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府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地理名称: 大同府
唯一号: 280033020230000470
文件路径: 2800/01/object/PDF/280013020230000001/096
起始页: 0078.pdf
层级分类:
起始年代: 明代

介绍

大同府,是历代名镇,盛唐时期,曾为从长安通往北部外族的必经之路,到明清时,已成了西北防御的重镇。久经历代修葺,大同府墙高河深,坚如铁壁,然多年来无边无战事,城内也是非常繁富。 大同府是明代行政建制。唐朝开元十八年(730年),置云州。五代后晋时,割于契丹。辽兴宗改为大同府,又称西京大同府。元朝改为大同路,属于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明朝洪武二年,改为大同府,下辖四个州,七个县,向南距离布政司驻地六百七十里。清代的大同府冲,繁,难。总兵驻。初因明制,领州四,县七。雍正中,增阳高县、天镇县,改朔县及马邑县隶朔平府,蔚县及黄昌县分隶直隶宣化府、易州。 大同府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中原地区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同时,大同府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军事重镇和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陕西志的修订工作从清雍正年间开始,至乾隆年间基本完成,并在嘉庆年间得以出版。这部志书涵盖了陕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然而,在乾隆至清末这二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争、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可能导致了文献上的损失或流失。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对于陕西志的具体修订过程和相关人物的介绍等方面资料的确较为匮乏。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个时期陕西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民间故事、传说,以及一些地方志书籍,虽然它们的资料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但为研究陕西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少的线索和启示。同时,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文献已经得到了数字化整理,并得以更方便地被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所利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