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陳交審人犯並無搶奪情事按律酌量定擬疏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唯一号: 280034020230002455
专题名称: 奏陳交審人犯並無搶奪情事按律酌量定擬疏
文件路径: 2800/01/object/PDF/280013020230000001/108
起始页: 0133.pdf
专题类型: 公文

专题描述

光緖二十二年十二月刑部尚書任內 薛允升 准步軍統領衙門片奏拏獲白晝搶劫盜犯李伏起等一案光緖 二十二年十二月初八日奉上諭所有拏獲之李伏起即山東李 李惠即小李郝言即郝羊子張玉即張六頭等四名著一併交刑 部審辦等因欽此旋經該衙門鈔錄原奏將李伏起等四名解送 到部臣等督飭司員嚴行審訉該犯李惠郝言張玉均極呼寃供 稱事主被搶之日伊等俱在戶部工作何能於直西門外結夥搶 奪李伏起則供認是日在西直門外駱駝脖地方見一厰車走過 遺落包袱伊乘便搶拾逃跑等語覈與原奏大相徑庭難保非任 意狡展希圖避就惟結夥搶奪情罪極重必須質訉明確方足以 成信讞當經查傳木廠工頭韓國棟並事主趙錫齡三面環質均 與該犯所供相符其爲並未搶奪已屬顯然復飭詳加研鞫緣李 伏起籍隸山東霑化縣趙錫齡宛平縣人捐納監生彼此素不認 識李惠即小李郝言即郝羊子張玉即張六頭均在廣豐木廠瓦 匠手藝在各處工作俱工頭韓國棟撥派與李伏起亦未見過光 緖二十二年四月間李惠等經韓國棟撥在戶部工作晚間在牛 馬子所看堆房住宿十九日又撥在萬壽山工作李伏起因原籍 並無營運稔知伊表兄劉長永在京城興隆木廠寫賬於上年十 月來京意欲託令謀事嗣聞劉長永在萬壽山工次當即找向告 知情由尚未找妥遂在興隆鍋伙内浮住至十八日李伏起有事 進城走至西直門外駱駝脖地方適趙錫齡由西直門內當舖贖 得包袱一箇内包女皮襖二件棉馬褂一件雇坐厰車走至彼處 因天晚車行迅速不防將包袱遺失沿途查找無著至次早進城 往各當號送信如有人攜此包袱典當時託其代爲留住二十日 趙錫齡至和茂當查訪包袱下落維時李伏起將所拾衣包攜至 該當舖典當趙錫齡瞥見向其查問來歷李伏起答稱在道檢拾 趙錫齡稱係自己遺失之物欲給錢十餘千將衣服拏囘李伏起 不允彼此口角適地面官役至彼查問趙錫齡氣忿即以衣服係 被李伏起結伙搶奪囘答官役將李伏起拏獲問在萬壽山興隆 木廠鍋伙內浮住意料鍋伙內必有同搶之人於二十一日前往 捕拏因記憶不淸字號走至廣豐鍋伙適李惠郝言張玉均在彼 處致被一併獲案旋有李惠之父李永亮張玉之叔張永若聯名 呈訴李惠等被寃各情經步軍統領衙門奏送到部審悉前情臣 等詳加查覈此案事主趙錫齡並未赴官呈告其所稱被李伏起 結伙搶奪不過一時氣忿之語官役以旣係搶奪又見贓已認明 是以將李伏起拏獲其李惠等三人亦由李伏起供出在木廠鍋 伙内浮住官役查緝伙犯記不淸鍋伙字號致被誤拏送案迨犯 親呈訴寃枉即於片奏內聲明其中有無避就抑或果有屈抑應 由刑部詳切究辦是該衙門亦知此案未甚確鑿臣等疊次嚴訉 犯供始終如一傳訉廣豐木厰工頭韓國棟結稱李郝惠言張玉 三人實於十月十四至十八等日均在工次隨伊工作並未出城 委無在外爲匪情事質之牛馬子及調查該厰戶部工作花名册 核與該犯所供均屬符合傳到事主趙錫齡據稱伊在途將包袱 遺失被李伏起檢拾至舖典當伊欲給錢將物退囘未允彼此口 角伊一時氣忿揑稱係被搶奪祇係向官役告說並未具呈報案 現經質明不敢誣執復提訉李伏起與趙錫齡所供僉同案無遁 飾應即擬結查律載不應爲而爲事理重者杖八十等語此案趙 錫齡因在途將包袱遺失被李伏起檢拾至當舖典當經趙錫齡 認係遺失之物欲給錢令其退還不允彼此口角一時氣忿輒以 李伏起搶奪等情向官役揑說雖係事出有因尚非憑空誣指亦 未具呈報案究屬不應李伏起得遺失物並不送官招認輒私行 典當意圖入己已有不合迨趙錫齡認明係伊遺失之物用錢向 贖口角滋鬧尤屬强橫若僅照得遺失物律擬笞殊嫌輕縱應與 趙錫齡均酌照不應爲而爲事理重者杖八十律擬杖八十趙錫 齡係監生照律納贖追取贖銀入官李伏起著折責發落李惠郝 言張玉均係無辜應即省釋韓國棟訉無不合應毋庸議案已訉 明未到之李永亮劉長永等免傳省累遺失原物業經該衙門給 與趙錫齡領囘亦毋庸議所有臣等審明定擬緣由謹恭摺具奏 薛趙二大司寇遺稿 吉同鈞曰得力全在中間一段餘整齊又 曰中段文字極力開脫誣拏誣指之罪面面周到非老手莫辦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陕西志的修订工作从清雍正年间开始,至乾隆年间基本完成,并在嘉庆年间得以出版。这部志书涵盖了陕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然而,在乾隆至清末这二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争、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可能导致了文献上的损失或流失。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对于陕西志的具体修订过程和相关人物的介绍等方面资料的确较为匮乏。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个时期陕西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民间故事、传说,以及一些地方志书籍,虽然它们的资料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但为研究陕西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少的线索和启示。同时,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文献已经得到了数字化整理,并得以更方便地被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所利用。

阅读

相关地名

陕西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