檉華館散體文六卷駢體文一卷古近體詩四卷雜錄一卷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唯一号: 280035020230003693
作品名称: 檉華館散體文六卷駢體文一卷古近體詩四卷雜錄一卷
文件路径: 2800/01/object/PDF/280013020230000001/099
起始页: 0076.pdf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106.6
主题词: 文学作品

作品简介

檉華館散體文六卷駢體文一卷古近體詩四卷雜錄一卷清路 屋縣路德撰 幣屋路閏生先生主關中講席三十餘年學者仰之如泰山北 斗門下士著錄千數百人所撰仁在堂時藝十種及檉華館試 律海以內家絃户誦元度弱冠時獲讀之驚喜歎咤五體投地 聞先生過自謙抑謂舍經學古文談時藝不爲鐘而爲鈴然先 生談藝實以經術傳注爲宗就舉子業爲階導學者以窮經明 理其誨人不倦猶徇路之鐸牖民之篪大叩大鳴與黃鐘大呂 無異也先生宅心遊目力追古人性篤孝友操履尤嚴非其力 不食在官勤其職中歲以目眚假歸靜攝三年目復明親老遂 不復出其學不區漢宋衷於一是教人先器識後文藝專主自 反身心尤講求實用歲洊饑節衣縮食出私財以周戚族於師 友淵源存恤倍摯遇貞孝節烈輒爲詩文以章之嘗鍥行鄉先 正楊君審嚴所著史漢箋論王君吉相四書心解劉君鳳翔四 書鞭影吳君曰慎周易爻徵及前明三原王端毅公奏議續集 皆世所不傳本也而世顧不盡知者行誼爲文名所掩耳然先 生之文亦不徒時藝試律也其古文不規橅史漢不墨守唐宋 十家稱心而出自爲先生之文文不苟作必有裨於人倫風教 一涉筆而六籍之菁華萃焉其詩亦然不漢魏而傾漢魏之液 不唐宋而兼唐宋之長字字從眞性情出才力足以達之而世 亦不盡知者詩古文又爲時藝試律所掩耳先生捐館舍三十 年今協揆閻大司農鍥其古文六卷駢體文一卷古今體詩四 卷雜錄一卷於是先生眞面乃出知時藝試律不足以盡先生 然先生潛揅經學諸經注疏皆手自評註蠶眼細書鱗次櫛比 綴集之皆碎金乃以逆囘俶擾付之一炬豈不惜哉先生已 祀鄉賢祠在清二百餘年中儒林文苑當高踞一席協揆必足 以成之抑亦天下之公言也協揆命元度綴言簡端元度恂憨 無似詎足以知先生顧念私淑四十年口沫手胝猶七十子之 服孔子昌黎不云乎私幸挂名其間有耀榮焉第以建撞鐘恐 終無當於萬一云爾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陕西志的修订工作从清雍正年间开始,至乾隆年间基本完成,并在嘉庆年间得以出版。这部志书涵盖了陕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然而,在乾隆至清末这二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争、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可能导致了文献上的损失或流失。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对于陕西志的具体修订过程和相关人物的介绍等方面资料的确较为匮乏。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个时期陕西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民间故事、传说,以及一些地方志书籍,虽然它们的资料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但为研究陕西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少的线索和启示。同时,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文献已经得到了数字化整理,并得以更方便地被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所利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