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疏治河身事宜疏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唯一号: 280034020230002396
专题名称: 籌疏治河身事宜疏
文件路径: 2800/01/object/PDF/280013020230000001/106
起始页: 0022.pdf
专题类型: 公文

专题描述

竊臣於上年九月間將河底墊高急應疏治各緣由先後恭摺陳 奏欽奉諭旨准令赴江會勘講求昨於抵淸江後勘視清口埝圩 復至海口折囘清江浦當將勘查上下水勢河道情形詳細熟籌 查長河水勢自徐州府以下雖形淤墊尚不至如下游之甚外南 外北下至山安海防淤墊高仰節節圈灣河圈則流緩沙停雖海 口以上二三十里坐灣處水深一丈八九尺至二丈餘似亦未得 謂之十分通暢全境上下處處受病巳深臣等親自乘舟勘查隨 時商議欲求防守之方實難萬全無弊而本年順黄壩現存長水 與上年伏汛相同一至大汛即難保其不至失事至洪澤湖現在 水深一丈二尺八寸較量現在黃河水面尚高於清水五尺二寸 以致禦黃壩仍難開放通局受病全在黃高但得黄水落低清水 暢出重空軍船自可暢行無阻是此時之至急者莫過於治黄黄 治而淮自治漕亦無不治矣然尤須先求黃河致病之由使之不 再增病再求治病之方使之漸次復舊臣等再四會商周諮博採 悉心講求並將陳論治法酌量採取擬有五則一曰嚴守閘壩二 曰接築海口長隄三曰逢灣取直切灘挑河以上三條所以束逼 河流以免再有淤墊四曰修復浚船五曰築做平灘對壩以上二 條所以力求攻刷以期永遠深通除接築長隄逢灣取直二事南 河督臣先巳具奏辦理外其餘均當次第辦理夫黃河受病原非 一日而近年爲尤甚據外北山安等汛呈送水勢報單現在存水 較之道光元年大至一丈三四尺而中泓水勢大率不過七八九 尺此五年中何以淤墊如此之速臣於上下經歷之處逐加詢問 隨時默誌蓋在徐州上下者則有天然閘十八里屯龍虎滚壩峯 泰滚壩從前伏秋大汛未及漫灘業巳啟放甚至距河較遠則抽 溝導引在清江浦上下者則有祥符五瑞閘並禦黄壩之倒灌洩 水情形亦與徐屬相同黃河挾沙而行急則沙隨水去緩則水過 沙停上有分流下必停緩此一定之理從前閘壩之設原以備異 常盛漲乃慮及至險而爲不得巳之謀非以之治河而謂可循行 之例也前河臣靳輔修備各閘皆立有定制每漲水至若干始准 開閘嗣後雖屢次增添而河底愈墊愈高所添之制巳相去懸殊 即新鑿徐屬之虎山腰等處亦巳辦理數年不能以現在淤高之 河身循往時盛漲之定制且高下之勢較多則掣洩必致分溜閘 壩既處處掣消長河自年年淤墊而道光二年河水大漲洩水更 多是年禦黄壩即致倒灌四年禦黄壩倒灌更甚五年又借黄濟 運歷次掣緩黄流此所以受病益甚也前明河臣潘季馴有言治 河之道無外束水攻沙欲河之不再增病惟有嚴守各處閘壩宜 另行酌定非下游盛漲難容不得藉口啟放至疏導之法歷宋元 明不廢迨前河臣靳輔而其制大備惟裁撤日久其從前如何繫 船得以轉動便捷法或失傳此時無可訪詢又前河臣徐端於鐵 篦子混江龍之外又造有翻泥車稍爲活便臣等公同閱看應即 於海口以上往來試行責成該管道員分派委員按叚稽覈勤惰 明立勸懲總期積淤漸除惟此法可以經久而欲使一二年内黃 水驟落亦所不能再參用對頭壩工使之逼溜刷沙淤去而河自 深然除隄頭接築必致阻遏水勢轉成大患今擬就河寬之處從 灘上築做對壩止與灘面相平斜向下流不必接連隄根致阻水 勢由淺而深一面用柴一面用土澆築至土不能澆然後全行用 柴進占先於河口以上淤執之處察看形勢或間四五里或間十 餘里節節鐶做由下而上鱗次櫛比總以壩頭刷深至四丈爲度 則底淤雖深冀可漸次刷透禦黄壩等處一二年内當可落低矣 至此項壩工冬初築成束逼半年至伏秋大汛時如長水不大並 未出槽其刷沙之力更猛如盛漲普律漫灘即應聽其漫過倘有 刷塌叚落或竟全行沖刷或河又改行壩後均應免其著赔次年 察看情形或有可守舊壩止須加高接長或又串走新河應須另 築均於霜降後勘明辦理迨河底刷深止須專用浚船往來疏導 矣臣等又查地勢西高東下水盡東流即此時海口以上之三百 餘里雖云墊高然仍滔滔東注而至濱海之絲網浜一帶則地窪 流疾水深均在二丈以外臣等詢之將弁以禦黃壩以下地勢與 海口相較高低之勢已覺建領就地勢浚治水行地中則湖河均 可安瀾順軌至於異常盛漲原爲意料所不及即如嘉慶二十四 年豫省陡漲二丈有餘處處漫過隄頂南北兩岸漫缺至十餘處 並無壩工壅遏亦多潰漫如下游正在疏治上游陡遇異漲即以 創議爲非必致功敗垂成虛糜帑項即難期河之必治而此一二 年內尤在上游之固守隄防萬不宜少有失事致未見功效又復 中廢惟受病過深積淤幾同高阜臣等雖於萬難籌策之中竭盡 心力冀有萬一之助究不識夏秋水勢如何能否照議次第辦理 且時巳桃汛對頭壩工必須俟霜降後始能勘辦疏濬器具現雖 趕造其造船派兵等事亦非倉卒所能覈定且需費不貲尤應慎 重撙節未可稍事虛糜均俟霜降後次第酌辦經世文編曁清史本傳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陕西志的修订工作从清雍正年间开始,至乾隆年间基本完成,并在嘉庆年间得以出版。这部志书涵盖了陕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然而,在乾隆至清末这二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争、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可能导致了文献上的损失或流失。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对于陕西志的具体修订过程和相关人物的介绍等方面资料的确较为匮乏。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个时期陕西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民间故事、传说,以及一些地方志书籍,虽然它们的资料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但为研究陕西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少的线索和启示。同时,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文献已经得到了数字化整理,并得以更方便地被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所利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