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酌增各省減平以裕利源疏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唯一号: 280034020230002477
专题名称: 請酌增各省減平以裕利源疏
文件路径: 2800/01/object/PDF/280013020230000001/109
起始页: 0068.pdf
专题类型: 公文

专题描述

竊維籌欵之法節流不如開源而開源之途有二有〓前此所未 開者取道紆而責效屋有就已成之局而推廣之者用力省而成 功易現在洋債重重庫欵支絀轉瞬交利之期又屆司農仰屋計 吏束手新法則緩不濟急舊漏則搜括無遺加稅則則成說尚虛 貸外債則抵欵宜預於無可籌畫之中必籌一歲入鉅欵則莫如 酌增減平之一法查減平之法〓於嘉慶年間陜西巡撫畢沅因 川楚軍需左藏虧空藉此爲彌補之術道光二十三年經戶部奏 定章程令各直省按年扣存於六月解部惟時常例支欵如文武 廉俸工食雜支之項歲銷千餘萬兩每兩覈扣平餘六分應扣收 銀九十餘萬咸豐同治以來雖屢經奏准嚴定考成各直省從未 依限解足推原其故多由入不敷出或留以凑京協各餉或留以 供本省餉需欵已估定縱照案嚴催仍屬空文來往此六分減平 一欵可以提解者必無多也光緖十年戶部㑹奏開源節流單内 減平條欵雖有餉需等項每兩扣平四分存儲備撥之議各直省 亦多未遵行即間有扣存者亦多係凑撥軍餉旣非閒欵則提解 種種爲難又有採辦外洋物料多不能覈扣平餘則每年七八千 萬出欵内又須扣除覈計此四分減平一欵可以提解者亦無多 也今欲於減平一項籌出鉅欵非加扣不爲功查庫平一兩内覈 扣減平六分仍爲京平一兩雖貴如王公鉅卿其廉俸莫不覈扣 近如宗室覺羅其錢糧亦莫不覈扣而外省旗綠兵勇餉乾或竟 支庫平並不扣減或按庫平只減三四分不等本非平允辦法然 相沿已久無故亦不便更張茲因籌欵萬難不得已擬統按六分 覈扣其向有支欵估定者仍准留用此次添扣者槪令報解每月 每人所扣無多似無傷於政體而的欵每年約可得銀百餘萬兩 若仍不足用或再將一分平餘扣欵普徧推廣每年又可得銀數 十萬合之可得二百萬蓋軍需定例惟採製運脚除扣平外每百 兩向扣平餘銀一兩今擬統行覈扣也如擬將以上辦法舉行須 按歲出歲入常計簿內所列支欵先付各司處註明某欵向扣幾 分減平某欵照軍需例扣收平餘某欵向放庫平俟各司註齊付 囘然後彙總覈計某省可以添扣若干通盤可以添扣若干考確 銀數凡添扣之欵奏令提解部庫以濟要需各直省以奉到部文 之日爲始以前已未扣減均置不究奉文後均須恪遵奏定章程 扣減銀數依限報解不得延宕並通行管庫衙門徧行出示曉諭 除奏定扣平若干外倘再藉此虧平一經發覺從嚴懲辦以杜流 弊如此旣無損於大局兼可獲收鉅欵此臣所謂就已成之局而 推廣之用力省而成功易也臣爲設法籌欵起見是否有當伏乞 皇上聖鑒訓示施行見焚餘草按光緖東華錄二十三年三月辛丑諭御史宋伯魯奏請添扣各項減平以 裕利源一摺著戶部議奏五月乙卯戶部奏臣等伏查道光二十三年臣部奏明將各省文武廉俸曁雜支等款一律減平支放每 年約節省銀七十四萬七千餘兩又咸豐七年奏明兵餉馬乾等款毋庸減平其餘一切放款改用二兩平支放每年約節省銀二 十餘萬兩俱令按平如數解部又光緖十年奏明各省勇餉大半按湘平支發嗣後一切薪水雜項均照湘平扣銀四分之數一律 扣平支放扣出銀款另行存儲候撥此臣部先後辦理減平之大略也今御史宋伯魯奏稱籌款萬難不得已擬統按六分核扣槪 合報解每年約可得銀百餘萬兩等因查各省支發庫平各款除京協各餉海關經費中外交涉款目僱募洋人薪工購買外洋物 料均難議減外現在旗緣各營兵餉馬乾員役薪糧等款每年約需庫平銀一千四五百萬兩若每兩減平六分一年約節省銀八 九十萬兩實不滿百餘萬之數惟每年每月所扣無多不至遽形困苦而銖集寸累積有成數於庫儲不爲無裨臣等公同商酌擬 照該御史所議行令各省自本年七月起無論藩運道庫及各局處所額支旗綠各營俸薪餉乾米折養膳並各項經費津貼薪費 口糧曁一切正雜各款凡向支庫平者每兩核扣六分統按二兩平發給其由旗綠各營內挑練之兵所支餉糈本較額兵爲優亦 應核扣六分平以歸一律至各省勇餉多係開支湘平當此整頓營勇之時自未便再行核減第查各處防餉閒或以庫平支給未 免稍有參差亦擬令自今年七月起無論舊有防勇新添練勇以及學習洋操各軍凡餉項開支庫平者照數核扣四分湘平發給 計各項減平扣出銀數若干應令按半年報部一次專款存儲留備臣部撥還洋款無論何項不得擅行動支其從前減平各案扣 存六分四分各數並令照案分別解部及報部候撥毋得徑行截留應用再軍需例扣一分平餘開支書吏工食爲數無幾自應循 例辦理無庸統行核扣以上核議各節如蒙兪允應請飭下各直省將軍督撫一體遵辦並將各該省各項減平一年約扣數目先 行專案奏報毋稍屋延得旨如所議行此疏獲允光錄載部議甚詳故附錄於下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陕西志的修订工作从清雍正年间开始,至乾隆年间基本完成,并在嘉庆年间得以出版。这部志书涵盖了陕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然而,在乾隆至清末这二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争、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可能导致了文献上的损失或流失。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对于陕西志的具体修订过程和相关人物的介绍等方面资料的确较为匮乏。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个时期陕西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民间故事、传说,以及一些地方志书籍,虽然它们的资料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但为研究陕西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少的线索和启示。同时,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文献已经得到了数字化整理,并得以更方便地被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所利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