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郡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地理名称: 淅川郡
唯一号: 280033020230000345
文件路径: 2800/01/object/PDF/280013020230000001/092
起始页: 0084.pdf
层级分类: 县(区、旗、县级市)
隶属: 南阳市

介绍

淅川县,隶属河南省南阳市。位于豫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的黄金地带,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淅川地势险要,古战乱时期易守难攻,有“中原未战,淅境兵动”之称,总面积2820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街道),499个村(社区)。截至2022年末,淅川县常住人口53.22万人。淅川古称丹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春秋时为楚国始都丹阳所在地,楚国800多年历史中有300多年定都丹阳,楚人以丹阳为起点,取威定霸于春秋战国,开疆拓土,一路南征,先后统一50多个小国,成为南方霸主,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曾孕育了一代商圣范蠡、史学家范晔、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 淅川县是全国第一移民大县,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等荣誉称号。2015年淅川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2017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明确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类型的通知》淅川县入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陕西志的修订工作从清雍正年间开始,至乾隆年间基本完成,并在嘉庆年间得以出版。这部志书涵盖了陕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然而,在乾隆至清末这二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争、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可能导致了文献上的损失或流失。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对于陕西志的具体修订过程和相关人物的介绍等方面资料的确较为匮乏。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个时期陕西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民间故事、传说,以及一些地方志书籍,虽然它们的资料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但为研究陕西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少的线索和启示。同时,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文献已经得到了数字化整理,并得以更方便地被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所利用。

阅读

相关地名

南阳市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