女孩在地里拾菜,被野狼咬死。15日,党家村一8岁女孩又被野狼咬死。县政府指示民兵和神枪手开展灭狼斗争。1961年末,野狼为害,37人(未计者尚多)被食,其中有白日被食者。1962年,狼害赫然,伤人、畜甚多,常成群结队,遇人不避,且不时群起扑咬。次年夏遁迹。
  1985年秋,黄鼠害田禾。其后,历来未见之黄鼠狼成群突出,黄鼠剧少。群众有在家饲养黄鼠狼代猫捕鼠者。
  其他唐元和六年(811),大稔。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十二月,宁州民张安世进嘉禾二本。
  明万历三十年(1602)四月十一日,真宁县儒学明伦堂丹墀内西侧古柏树梢出烟,烟气上冲于天,至十三日方止。
  清顺治十五年(1658),。
  顺治十六年(1659),大稔。
  康熙三十四年至三十七年(1695—1698),连稔,斗米银三四分。
  康熙六十年(1721),秋大稔,糜双粒。
  乾隆二十四年(1759),秋大稔。
  乾隆二十九年(1764),俱大稔。
  道光九年(1829)大旱,九月落雨,始种小麦,来年俱熟。
  道光十六年(1836),立秋后20余日方落雨。小麦播种后全不出苗。冬雪较多,春来雪化,麦始出苗,且生长茂盛,亩产3至6斗。
  道光十九年(1839),七月初落雨,始种荞麦,亩产3至5斗。
  光绪二十七年(1901),陇东因上年冬无雪,当年春、夏大旱,七月始雨,田无禾苗,野无荒草。斗麦市价银3两。但当年秋大熟。民国18年(1929),前季大旱。秋季,糜子丰收。1956年,县内培育出单个重32.5千克的大南瓜。1957年,头区解家川乡安里农业社主任王富均栽培的南瓜创出惊人记录:一窝两蔓南瓜产6个,最大1个重46.5千克,共重121.5千克。1966年7月31日,洪水冲垮1965年7月新建的造价3万余元的秦家店子河桥。1970年,山河公社冯柳大队一农妇一胎产4子,县粮食局补助糜子4斗。1974年春夏间,饲草缺,麦草每千克价0.2元。人缺粮。1982年,大枣无收。1990年8月1日,罗川乡春场村农民张怀跃的妻子任晓萍在乡中心卫生院一胎顺产3子。8月5日,山河冷冻厂宰杀一头母牛时,从其体内取出一块重262克的特大天然牛黄。1994年8月,宫河镇南堡子村农民姚清虎家核桃树结果呈穗状(即如葡萄样排列),最多的一枝结核桃20多个,被庆阳地区林木种子站定为优良树种。2001年1月,永和乡于家庄村高佳宁,在温棚里育出的 “长寿椒 ”生命期3年,均高2.3米~2.6米,株径3厘米,株均挂果80个,椒角最长30厘米,单果重100克左右,亩产超过3500千克。其中1株 “特大牛角王 ”辣椒高3.2米,结辣椒104个,重4.5千克,人称 “辣椒树 ”。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