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館分校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唯一号: 280031020220002602
机构名称: 吏館分校
文件路径: 2800/01/object/PDF/280013020220000001/048
起始页: 098.pdf
起始时间: 1662年

机构描述

吏馆分校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培训机构,隶属于福建道典试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和选拔官僚和举人。吏馆分校的设置源于明末清初,当时辅佐地方长官和差役的都是由一些资深官员选派,或贵族子弟结缘入仕,由此产生了进行官员培训的需求。然而,清代初年官员考试制度尚不完备,因此使得这些培训缺乏统一规范,同时也缺乏考证的有效手段。 吏馆分校主要通过课程教学进行培养。在清代初期,吏馆分校教材多取自《程朱理学》和《四书五经》,后来增加了一些经史子集。学校的教师除了官员之外,尚包括儒者、文人和一些私塾教师。许多学校参加者出身于农村和小康家庭,他们通过学校培训的资格和取得的文凭,进入官场成为官员,或者成为了中等以上的知识分子。 吏馆分校出现有一定历史的论据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福建省升乡(今南安)、村口(今晋江)、马甲(今长泰)三地乡试落第举人汇聚一起租训。这些人借用庙宇、教堂、家庭进行讲授,组织了三校教育机构。 总之,吏馆分校是中国古代培养和选拔官僚的重要机构之一,为清朝官员和知识分子的培养和选拔做出了重要贡献。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1916年陕西督军陈树藩礼聘名绅宋伯鲁领衔续修陕西通志.1934年陕西省通志馆修成《续修陕西通志稿》224卷,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亲自为续修通志撰写序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