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陕西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漢南書院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唯一号:
280031020220002508
机构名称:
漢南書院
文件路径:
2800/01/object/PDF/280013020220000001/046
起始页:
011.pdf
地址:
陕西省汉中市
机构描述
汉南书院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清乾隆四年(1739)副使岳礼、汉中府知府朱闲圣、南郑县知县侯天章创建于城北。置学田100余亩,集诸生讲习其间。陕西省汉中市汉南书院,后知府赵洵清查城内外官地尽归书院。嘉庆十七年(1812)汉中府知府严如煜、南郑县知县杨大垣等捐资增建文昌祠、奎星阁及斋房10间,仓2间,又丈量书院田地,并捐银1500两、钱2000串发商营运,取息充膏火费。时订条规,规定每年二月初开馆,十一月散馆。每月官课1次,馆课2次,小课3次。生童各发功课簿,记录每天所习功课,院长抽签检查。咸丰末年,县令周蕃寿、陕甘道何承勋等人捐银4000两复兴书院。后又筹银19200两另建中梁书院以课南郑县生童,以“汉南”为府属书院,课府属各县生员。清道光年间,汉中知府杨名扬,牵头主持整修汉南书院,翻修增加了一些房舍,剩余银两充为办学基金。同治二年(公元1863),书院突遭火患,斋舍焚毁殆尽,学田簿籍又遭烧失。同治四年(公元1865),时任江西巡抚的西乡县人李文敏,闻知书院困境,捐银2000两,各界人士又踊跃乐捐,书院得以恢复。光绪三十一年(1905)知府恩开改建为汉中中学堂。 光绪初年,褒城王屏山因目疾辞官归里,他热心公益,亲任书院长,将家产变价银3200两弥补学院空亏。期间,还建成斋舍四十余间,可接收生童240余名,所见汉南书院遗存建筑,基本上都是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1912年秋,汉南中学堂在校长刘宗向主持下艰难复学,1915年更名为“陕西省联合县立汉中中学校”,简称“汉中联中”。1931年,时任校长周彬如及教师段维特等进步人士,用暗喻拥护中国共产党之意,易名为陕西汉中共立学校,简称“共中”。1935年,汉中专员张笃伦,觉察出“共中”有“共党因素”,勒令学校改名为“汉中联立中学校”,简称“汉中联中”,直至1949年12月汉中解放。1955年,“汉中联中”改名为“汉中市第一中学”,1981年,再次改名为“汉中中学”,并成为全省二十所重点中学之一。 汉南书院是清代以来汉中最著名的学府,也是知名的人才摇篮。从书院历史看,每一时期均不乏大量栋梁之才,如嘉庆时期洋县岳震川、李友竹,城固韩履宠,南郑陈道坦,咸丰同治时期西乡李文敏,城固王烈,宁强陈才芳等等,不一而足。 汉南书院堪称汉中乡土文献的聚集地,如清嘉庆年严如煜原辑、城固高万鹏补注的《山南诗选》,这是山南、今汉中、安康,历史上的一部诗选;清同治年罗秀书等人的《褒谷古迹辑略》,还是研究石门石刻的要籍之一。 如今,在汉中中学的校园里,还残存着汉南书院的大门、二门、礼堂、教员院、莲池遗址,以及众多的石刻遗存标本。步入其中,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也让我们记住:这里曾是汉中圣贤读书、科举求名的理想场所。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1916年陕西督军陈树藩礼聘名绅宋伯鲁领衔续修陕西通志.1934年陕西省通志馆修成《续修陕西通志稿》224卷,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亲自为续修通志撰写序言。
阅读