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王元荣和建平公于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501
颗粒名称: 东阳王元荣和建平公于义
分类号: K879.2
页数: 1
页码: 008-009
摘要: 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酒泉太守沮渠无讳西奔敦煌继续抵抗,最后其残部撤离敦煌远度流沙逃往鄯善。北魏为经营西域,防御柔然与吐谷浑的侵扰,废郡置镇,但孤处危境几不自保,曾一度有放弃敦煌之议。后柔然势力衰弱,丝绸之路畅通。孝昌年间(525—527年)北魏在敦煌罢镇建瓜州,以宗室东阳王元荣任瓜州刺史,元荣任刺史历北魏、西魏两代。 北周时期敦煌是宇文王朝的西部重镇,武帝灭佛虽曾波及瓜州,但并未影响敦煌佛教的发展。
关键词: 石窟 中国

内容

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酒泉太守沮渠无讳西奔敦煌继续抵抗,最后其残部撤离敦煌远度流沙逃往鄯善。北魏为经营西域,防御柔然与吐谷浑的侵扰,废郡置镇,但孤处危境几不自保,曾一度有放弃敦煌之议。后柔然势力衰弱,丝绸之路畅通。孝昌年间(525—527年)北魏在敦煌罢镇建瓜州,以宗室东阳王元荣任瓜州刺史,元荣任刺史历北魏、西魏两代。 北周时期敦煌是宇文王朝的西部重镇,武帝灭佛虽曾波及瓜州,但并未影响敦煌佛教的发展。
  北朝时期是敦煌佛教石窟蓬勃发展的第一次高潮。东阳王元荣任瓜州刺史期间,在敦煌莫高窟开凿石窟,并将中原深受南朝文化影响的佛教图6北周第428窟内景艺术移植而来。同时他还广写佛经,以为功德。如在建明元年(530年) 一次写成《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三百部;晋泰二年(532年)又写《无量寿经》一百部;永熙二年(533年)又写《浬槃》《法华》《大云》等经百余部。
  北周时期,虽曾有武帝宇文邕的灭佛活动,但并不影响在莫高窟等地镌龛造像。莫高窟北周时期的第428窟,其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都超过了前代(图6)。该窟据推测为北周瓜州刺史“一门十大将”的建平公于义所修。因此《武周圣历碑》在叙述乐傳、法良之后说:“复有刺史建平公、 东阳王等各修一大窟,而后合州黎庶造作相仍,实神秀之幽岩,灵奇之净域也。” 二十七国交易会和隋炀帝西巡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政权,“削平天下,统一海宇”, 结束了近三百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隋王朝(581—618年)。 由于隋文帝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实行均田、薄赋之策减轻了由长年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使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因此很快出现了 “人物殷阜,朝野欢娱”的新局面。当隋文帝平定了南方的陈朝之后,立即进军西北,抗击突厥,打通丝路,经营西域。这不仅解除了来自西北的一大威胁, 还打开了中西通道,推动了国际贸易的繁荣。
  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杨广曾派黄门侍郎裴矩到张掖筹办二十七国交易会。隋扬帝亲自出巡河西,各国使者“皆令佩金玉,被锦覇, 焚香奏乐,歌舞喧噪;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 以示中国之盛”,引得“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隋炀帝西巡,极大地促进了丝路贸易的繁荣。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敦煌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含众所周知的敦煌石窟艺术,还包括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敦煌地区遗留下来的其他古代人文遗迹和遗物等,如古代城址、长城、关隘、驿站、冢墓、道路、河渠、寺庙等。这些内容和石窟艺术、藏经洞出土文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